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启航】端午又闻粽飘香(散文)

精品 【金文.启航】端午又闻粽飘香(散文)


作者:东夷三子 秀才,178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20发表时间:2024-05-31 09:00:10
摘要:在这个端午节里,诗人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激情,将这个节日融入了诗歌的世界。他的作品将成为后人了解端午节的一扇窗口,传递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夜晚,他躺在床上,翻看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满足。他知道,这些诗歌不仅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像端午节的龙舟一样,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驶向美好的未来。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柔和地洒在诗人的房间里。他慢慢地睁开双眼,从床上起来,仿佛还沉浸在昨夜的梦中。今天是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诗人穿上一件白色的衬衫,脚步轻盈地走出家门。他信步来到了昌乐西湖岸边,清澈的湖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微风吹拂着他的脸庞,带来了一丝丝凉意。湖水荡漾,野鸭嬉戏,在他看来仿佛是屈原的灵魂在诉说着不屈与抗争。他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湖水的力量,眺望着远方,汲取着创作的灵感,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思绪。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总能唤起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之情,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情感。在这个节日里,诗人们会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着古老文化的底蕴。他们或许会漫步在江边,眺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仿佛看到了当年屈原投江的身影。江水悠悠,流淌着诗人的悲愤与忧愁,也激荡着他们内心的激情与感慨。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饮雄黄酒等,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魅力。骚人墨客会用他们独特的笔触,描绘出这些习俗的细节和韵味。他们会写出关于粽子的诗句,赞美它的美味和包裹着的浓浓情意;他们会描述赛龙舟的激烈场景,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和奋勇向前的精神;他们会以菖蒲和雄黄酒为意象,寄托对健康和平安的祝愿。
   然而,端午节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对传统的传承和对习俗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思考人生、抒发情感的契机。屈原的精神,那种坚守理想、忠贞不渝的品质,深深地触动着诗人的内心。屈原的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诗人想起了屈原的《离骚》,那深沉的情感和悲愤的呐喊,仿佛在他耳边回响。他感受着屈原的心境,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沧桑和苦难。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汨罗江。他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边地,最终投身江中,以示清白。于是诗人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为屈原鸣不平:
   “屈原最屈的/不是谗而见疏/而是大一统的思想/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情流放/以及出使齐国时/把北方的红枣和南方的江米/用比兴的手法/糅合成一块石头/沉进江底,又被后人捞起/命名为粽子/那种屈/比窦娥的冤还要屈/一千倍/一万倍”
   他的灵魂随着信仰漂流至今,让人们看到他的正义与气节、哀丽与豪壮。
   那天,五月五日,他立于江畔,刚毅的脸上写满了无畏。大风吹开了他的三千愁丝,飞扬的衣衫宛若一面坚韧不拔的旗帜。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他脚下翻滚,他握紧了手中的青铜剑,万千感慨澎湃心头。
   曾经,他在一首诗中把风、雨、雪、电、云、月作为自己的侍从,让凤凰和龙为自己拉车,在太空中任意驰骋,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物是人非,所有的一切梦想全都已破灭,冥冥之中,哪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呢?或许自己本不该踏出朝堂,或许平静稳定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而自己也应该守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人们、为历史创作精华,繁衍文化。得知楚国的国都被秦军攻占,屈原知道,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一江乌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后时刻的空虚与充实、肮脏与华丽。
   他的思想定格在这一刻: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牺牲,那么我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于是,他就把自己变作一个高洁的化身呈现给世人:无论遇到了怎样的状况,正义与气节是最神圣的,是最值得去维护的。
   他回头望了最后一眼风飘絮般的山河,而后高呼:“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纵身跳入了江水中,瞬间,一江乌水空明澄澈……
   湘水悠悠,无数的水鬼,冤缠荇藻怎能洗涤得干净,千年的水鬼将他视为江神,非湘水净他,而是他净湘水。他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溅起,汀芷蒲兰流芳到如今。
   诗人想,他本来就是一条鱼,一条心胸宽阔、志向无边的鲲鱼,后来化为大鹏鸟,他的心胸、志向、理想依旧宏伟无边。而现在,他又回到了水中,回到了原来就属于他的位置,成为灵台空明澄澈的真神,默默地为人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为人们树立高尚的信仰。
   于是到了后世,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他就活在歌里、风里、水里——如此逍遥。
   他,是一个诗人,一个孤独的诗人,在这个端午节,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着诗歌的灵感。诗人沿着湖边漫步,水的流淌声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思考,用笔墨抒发情感的时刻。他闭上眼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他要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这个节日的欢乐和庄重,歌颂着人民的勇气和坚持。
   回到家中,诗人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墨香在空气中弥漫。他的笔触流畅而有力,将心中的情感倾注于纸上。他写下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的激烈场景,包粽子的欢乐氛围。他用诗歌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端午节
  
   忠烈今何在,端阳又一年。
   家家悬艾草,处处赛龙船。
   披发吟江畔,题诗醉月边。
   忧民惟屈子,怀古粽心连。
  
   ⊙端午拾得
  
   角粽萦情表寸肠,龙舟竞渡好儿郎。
   怀沙绝笔忠魂在,铭记离骚作楚狂。
  
   ⊙魂魄
  
   青青的三角粽,
   包裹着一枚魂。
   游走了两千多年,
   裂变着一片云天。
  
   屈原——
   你没有走远!
   你在亿万人的咀嚼里,
   口齿流香。
  
   汨罗江飞溅朵朵粽花,
   每朵花都是一根骨。
   敲打着楚国的门,
   门上雕满天问。
  
   清风拂明岁月,
   佳节燃醉了时光。
   我吃着绵粘的端午,
   怀里揣热《离骚》。
  
   在这个端午节里,诗人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激情,将这个节日融入了诗歌的世界。他的作品将成为后人了解端午节的一扇窗口,传递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夜晚,他躺在床上,翻看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满足。他知道,这些诗歌不仅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像端午节的龙舟一样,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驶向美好的未来。
  

共 25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到端午,无数文人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寄托他们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崇敬之情,东夷三子老师深情地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诗人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激情,将这个节日融入了诗歌的世界。他的作品将成为后人了解端午节的一扇窗口,传递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汨罗江水,滔滔不绝;诗心诗魂,永远不灭。在诗人的心中,有一种风骨;在诗人的灵魂,有一种信仰。无论经历多少磨难,无论人生有多少风雨,诗歌精神永远照耀着一个民族的未来。诗人不属于一个地域一个种族,他的高洁精神属于全世界。经典的诗歌是跨越民族和国界的诗歌。感谢作家东夷三子老师又创新作。 推荐阅读欣赏,并申报精品。 【金文编辑 王金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60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5-31 09:05:20
  文人风骨,永不磨灭!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5-31 09:05:54
  真情实感,优美文笔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5-31 09:06:39
  感谢东夷三子老师再创精品佳作!祝福老师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5-31 09:19:54
  感谢东夷三子老师投稿。老师笔力不凡,文字清新脱俗,欣赏佳作,是一种享受。谢谢老师的美文,又一篇夺冠之作!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4-05-31 09:22:41
  感谢各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6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5-31 09:22:46
  王金启社长敬业精神可嘉,一早上编发数篇文章,编按精准到位,向社长学习致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 楼        文友:竹影摇风        2024-05-31 12:37:13
  好一篇精品妙文,品端午
刘文安,笔名:搏天虹,山东昌乐人,创办昌乐四镇特刊网站,新浪博客:竹影大观园。爱好写作
8 楼        文友:晚池荷韵        2024-06-04 07:09:38
  祝贺佳作获精!向老师致敬!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