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金文】我是戏迷(散文)
父亲一辈子喜欢听戏。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煤矿,只要演戏,父亲总是千方百计去看戏。父亲不仅喜欢老家的豫剧、越调、二夹弦和梆子戏,而且喜欢京剧、评剧、秦腔、越剧、黄梅戏,昆曲。父亲喜欢戏剧,主要是喜欢戏曲的文化精神,喜欢里面的悲欢离合,喜欢戏曲的唱腔。我受父亲的影响,早早地也喜欢戏剧,从我刚刚记事起,就跟着父亲看革命现代京剧八个样板戏,后来又看豫剧、秦腔,还有很多戏曲电影。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在柜子里翻到一本戏曲剧本集,里面有《小放牛》《小姑贤》《三哭殿》《四进士》等戏词,我看得津津有味。因为喜欢,我又把父母亲给我的零花钱,买了十几本戏曲剧本,包括《游龟山》《三滴血》《下河东》《红鬃烈马》等,那时候也不懂得欣赏艺术,只是看故事,看完就放在一边了。我有一个同学,名叫王治国,我们在一起玩得很好,他妈妈原来是唱戏的,家里有一本已经翻烂了的戏本《白蛇传》,我特别喜欢。我就让治国给我偷拿出来,在我家里放了很久,后来我想着治国的母亲最喜爱戏曲,不能要她的这部书,就又还给了治国。至今几十年过去了,那部书的模样我仍然记忆犹新,那里面的“水漫金山”、|“盗仙草”、“祭塔”等情节,依然历历在目。
后来,我又跟着父亲看了很多戏曲,包括《红楼二尤》《风雪配》《穆柯寨》《穆桂英挂帅》《杨家将》《三滴血》《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吊孝》《白奶奶醉酒》《碧玉簪》《铁弓缘》《花为媒》《花木兰》等等很多很多,逐渐地,戏曲就像一股股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特别喜欢的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乎都是悲剧。悲剧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国历史,悲剧最能震撼人心。长大后,我特别喜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秦香莲》《三滴血》《红楼梦》等等,都是悲剧。如果我们认真通读两千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也是一个大悲剧。虽然如此,我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仍然在艰难中奋斗,在苦难中追求,前赴后继,生生不息。戏剧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的心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我心中,戏曲是永恒的艺术。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越发显得珍贵。我愿一生都心甘情愿做一个戏迷,守护着这颗璀璨的明珠。
我对戏曲有着深沉的热爱,我关爱戏剧人物的命运沉浮,喜欢各种各样的优美唱腔,无论是京剧的华丽磅礴,还是昆曲的细腻婉约,亦或是越剧的柔美清新,它们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始终感染着我,激荡着我,影响着我。不同的剧种,仿佛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着各自的风采。只要听到那悠扬婉转的唱腔,我便被深深吸引。那穿透灵魂动人心弦的旋律,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心间,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艺术的热爱。每当那戏曲的优美旋律响起,我的心中便有心有灵犀一般的共鸣。
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戏曲的喜爱愈发深厚。每当听到戏曲的过门响起,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进入了戏曲角色的感受。我为《霸王别姬》中项羽的悲壮而动容,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深情而感动,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哀怨而叹息。他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我的感情,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会为他们的欢喜而欢笑,为他们的悲伤而落泪。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命运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小时候,在我们老家,每到农闲时节,都会有一些民间艺人到我们农村去唱大鼓书,也有的是河南坠子,真正的戏班很少。那时候的民间艺人其实戏曲知识很丰富,造诣很深。很多时候,开口即来,随意唱上一两个小时,不喝水不休息,而且平易近人,衣着朴素。我对他们怀有深厚的敬意。这些民间艺人,一部书可以说唱几个月,而且情节曲折,唱腔优美,高潮迭起。每到关键时刻,他们也会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我们这些小伙伴,却天天想解开其中的奥秘,寻求最终的答案,结果追着他们听了一个月,也还没有听到大结局。现在回忆起来,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其实艺术不值钱,他们的演出报酬很少,他们也是把戏曲当成谋生的手段。他们为什么演唱的惟妙惟肖,哭的时候就哭,笑的时候能笑,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命运就包含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他们唱古人,其实也是在倾吐自己的心声;他们唱的盼望明君忠臣,唱的除暴安良,唱的坚贞不渝,其实也是他们自己的渴望与向往。
后来在煤矿上看戏,就经常看到戏班的演戏了。有一次在我们矿上演曲剧《王金豆借粮》,我初中的几个女同学就在街道里喊我王金豆。我一个人在街道上走,她们就在街道旁喊我。我那时候是多么害羞啊,脸红着,也不敢看她们,其中一个女同学还是我曾经的梦中女孩。我就更害羞了。更害羞的是其中一个调皮的女同学说我是那个女孩的老公。我疾步离开了,心里砰砰直跳,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还心有余悸。那个女孩也很优秀,多年后我们同学聚会,谈起当年的情景,她们都哈哈大笑,唯有我依然有些不好意思。每当那些化妆好的演员们粉墨登场,他们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带着无尽的韵味,我便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我特别喜欢那些花旦和青衣的眼睛,她们确实是美目盼兮,令人心动;眉目传情,令人难舍;柔情似水,情深意长。我彷佛被戏曲融化,完全融入到了戏曲之中。
有一段时间,我沉浸在《红楼梦》中,买了很多版本的《红楼梦》,还打印了很多剧本。特别是王文娟老师演的黛玉,简直出神入化,夺人魂魄。一遍遍地听,一次次的流泪。很多时候,一个艺术家为了一部戏,就会千回百转千辛万苦,痴迷一生。比如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花木兰》,曲剧大师张新芳的《陈三两》、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评剧皇后新凤霞的《花为媒》,越调大师申凤梅的《诸葛亮吊孝》,都是用一生的热血和汗水,辛勤打造出来的艺术精品,这些精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精品中的精品,是经典中的经典。我特别喜欢《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戏词,那表演,让人深入骨髓,难以忘怀。我喜欢新凤霞老师表演的《花为媒》,看了很多关于新凤霞的故事,又认真读了《新凤霞回忆录》,深深地为新凤霞老师的艺术魅力感染,并深深为新凤霞老师的命运扼腕叹息。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命运更加悲惨,她不仅被人迫害致死,死后还要被剖腹。看到严凤英老师的遭遇,我的心在流血。泪水已经无法控诉那些人类恶魔的滔天罪行,我真想化为利剑,将人类恶魔斩尽杀绝,他们的基因他们的细胞应该从人类文明世界彻底消灭。人类恶魔总想消灭人性消灭艺术,邪恶杂种总是摧残民族文化脊梁。但是随着这些恶魔腐朽化为粪土,艺术之树依然万古长青。
最近,我经常在抖音上刷到一些经典戏曲片段,也非常耐听爱看。其中刘长瑜老师、于魁智老师、李胜素老演唱的京剧,越剧爱好者演绎的《唐伯虎落第》、麦田团队演唱的曲剧,四丫头演唱的河南坠子,余玉婵演唱的越剧等等,我都非常喜欢。
由于时代的不同,我们的戏剧事业虽然有很多艺术家在努力振兴,但收效甚微。网上有个网站是京剧戏曲考,收集了几千个京剧剧本,我下载了很多,他们一直还在更新,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前多年,京剧行业搞的音配像工程,也为戏剧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经济大潮不能淹没中华戏曲啊!一个民族,只有高尚的文化才是对人类文明的真正贡献。
我爱听戏,也喜欢剧本,那些精彩的片段,那些经典的语言,都是艺术的珍珠。我爱看戏,是因为每一个唱段,都浸润着艺术家的心血,他们通过表演,已经将艺术的神韵融会贯通到了戏曲之外。优秀的戏曲,不仅深入人心,而且潜移默化第实施着教育的功能。戏曲之美,美若天仙。戏曲,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文化、道德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
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如何保留我们民族的戏剧之根,让戏曲的艺术永葆青春,发扬壮大,目前已经是一个非常艰巨非常宏伟的目标,但愿我们的戏曲发展不是梦,而是像江河一样,永远向前,永不枯竭,永不停息。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