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丹江淡描(散文)
一股清流从秦岭凤凰山出发,一路东流,沿途无数小溪、泉水加盟,形成了一条江叫丹江,丹江神秘而美丽,所到之处充满了生机和神奇,丹江浪花开朗乐观,溅起,落下;落下又溅起。
丹江有根有秧有梢,丹江之根在陕西,之秧在河南,之根在湖北,从陕西动身穿越河南,最后在湖北驻足。
丹江有灵有魂有魄,丹之灵在于她的秀气与文静,丹之魂在于她的倔强与坦荡,丹之魄在于她生生不息气势磅礴。
一
丹江是一条有风景的江。
丹江曲曲弯弯,站在两边山坡向下看,颇似一条少女的白玉带,又如一条蠕动前行的白龙,壮观而迷人,玉带一直绕到天边,水天相连。玉带衬着绿裙,绿意更浓更娇艳;绿裙镶着玉带,玉带襟怀坦白更耀眼。
丹江是那样近,近得能看清她的眼睫毛,丹江又是那样的远,远到首、尾都在天尽头。
站在丹江岸边,急流处溅起了浪花点点,闪烁着朝霞、艳阳、晚晖的光泽,似碎玉、像水晶,若雨过天晴,彩虹在天边呈瑞,浪花和彩虹交映相辉出一副融天、山、川、水、虹为一体的丹青画。
浪花唱歌,柔和、清新、韵畅、有动感,比过了琵琶与古筝、琴瑟与管弦,是天籁之声,袅袅余音,纯纯乡音。
一个个旋涡你挤我抗,热热闹闹,带着迷人的笑容随流而来,随流而去。
浅流处江水清澈见底,小鱼逐群,春夏的时候,忍不住下水,那水温让人感到舒服、惬意,偶尔鱼儿摇头摆尾贴近你的腿、你的脚,亲亲你,逗逗你,让人又感到刺激和浪漫。掬一捧丹江水喝一口,凉凉的,甜甜的,洗一把脸,温温的、爽爽的,让人充满了遐思和忘情,什么烦恼、什么焦虑,一洗了之,疲惫、倦态早让擦身而过的清流冲击得无影无踪。
轻捷的小燕子掠过江面,快似箭,样似剪,嗖而不见了踪影,嗖而不见又来了,冲着你调皮地叫两声。
野鸭排队游过来,领队的叫一声,仿佛是发出了潜水的信号,黑鸭一个个把头扎进水中,看谁是憋气大王。另一群家鸭游过去,鸭队彼此叫起来,也许是欢呼,也许是彼此打招呼,还有可能是嘲笑,家鸭嘲笑野鸭弱小,野鸭反击家鸭笨重。鸭队交汇,融为一体,成了鸭界大本营,冲天长箫、彼此翅膀拍打着水面,在水上乐园搞了个鸭界大联欢,很快又鸭以群分,各自归队,彼此没有出现叛徒,然后南辕北辙离开了。
偶尔远方清脆的汽笛声取代了昔日大木船上的丹江号子,回顾早些年的丹江号子,浑厚有力,既增添了空旷的丹江河道的沉寂,又焕发了丹江水面的活力。现代文明带走了远古的粗野、厚重、雄壮和彪悍,但涛声依旧,鸟语依旧,丹江开朗乐观的性格依旧。
丹江岸上,嫩嫩的草、星星点点的花,随风带给你的是淡淡的清香,蜻蜓、蜜蜂、蝴蝶交织往来,翩翩起舞,让你不醉也醉,醉得忘乎所以,忘了自我,醉得一塌糊涂,也把自己融入了大自然。
遇到沙滩,赤脚走在上面,似在绒毯上徜徉,柔柔的、绵绵的感觉真难以让人形容。如果遇到一块平摊着的石滩,进到里面淘宝,也许是一种情调的陶冶,觅得一两块因石质、形状、色彩对你口味的鹅卵石,激动的情绪不亚于你在超市里买到称心如意的物品,倘若有幸再觅得一块石君子梦寐以求的黄蜡石,喜悦之情胜过初恋时那份甜蜜的腼腆和心动。
泥沙交融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夏秋之交,玉米棒子别在腰间,俨然是沙场秋点兵。西瓜地里,一个个大西瓜溜圆,傻乎乎地卧在那里,偷觑着南来北往的行人。
站在岸边看四方,水天一际,山水相连,云团从山而起,爽风自川而来,摇曳的是风情、繁荣、精神和动感。
二
丹江是一条有个性的江。
丹江的个性在于她不屈不挠,不给邪恶势力让步。
从地域上来说,丹江川道经无数代的冲刷和淤积,形成了泥沙土比例适中的地质层,地力肥沃,加上经丹江朝露的沐浴,种什么长什么,是出了名的大粮仓、米粮川;从地质上来说,水底、川里、山上矿产资源丰富,前些年,河道里的淘金船扎营结队,日夜轮班上机操作浪沙淘金,山上金矿、矾矿、铁矿、石膏矿遍布丹江沿岸各地;从地形上说,丹江流域的地形高低悬殊,山地、川道、河谷、丘陵等有落差,多元化的地貌,加上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优质的水资源,宜人宜居,居之安逸;从地势上说,丹江两岸的山脉巍峨绵延,层林密集,险关险隘随便一个山头都有,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场地,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更是历代战略家放眼排兵布阵的理想之地。丹江的美、奇、险优势成就了丹江的靓丽,也造就了使其伤痕累累,千孔百疮的悲壮,丹江流水述说着丹江历经的你抢我占、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的豪情壮志。
古时候的丹水之战令人扼腕,南方苗蛮集团的三苗部落首领驩兜,经常率部侵扰中原,严重地威胁了帝尧部落的安全,帝尧组织人马讨伐,丹江两岸杀声震天,昏天暗地,帝尧兵力以一当十,越战越勇,侵略者不得民心,不可一世的驩兜,丢盔卸甲,一败再败,不得不俯首称臣;鄀国曾在丹江北岸建都,鄀国臣民安居乐业,民康物阜,本该世世代代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因其夹在秦楚之间,最终被楚国吞并;丹阳之战,秦楚拉开了战线,各自出动倾巢之兵,在丹江沿岸排兵布阵,将士们前赴后继,血染丹江,两军对垒勇者胜,楚国被斩首数万,难怪爱国诗人屈原诵唱的“身既勇兮神以令,魂魄毅兮为鬼雄”那么悲怆;为争名夺利,王莽撵刘秀东奔西逃东躲西藏,在丹江流域留下了多少历史的足痕;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曾多次在丹江流域结营扎寨,休兵买马,如今仿佛还能听到“闯王寨”上征战的号角;在近代,日本侵略的炮弹在丹江河道炸开了一团团带血带泪的浪花,八路军游击队、国民党集团军、地方民团等抗争势力组成了一支万众一心枪口对外的钢铁长城;当内战爆发,李先念、王震率领中原突围部队挺进陕南过程中,强渡丹江天险,突破了国民党主力部队的围追堵截……丹江历史长河与丹江水流汇流,掀起的浪涛有清浪,有浊浪。纵观丹江流域的争夺战,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验证了邪不压正的古训。西山是丹江岸边连绵群山的总称,日落西山就是日军结束罪恶昭著的侵略战争结局;是抢夺与守本的博弈,在强盗与侠客斗智斗勇的进程中,前者的逻辑是巧取豪夺、横行霸道、恣意妄为、贪欲无度,后者反击的措施是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气吞山河、所向披靡。历次侵占与抗争,抢劫与反击,看尽人间世态,描绘了众生百相:有的面目狰狞、凶相毕露;有的开朗乐观,光明磊落。丹江河水盘旋着一个个“正与邪”“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旋涡,浪花淘尽,英雄辈出,大河东流,谁能抵挡?丹江河依然坦坦荡荡,丹江水依然清清澈澈,丹江鱼依然无忧无虑,丹江人依然慈眉善目。
无数教训告诉我们:刀光剑影闪烁的不是壮观,而是罪恶;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才是最大的赢家;波澜不惊方是丹江的本来性格与容颜。
丹江的历史是一部抗争史,丹江浪花、丹江号子、丹江鸟鸣蛙叫融合为一首交响乐,为历朝历代为“真善美”而奋不顾身的英烈们唱赞歌。
丹江以昂扬的姿态,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换来了如今的河清海晏,乾坤朗朗。站在丹水河畔,凝神那浩浩荡荡的气势,心潮澎湃,采一株娇艳的水草花,扔进盘旋的清流中,献给为民族独立、为守护家园而献身的英魂,让他们知道天堂有故人,人间香火在。愿天堂无挂牵,凡尘更美好。
三
丹江是一条有文化的江。
丹江的高天厚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励精图治的丹江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对丹江流域的高度概括,业精于勤、龙腾虎跃是对丹江人的深度赞美。
丹江两岸,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楚文化发源地。
地域风情带给人们的是敝帚自珍的享受,锣鼓曲就是丹江流域的一道文化大餐。锣鼓曲最初是以锣鼓为主,配上丹江号子基调,在重大节日或喜庆场合下演奏,虽然单调,难登多元素的音乐殿堂,但深受丹江流域的人们喜闻乐见。后来又配上唢呐、笙箫、梆子,又让锣鼓曲的魅力艺术和情感高度上了档次。虽然锣鼓曲名不见经传,但流行歌曲里面的延伸音符、转换音符,借没借鉴这种民间小调呢?丹江人你唱我唱他也唱,古唱今唱还要唱,一不留神这种民间小调却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王子午鼎系列珍品把丹江流域的文明拉伸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青铜器上八十六字的铭文让人称奇;神兽青铜器在丹江流域的淅川县的问世,更使人眼界洞开,集龙、蛇、虎、龟、豹为一体的神兽,成了首、颈、身、足、尾、的青铜器的四不像,这种离奇古怪的创意,散发出一种放荡不羁的气质,展现了楚人富有浪漫的想象力,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神兽的工艺,上面多个部件能随意拆卸和组装,而不留下任何痕迹,这种集先秦传统风格于一体的工艺,又经楚人独放异彩地加以创新,充分肯定了楚人高超的艺术思维;历史长河中,楚国有300多年定都丹阳,就是现在丹江流域的淅川县;古时的鄀国帝都、楚国疆域都在丹江两岸留下过历史沉淀。
人文丹江,肯定有人文代表或典故。曾经陪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同甘共苦的范蠡急流勇退,弃官经商,以诚信取信于客户,把敏锐的眼光放在广阔的市场上,赚钱后不是为富不仁,而是仗义疏财,成了世世代代受人朝拜的文财神,范财神的出生地和归宿地都在丹江流域;被诗人范仲淹赞美的“白崖山下古禅刹”的香严寺就是唐代武则天时所建,寺内的景点、书法见证了唐朝时朝廷注重佛法治国的历史;丹江北岸的法海寺钟声悠扬,那是唐高宗李治差人所建,法海振兴寺庙,让濒临衰败的大寺香火鼎盛,至今令无数人朝拜。
丹江人重视祭祀,这源于楚文化留下的影子,遇到节日给老祖先上坟是世世代代传下的规矩,这就是“香火不断,后继有人,”清明节给地下先人挂清明吊、给坟上添新土,农历十月一给先人上坟都是楚时代立下的规矩,虽然和别的地方诞生的文明大同小异,但丹江有丹江独特的方式。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坐禅谷,这里是天然氧吧,山水相依,物华天泽。至于说坐禅,谁坐禅?唐朝国师慧忠和他的弟子们选择在这里闭目端坐,凝志静修,以便头脑清晰、思维有序、行动专一,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说明慧忠和他的弟子们有眼光,会享受,这里集瀑密、石奇、潭深、泉涌、崖峭、洞幽于一体,融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古寨文化和山水景观于一身,风光如画,鸟语花香,得天独厚,四季宜人。到这里落脚,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若要谈起有名气的古代先贤,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翰林院检讨、诗人、书法家李蓘,皆出生于丹江流域;江山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侠客荟萃,诗人王维、李白、李商隐、白居易、元好问等流连丹江和岵山风光,创作出众多壮美诗篇;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旅游家徐霞客曾驻足于丹江流域,对古时丹江河里的罕见鱼种丹鱼进行了详尽的描绘……
丹江流域的有些节日可能会改变你的认知:众所周知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初五,但你知道吗?丹江流域的有些地方,比如淅川县,每年就有两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小端午节,农历五月十五被称之为大端午节;丹江人的五豆节你听说过吗?每年的腊月初五,中午的时候把五样豆子放到锅里煮,加上玉米糁煮成稠稠的粥,这都是楚文化积淀下来的特色节日……
丹江人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并不是一句空话。远的不说,从光绪帝时,有个叫钱绳祖的县同知,创建了“淅川厅中学堂”,迈出了丹江流域走向现代教育的滥觞,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文化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整饬,提出了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丹江流域顺时顺势,创办了很多公办和民办学堂,现在尚存有当时学校大门的旧貌,有意思的是在抗战前后有个皖西领袖叫别廷芳的搞地方自治,他极力推行教育,受他的影响,地方自治的二号人物陈重华也对办教育情有独钟,修缮、新办了很多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办校办教育更成了规模,教育普及村村庄庄,波及老老少少,扫盲班、夜校等的开展让很多人摆脱了文盲的困厄。
淅川高天厚土,丹江水滋润的不仅仅是农耕文明,楚文化给丹江流域注入了耕读世家的活力,至今过年对联上的门楣上贴“耕读传家”的家庭实繁有徒。
丹江河道的黄蜡石是石君子们追逐的对象,一到周末,石君子们就去丹江河道的鹅卵石层中觅宝,徜徉在形态各异的鹅卵石石滩上对石君子们来说就是废寝忘食的享受。这是小规模的石文化淘宝也只是小打小闹,石雕、石展、石工艺品加工、大理石开发已在丹江流域落地生根……
四
丹江是一条有涵养的江。
说丹江有涵养,并不是瞎吹,她的内涵在于她的产出与奉献,她产出的是情,奉献的是爱,产出的是甘甜的乳汁,奉献的是“身上衣裳口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