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哭泣的圆明园(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哭泣的圆明园(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38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60发表时间:2024-06-07 07:10:04
摘要:圆明园,清代皇家园林,融汇中西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尽显皇家气派。可惜,昔日辉煌已成废墟,但仍不减其历史与艺术价值,诉说着那段风云变幻的过往。

【江山·根与魂】【东篱】哭泣的圆明园(散文)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的海淀,与颐和园相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清朝皇室生活与休憩的中心。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其起初的构想便是要打造一座集天下美景于一园的宏伟宫苑。这个伟大的构思不仅仅是为了彰显皇家威仪,更是为了将天南地北的美景与文化融汇于一处,成为一个中华文化的缩影。
   圆明园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凝聚着无数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园内三大主要园区: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各自独具特色,交相辉映。其中,圆明园作为主园,布局严谨,气势恢宏,集中了众多名胜景点;长春园则以幽静雅致见长,园内的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建筑群,更是中西合璧的典范;绮春园则以其精巧细腻的园林设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著称。
   我们走在圆明园的大道上,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感。那种凝重,透过历史的尘埃,穿越百年的时光隧道,直接压在了我的心头。每一步都像是在翻阅一页斑驳的历史书页,触摸着那些被烈火灼烧过的遗迹,心中不由得感到了一阵阵的悲凉与敬畏。
   眼前的断壁残垣,沉默地记录着当年那场浩劫的每一个细节。那些被烧毁的建筑,那些被掠夺的珍宝,依然在眼前浮现。烈日下,地面上反射的光芒刺痛了我的眼睛,却也让那段历史更加鲜明。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唯有这些无声的遗迹,依旧沉默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曾经的辉煌与悲痛。
   站在这片土地上,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警示。那种沉重的感觉,不仅来自于过去的悲剧,更在于对未来的思考。炎炎夏日的酷热,在提醒着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
  
   二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圆明园的构想逐渐成形。他的愿景不仅仅是建造一个供皇家休憩的园林,更是想要通过这座园林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帝国的繁荣昌盛。康熙帝亲自选址,亲自监督工程的进展。圆明园不仅是一座花园,更是一座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圆明园最初的核心部分便是圆明园本身,随后扩展至长春园和绮春园。圆明园主园区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湖泊、山石、花木相映成趣,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营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里不仅有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更融入了北方的雄浑壮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长春园是康熙帝晚年的主要行宫,园内建筑多为仿古式样,具有浓郁的古典气息。长春园内的布局更加讲究,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展现出皇家园林的高雅气质。绮春园则是圆明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以花木繁茂、景色秀丽而著称。绮春园内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中式的宫殿、庭院,也有西式的建筑,显示出康熙帝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欣赏。
   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的建设,凝聚了康熙帝对园林艺术的极高追求和对大清帝国未来的美好期许。在这座万园之园中,康熙帝的愿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座辉煌的园林,也为后人提供了无尽的文化财富和历史记忆。
   此外,圆明园还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和文物,堪称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园内的“文源阁”,不仅是皇家藏书楼,还珍藏了大量的书画、古籍和珍贵的文物。走进文源阁,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书香四溢的艺术殿堂,那些珍贵的书画作品,无不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高超技艺和深厚内涵。
   海晏堂与远瀛观是圆明园中极具特色的两处西洋景观,恍如一对璧人,矗立在长春园内,诉说着那个时代中西文化交融的故事。海晏堂,意为“海晏河清”,象征着国家的昌盛与安定。它的设计中融入了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建筑外观华丽而庄重,内部装饰则极尽奢华。堂内陈设的西洋自鸣钟、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无不展现出清朝皇帝对西洋艺术的欣赏和执着追求。
   远瀛观则是一座充满神秘和梦幻色彩的建筑,其名取自“远瀛福海”,寓意四海升平。远瀛观的整体设计更为大胆,采用了拱券、玻璃窗等西洋建筑元素,外形宛如一座漂浮在水波中的宫殿,给人一种不真实的美感。尤其是那座高耸的钟楼,矗立在远瀛观的一侧,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沧桑。
   海晏堂与远瀛观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圆明园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在这两座建筑中,清朝皇帝们不仅欣赏到了西洋建筑的宏伟和精美,还通过与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了解到了更多的西方科学和文化知识。可以说,海晏堂与远瀛观不仅丰富了圆明园的景观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行走在海晏堂与远瀛观之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中西文化激荡、交流的年代。尽管这些建筑在历史的伤痕中被摧毁,但它们曾经的辉煌和美丽,依然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海晏堂与远瀛观,正是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也记录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三
   在1860年的那个秋天,圆明园迎来了它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键阶段,法兰西与英格兰这两大西方列强,带着贪婪与野心,悍然侵入圆明园。铁蹄踏入这片静谧而辉煌的皇家园林时,一场劫难无可避免。
   那天,圆明园来了两个强盗,分别是法兰西和英格兰。他们冲进圆明园,开始了他们疯狂的掠夺。那些珍贵的艺术品、古籍善本、珍稀文物,被他们肆意抢夺,毫无怜惜。许多精美的瓷器被摔得粉碎,金银珠宝散落一地,昔日的辉煌瞬间化为乌有。
   法国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已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然而,掠夺并未让这些强盗满足,他们点燃了火把,将圆明园付之一炬。熊熊烈火在秋风中迅速蔓延,吞噬了这座万园之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仿佛是在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哀鸣。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圆明园在烈焰中化为灰烬,昔日的辉煌再也不复存在。
   熊熊燃烧的火焰中,精美的楼阁、亭台、水榭,曾经承载了多少帝王的梦想与心血,瞬间化为灰烬。那些珍贵的书籍、字画、文物,在火海中无声地呜咽。圆明园,这座汇聚了无数匠人心血、堪称世界奇迹的园林,被无情地摧毁。浓烟滚滚,火焰舔舐着每一寸华美的建筑,似乎在嘲笑人类的无知和贪婪。
   在火光照耀下,圆明园的雕梁画栋在倒塌,珍藏了无数稀世珍宝的殿堂在崩溃。那些曾经让人流连忘返的园林景观,瞬间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火海中的圆明园,仿佛在发出绝望的呐喊,诉说着自己的委屈与不甘。那是历史的眼泪,是文化的悲鸣,是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永远的痛。
   大火烧毁的不仅是建筑和文物,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骄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文化史上不可磨灭的伤痕。三天三夜的焚烧,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成为永远的痛楚。烈火中的圆明园,象征着一个民族在强权面前的无奈与屈辱,也激发了无数后人奋发图强的决心与勇气。
   如今,走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哭泣声。烈火中的圆明园,提醒我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不让悲剧重演。只有不断强大,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文化和家园,圆明园的哭泣,久久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警醒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四
   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心中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悲愤。那曾经辉煌的宫殿,如今只剩下破败不堪的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百年前那场浩劫。石柱上斑驳的痕迹,那是历史留下的泪痕,每一块断裂的石板都在诉说那段惨痛的往事。
   在这片废墟中,依稀还能辨认出一些建筑的轮廓。海晏堂的遗址上,几根断裂的石柱孤零零地矗立着,似乎在无声地抗议着那场灾难的不公。远瀛观的废墟中,残留的石雕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只是再也无法复原昔日的辉煌。
   面对这片残垣断壁,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愤怒。那场浩劫不仅摧毁了圆明园的建筑,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巨大打击。那些被掠夺的珍宝和文物,至今仍散落在世界各地,成为异国他乡博物馆中的展品。而我们,面对这些残垣断壁,除了感到悲愤,还有什么呢?
   历史的伤痕无法抹去,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每一块断碑残碣,都在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强大起来,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中,我感到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我们这一代,必须铭记这段历史,必须努力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只有这样,才能告慰那些在圆明园浩劫中逝去的灵魂。
   从那段历史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不再受人欺凌。富国强兵,首先需要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基础坚实,国家才能拥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国防建设和科技研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国家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的进步同样重要。在现代战争中,科技的力量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圆明园的毁灭,部分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今天,我们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国防力量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的坚实后盾。只有拥有一支现代化、强大的军队,才能有效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近年来,中国在国防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各类先进武器装备相继问世,这让我们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外部威胁。
   文化自信也是富国强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圆明园不仅是建筑的奇迹,更是文化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今天的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复兴中华的重任。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激励着每一个有志之士,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铭记,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前行,是为了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文化的复兴,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圆明园不再只是历史的遗迹,而是我们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象征。
   前行的道路上,铭记历史是我们的责任,而创造未来是我们的使命。让我们以圆明园为镜,时刻警醒自己,以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圆明园的哭泣声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号角声。铭记与前行,圆明园将不再是屈辱的象征,而是复兴的起点。
  
   2024年6月7日原创发表于江山文学
  

共 42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善斋老师笔下的圆明园,是一幅伟大的历史画卷。清代康熙皇帝建立的皇家园林,融汇中西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万园之园”。山水相映,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尽显皇家风范。园内主要有三大园区: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圆明园作为主园,布局严谨,气势恢宏,还收藏大量艺术文物。长春园以幽静雅致见长。园内的海晏堂,远瀛观则是一座充满神秘和梦幻色彩的建筑。是西洋建筑群,更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如此美丽令人向往的圆明园后来却遭受一次历史的浩劫。法兰西和英国两大列强在鸦片战争时期冲进圆明园,疯狂抢走那些珍贵的艺术品,古籍,美术文物。最后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如今圆明园只剩下断瓦残垣,供人凭吊。作者面对破败的圆明园,心情十分沉重。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只有富国强兵才能不再遭受欺凌。文化自信,发展经济,我们祖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文笔凝练沉重,景物描写错落有致,熠熠生辉。妙笔之下再现圆明园的无限风光,也为圆明园付之一炬感慨万端!深度好文,一读为快!【东篱编辑:诚本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0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07 07:16:06
  笔下情怀,满腹诗意,深情杜撰,无不让人感动流连,昔日盛景,国人骄傲,今日废墟,更加让人痛心疾首,追忆往昔,再看今朝,我辈当自强!好文笔,大赞!问候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07:47:43
  谢谢诚本真老师的精心编按和润色,辛苦你了,给你敬茶,走进圆明园,心情很沉重,这么美的圆明园竟然烧成这样!祝你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07 07:42:42
  这个主题抓得好,写出一座皇家私园的历史真实。再次激发出我辈强我国家的宏愿。怀才拜读滴老师佳作,遥握!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07:48:02
  谢谢怀才老师的精彩评论,祝你身体健康!
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6-07 08:05:54
  北京一行,佳作频频,圆明园,曾是国家的瑰宝,忆古思今,华夏儿女唯有奋发图强,祖国才会更加强大。拜读善斋老师深情大作,遥握问好老师,创编辛苦啦!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08:37:26
  谢谢欣然美女老师的精彩点评,祝你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枫桦        2024-06-07 08:06:22
  残垣断壁所衬托下的天空,还是那么清朗,只是站在这里依旧觉得阴霾蔽日,历史的天空在这里始终没有晴朗。国家只有富强,才不会落后挨打,这条铁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08:38:48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走在圆明园心情特别沉重,这么美的圆明园被烧成这样!祝你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6-07 08:45:31
  圆明园,曾是清代皇家园林的璀璨明珠,融汇了中西建筑的精华,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既有中式园林的精致典雅,又有西洋建筑的宏伟壮丽。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尽显皇家气派,象征着大清帝国的繁荣昌盛。然而,1860年的那场劫难,使得这座辉煌的园林在战火中化为废墟,昔日的奢华繁华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历史的叹息。尽管如此,圆明园的遗址依然传承着无尽的文化与艺术价值,诉说着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经沧桑而不改其辉煌。好文,赞,问候老师写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09:09:50
  谢谢蓝色老师的精彩点评,祝你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07 09:16:54
  圆明园,遭受英法列强的浩劫,是全世界的悲剧。老师在参观圆明园之后,对着废墟进行了反思,阐述了科技强国、军事强国及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语气沉重,却又充满希望。一篇耐人咀嚼的深度佳作,拜读学习,顺祝夏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09:32:07
  谢谢韩格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高度解读,你的鼓励使我前进的动力!给你敬茶了,祝你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6-07 09:52:30
  北京去过很多地方,唯独没有去过圆明园,说起来,自己内心有很复杂的情感,在里面:我知道,那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是一个软弱政府被挨打的铁证。那些断壁残垣。一定会让我心情沉重,引起负面的连锁反应。今天读老师美文,忽然意识到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它是连接未来的一个通道,还需要重视。因此下决心一定择时去观摩。先从老师文中,接受了一次洗礼。好文,写的荡气回肠!老师创作辛苦,祝夏琪!
回复7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10:20:24
  谢谢郑老师的美评,去现场看了心情会特别沉重!国家需要发展,落后就要挨打!祝你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07 09:53:05
  圆明园的遗址公园我没有去过,却在视频里欣赏过清华大学技术团队利用3D技术还原的圆明园原貌,无比震撼!无比惋惜!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这样描述圆明园:你无法用言语形容她,你只能用心去感受。她是一个美妙的梦,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1860年的那个秋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洗劫,一个放火。大火烧毁的不仅是,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骄傲。精美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站在历史的废墟前,作者仿佛听到了触目惊心的残垣断壁在述说着百年前的那场浩劫,仿佛听见了由辉煌瞬间走向毁灭的圆明园的哭泣声。是啊!今天的我们,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肩负着复兴中华的重任。铭记与前行,圆明园将不再是屈辱的象征,而是复兴的起点。痛心疾首后,让人增强了更要奋力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正能量满满的深度好文,点赞美文佳作,问候滴善老师!谨祝创作愉快,笔健文丰,一切安好!
回复8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10:19:08
  谢谢雪胎梅骨老师精彩评论和解读,我也看过以前的还原,太美了,一把大火烧成这样,太心痛了。祝你生活愉快!
9 楼        文友:婉清扬兮        2024-06-07 15:22:11
  去过北京,但行色匆匆,没去过圆明园。它的断壁残垣只在影像资料里看过,那么地触目惊心,写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耻辱”二子。落后就要挨打,圆明园的浩劫给了中国人民一个深刻的教训。老师的文笔凝练沉重,景物描写错落有致,令人为圆明园的付之一炬感慨万分。下次去北京,一定去凭吊圆明园!向老师学习!遥祝夏褀!
回复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16:30:29
  谢谢婉清老师抽空为我的拙作点评,走进圆明园心情会很沉重,也很愤怒,无法用语言表达。有机会去感受一下,一定要看3D还原真实的圆明园。祝你生活幸福美满!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07 16:15:54
  这篇文章,深沉而且厚重。过去不能忘,历史不能忘。西方列强太坏太坏了,圆明园啊,中国的骄傲,被无情烧毁。看这文,看得心里怪难受的。老师好文采,祝福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07 16:31:18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点评,走进圆明园心情会很沉重,也很愤怒,无法用语言表达。有机会去感受一下,一定要看3D还原真实的圆明园。祝你生活幸福美满!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