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过夔门(小说) ——演绎史荣东先生《千古风流大江水》之《过夔门》
史郎驾舟自唐古拉山顺流而下。
进入夔门,但见两岸雄峰对峙,江水咆哮着奔腾而去。船,快如飞箭,座座山头一闪而过。
前行未几,则是另一番景象:峡谷幽深肃杀,危石摇摇欲坠。阴风怒号,鬼影穿梭。暗礁獠牙,漩涡狞笑,似乎随时置人于死地。史郎毛骨悚然,紧握舵杆,丝毫不敢大意。
“哈哈哈,久违了,史公。”一个雷鸣般的声音从左前方传来:“别怕,翼德在此,百无禁忌!”
张飞挥舞丈八蛇矛,昂昂然于陡崖上大呼。
说来也怪,顷刻间艳阳高照,山花烂漫,风平浪静,彩云缭绕,眼前一派祥和。史郎赶紧起身施礼:
“哦,当阳桥下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翼德将军,威武不减当年,佩服佩服!今日缘何在此?”
“呵呵,史公来也,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张飞身后,出现了诸葛亮。
他轻摇羽扇,手捻长髯,笑道:“昨夜梦见西南方向龙吟不止,掐指一算,知道史公即将光临,特派三弟为尔保驾护航。”
“多谢多谢,孔明先生至仁也!”
“哎,哪有什么仁,是尔之旷世才华召唤了吾,”诸葛亮一抬羽扇,环指四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争夺。大自然之壮美与金戈铁马之往事,互为交融,尽收笔底。大处落墨,小处点睛,吞九派,撼五岳,不啻气势恢宏、精彩纷呈之历史剧。史公之《千古风流大江水》,了不起啊!其中托孤之情节,厚重、深沉,恍然似在眼前,老夫读来不忍掩卷!”
说着说着,泪如雨下:“亮不才,未能完成先帝光复大业,夜不成寐啊。史公肯定先帝为英雄,托孤之举悲壮,再现亮临危受命,扶大厦于将倾之场景。要说谢,应该是吾。”说完,深深一鞠躬。
史郎拱手:“言重了言重了,还请先生指教!”
张飞仰天大笑:“罢了罢了。史公此去,凶险异常。丞相法力无边,何不一起登舟,送史郎出峡?”
诸葛亮频频点头:“吾正有此意。”
诸葛亮与张飞飘然而至,小舟继续前行。
张飞持丈八蛇矛立于舟艏,警惕地环视四周。史郎与诸葛亮坐在舟艉,欣欣然相谈甚欢。
途经白帝城,诸葛亮面色凝重,陷入沉思。良久,他抬头问:“史公是否有个叫南沙潮的文友?”
史郎诧异:“南沙潮名不见经传,且行为乖张,先生认识他?”
诸葛亮微微颔首:“那年,南沙潮游白帝城,见先帝、吾等,轻狂傲慢,当面吟诗羞辱、挑衅:
白帝城叹刘备托孤
自恃皇叔扯大旗,却将尸骨伴猿啼。
不知天下非私物,还使后人泪洒衣!
可恶乎?可恨乎?!”他轻抚史郎后背:“哪像尔,法先贤,重道义,锦绣文章赏心悦目。知吾者,史公也。”
史郎笑道:“先生莫怪。星转斗移,此一时彼一时也。当代提倡民主与共和,南沙潮执天下为公之理念,思想新潮,出言逆耳,情有可原。”
诸葛亮思忖片刻,释怀:“也是,世道变了。倘若生在今天,吾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虽如此,吾仍青睐史公如椽之笔。”
“不敢、不敢,”史郎连连拱手。
“对对对,”听了诸葛亮的话,张飞一跺脚,小舟颤三颤:“别看俺是老粗,俺也识好歹。史公的一碗江水,甜丝丝的,比丞相的那个啥师傅表带劲!”
啥师傅表,指《前出师表》,是诸葛亮即将北伐时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这家伙信口开河,以下犯上,不可,史郎急忙摆手阻止。诸葛亮倒是忍俊不禁:
“呵呵,人说翼德粗中有细,吾看何止于此!”
将出夔门,一路顺利。
诸葛亮抱拳:“史公,就此别过。无以为赠,借史公《虞美人·登白帝望夔门》,聊表对足下美文之赞赏之情。如果见到南沙潮,请代我问好。”
他起身诵道:倚天双剑江涛挟,浪拨琵琶烈。纤夫背得动天雷,脚印深深掇得彩云归。问君能有情多少?不尽长江浩。夔门磅礴涌胸中。化作一腔热血付东风!
史郎还礼:“承蒙不弃,惭愧惭愧。方便的话,我与南沙潮择日前来拜访。”
诸葛亮捋捋长髯,笑容可掬:“欢迎欢迎,届时吾等一醉方休。”
“嗯嗯嗯,必须的。”
“哇塞,有酒喝啦。”那头,张飞异常兴奋,高举丈八蛇矛,猛地一跺脚,大吼:“本有孔明,再有史公,真是长江前浪推后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家伙,又来了,史郎与诸葛亮放声大笑。
史郎欣慰不已:读万卷书何如行万里路。实地踏访,方有真切,此番冒险太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