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最美人间七夕情(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最美人间七夕情(散文)


作者:乡笛 秀才,294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4发表时间:2024-06-07 08:35:34


   那年七月初七晚上,天气晴朗,满天星辰,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我和寨里的几个小伙伴仍像往常一样,来到居住在老家寨里的吴英老师家,围着请她给我们摆故事。吴老师在院子里抬头望了望星空,沉思了一下,给我们叙摆起了古时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有一个名叫牛郎的男孩,小时父母相继离开了人世,哥嫂看他长得又矮又黑,没啥出息,就成天安排他放牛,还经常虐待他。可怜的牛郎无依无靠,只能和那头老牛相伴,没想到那是一头“神牛”。老牛见他可怜,一心想帮他,就给他出了一个计谋,教他怎样娶天上心地善良,漂亮贤惠的织女做妻子。有一天,众多美丽的仙女来到银河沐浴,在水中有说有笑,嬉戏玩乐。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按照老牛想的办法,趁仙女们不注意,悄悄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仙女们玩了一会,怕王母娘娘发现遭到惩罚,就急急忙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了找不到衣服的织女。这时,牛郎抱着衣服出现在织女面前,苦苦恳求织女嫁给自己,织女见牛郎面容善良,憨厚诚实,最终答应了。他们两结婚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过得十分幸福美满。之后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老了,临要死时,叮嘱牛郎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它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几年后,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他们勃然大怒。随后王母娘娘亲自带着天兵天将来到牛郎家,趁他不在家时,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用竹箩担着两个孩子一路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只好准许他们每年古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吴英老师停了一下,接着介绍说,此后人们为纪念牛郎织女相会,就把这一天叫七夕节,在我国古代又叫乞巧节或者女儿节,有人又称它是中国的“情人节”。这个节日最早起源于汉代,属于女性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采用各种方式祭拜织女,有的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及莲蓬、白藕、红菱等供品,向织女祈福祈愿、祈求巧艺、祈祷姻缘等。有的地方会开展穿针乞巧的比赛活动,女子们现场结彩绳、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代表巧乞得越多,寓意自己身灵手巧。
   前些年,我在老家时,每年七夕节那晚,我们几个好姐妹会捉些小蜘蛛放在小盒子中,到第二天清晨打开后,谁的蜘蛛结网最细密就寓意谁乞巧乞得最好。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偷偷躲在生长茂盛的葡萄架下,在夜深人静时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祈求今后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对了,在我们那里,一些人家还会杀一只鸡,意为当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就能永远不分开。
   随着,吴老师问大家,今天有谁看到了喜鹊?大家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都说没看见。吴老师笑着说,没看见就对了,因为今天的喜鹊都飞天上去了,去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呢。老师话音未落,像想起了什么,慌忙起身向屋里跑去,我们还以为出啥事了,也跟着她跑进屋里。原来她为了我们,忘了为生病瘫在床上的公公喂药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吴英老师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婆婆又早已离开人世,她独自一人带着到大不小的两个孩子,既要忙家务,照料生病的公公,去学校教书,早晚还要下地干活,成天像陀螺般转过不停。
   那晚,目睹吴英老师辛苦劳累的样子,嘴快的王瓜瓜悄悄对我们说道:“爸妈曾给她说过吴老师后家离县城很近,条件好,她文化又高。不知为啥会嫁到我们这么贫困的地方来吃苦。说实话,我也没想通。”李巧巧白了王瓜瓜一眼,接过话说:“你真是个傻子,这还用说吗?为了爱情呗。” 一句话,让我们犹如蜈蚣吃萤火虫——心里明白。吴老师就是现实生活中的 “织女”,值得我们敬重。
  
   二
   无巧不成书。刚听吴英老师给我们叙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没几天。息烽县电影公司就来到老家寨里,巡回为边远山区的农民放电影,影片是《天仙配》。放电影的地方在集体粮食仓库前的大水泥坝上,当时,不通公路,不通电,农村没啥文化活动。那晚,周围几十公里远的年青人及小孩儿听到放电影的消息后,成群结队地打着灯笼火把赶来了,那场景如赶集一样热闹。大家聚集在坝子上,专注观看屏幕上放映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第二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受电影的影响,聚在一起商量,准备利用上坡放牛的时间,学着电影上的样子演《天仙配》。那时,李牛牛家有七兄妹,吃饭人口多,家庭困难。他人长得黑黑的,不大言语,老实听话,就叫他演牛郎,田甜脸长得白白静静,秀气机灵,就叫她演织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斗了一些台词,叫他俩练着。随后,约好在寨门口的小河边演出。演出那天,李牛牛穿着父亲宽大的灰布衣衫,腰上扎一颗黑腰带,脚穿一双破布鞋,田甜悄悄拿了姐姐的一件花衣服穿着。他两像模像样的装扮,还有那逼真的演出,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没想到大家只顾疯玩,早把放牛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等想起这事时,牛早也跑得无影无踪。后来,终于在半山一块包谷地里找到了。走近一看,哇,我们的牛把集体的包谷苗吃了一大片。大家吓着了,异口同声说要守口如瓶,回家一定不能说牛吃了集体的庄稼,更不能讲演戏的事。哪知胆小怕事的李巧巧,怕爸妈知道后挨打,刚进家门就哭了起来,当了“叛徒”,一五一十将事情说了出来。田甜姐姐当天忙着找衣服穿着去吃酒,找了半天没找着,还被她妈妈臭骂了一顿,后来才知道是弟弟把衣服偷去演戏了。最终,纸团里的火——包不住。事情全暴露了,我们一个个被父母教训了一顿。
   那年头,老家地处边远,非常贫困。常言讲,人往利边行,鸟往高处飞。许多女孩都嫁条件优越的地方去了,不用说,寨里的男青年们找媳妇成了难事。自从那次演出后,小伙伴们给李牛牛取了一个绰号叫“牛郎”。还好,他长大后,像变了个人似的,个头高大结实,能说会道,吃苦勤劳。家里虽坐着土墙房,但打理得干干净净。可李牛牛家一直困难,提了几门亲事都没成功,为他讨媳妇成了父母的心病。后来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孙家寨一位名叫张花花的姑娘。双方见面后,都有好感。可张花花爸妈说他家兄妹多,家庭穷成那样儿,岂不是让自己女儿睁起一双眼睛跳岩。
   媒人见状,赶忙给小牛牛支招。小牛牛厚着脸皮,隔三差五跑去张花花家,帮助做这做那,还给他摆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及自己绰号的由来。张花花听后,心想,自家坐的地方条件也差,反正今后都是靠种地吃饭,只要人勤劳就行。于是不顾父母反对,最终决定嫁给了李牛牛。后来,李牛牛说到做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承包土地种植十多亩烤烟,加上科学养猪,年收入达十多万元,走上了致富道路。两个孩子也很争气,双双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现今,一家子过上了甜甜蜜蜜的好日子。
  
   三
   多年来,我心里始终铭记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并在工作中,用这个故事调解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男女青年恋爱或家庭婚姻的矛盾纠纷。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原息烽县王家坪乡任武装部长,那时乡里未设置公安派出所,由我负责分管全乡的社会治安工作。一个初春的早上,我刚一上班,潮水村五十来岁的村民张成实急匆匆跑来对我说,他家女儿张二南被人拐走了,并说是挨邻关岑村一个名叫林江的年轻人拐走的。
   接下来,张成实向我一一叙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前几天,他姑娘张二南和寨里的几个好姐妹到离家十多公里的黑神庙集市赶场,当晚没回家,家里人以为她赶场晚了,去平时玩得好的女孩家住去了,因以往也会这样,就没在意。哪知过了两天,仍没回来,一家人心急如焚,赶忙四处寻找。找来找去,最终发现女儿赶场时遇到了林江,就跟着林江去了他家。
   听完介绍后,我立马赶到关苓村,找到村干部了解林江的情况。村干部告诉我,这林江和张二南是初中同学,一直玩得好,近年来,林江家里请介绍人去张家提亲,两个年青人情投意合。但张二南父母认为林江家太穷,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据说张二南大姐家住在县城边,条件好,准备介绍她去那儿。随后,我去林江家一看,的确如村干部所说,林江家坐着土墙茅草屋,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向林江问起此事,他矢口否认,但从他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我料想张二南就在他家。后来,经我慢慢开导,林江终于说了实情,并说是张二南主动来他家的。他还劝张二南回家,免得她父母担心,可张二南就是不回。他还告诉我说,昨天一大早,张二南父亲带着一群人来他家,不回青红皂白,把他家碗锅瓢盆等砸得稀巴烂。
   目睹此景,我想到张二南为追求自由婚姻,追求幸福的未来,敢冒天下之大不违,跑到心爱的男友家,这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织女”。之后,我立马来到张成实家,对他及一家人宣传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晓之有理,动之以情,耐心给他们做工作,指出了张二南己到法定结婚年龄,喜欢林江是合法的。而他企图包办女儿婚姻,跑到林江家砸东西不合法。张成实在我的教肓启发下,终于承认了错误,愿意尊重女儿的选择。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1987年3月,我调息烽黑神庙区团委工作后,了解到农村存在着男女婚事中,女方家索要彩礼严重,造成相爱的男女青年只好忍痛割爱,天各一方,甚而发生了不少悲剧。还有的人家为儿女办婚事,打肿脸充胖子——外强中干。家里穷得苦不堪言等诸多不良现象。对此,在全区开展了“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并在当年七夕节那天,动员组织了十对男女青年举办了集体婚礼。此举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一致拥护。
   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南极乡贫因山区的一对青年,双方是在广州打工认识的。因男方家庭困难,女方父母硬要男方家出五万元的彩礼钱,并要求男方家要买一头大肥猪用于女方家办喜酒,否则,散场敲锣——没戏。我知道这一情况后,立马找到女方父母,耐心开导他们说:“你们这样做,无凝加重了女儿今后生活的负担,男方要是为结婚欠债,最终会由女儿女婿还。这面子是撑了,可有啥意义呢?现今,我们区团委要举行集体婚礼。你女婿女儿都同意了,这也会为你们省下一笔开支,这是多好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女方父母终于想通了,支持女婿女儿报名参加了集体婚礼。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男女青年恋爱自由,结婚自愿,隔在男女青年中间的那条“天河”早也消失。你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用新方式,新理念传承纪念七夕节,更好地追求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
  

共 42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七夕为话题的精彩散文。乡笛老师以七夕为主线。先把儿时吴老师所讲的七夕民间故事,引入了吴老师看似为爱惜嫁乡下,实则是为学生留村里。接着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七夕节,看与七夕有关的《天仙配》电影后,和小伙伴们开始自编自演牛郎和织女,没想到让牛儿跑进了集体的玉米地,也为后来现实版的“牛郎”的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文章最精彩是作者在工作后,不断处理与七夕有关的年轻人婚恋现实问题和青年人自由恋爱那些事情,从中体现了作者对工作的务实、责任和担当,急群众之所急,切身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乡笛老师善于把这些故事,串入七夕这根情感主线,让文章如一幅绝美的文学项链,让读者读来妙趣横生,又引人共鸣不断。文章构思严谨巧妙,情感真挚丰沛,笔触细腻传神,妙趣横生。情节曲折动人,主题集中,事例典型,引人入胜,感染力强。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乡笛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文丰快乐,佳作不断。期许无限!【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07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4-06-07 08:41:19
  最美人间七夕情,款款深情引人思!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4-06-07 08:43:10
  千里姻缘一线牵,牛郎织女活人间。欣赏乡笛老师佳作,期许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乡笛        2024-06-07 09:07:38
  诚谢老师编辑。祝老师夏日安好,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6-07 21:59:43
  七夕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它来源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作者回忆小时候七月七,小学老师吴英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出吴老师犹如织女,和丈夫分居两地,一个人承担家庭重任,赞美了吴老师的人格魅力。作者和小伙伴们看了电影《天仙配》,仿照电影,扮演牛郎织女。参加工作后,又为年轻人牵线搭桥,消除人们的传统观念,移风易俗,让有情人喜结良缘。文章构思精巧严谨,笔触老道沉稳,灵动有趣,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富有吸引力。好文章拜读学习,祝老师文丰笔健,夏日好心情。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6-07 22:04:35
  作者将传说和现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有情人不在天各一方,而是天涯变咫尺。
淡淡的云彩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6-07 22:09:10
  文章将传说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像牛郎织女般天各一方的夫妻越来越少。恭喜乡笛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7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6-08 10:09:29
  通过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引出了关于爱情的故事,故事生动感人,耐人寻味,联想丰富,引人入胜。拜读欣赏了,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梦在何处
8 楼        文友:乡笛        2024-06-08 11:05:13
  诚谢云彩礼长精心改修并留言,鼓励我不断进步。祝社长所领导的社团越来越兴旺,也祝社长夏日快乐,创作愉快!敬茶!
9 楼        文友:乡笛        2024-06-08 11:06:45
  诚谢梦在何处老师留言鼓励。祝老师夏日安好,创作愉快!
10 楼        文友:斯潜        2024-06-08 16:20:19
  拜读乡笛老师精彩美文,受益匪浅。尤其是老师的责任和担当更值得学习。祝老师佳作不断!夏日安好!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