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漫步颐和园(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漫步颐和园(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38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7发表时间:2024-06-12 05:57:35
摘要:颐和园,北京之瑰宝,融古典园林艺术与自然美景于一体。园内山水相依,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尽显皇家气派。漫步其中,可赏四季变换之景,领略古人智慧之巧。来此一游,不仅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放松身心,享受宁静与美好。

【江山·根与魂】【东篱】漫步颐和园(散文)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命令建造“清漪园”这座皇家园林,以庆贺其母六十大寿。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愿景,数万工匠不辞辛劳,历时数十年,终于将这座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园林呈现于世人眼前。
   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清漪园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万寿山与昆明湖的布局如同诗画一般,将山水之美融汇其中。万寿山高耸于园林北部,象征着永恒的寿命与福气;昆明湖则平静如镜,象征着宁静与和谐。湖中有三岛,分别是南湖岛、瀛洲岛和东堤岛,三岛象征着传说中的仙山,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大肆焚掠,清漪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无一幸免,将包括清漪园和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作为一个爱好园艺和建筑的女性,慈禧太后对这场劫难感到极为痛心,她决定重建清漪园。
   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开始了颐和园的重建工程。她聘请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艺术家,希望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将颐和园打造得更加宏伟壮丽。慈禧太后在这里度过了许多重要的时光,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条小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经过三年的努力,1888年,颐和园终于重现昔日的辉煌,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重建后的颐和园,不仅恢复了原有的布局和景观,还增添了许多新的建筑和装饰,成为一座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皇家园林。
   慈禧太后对颐和园的重视,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园林的美景,更是为了彰显大清皇权的威严和文化的传承。在她的亲自过问下,颐和园的重建工程追求精益求精,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完美。无论是万寿山的巍峨,还是昆明湖的浩渺,无不体现出皇家园林的庄重与气派。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慈禧太后这个名字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和传奇的存在。而她与颐和园的关系,更是为这座皇家园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厚重的历史感。
   慈禧太后,全名叶赫那拉·杏贞,是清朝晚期最具权势的女性之一。她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不仅仅体现在她的政治手腕和权势,更在于她对艺术和园林建筑的独特审美。颐和园的重建,便是她在位期间一项重要的工程。
  
   二
   在颐和园的许多景观中,乐寿堂是最为庄重的建筑,承载着无数历史的回响与故事。它的名字寓意着长寿与安康,最初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亲庆祝六十大寿而修建的。乐寿堂的辉煌不仅体现在其建筑的宏伟与精致,更在于其背后浓厚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乐寿堂经历了一次重新修建。那时的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之中,慈禧太后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力图恢复昔日的辉煌。乐寿堂作为颐和园的居住主建筑,自然也被精心修缮。
   乐寿堂最能体现慈禧太后个人风格的建筑之一。它不仅是慈禧太后处理政务、接见大臣的重要场所,也是她日常起居的主要居所。慈禧太后在这里度过了许多重要的时刻,品茶、赏花、听戏,享受着皇家园林的宁静与美好。
   乐寿堂,不仅是颐和园中一座重要的建筑,更是清朝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乾隆盛世的繁华,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重建于慈禧的统治时期,最终成为一处供后人瞻仰与怀念的历史遗迹。
  
   三
   昆明湖是人工湖,面积达220公顷,占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湖水清澈见底,岸边杨柳依依,湖心小岛点缀其中,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桥,宛如长虹卧波,桥上雕刻精美的石狮子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工匠们的鬼斧神工。
   在颐和园的众多景观中,长廊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连接各个景点的重要通道,更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全长728米的长廊,廊内绘有14000多幅彩画,依山傍水,曲折蜿蜒,仿佛一条玉带,将园中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串联起来。长廊的设计巧妙绝伦,既能遮风挡雨,又为游人提供了一个悠闲漫步的绝佳去处。
   步入长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色彩斑斓的梁枋。每一块梁枋上都绘有精美的图案和故事,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文学经典、山水风光和花鸟鱼虫。无论是《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还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亦或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运筹帷幄,这些图案不仅栩栩如生,更是色彩鲜艳,历经百年风雨仍旧光彩夺目。这样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长廊不仅仅是一条游览通道,更是一座露天的艺术博物馆。
  
   四
   颐和园的仁寿殿,矗立在园林的东南角,面对昆明湖,背靠万寿山,显得格外肃穆庄严。它不仅是皇家园林的核心建筑之一,更是清朝政治风云际会的见证地。仁寿殿作为颐和园的正殿,曾是清朝皇帝在此处理政务、接见臣民和外国使节的重要场所。
   仁寿殿的名字取“仁者寿”之意,象征着帝王仁德长寿的美好愿望。建筑外观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不彰显皇家威严。殿内陈设富丽堂皇,龙椅、屏风、匾额等无不讲究,处处透露着帝王的尊贵与权势。殿前的广场上,石雕狮子威风凛凛,象征着皇权的不可侵犯。
   在清朝末期,仁寿殿更成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她通过仁寿殿这一平台,掌控朝政,指挥若定。每当有重大政务需要决策,她便在此召见大臣,听取汇报,颁布谕旨。仁寿殿内外,常见大臣们匆匆忙忙的身影和低声密语的场景,政治气氛异常紧张。
   仁寿殿不仅见证了慈禧太后的执政生涯,也成为清朝晚期内忧外患的缩影。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仁寿殿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主权。这一幕幕悲剧,在仁寿殿的梁柱间、石阶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玉澜堂坐落在昆明湖畔,是光绪皇帝居住的地方。幽静的庭院,四周绿树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光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最后的岁月。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幽禁在此,失去了自由。这座华丽的宫殿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一个年轻皇帝的无奈与悲哀。玉澜堂的后门通向宜芸馆,但在光绪帝被囚禁后,这道门被彻底封死,象征着他与外界的隔绝。
   宜芸馆是隆裕皇后在颐和园的居所。她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后,命运同样充满坎坷。她在宜芸馆度过了许多孤寂的时光。隆裕皇后在这里度过了她生命中最为隐秘和痛苦的时光,她的沉默和坚忍成为颐和园生活区的一部分,令人唏嘘不已。
   隆裕皇后,原名叶赫那拉·静芬,出身于满洲贵族,她的命运在光绪十五年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年,她被慈禧太后选中,成为光绪皇帝的皇后。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幸福的开始。光绪皇帝与珍妃的爱情让隆裕皇后感到孤寂与冷落。
   宜芸馆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传统的中式庭院布局与精美的雕刻装饰相得益彰。宜芸馆身后的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居所,但两人之间的距离却如同天涯海角。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颐和园再次遭到劫难。
   历史的巨轮无情地碾过,隆裕皇后在宜芸馆中度过了她最为痛苦的岁月。1908年,光绪皇帝病逝,慈禧太后随即驾崩。隆裕皇后在失去亲人后,成为了清朝的实际掌权者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隆裕皇后在无奈与恐惧中,代表清朝签署了退位诏书,结束了大清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退位后的隆裕皇后依旧居住在颐和园中,然而,她的心境早已不同于从前。1913年,隆裕皇后在无限的忧思与孤独中离世,她的一生如同一场悲剧,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五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体现了其无与伦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颐和园不仅仅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园林,更是见证了清朝数百年历史变迁的活化石。它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无疑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外,对于颐和园内的文物,国家也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颐和园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书画、瓷器、玉器等。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国家在园内设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配备了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
   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杰作,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荣耀不仅是对园林本身历史与艺术价值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文化精髓的高度赞扬。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的美丽和历史价值,更在于它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漫步在颐和园的各个角落,仿佛能感受到那段被封存的时光。每一条小径,每一株古树,都凝结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今日的颐和园,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文化的宝库。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颐和园的风貌,既保留了古代皇家园林的风采,又融入了现代人的智慧与审美,成为了古今交融的典范。
  
   2024年6月12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35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是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命令建造的皇家园林,当时以庆其母六十大寿。后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园林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建园林,并改名“颐和园”。乐寿堂装饰华美而不失典雅,充分展现了慈禧太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重建于慈禧的统治时期,最终成为一处供后人瞻仰与怀念的历史遗迹。昆明湖湖水清澈,杨柳依依,湖心小岛点缀,湖上十七孔桥如长虹卧波。长廊是连接每个景点的重要通道,更是艺术的殿堂。仁寿殿是颐和园的正殿,那是清朝皇帝接见臣民,接见外国使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甲午战争后,这里也是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地。玉澜堂见证了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幽禁的地方,见证了一个年轻皇帝的无奈与悲哀。宜芸馆是隆裕皇后的居所,它见证了一个皇后的孤寂、冷落与无奈。今日的颐和园,不仅是一个旅游的胜地,更是一个文化的宝库,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它保留了古代皇家园林的风采,又融入了现代人的智慧与审美。此篇游记,打破了一般的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打破了一般的写景状物,作者深挖每一处风景的历史背景,每一处风景都复苏着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并不太新鲜,但作者通过系统而传神的描写,使得那些事件和人物如在眼前。文章有着浓郁的自然之趣、文化之趣、哲学之趣,值得品读,力荐之,感受精彩!【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2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12 06:15:57
  我只知道颐和园好看,好玩,我不知道颐和园里有那么多的故事,今日拜读善斋老师的美文大开眼界,涨知识了。太感谢!文章写得好,读着引人入胜。点赞!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夏祺,一切顺利!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08:23:40
  谢谢湘莉美女的精心编按和润色,辛苦你了,给你敬茶!由于水平有限,还没有写好!祝你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6-12 08:22:07
  好多年前去过颐和园,印象最深的是那个长廊,设计精美,图画精巧。还有清澈的昆明湖,碧波荡漾,美丽绝伦。在作者的笔下,对这些景点作了精彩的描述,让人心生向往。当然,只有美景,还不能算是有趣,重要的是颐和园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至于慈禧太后专权的那段屈辱的历史,则是警示后人的历史教训。游历美好山河,重温历史故事,文章将其巧妙地融为一体,这样的游记散文,才有了厚重的意味,才有了深刻的内涵。好文欣赏,问好作者!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08:24:29
  谢谢同淑君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高度解读,你的评论让我的拙作锦上添花!祝你一切顺利!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2 08:41:42
  这么宏大的题材,在滴善斋老师的笔下,有着驾轻就熟的功夫。大赞之。如果单纯地平面描述颐和园的美,可能就肤浅了,而且太多的文章都有不同的描述,作者从建筑格局建筑故事入手,呈现一代帝王皇后的建园过程和心态,正如湘莉老师所言,真是涨知识了。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颐和园的审美佳作。文章极有深度,让我们再次从颐和园中找到我们热爱的理由。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08:58:24
  谢谢怀才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高度解读,你的评论对我是莫大的鼓励,也给我的拙作锦上添花!祝你一切顺利!
4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12 08:58:09
  颐和园,曾经去过一次,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见皮毛,不见血肉。看了老师的文章,眼前为之一亮——皮毛下的血肉,清晰可辨。颐和园的前世今生,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和出现在这里的人物,从字里行间喷涌而来。其优美的风光和厚重的历史,令人迷之醉之,欲罢不能。笔力雄健!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08:58:49
  谢谢南沙潮老师的美赞,给你敬茶,祝你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12 10:09:23
  颐和园我也去过,但印象也模糊 了,看来,衰老是很可怕的一件事。颐和园,论美丽大方和格局不逊南方园林。读了老师的文,我感叹于慈禧时期,对颐和园的重建。所以,一个人的是非功过要辨证的看。老师擅写游记,这非常值得我学习。拜读学习老师美文,祝夏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11:47:06
  谢谢韩格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鼓励,祝你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6-12 11:14:39
  善斋老师的这篇游记,可以说是独辟蹊径。颐和园中一个个重要场景的呈现,是和几位历史人物。密不可分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隆裕皇后。他们的命运是这座园林的晴雨表,也是一段历史风云的轴心。老师将几个景点写的如此生动逼真,显示着对此类题材的驾驭能力!学习了!问候,夏琪!
回复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11:48:00
  谢谢郑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高度解读,辛苦你了,给你敬茶,祝你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2 12:54:17
  颐和园所承载的历史真的太沉重了。湖与山的构成,如同是一个历史的结点,在那里等待着那个有缘人的解读。至今还没有去过北京,所以,还不能做太多的评论。读老师的文章,深有感触,历史平铺于那里,还有可以历历在目的东西。在岁月的面前,如同一阵风一样。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7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15:04:58
  谢谢枫桦老师的评论,有空去看看!你会写的更好!祝你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2 16:28:04
  老师去了一趟北京,真的是不虚此行,佳作一篇接一篇,故宫都是好几篇了,可见老师的用心程度,野见老师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对明清时期的历史是了如指掌。读老师的文涨知识,问候老师,祝福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17:18:27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评论,有点素材就写,管他写的好不好。祝你一切顺利!
9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12 17:01:57
  拜读滴善斋老师大作,有亲临其境之感。首先作品浓彩重墨刻画了一个“美”字。跟随老师脚步来到清澈见底,杨柳依依的昆明湖畔,顿感心旷神怡;走过玉带般的长廊,令人陶醉在梁枋上精美的图案和故事里。再者,作品选取了乐寿堂、仁寿殿、玉澜堂、宜云馆等,一方面描绘出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之美,更多地写出了清朝晚期风云变幻的政治局面。作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语言生动,描写细致,足显老师写作功底深厚,大大的赞。祝老师吉祥如意!
回复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17:19:52
  谢谢烟水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高度解读,使我的拙作锦上添花,给你敬茶,祝你一切顺利!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12 17:22:54
  这个颐和园是中国顶级的园林建筑,去过几次,感觉再到别的人工景区就不香了,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怪不得北京人看哪里都是基层呢!我还记得万寿山定被凿掉的佛头,长在石头上的松树,耶律楚材墓地,文人都有很多感叹,都很难写全面,老师从历史高度,概括来写,读来新颖,厚重。拜读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10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2 19:12:40
  谢谢天方老师的老师的精彩评论,让我的拙作锦上添花,你的鼓励对我很重要!祝你生活愉快!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