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实力写手】我的母亲(散文)
我亲爱的母亲,在多年前一个大雨滂沱的深秋之夜,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任我们肝肠寸断、涕泪交加、万分不舍,都唤不回她离开的脚步。那一年,年初发生雪灾,五月汶川大地震,新疆发生旱灾,年中及下半年多地发生涝灾等等,无一不说明那是一个灾年。而母亲的突然离开,让那一年也成为我们最难忘的一年--2008年。
刚过61岁的母亲,还没好好享受几年的退休生活,就因过度操劳,突发脑溢血倒下了,从此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爱唱歌的我再也不敢唱也不敢听关于母亲的歌。每次听到关于母亲的歌,必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必定泪流满面。连近年特火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一直都没有勇气看。直到现在,每每想起母亲,我都忍不住悲从中来、不能自拔。常常在梦中见到母亲,或欢欣雀跃和她相聚,或依依不舍不忍她离去,醒来后才反应过来,母亲再也回不来了,泪水止不住地浸湿了枕头。每年的母亲节,看着别人在朋友圈庆祝母亲节的图片和感想,我只能在唏嘘回忆中度过,聊以写一首诗、画一幅画,祭奠天上的母亲。
母亲走后,九十多岁的外婆还常常在老家的老屋外那棵树下,盼望着她女儿每半个月按期回去看她,陪她吃顿饭、洗洗涮涮、拉拉家常。我们都不敢告诉她事实,只能哄骗她说,母亲去了省城帮老二带孩子,很长时间回不来了。外婆嗫嚅着无牙的嘴巴,踌躇了一会,问我们是不是谁生病住院了?我们赶紧摇头说没有,转头悄悄抹去快要滴落的泪水,赶紧转移话题。难道高龄之人冥冥中有超人的感应?之后的四年,越来越糊涂的外婆也越来越不提母亲了,估计她自己心里已猜到答案了,只是不愿说出来,徒留一点点渺茫的希望在心里。她还总说自己被阎王忘记了,在这世上没意思。我们猜是不是她总盼不来母亲,心里越来越失望,对生活也没了欲望。如果母亲尚在,外婆应该是要活过一百岁的吧。母亲走后的第四年,外婆也走了,因一次感冒,也算是无疾而终。我们也是伤心了好久,只能互相安慰:外婆和母亲与外公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
母亲是伟大的,也是一个要强的人,总是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别人,总说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在父亲这边复杂的大家庭里,虽然爷爷奶奶对她不待见(因为生了三个女孩),但母亲一直隐忍、帮忙、奋斗。她那边的兄弟姐妹谁家有困难,她也要过问并想办法帮助解决。谁家缺钱,并不富裕的母亲也总是竭尽所能帮扶。小时候,我们总觉得这些亲戚老是来我们家聊天甚至住宿,长大后才反应过来其实就是来麻烦母亲的。但母亲总是有求必应,尽自己所能帮忙。今天这家孩子读书、找工作;明天那家出车祸要住院治疗、打官司;后天谁家要借钱盖房子、娶媳妇等等,母亲都义不容辞地帮忙,结果操劳过度,忽视了自己的高血压,最终在那个深秋之夜突然撒手人寰,留下我们伤心唏嘘了很久很久。
母爱是绵长、温馨的。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在周末跟着父母,回到九公里外一个古老小镇的外婆家。外婆家门口有一条小河,绿茵茵的瓜藤就趴在横跨河面上方的瓜架上。起初,桥是两根长长的树干,光溜溜地并列放在河岸两边。我们每次都要母父牵着,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后来慢慢地,桥换成了宽一些的石桥,我们就可以蹦蹦跳跳地跑过去了。每次回去,母亲都会带我们去摘枸杞芽、挖野菜、去田里帮忙除草或拾麦穗。去熟了,我们会和隔壁邻居的小男孩们去河里捞鱼、摘野果等等,而母亲就在家帮外婆打扫卫生、洗洗涮涮、做做饭。我们每次都要玩到大人来喊回去吃饭,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外婆家,吃那可口的饭菜,有枸杞芽鸡蛋汤、辣椒炒腌肉、凉拌野菜、炸小鱼等等。有时会吃外婆家养的鸡,或煮或炒,每次都吃到唇齿留香、意犹未尽。如果不赶回城里的家或者在寒暑假,我们就可以留在外婆家住一阵子。在日落西山、余晖斜照的小河边,坐在那几棵高高的桉树下,听外婆讲母亲小时候的故事,学她们小时候的童谣,旁边是蛙鸣虫啁的菜地,慢慢就睡着了,梦里都是母亲童年的场景。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在父母的庇护下、严格的家教下,我们姐妹三人健康成长。现在还记得母亲对我们的叮咛:“女孩子,不要笑那么大声,要矜持一点!”“走路直挺一点,不要弓腰驼背的!”小时候的我们可真是没让父母少操心。大姐爱和同学去外面野,一会儿去城边的河里游泳,一会儿放学不回家,跑到学校后面的草地练武功或跳芭蕾(鞋子拇指那里总是破洞),一会儿和同学去山里采菌子(也不怕采到毒菌子,采回来我们都不敢吃),父母怕她出事,后怕地采用棍子炒肉的方式教育了她。最值得一提的壮举,是大姐在小学临近毕业时,周末放假的一天,我们跟着舅舅回去外婆家玩两天,但姐姐要考试,家里不让她去。结果姐姐悄悄地抱着一摞书,在月明星稀的那个晚上,自己孤身走了10公里,到外婆家已经9点多了。正在高兴地准备吃晚点的我们都被吓了一跳,外婆赶紧把她楼在怀里,心疼地责备她,说要是遇到坏人或野兽咋办。那时电话都还没普及,估计那天把父母急坏了,等我们回去后,父亲又用棍子炒肉教育了姐姐,而母亲一边阻止一边流下了又心疼又焦急的眼泪。工作后也不大让母亲省心,常常被同事打小报告:她哪天又和同事喝酒喝醉了,哪天又一次性吃了五个冰淇淋......而我是老二,还算乖乖女,读书也还行,先读本地的专科,后又保送到省城的大学读本科。但因脾气倔犟,也没少让母亲操心。读初中时刚有矫牙的技术,母亲花了一年时间,隔三差五陪我去找那个帅帅的牙医矫牙;因顽皮把手指的血管割断了,缝合后晚上发烧,母亲不眠不休地陪了我一夜;有次做错事被打,我倔犟得拒不认错,三天没吃饭,还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后来母亲来求我哄我吃饭,她那么要强的人,却低声下气地来抚慰这个犟脾气的孩子(好后悔,当时真是太不懂事了);还有一次我们骑车去看外婆,回程时我和三妹斗嘴,一生气就和自行车较劲,却不防连人带车跌下公路边的田埂。还好那下面是水沟,等我被旁边劳作的老乡捞起来,父母已经赶过来了。我嘶声裂肺地哭着(当时觉得他们都骑车走远了,没人知道我摔下公路了),全身湿漉漉的,头上还流着血,把母亲吓得泪流满面,把我紧紧抱在怀里。回家后洗涮干净后,晚上又发烧了,母亲又忙了一晚上。第二天,我额头肿得老高,照镜子一看吓一跳,好像寿星老头。母亲还催我去上学,怕我拉下学业。我执拗地说不去,我这个样子要被同学笑的。旁边的邻居也催母亲赶紧带我去医院打破伤风针;还有一次,在学校打篮球时不慎把脚踝的软骨弄错位了,一路哭着一瘸一拐地回家。母亲急忙带我去找跌打医生,医生说要复位,让我看着电视里的动画片,结果我疼的大哭大叫,母亲按着我的手脚,也跟着落泪,嘴上却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忍一下,马上就好了”。直到现在,遇到困难时,就想起这句话鼓励着自己。因为爱唱歌,常常参加学校的唱歌表演或比赛。有一次,回家对着母亲唱了“烛光里的妈妈”,把母亲听得泪光闪闪、难以自已。我们家老三,小时比较瘦弱,父母就比较宠爱有加,常常教育我们:做得大,带得小,要事事让着她点。加上她从小学习好,我们也有点嫉妒了。后来,三妹在叛逆期太叛逆了,谁的话也不听。加上平时学习好,飘飘然放松了学习,以至于高考没考上心仪的学校。工作后,行为也是离经叛道,常常一不高兴就玩失踪,跑出去天南海北地旅游,家人都联系不上。为此,母亲也是心力交瘁、操心不已,去她单位问同事或移动公司查她的位置,生怕她在外遇到麻烦或不测,每天在忐忑不安中盼着她回来。母亲的突然离去,让小妹一夜间就成熟了起来,回归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怀着种种遗憾和悔恨,她主动担起责任,和大姐一起操办了母亲的后事。现在提起母亲,小妹言语里还有着无限的眷恋和遗憾,常常回忆起和母亲聊过的心事或小时候一起做过的美食,还有母亲的一些谆谆教导的话语。
唉,母亲倒下后,没能回去送她,成为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一生的悔恨。在她发病前,大家还高高兴兴地为她和父亲买好来省城的机票,目的是来照顾刚发现怀孕的我。结果等来的却是晴天霹雳的噩耗,我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满面,哭累了才睡着,睡着后在梦里不停地找母亲,醒来继续哭。大家为了让我保住胎儿,就决定让我别回去了,让老公代表我回去送她。最终,可能因为伤心过度,孩子没能保住,母亲也不在了,我的天,都塌了。
母亲走了五年后,我终于有了孩子,也算是告慰了母亲的在天之灵,毕竟她走前最牵挂的事就是这件了。每年清明节或回去过年时,我都要带着孩子去她坟前献一束花,磕一个头,说说世界的变化、家人的变化。每当给孩子讲他外婆的故事,儿子都很感兴趣,问这问那。听我讲过后,还会以外婆造句、写作文。“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每每想起当年母亲的坚强、隐忍且与人为善,就有动力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愿天上的母亲,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