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田野又魅力(散文)

精品 【东篱】田野又魅力(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3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4发表时间:2024-06-14 04:46:09

湖南的水稻在全国有名,常德的水稻在湖南最好,鼎城区的水稻在常德地区最好,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的水稻在鼎城区是老大哥。由此推理,港中坪村的水稻在全国也是佼佼者了。最近高层领导频繁到常德来视察并指导工作,专程来到谢家铺的港中坪村,本就不错的港中坪越发声名远播了。前不久,我随武陵区网宣协会一同去参观了最近非常出名的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看水稻。
   还是水稻,却让这个村的田野再现一片魅力。我跟着来,早忘了宣传任务,沉浸在这希望的田野里。
  
   一
   一下车,我便被浓浓的绿色撞了个踉跄。好像是到了广阔无垠的绿色大草原。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涯的青绿稻禾,郁郁葱葱,满眼绿翠,这些田园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让人感到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数只白鹤旁若无人似的在上面盘旋飞舞。一会儿歇在田埂踩高跷踱步,一会儿展翅飞向空中,好不惬意。阳光下,翠绿的田园显得格外宁静祥和。空气中,禾苗的馨香、泥土的芬芳,毫不客气地往鼻子里钻——这是正经的大自然味道,没有加工、没有修饰的原始味,这是它们粗犷的魅力,让我这个经常插田种地的农村人也着实惊呆了。有几个很少到农村来的同行者,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兴奋得手舞足蹈。
   田里的早稻,现在正是长长中叶准备着床怀胎的时期,生长正旺,叶片较宽较长。微风拂过,稻田如翠海波澜起伏,摇曳生姿,激情澎湃。
   很快有导游前来开始讲述港中坪的水稻栽培情况。
   导游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个子不大,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显得很干练。她介绍说:这里是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示范区域是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向家巷村等九个村(社),共11080亩,目标是双季亩产1100公斤。品种是中安2号、湘早籼24号(早稻),桃优香占、盛泰优018(晚稻)。这里是统一的优良品种、统一的机插机抛、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统一田埂种植大豆、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导游说到这里,特意强调说:“我们这里,一年是生产三季,即两季水稻;一季红花草(紫云英)。”
   听到这里,我更是心潮起伏,一年三季,对于我来说,不陌生。小时候记得,我们那里每年都是三季栽种。只是第三季有很少量的红花草,大部分是油菜、萝卜、白菜等冬季作物。我成家后,为了多一点收入,也是每年三季,忙了好些年。
   栽种三季,是最忙人、最累人的,想想在曾经没有机械化的年代,老百姓受的苦受的累用火车都拉不完,用计算机也算不清。
  
   二
   干集体活的那些年,队里每年都是三季。那时候,生活很差,经常是缺衣少食,而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却很高,干活的劲头很足。大人们每天唱着革命歌曲,喊着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常常是睡半夜起五更。那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抓晴天,抢阴天,麻风细雨是好天”。农民从来是没有节假日和休息天的,哪怕下雨也有下雨的事。
   那个年代,所有的农活都是肩挑背扛、靠人的一双手来完成。帮忙的除了任劳任怨的牛,再无其他。哪像现在有耕田机、收割机、打药的直升机等,人只需要懂技术会安排会管理,一人种上千亩不在话下。曾经,一年四季,抢抓时间,育苗下种、栽培管理,除草治虫等,农作物都是套作进行,忙得不亦乐乎。拿老百姓的话说,“三个坛子两个盖,活泛盖着来”,不能磨磨蹭蹭,丢了扫帚转身就拿耙子,调头必须快。
   早稻秧在过完年不久的三月就要育下去,要保证“插完早稻迎五一”。农民也都知道这个节点,此时计划栽早稻的田还有油菜。这个档口要准备好肥料。春天一到,青草长出,队长会组织社员到处割青草,专门“塘”在各个田角,让其氧化腐烂,割青草也叫“打青蒿”。那时的肥料都是农家肥居多,化学肥料很少很少。例如烧土肥——就是将废渣烂草和铲的一层草皮拢成堆,慢火烧透,备用;烧好的土肥可以用人畜粪灌透保存,肥效更高;家家户户都养猪,人畜粪直接挑到田里地里撒泼,牛粪鸡粪等挑到田里散开,路上散落的牛粪、鸡粪、狗屎,谁看见谁都会收集往田里地里菜园里送去。
   四月底,油菜的夹角虽已饱满,但并没有完全成熟,大部分还没完全黄。早稻又不能耽误,这个矛盾老百姓总是有办法解决的。人们将油菜提前割了挑到生产队的大禾场,码成大摞,夹角朝外。上面覆盖,不能让雨水淋湿。油菜有绿梗连着,没完全成熟的夹角会将梗的营养继续吸收,从而使那些青夹角进一步成熟。劳动者聪明吧,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知。割完油菜马上灌水整田插早稻。待到早稻插完,油菜也已完全成熟,趁有太阳的天气再散开,晒焦,用连枷劈里啪啦很快就将油菜籽打出来。
   农村里的事,是环环相扣、丝丝入扣的,丁点时间也不可浪费,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有二十四节气长期管理着农村的大小事情,农民只要依据办事就行,千万不可逆行。否则,戏就不好看。
  
   三
   早稻插完,扛数次锄头、背几次喷雾器、挑若干担大粪、扯好几次草,一冬躲在衣服底下的手臂和腿肚子,每天接受太阳的灼烤,由白净转为黝黑后,就到了最忙的双抢时期。双抢就是在抢收早稻的同时抢插晚稻,这是在最热的三伏天进行的。“春争日,夏争时,庄稼宜早不宜迟”,晚稻秧苗在六月份播种,插秧在七月份,最迟不能过立秋。这个节点把握住,否则,晚稻的产量会大打折扣,甚至是白忙活。那个年代的孩子,没有娇惯。一旦放了暑假,队里会将稍微有点劳动力的孩子组织起来。打稻时小孩可以帮助抱稻铺子,插秧时可以帮着拉绳插样秧、学习扯秧。有的父母会用吃纯白米饭做诱饵哄着孩子干活,有的父母直接严厉说教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并学会劳动,掌握生存本领。孩子嘛,也是一个赛一个,谁也不甘落后,哪怕成为小泥人,皮肤晒跟泥鳅一个样,也乐意、也兴奋,觉得田野里有无穷无尽的魅力。
   双抢,人越多越好,好安排。队长常常是将劳力合理分批。几个人在前面割稻,几个打稻的紧随其后,后面耕田的老把式吆喝着牛也在打谷机后面耕田了。那是一环催一环,你追我赶,齐心协力,热火朝天。同时还安排人扯秧,安排大人带着小孩割牛草等等。往往早上还是黄橙橙的早稻在田里低头私语,傍晚已经是晚稻秧苗在田里插了根,整齐排着队迎着月亮、昂头向嫦娥问好了。
   一个队的收入如何,与队长的安排有很大关系。第二季的晚稻在十月份,最迟十一月收割。而第三季油菜在九月份便要开始育苗,晚稻收割完毕,田里赶紧耕了耙了,移栽油菜。栽油菜的时间较长,有的十二月份还在栽。无论油菜栽的时间有多长,收割时间还是差不离的,节气管着呢。
  
   四
   那个年代,为了多收粮食,早日摆脱贫困,人们都是没日没夜地干,向着幸福的明天猛拼。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外出打工的收入比插田的收入要好很多,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渐渐地,农民从每年栽种三季,到每年栽种两季,一季水稻和油菜(或者冬季蔬菜),到最近几年只栽一季或者干脆抛荒——老人做不动了,年轻人不愿意或者根本就不会插田。老人心里那个急呀,看着昔日的肥沃田地抛荒心里疼啊,这些土地是祖宗留下来活命的饭碗啊,把自己的饭碗砸了,多可惜!他们常议论:难道后人以后都不用吃饭的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发生了什么灾难,怎么办?要居安思危啊!
   隔壁大爷常说“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待无钱思有时”。这短小精悍的句子折射出的深刻道理,谁都明白。佛经里讲“若福享尽,幸福和快乐的源泉就会枯竭”。农村老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好在近些年三农政策的推广,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给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为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现代农业的机械化已全面覆盖,一个人种千亩万亩不再是天方夜谭。“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意识在逐渐增强,老百姓种粮的积极性在逐步提高。荒废的土地,又在重新开垦,人们又已重拾信心,将土地充分利用。
   正在这片田野上,我明显觉得,时光是会转弯的,曾经的辛苦劳作,给我的是痛苦的回忆,一段时间的迷失,让我曾经感到痛心,如今的现代农业的兴起,让我兴奋不已。真个是一波三折啊,心情坐了过山车。
   眼前的港中坪村就是例子,看到这绿意盎然的早稻,谁的心里都高兴。现在又恢复了以前的一年三季,让第三季种的红花草,做第二年的绿肥,给早稻提供足够的营养,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前的早稻晚稻亩产一般就是几百斤。现在是翻了又翻。
   我一边跟在人群后面一边听导游讲解,田埂上种的独行黄豆或者花生或者绿豆,它们像稻田的岗哨,尽职尽责保护着稻田。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些豆类也很会享受“边缘优势”,长势格外喜人。看到这里的水稻,想想我所在的地区,自觉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们那里虽然也有不少是双季稻,但在同时期明显逊色很多——叶片没这里青绿,较矮较小,每篼分蘖也较少较小。是为什么呢?品种不一样?底肥不足?管理上的差距?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首要问题,“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这是很现实的。现在的农业,已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管理,由机械化和智能化相融合来操作掌控,大部分人从辛苦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了。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做出了好榜样,在这里,欣赏了田园的美丽也见证了田野的魅力。
   中国要美,农业必须美;中国要富,农业必须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让我们都来向港中坪学习,饭碗肯定会握得很牢的。
   回家的路上,我思考着。据说,我们当地的种田大户要来港中坪学习取经的,不知道来了没有,回家了我想去了解一下。
   希望在田野上,那时的歌儿就这么长的,如今,希望变成了魅力,新一代的农民,魅力无边呢。
  

共 38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水稻种植哪家强,要看谢家铺的港中坪村。不久前,作者随武陵区网宣协会一同了解当地水稻种植情况。广袤无垠的绿色早稻田,生长正旺,让人兴奋。据导游介绍,已实行全面机械化的种植,是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且一年种植三季,与作者家乡的种植周期竟然一样。不禁感慨,没有机器化的农耕时代,老百姓的苦和累一火车都拉不完。一年四季,抢抓时间,育苗下种、栽培管理,除草治虫等,农作物都是套做进行,忙得不亦乐乎。三月要育好秧,肥料要充足。四月底,要抢种,油菜还没有黄,实践出真知,农民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农村里的事,是环环相扣、丝丝入扣的,丁点时间也不可浪费。早稻插完,打农药、锄草,过2个月,就到了最忙的双抢时期。男女老少齐上阵,热火朝天。往往早上割完早稻,傍晚晚稻秧苗在田里插了根。如此循环。反观现在,很多农田荒废,让人担心。好在三农政策的推广,乡村振兴的大旗带动了现代农业的高效,希望能够大面积的普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发展。作者包括家乡的种田大户来学习取经,也会推动家乡农业的发展,期待新的改变。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作为最基础的农业,也需要改变,作者作为一名新农人,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也一定会有新的突破,新的收获。学习一路,回忆一路,反思一路,一路成长,魅力田野,魅力人生。一篇真情实感的好文,力荐各位文友赏读,让我们共同祝愿花草老师得偿所愿,生活幸福!【东篱编辑:欣然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4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6-14 04:46:58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作为最基础的农业,也需要改变,作者作为一名新农人,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也一定会有新的突破,新的收获。学习一路,回忆一路,反思一路,一路成长,魅力田野,魅力人生。一篇真情实感的好文,祝愿花草老师夏祺,生活幸福!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14:51:34
  欣然老师的编辑很中肯,很到位,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14 07:41:03
  从辛苦劳作,整天在几亩水田上忙碌,到一段时间的抛荒,到如今人们把希望再放到田野上,田野有了十足的魅力。从作者的描述看,这魅力走来的过程很曲折,也艰辛,于是魅力就有了底色,有了份量,就不是昙花一现,不是烟花夜放。粮食是民生的根本,根基不能动摇,动摇过了,现在就要扶稳,这个主题很大,很鲜明。一个人要有魅力,可能在形象和气质上;一片田野有魅力,在于田野里的庄稼,高产高质,才是魅力无边。这篇散文,把热爱土地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15:07:17
  老师总结很全面,谢谢老师的润笔,农业农村农民,是国之根本,不可动摇半分。这次采风还有其他内容,我水平有限,材料组织不好,也就没写。谢谢老师,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3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14 08:03:02
  读此文,仿佛跟着老师走进生机勃发的田野,赏心悦目。描写细腻,将现在、过去和自己的经历,像清泉,在充满诗意的文字里汩汩流出,给读者以享受。好文章!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15:07:48
  谢谢南老师鼓励,祝您健康快乐!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4-06-14 08:09:48
  很好!祝福常德鼎城区得到高层重视了,老百姓就要幸福了,作者也一定会加入致富行业!文章很实在,描写出了一个希望的田野!可惜我们这里的良田还是荒草一片!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15:09:52
  老师好,荒田荒地哪里都还存在,我们这代人老了,许多问题得由年轻人来解决,谢谢老师的长期帮助,感恩遇见,祝老师健康快乐!
5 楼        文友:野山梅        2024-06-14 08:13:23
  读了美文,我好想搬家到湖南鼎城区来,因为我喜欢吃大米饭,这里田野水稻好,大米也一定好,祝福作者富裕起来了!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15:10:18
  谢谢你鼓励和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14 08:22:51
  这篇关于水稻种植的文章,深入描绘了谢家铺的港中坪村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辉煌成就,让人深感振奋。作者通过实地走访,生动展现了机械化种植带来的高效与便捷,同时也回顾了传统农耕的艰辛与不易。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展现了作者对农业发展的关注与期待,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与感慨。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推动,农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像作者这样的新农人,正是推动这一变革的重要力量。他们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水稻种植的现代化进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农业、对农村的深厚情感。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强烈推荐给各位文友。祝红花草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15:12:21
  谢谢滴老师鼓励,老师的评论很全面,令我感动。农民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信心越足了!顺祝老师夏祺!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14 09:28:59
  老师这次加入网宣协会,看来收获颇丰。老师用妙笔,描写了港中坪村农业致富的过程,令人感佩,我们的农民兄弟如今掌握了科学种田的技术,成为新时代的农民了。文风朴实,文字清新,拜读学习佳作,祝夏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15:13:03
  韩老师好,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8 楼        文友:简柔        2024-06-14 12:39:03
  田野的确有魅力,绿色的稻田,成熟的稻谷都是美丽的风景,不仅是风景,还提供了粮食,由此可见,田野很伟大。田野的荒芜是短时间的阵痛,中港坪村的农业兴旺让人看到田野永恒的生机。红花老师此文是一曲劳动的歌谣,一首田园的诗歌。点赞佳作。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15:14:18
  简柔老师的评论让我很受鼓舞,谢谢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9 楼        文友:枫桦        2024-06-14 14:27:47
  早稻的种植是科技的腾飞,不可低估的农业生产,与高科技是密不可分的。这样的田野,升级了农民的生活,也升级了地方经济,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希望的田野,让人充满了期待!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15:15:25
  农村现在也是在实行科学种田,用机器生活劳动,谢谢枫桦老师的鼓励和支持,祝老师快乐每一天!
10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14 18:03:36
  花草老师对家乡的热爱总是让人感动,老师对农业技术方面的描述,我虽不懂,但能感受到老师的壮志豪情。老师作为新一代农民,有思想,有魄力,相信你能在这片田野上有所作为。倾情点赞,祝福花草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14 20:25:04
  谢谢老师,我现在插田很少,只是本着吃的不买,老了,干不动了。祝福老师!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