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实力写手】王元和他的房子(小说)
一
时令已是金秋,雨水依然不时袭击这个南方的村庄。
刚下过一场大雨,好在今天放晴了。王元得赶在这种艳阳天收回自己的稻子。他雇了收割机,不到半天的工夫田里的稻谷就收完了,接下来需要自己把稻谷搬运到晒谷坪,在那儿翻晒。
王元的晒谷坪是自己房前约五十平米的水泥坪,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但是对于王元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太阳悬在头顶上,路面虽然够宽,却依然泥泞。王元挑着百多斤的担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的方向挪动。
这点事,对于王元来说,实在不算什么。每到收割季节,王元必须要干这些事。
扁担在肩膀上有规律地忽闪,发出节奏明快的声音。王元听惯了这种声音,他喜欢这种声音,这是力量的声音,也是力量的宣示。
这一年,王元七十六岁。风风雨雨七十六年了,唯一能让他有点自豪感的事情,就是自己身体一直不错,很少生病。
王元生性好强,和村上的人聊天时,总显底气十足。事实上,他是村里最为可怜的人。因为他是单身汉,孤身一人,没有了父母,没有儿女,没有来往的亲友。唯一的亲姐姐远嫁了,很多年都没有回来过。
更为可悲的是,在这个生产队里,王姓家族,就剩下他一人了,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虽然现在是新社会,不搞山头主义了,但是村里的那种家族势力明显地存在。
王元在别人面前能吹得起牛逼的,就剩下自己还算争气的身体,他看不起村子里那些经常要去看医生的人,在那些人面前,他有一种很微妙的优越感。
在其它方面,他和村子里的人没有办法比。每到过年过节,便是王元最难熬的时候,也是他最为孤独的时候。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往往就是王元最凄惨的时候。
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唯独王元家没有通水泥路。其它人家搬运东西都是用各种各样的车子,又快又省力,唯独他还做不到,还得采用最为古老的办法——用自己的肩膀挑。
他家虽然不是最偏的,却是海拔最高的。他的家是当年生产队的仓库。包产到户时,为了照顾他,生产队把仓库廉价卖给了他,他把仓库改造了一下,成了他遮风挡雨的地方。
因为地势高,于是有一条足有两百米长的坡路通向这栋房子。
这一段坡路反复地折磨着王元,每次搬运东西,这段路就显得特别的长。
二
坡路已经走完一大半,王元感觉到了肩膀的酸痛。他试图换肩,扁担在他的肩膀上旋转开来,一只箩筐撞到路边的山体,担子失去了平衡,右边的箩筐脱离了扁担,翻了个跟斗,沿着山边滚落下去,一直撞到池塘的堤坝,才肯停下来。稻谷撒了一绺,留在箩筐内的已经只有一小簸箕了。左边的箩筐也随之从扁担上脱落下来后,倾倒在地,里面的稻谷只剩一半。
好在扁担飞出去的时候,并没有伤人,王元只是受到惊吓,打了个趔趄,晃了一下,终于站稳了。
王元很是生气,他生自己的气,生气自己没有坚持住,生气自己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出现差错,生气自己的房子建在这山坡坡上。在生气的同时,又很心痛,心痛自己那损失了一大半的稻谷。
王元很要面子,他怕自己的狼狈被别人看到。他偷偷地环顾了四周,好在周围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池塘边虽然有两个女人在洗什么东西,但是并没有朝这边看,自己的窘境只有自己和老天爷知道。王元赶紧打扫了一下现场,挑着仅剩的一点点稻谷离开了,好像那剩下的半担谷子是偷来的一样。
三
王元年轻的时候是个帅气的小伙子,身材高大。现在有些驼背,依然显得魁梧。猪腰形状的脸也掩盖不了他的帅气。他父母早逝,姐姐大他十岁,现在也不在了。
在关键的年龄段,没有人扶持,一个帅气的小伙硬找不好对象。泄了气的王元觉得一个人的日子也很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帅气的小伙硬生生地变成了可怜的单身汉。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王元日子过得很自在。主要任务是耕种自己一亩多水田和几块旱地。
闲得慌时,他也会做点小生意。王元的眼睛瞄准了种子生意,为什么呢?两个字——轻松。不需大包小包的搬运,也不需要肩挑背扛,背上一个小挎包,一切都搞定。
村庄和附近的几个村庄,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收拾的还算整洁,一个布兜左肩右斜,不管是下雨还是出太阳都带着同一草帽的人在走家串户,那人就是王元。
做种子的生意王元,还会观察,谁家山里的树长大了,谁家的猪要出栏了,等等。他了解清楚后,会介绍生意人,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佣金。
王元很注意自身形象,他似乎就严格地遵守着某种规定,村里人从来没有传过他的负面消息,更没像明星那样的绯闻。
在村里人看来,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又是一个可怜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在村子里串家走户时,能得到一种正常的礼遇,别人不讨好他,也不冷落他。
四
王元现在越来越讨厌下雨。气候有些异常,秋天里又连下了两天的雨。
他的房子是老式的砖瓦房,每年需要在雨水少的季节检修一次。
这次的连夜雨暴露房子的问题。王元仔细地观察过了,至少有五处地方明显地漏。最为揪心的一处,雨水漏下来后,顺着檩子流到土墙上,墙体明显地被洗刷出数道痕迹,砖体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越来越单薄。
修补屋顶的瓦片已经是淘汰品,在市场上已经买不到了,他只能在串家走户时,东打听,西打听,勉强弄回一些瓦片。
瓦片的质量也是问题,年年补,年年漏。如果要更换成现在的当下流行的彩瓦,那么整个屋面的木头结构要全部更换,那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元舍不得那笔钱。
雨停住了,太阳出来了,虽然是艳阳高照,王元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寒意。
要尽快的把屋面修好,这是王元给自己下的指示。
王元找来梯子,地面坑坑洼洼,他想把梯子放得稳当一点,但是很难找平,他晃晃悠悠爬上了梯子。感到了一些的异样,年龄越来越大,爬这样的梯子也有些困难了。以往,这对于他来说都不是问题。现在不能和以前比了。
梯子搭在最外侧的檩子上,王元爬到最后一梯时,感到些许的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他的身体,也来自他的心里。他在想,梯子旁边连一个扶持的人都没有,万一梯子打滑了怎么办?如果自己从上面摔下来,估计别人都不会知道。
屋面需要修理,天气不错,这是冬天来临之前的绝好就机会。
王元给自己壮了壮胆,要继续完成自己的计划。
整修屋面是一个很繁琐的活,需要先把瓦一手一手地揭起,放在合适的位置,露出下面的檩子和椽子,给自己打通一条通向漏雨处的通道。然后需要把已经破损的瓦片拣出来,再重新把瓦片一片一片地搭上去。
王元慢慢克服了刚刚爬上屋面的恐惧,他凝神静气的忙着这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嘎吱——”,随着一声清脆的断裂声,猫着腰站在屋面的王元打了一个趔趄,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脚底下的一个椽木已经断裂。他蹲下去细看,那条椽子出现了很多密密麻麻的小洞,那是白蚁啃噬的。往年检修屋面的时候,还没有看到这种现象,他有些纳闷,不知道这些白蚁从哪里来?
王元心里当然清楚,白蚁是木材的天敌,它能将很粗壮的原木啃噬空透,让原木变成一个空壳,和一张纸一样无力。
王元仔细的观察了一下,不光是椽子,就是檩子也已经遭受到白蚁的入侵。
王元决定要用药喷洒一遍。
他找来了家里的农药和喷洒器,喷洒一遍。他也知道,这只是解决了看到了的问题,还有很多的隐患藏在屋面下,那是他一时半会没有办法解决的。
忙活了大半天的王元总算是修补了两处漏水的地方。
最后一处的修补一直拖到到第三天,天气又变阴了,像是又要下雨的样子。王元打起了精神,要赶在下雨前把最后一处修好,他照样将瓦片一手一手地揭开,把檩木和椽木都洒上药水。
就在他揭掉最后一手瓦时,扯出一根长长的白色带子,定睛一看原来是蛇皮,一股萧杀的气息撞击过来,王元心生寒意:这屋子已经不再只是他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成了野生蛇进进出出的场所。王元虽然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他怕那种冰凉的蛇。他在打草时经常会碰到蛇,他甚至体验过蛇从他的脚背爬过的感受,那是冰凉的,可怕的,王元至今都有些后怕。
昏昏沉沉的天气终于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天,王元还是壮着胆,冒着雨完成了既定的任务。
五
第二天,天气变晴朗了,王元却病倒了,他身体很好,很少生病。单身的生活,也不适合生病。但是人是血肉之躯,谁还能保证不病。
连续几天的劳动,些许的担心,淋雨的寒气,将身体强壮的王元击倒。
面对着疾病,王元有自己的一整套的办法。如果是小病,王元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喝水。如果问题再严重一点,他就捂着厚厚的被子睡觉,捂出一身汗来,再休息一下,也就好了。他的这些方法有时候居然还管用。
这一次,属于问题严重的情况。他先喝足了水,然后开始捂汗。汗水是捂出来了,但是人依然没有恢复,反而觉得全身乏力。躺在床上的王元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一阵又一阵的孤独向他袭来。虽然喝了很多的水,王元的嘴唇却明显的干裂,头怎么也树不起来,干脆放心的躺着,人反而轻松些。现在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只有睡觉了,一切都交给了老天爷了。
迷糊中的王元发现他的房子被修葺一新,前面的坡路也变短了,变缓了,泥泞的路面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水泥路。墙壁是崭新的土砖,屋面是新瓦,檩和椽都被更换一新,像是被油漆过。家具也都是新的。王元沉浸在短暂的满足之中。
王元的梦做了一遍又一遍,中间还穿插一些其它事情,等到第三天,王元真正恢复过来的时候,王元只能在梦境中挑拣一些碎片来安抚自己。
六
王元所在的村叫作竹叶村,村长姓刘。刘村长其貌不扬,说话还漏风,但是,办事认真。
这一天,他接到了通知,要去镇上开会,说是有重要的精神要传达。
开完会回来,刘村长精神格外的好,因为这天的会议真的有好事:上面要拨款给村里困难的五保户建房。
全村符合条件就两人,一个是刘村长自己的八十多岁的叔叔,另外一个就七十六的王元。
资料报上去后,审批很快就下来,同时资金也一同拨了下来。
把房子建在哪里?村长犯难了。他叔叔的好说,因为他叔叔实际一直和村长一家人同住,就在他家旁边再建几间房子就可以,这样大家都方便。
王元的地基肯定不能用旧地基,因为这么多年,王元因为房屋的问题,已经吃够了苦头,这个全村人都清楚,刘村长更是明了。
可选的地方其实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大路边的一个三角地,这块地交通方便。另外一个可选的地方就是学校旧址,但是在村长看来,学校的地是一块宝地,他觉得这么好地被这边几间房子占着是一种浪费。经过深思熟虑,村长就把地址选在路边三角地。
当上面的消息传下来的时候,王元也着实高兴了一阵,但是,他看到开始施工的时候,心里反而不痛快了。
他埋怨村长怎么就不和他商量就开始施工了,他不喜欢那个地方。
两栋房子都很快就盖好了,标准都一样,五十平米,墙体是砖混,屋面是彩瓦,简洁实用。
全村人都在羡慕王元可以很轻松地住进新房子,没有想到,王元自己还不想搬家。他给大家的理由就是他的老房子冬暖夏凉,新房子隔热效果不好。
王元不搬家,村长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做到家。
他想听一听王元的真实的想法,这一天,他去商店买了一瓶子白酒,还买了点花生米,又要求老婆给他炒了两个菜,他用一个篮子装着,来到王元家。
两人一边对饮一边聊天。
王元看出了村长的意思。
“村长,我觉得既然是给我建房子,你们应该和我商量一下。”王元很坦诚,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王呀,你不知道,我们村真正能用来见房子的地方只有两个地方,要么就是学校旧址,要么就是这个三角地,学校旧址以后还有用得着的时候,我们不能光顾眼前,我们要为后面的人留足发展的空间,你的房子要是建在那里,太浪费那个地方了,再说那个地放目前还不通公路,你进出也不方便,你这把年龄不就是图个方便吗?当然,我没有征求你的意见,那是我的错,但是现在这个地方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了。”
王元知道自己的村长也不是耍花花肠子的人,他觉得村长说的也在理,自己也感觉舒服了很多……
就在年年底,王元搬进了自己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