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谈谈旗袍高考(散文)
六月里最热门的话题和最重要的事莫过于“高考”。不光是考生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如临大敌”“草木皆兵”,但没有恐惧,只有紧张和欢快。施工单位停工,部分街道交通管制且禁止鸣笛,消防医疗公安全力以赴,甚至不惜违犯交通规则,交警指示着考生车辆的车轮“上线上线”……全社会都绷紧了神经,特别紧张,唯恐一个高声、一个咳嗽引发了地震,连起了海啸;只有那些卖旗袍的在咧着嘴开心地笑:这旗袍,挤压了几年的都能脱销——考生爸爸妈妈们穿,考生的男女老师们穿,男女校长们穿,考生的哥哥弟弟们穿……出考场时还有消防车在两侧交叉着喷水柱,期盼广大考生“鲤鱼跃龙门”,家人们更是带着甘蔗、香蕉、粽子、橙子、鲜花在迎接自己的孩子,好像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凯旋而归似的。
旗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赋予诗意,诗意和高考关联着。第一天要穿红色旗袍,图个“开门红”;第二日穿绿色旗袍,取个“一路绿灯”的寓意;第三天就穿个黄色旗袍,“走向辉煌”……高考的美丽风景就属于穿旗袍的考生了。
不过,也有并不从众的一些学子,很欣喜地看到,有的考生就很理智,比如今年网络上一个视频:“妈,你不该买旗袍穿旗袍,你应该买一匹马?”家长不解,孩子说“那不就是马到成功嘛?”还有一位视频里的孩子说:“如果我基础知识不扎实,肚里没货,你穿什么也不顶事啊!因为是我参加考试,又不是你!”
面对如此“高考”社会化、仪式化,真的使人看到了对知识的重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试想一个从小被父母惯着、喂着的“小太阳”,如果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只知道躺平、伸手的孩子,师长的旗袍就是开叉到腋下又能如何?难道可以“叉”到重点大学的分数?甚至还有人在炒作:“高考是一门玄学”。有的家长还会选择去敬拜菩萨和各路神仙,但是,菩萨和神仙就那么几位,而考生却有那么多,并且天南地北的都有,我就纳闷:这菩萨和神仙到底顾得上保佑哪一个哪几位呢?
美好的祝福和愿望,没有错,如果把高考的成绩和旗袍的颜色,和旗袍开叉的幅度挂钩,多少有些牵强。
每位经历高考的家庭,都书写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史诗——关于拼搏、关于付出、关于牵挂、关于收获。旗袍也好,向日葵也好,马褂也好,粽子香蕉和橙子也罢,都是家长和老师的个人心理在作祟,因为过度急切想看到自己付出的收获,自己愿望的寄托,自己心灵的抚慰,却没看到这种现象给孩子的压力和紧张情绪的暗示。还有的学校,校长领着学生考试结束后进入铺天盖地“撕书和资料”的疯癫时刻。这些书和资料不能回收?不能重复使用?知识的价值难道就是应付一场考试?这是对知识的亵渎还是对学校和老师苦口婆心的知识点讲解、方法引领的讽刺?我真的觉得这变化太快,本老太太是理解不了的。
面对异常“大战”,并不是疯狂可以取胜,往往沉静的心态,才能驾驭。这些因高考完毕而采取的急躁行为,实在有失体统了,高兴和快乐的情绪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不选择极端,我觉得才是理智,才是成熟。
我们知道自打破“铁饭碗”以来,各用人单位都是“逢进必考”,许多“天之骄子”大学生就进入了“毕业即失业”的时代,并且每次招聘都如攀援登天之梯那么艰难,每次入选之人都是寥寥无几,少之又少。通过高考,奠定自己的人生起跑位置是没有错,难怪考生做出这样的举动,这样在独木桥上拿出冲刺的速度,但沉稳迎战,顺势而为,何尝不是最好的方式?一切,只要努力了,就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不是说,水来了开一个沟渠,而是有备在先,凭努力吃饭,历来是社会的用人法则,不一定起初的选择门槛很高,就能够保证将来始终站在最高点上。
所以说,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入职后的拼搏和奋斗才是画好自己人生之线的关键。况且,高考也不是人生的独木桥,人生的活法也有许多种,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知识、有理想的有为青年。
高考的分数,马上就要揭晓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位高考生,社会的大门已经打开,加油向前冲!
2024年6月20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