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实力写手】爱的延续(散文)
我有一个女儿,她两岁了,很可爱。
我今年四十岁,属于晚婚晚育。结婚之前我没想过自己会嫁人,更没想过会孕育一个孩子。女儿总是会制造很多意想不到,每天围着我不停地喊:“妈妈”“妈妈……”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而丰富。每当看着她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会被幸福填满,在陪伴她成长的这段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的那份爱,这份爱的模样越来越清晰地印刻在我心里。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这世界纷繁复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我现在是孩子的母亲,同时我也是母亲的孩子。以前,作为女儿,我一直认为我母亲对我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她的爱就应该是无私的。我理解不到她的辛苦,甚至想,天下所有的母亲不都应该这样的吗?但是当我有一天身为人母,我才发现,我对母亲的爱懂的是那么少,那么浅。
在我的记忆里,依稀记得我小时候总是缠着母亲,不管她走到哪儿都要跟着。但是那时候我已经四五岁了,三岁以前的记忆一点儿都没有,有时候听母亲讲起来,也没什么画面感。有了孩子以后,在照顾她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是怎样把我从一个小婴儿慢慢地拉扯大的。不管以前有多在意身材,为了让孩子喝到充足的奶水每天都要拼命喝汤;不管以前有多视觉如命,只要孩子一动马上就会睁开眼睛;在孩子频繁地夜醒中喂奶、拍嗝、换尿布、哄睡,这样持续长时间的熬夜、操劳,导致记忆力减退、掉发增多、黑眼圈加重、皮肤暗沉,腰肌劳损……从刚出生到满月、到100天再到6个月、一岁、两岁……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做母亲的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耐心,甚至有人还要因为要长期在家中照顾孩子,而辞掉工作。但这一切一切的辛苦,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刻,变得云淡风轻并且价值斐然。
尽管照顾孩子很辛苦,但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优越的时代,可以享受很多便利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可是我的母亲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我的母亲要一个人同时照顾我跟哥哥两个孩子,还要干农活,做家务。后来听说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我家盖新房子。我无法想象在那种情境下,母亲是怎样带着嗷嗷待哺的我,和只比我大三岁的哥哥渡过那段繁忙而艰辛的日子的。
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是在我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能吃到热乎乎的早饭。有一次放学路上下大雨,我浑身被淋透了,感觉特别冷,一进屋就看到饭菜在小炕桌上冒着热气,一下子就不冷了。以前我认为这就是平常生活中的普通生活,但是在参加工作以后,有时候会听别人说谁谁家从来不吃早饭、谁谁家的孩子早上给妈妈做早餐……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每个妈妈,都能早早起来为孩子准备早餐的,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妈妈适当的关怀。原来在我看来普通的一顿早餐、一顿热饭,都是妈妈用爱编织出来的弥足珍贵的幸福。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孩子是什么?是她的心脏、是她的眼睛,是她整个世界的光。如果说,有人能让她重新定义自己的生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她的孩子。
有时候我会想,孕育后代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养儿防老,那就太过自私了吧。赋予一个生命的延续,活出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当父母离开这个世界,替他们仰望蓝天白云、感受微风细雨,为人类文明繁衍生息,为建设祖国的美好家园……说平凡亦平凡,说伟大亦伟大。不管怎样,只要是他们自己喜欢的就好。
我有时也会思考,母爱何其深,会有回报吗?身为女儿,我很惭愧,不知道是因为我成熟较晚,还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在我母亲有生之年,我没有回馈给她同等的爱。有时候当她需要我的陪伴,我在或许在出差、或许在赶路,或许在追求一种新的生活。而每一次见面,她有多么喜笑颜开,每一次的分别,就有多么怅然若失。也许这就是母爱,她的伟大蕴含在每一刻的平凡之中,在孩子闪耀登场时悄然隐退,不求回报,无问西东。
当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这份爱的重量,只留下深深遗憾在我内心形成了一道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疤。我的母亲离开我已经八年了,我极少提起她。也许是不愿承认她的离开,也许是不愿让内心隐隐作痛。自她离去的那天起,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爱我之深如同我的母亲。
母亲的爱如甘泉,甘之如饴、经久不息。如今,女儿的到来延续了母亲的爱,我爱我的女儿就像母亲曾经爱我一样。我对女儿的期待,就像所有母亲对孩子的期待一样。不是腰缠万贯,赫赫有名。而是快乐健康,平安幸福。现在每每想起母亲,我都会笑。因为我知道,这是她想看到的我的样子。同样的,我也希望我的女儿总是嘴角上扬,面带微笑,拥抱她所热爱的生活。
……
“妈妈,妈妈”。女儿的呼喊打断了我的思绪,她跌跌撞撞地向我跑过来,我蹲下身张开双臂紧紧的拥抱她。她用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说:“我最喜欢妈妈。”我也跟她说:“妈妈最喜欢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