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自由野狗的自赎(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自由野狗的自赎(随笔) ——电影《狗阵》观后感


作者:草芒 秀才,1665.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8发表时间:2024-06-21 14:19:34


   电影《狗阵》中,游弋于西北荒野和城郊各角落的数百只无人看管的狗,在我看来,象征着无数被命运放逐的孤独漂泊的生灵。
   西北小镇,群山逶迤,苍狼啸天,千里荒野,风沙肆虐,生命的原始状态在这里赤裸裸呈现,因此造就了小镇民风彪悍、粗犷,地域的独特性。主人公是个二十出头的愣头青,喜欢音乐,在镇文艺队组乐团小有名气,为维护乐团利益与胡屠户的儿子决斗,结果胡屠户儿子输了,在揪斗中胡屠户儿子不慎掉下悬崖而亡,主人公因此锒铛入狱十年。年少气盛的他出狱后,小镇早变得冷漠了,人们不欢迎这个劳改犯。他四处碰壁,昔日的队友对他若即若离,义气早被西北粗犷的风吹散,人们各扫门前雪。
   野狗奔蹿于破败小区,主人公和一只瘦小精悍的黑犬为争尿位而起纷争。他的臀部被咬了一嘴,他和黑犬结下了梁子。为生活他加入了捕狗队。捕狗的大军汹涌进小镇每一个街角,好汉们拿着叉、网,跑着摩托车和小货车,赶得野狗纷纷逃窜,将许多流浪狗捕入网罟。初见成效,捕狗队长发钱犒劳大家,他领了二百块钱,也不谢队长的照顾,转身就走,被骂了一句“哈怂”。
   整天闷声不言、被社会边沿的“哈怂”内心深处到底有一份别人所没有的“怜悯”心。面对那些成百上千的野狗纷纷落网被关进野狗集中营,作为劳改犯身份的他开始怜惜那些奔逃藏匿于各街角破房的流浪狗,一个蹲了十年监牢的劳改犯和一群流浪狗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是惺惺相惜?是同仇敌忾?还是都一样流浪颓唐?
   人们捕,他悄悄放,将一只小狗放回一个小姑娘怀里。他被抽,被骂,他一言不发硬顶着。捕狗队长好在没为难他,还将他安排去运输队开车。那只黑犬,那只咬过他,跟他争尿位的黑犬也被抓入了铁笼。
   小货车在黑暗的雨夹雪中奔驰,轰隆一声倒于凹凸不平的山路。铁笼被甩在远处,在寒冷的雨夹雪里,它瑟缩着抖个不停。他怜悯地望着它,毅然将它抱入驾驶室内,外面是黑暗寒冷的雨夹雪。莽莽苍苍的山地,天地里只有那辆倒在路旁的小货车亮着车灯……
   他头发花白的父亲在动物园里工作,常年伴着斑斓猛虎——他父亲所谓的大猫。其实这个“大猫”为老人当作儿子来看管。面对出狱后一无是处、活活噩噩的儿子,老人内心深处是痛楚的。后来他父亲知道儿子爱狗,就把原来当作儿子讨媳妇用的彩礼钱给了儿子。青年主人公拿着钱交给了捕狗队长,他赎回了黑犬。他离开了捕狗队,将摩托车改成三轮,拉着黑犬四处兜风。
   他倒挂金钩,练习着极限蹦极。他仇人的父亲胡屠户来了。仇恨填膺的老头在挂绳处倒上汽油,点一只蜡烛在油旁,慢慢诅咒着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仇人嘛,总是怨憎会,狭路相逢。动乱年代结束后的改革开放初期,经过物质匮乏的灾难后,人们对金钱物质利益无比向往,复仇似地投机经营,改善生活。这个时候,人心浮躁迷惘,武力争夺各种资源成了当时最流行的风尚。他面对仇人父亲胡屠户给他的一道四米宽的大裂缝,要他骑摩托车跃过去,作为和解仇恨的方法时,他望了望秒怂了骑车逃跑,仇人指着他的背影诅咒。
   对他关爱的老头“老骆驼”被仇人胡屠户派人打了,他甩着一条铁链去找胡屠户,关起前后门快意恩仇,胡屠户两个手下被打倒在地,他仗着蛮力暂时压制了仇人。
   他和黑犬相依为命,他闷瓢的脑袋有点回暖了,他还认识了来小镇演出的马戏团舞女。女人让他放开心怀抚摸铁栅栏里躺着的老虎,女人给他带来了温软的爱心。
   后来他救了被毒蛇围攻的胡屠户,他们暂时和解了。只是每年他的儿子的忌日,他要去赎罪。
   他守着病床前的父亲,终于低下了忏悔的头,伏在父亲怀里。小镇为大力发展经济开始大面积搬迁,人走了,车走了,许多狗也走了,那只老虎也走出栅栏,尾随着火车走过了红灯路口……
   二
   “哈怂”是一个感情丰富、有些顽劣叛逆、讲义气的愤青。出狱后,沉默是他面对社会、人群的无力回避招式。他快意恩仇,热血、火爆、感性,时常自责又消沉,他想融入社会,但社会在抵触他、冷落他、嫌弃他,他变得冷漠、孤僻、死硬、迷惘,渴望获得友爱和温暖。
   黑犬是一只孤僻暴戾的可怜流浪犬。它先是防范并进攻“哈怂”(让“哈怂”的臀部和腿留下它锋利的牙眼),后在被“哈怂”从冰冷雪雨中抱入驾驶舱获得了人类的温暖和怜爱,而开始追随、拥戴这个主人。它和“哈怂”都是死磕自由派(只不过它比“哈怂”更死磕自由)。人和狗可谓不打不相识,彼此相依互衬,获得了真诚友情的温暖。
   “哈怂”通过救狗与狗为友的过程,感受到了为冷漠冰雪覆盖下的良知觉醒后的温暖。他奋不顾身从毒蛇堆里救下仇人胡屠户,胡屠户很受感动,对他说:“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在来找我,但每年我儿子的忌日你还得下跪”时,“哈怂”感受到了仇恨之坚冰被自己的爱心消融带来的“将心比心”的人与人之间共通情感而产生的快慰。面对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苍老父亲,作儿子的义务和面对父亲苦心的期许所生产的愧疚和忏悔,让他伏倒在父亲怀里,生命的良知之光在复明。还有民警对他的照顾,舞女对他的怜爱,捕狗队长对他的宽宥,这些都在溶解着他心中的坚冰。
   “恻隐之心”的启动让主人公获得了救赎。人一旦麻木、冷漠、孤僻,他的心就如死灰就如枯槁就如发着臭的死水塘。人的灵魂常常需要注入新的活水。而这活水就是对生命的“恻隐之心”。有了这股源源不断清冽甘美的活水,人才不会麻木不仁。良知——“恻隐之心”的启动,人就会鲜活起来,帮助别人也在救赎自己。
   人总要面对新的生活,不能久久困执在过去的种种过失和失败中消沉不起,应积极地偿还自己的过失,改善自己,外面的世界总会接纳你。到底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永远不会消失,如果桥梁坏了,需要有修复的勇气和智慧。
   三
   电影最后——“哈怂”骑着摩托车载着病沉沉的黑犬迎着风沙,驶进了土黄、褐色、灰白、暗绿渲染的千里荒野。在阴暗的天空下,那些离开镇上的狗集中营里的无数流浪狗列阵于荒野上,有的站在丘陵上,有的俯在山坡上,许多列阵于小路两旁,对这个贸然闯入者充满警觉。“哈怂”选择下车推行,缓慢而恭谨地穿过狗阵,接受无数黑眼睛的“检阅”。摩托走远了,狗们纷纷目送,有几只在叫,似乎在为黑犬找到一个好主人好兄弟而欢呼,有几只还想追随而去。
   “哈怂”不“怂”,他得到了狗的敬意。他在荒野里将黑犬安葬了,郑重地堆上石块。他的良知值提升了,他的生命力加强了。
   野狗们获得了自由,“哈怂”带上一只黄毛犬又上路了,他哼着歌,嘴角绽出微笑,向前走,不回头,真正自由的新生活之潮涌动在心里。
   2024-6

共 26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电影《狗阵》以其粗犷的背景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人性、救赎和自我发现的故事。文章通过“哈怂”与黑犬之间的友情,探讨了人与动物之间纯真的情感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成为人类心灵觉醒的催化剂。在冷漠与孤独中,是黑犬的陪伴让“哈怂”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也是这份温度让他在面对仇人、面对父亲、面对自我时,展现出不屈的勇气和深刻的自省。通过作品,我们知道《狗阵》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一面镜子,能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无论生活将我们置于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愿意伸出手,去感受、去理解、去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6-21 14:21:16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向老师学习,祝生活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草芒        2024-06-21 15:31:32
  谢谢老师点评。祝文琪!
回复1 楼        文友:草芒        2024-08-18 14:33:53
  谢谢老师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