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启航〗锅包肉(散文)
提及锅包肉,不得不说这道菜的历史发展和它背后的故事。随着东北旅游业的兴起,“锅包肉”不仅早已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而且已经成为来东北必须吃的美食之一。其实,美食不仅仅可以满足肚子里的馋虫,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可以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1885年,郑兴文在北京开了一家叫“真味居”的餐厅,后因得罪人而被迫关门。1907年,他经人举荐带着14个厨子来到哈尔滨,进入当时的滨江关道衙门,当上官厨,给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于是郑兴文将“焦烧肉条”改为酸甜口味的“锅爆肉”。外国人发“爆”这个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变成了“锅包肉”。
“锅包肉”的口味特点是金黄酥脆、外焦里嫩、酸甜可口,咀嚼时应发出类似吃苞米花时的那种声音,是其酥脆的标志。
“锅包肉”,这道菜肴深受人们喜爱,但是不同地域的做法,大致相同却又各有各的特点。炸制的时候,淀粉糊的配方有些差异。但是,这个不完全是地域问题,是厨师对菜品的要求,和理解的不同或者创新所导致的。因此,锅包肉的派别名称大致可分别为:“气泡锅包肉”“传统老式锅包肉”,橙汁或者柠檬味的“锅包肉”,用番茄酱做的“锅包肉”,还有用玫瑰露料酒、蜂蜜、米酒等做出千奇百怪的“锅包肉”等。这些最为传统的还应该属哈尔滨的了,我们吉林呢,可以说包罗万象,啥样的我都见到过也品尝过,可能是我们吉林的厨师太喜欢融合了!辽宁以番茄酱做的为代表。其他各地,也就更是五花八门。我还吃过麻辣的锅包肉呢。不过,我一直坚守着传统的做法,除非顾客或者老板的要求。让我坚守传统的手法,这不得不提起一段往事……
那年正是端午的时节,酒店的生意火热火热的,厨房中也火热火热的。这一天,我迎来了第一次做锅包肉的机会,是强哥教我的。当时饭口已经过了,轮到我和强哥值班。值班三人一组,我是徒工做打荷的工作。正在闲聊时候,下来一张菜单,十二个菜,六凉六热,其中有一道经典菜。紧锣密鼓的准备完,强哥一顿行云流水的爆炒、油炸、干煸、慢炖。不一会,就剩下最后一道菜了,那就是锅包肉。
像这种要求火候功夫非常严格且有着一定危险的美味佳肴,一个人做菜的时候基本都是放在最后做的,因为这道菜需要一只手端着小盆,里面盛着挂着淀粉的里脊肉,一只手要一片一片往七成热的油锅里扔。稍有操作不好,就会出现炸锅的现象,蹦出来的热油会飞到手臂和脸上。那种滋味真的很疼很煎熬,因为不能丢掉手中的食材,只有忍。如果你要是因为炸锅慌了,手里的东西在不小心甩到锅里,油锅会更加狂躁,会窜出更多热油,到了那种情景,可想而知更惨。所以,每一个厨师手臂上都会有或多或少被热油亲吻过得痕迹。
正当此时,我听见了强哥叫我:“大雷子,过来。教你做锅包肉。”我听见了这话,内心是一阵惶恐又无比激动,因为我还没上过灶台正儿八经的给顾客做过菜。我急忙应了一声:“哎,来啦。”我脸上的笑容都快把眼睛挤没了,跑跳着就奔着灶台过去了。我认真地做好每一个步骤环节。刷锅,热锅,倒油。把豆油倒到马勺七八分满的位置,就开始最关键的一步挂糊。挂糊的时候,先把淀粉用水搅拌均匀,一定要放一些油。放油一起搅拌搅拌成酸奶状。这样可以避免炸锅的机率,而且会更加酥脆。“把炉火调至最大,把油温直接顶到七成热,然后关小火,慢慢的就可以往锅里下了。”强哥在我的背后高声的说着。我小心翼翼地往锅里投放着,当肉片外面裹着稠稠的淀粉糊,遇到滚烫的热油,瞬间泛起了浪花。一片两片,随着投放的越多,油浪翻滚的越激情澎湃。当每一片都由奶白色渐渐的变成金黄略有紫铜色的时候就好啦,赶忙用漏勺捞起。焦脆的肉片撞击金属,发出的清脆沙沙声,这时候炸肉的焦香带着油气扑面而来,这就是为啥厨师都红光满面的了。
“把马勺里的油折进油桶中,清洗一下锅。把炸好的肉片,放入马勺里,大火顶上,把调好的汁均匀淋在肉片上快速翻炒。”强哥在细心的指挥着。我的动作也是十分娴熟,因为这道菜在我心中早就已经做了无数遍了。当汁水倾泄锅中的刹那,一股刺鼻的酸气一股脑的涌进呼吸,紧接着属于锅包肉特有的香开始绽放。强哥大喊了一声:“好,出锅。”一个锅盖大的盘子,上面装饰着两朵雕刻的牡丹花,我将锅包肉一片一片的摆入盘中。此刻,我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也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让我觉得哪一种方式的做法,也比不过这种美妙的感觉。
“锅包肉”过去是咸香微微带有酸甜。现在都讲究大酸大甜,酥脆,酸甜可口,味汁浑厚,要做到闻着呛吃着不酸。这就要做到,糖与醋的比例恰当刚好。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盐作为糖醋的调和剂。其实,在专业领域,调料繁多。但是“锅包肉”三种家常调料就可以制作。这也说明了大道至简,美味其实也不需要过多调料的繁琐调味。这说到调味就又控制不住,知道最家常用的基础调料,盐、味、酱油、糖和醋这五种调料可以理论上可以搭配出多少种味道么?是的,你没看错,是二十六种味道。选两组调料组合,有10种组合方式;选三组调料组合,有10种组合方式;选四组调料组合,有5种组合方式;选五组调料组合,有1种组合方式。所以总共可以组合成10+10+5+1=26种味道。但是这是理论,现实中有十种味道是十分接近的,因为“味”它是提高鲜度的。非专业人士根本品不出,有它无它的差别。这是搭配,还有比例不同调制出来味型也不同。还有把糖变成糖色的时候,就会有五变六的神奇。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们每天面对的东西,竟然有这么神奇!只要善于思考,生活处处有学问。不是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什么,而是缺少发现它的目光。
“锅包肉”它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中国有八大菜系,有多少年人文历史就又多少年的美食传承。每个地域都有它独特的美食文化,我们要发展,但是先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能丢。
其实,有很多传统的文化、美食,都是无法超越的,虽然现代的科技与狠活特别能满足现在人的味蕾,同时有些传统菜确实也存在缺陷。但是,经典永远都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