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画境宏村(散文)
一
在那个被黄山云雾轻抚的小角落,静卧着一个名叫“宏村”的宁静村庄。它宛若一颗镶嵌在中华文明画卷中的耀眼珍珠,以其独有的徽派建筑艺术和匠心独运的古水系布局,名扬四海。这座瑰宝般的世界文化遗产,沉淀了千年的文化精粹,历史底蕴深厚。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宏村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引人入胜,令人神往。
长久以来,它似一位未出阁的少女,含羞躲在群山的怀抱之中,不为人知。然而,在八十年代初,一位来自香港的著名摄影师——陈复礼,带着他那敏锐的艺术触觉和对美景的独特洞察,踏入了这片未被世人广泛知晓的土地。
通过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宏村这个小村庄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珠弃珠,而是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心目中的圣地。他的镜头不仅展示了宏村的外在美,更揭示了她深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正是因为有了他的独特视角和精湛技艺,宏村才能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成为了当今中国十佳魅力古镇之一。
香港旅游画报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宏村这颗镶嵌在山水间的明珠,推向了全球的聚光灯下。编辑们以温柔的笔触和绚丽的图像,细致地勾勒出这个村庄的每一线美丽,每一缕的精彩,将其赞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正是因为香港旅游画报的这一篇篇生动描绘,宏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变成了国内外游客心中的“梦中仙境”。画报不仅为宏村的美丽而喝彩,更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赞叹。这些赞誉,无疑为宏村增添了更多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近它、了解它、爱上它。让宏村不再只是一个美丽的风景,而是一个有故事、有灵魂的地方。
二
踏入宏村,宛如一脚跌入古画长廊。南湖如同一面明镜,映照着青翠的山峦,小村静谧,水波荡漾,洋溢着宁静与和谐。月沼卧于村中,宛如一位含羞带笑的女子,温婉而动人。白墙灰瓦的房屋依水而建,其倒影与清澈的水面相映成趣,宛如翡翠间的低语。
宏村的南湖与月沼,以其非凡的气质吸引了李安导演的目光,成为了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这不仅是对宏村的赞美,更是中国电影文化的骄傲。影片中,周润发的身影在这里翩翩起舞,赋予了这片美景更多的诗意。电影尾声,玉娇龙踏着月沼的波光,绘出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而在荷塘之中,石桥横卧,宛如一条古老的玉带,静静地连接着两岸。桥身斑驳,却更显古韵,岁月的痕迹刻画出它独有的韵味。踏上石桥,耳边是蛙声与鸟鸣的交响,它们在为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伴奏。低头皆是风景,桥下清澈的水中,鱼儿悠然游弋,荷叶的倩影与鱼群的穿梭交织,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动静之美。
沿着蜿蜒的牛肠小道逆行而上,视野忽然开阔,半月形的“牛胃”——月沼映入眼帘。这片占地千余平米的宁静水域,宛如一块湛蓝的碧玉,镶嵌在宏村的中心,倒映着天空的深邃与清澈。曾经,这里是徽商妇人们相聚谈笑的场所,她们的喜怒哀乐、绵绵思念,如同轻柔的炊烟,随风轻轻飘散,留下了一段段无声的历史,静静地融入了这片水色之中。
在深幽的小巷深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小吃摊前热闹非凡。那诱人的毛豆腐,外皮焦黄酥脆,内里白嫩滑润,一口咬下,独特的味道中带着鲜美的香气,让人回味无穷,忍不住一尝再尝。
在宏村的月沼旁,宁静依旧,却添了几分岁月赋予的深沉。湖面平滑如镜,映照着粉壁青瓦的民居,宛如一幅水墨画卷。一队中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坐在塘边,用心描绘着眼前的一切。他们的笔尖轻舞,捕捉着这份宁静、这份祥和、这份美丽、这份动人,将它们缓缓融入画中。
宏村的水面,徽派建筑的倒影,不只是自然的恩赐,更是文化传承的镜像。它们承载着宏村厚重的历史,诉说着徽州文化的深邃内涵。每一道倒影,都如同翻开了一页故事;每一次波纹的荡漾,都像是在回溯一段记忆。徽派建筑的倒影,成为了宏村最为迷人的景色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徽州文化中最动人的符号,静静地在这片水域中,向世人展现着它的不朽魅力。
三
民居之间,二进式的院落布局独具徽派建筑的风情,院中的池水清澈见底,曲曲折折的栏杆与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交相辉映,房檐上的斗雕姿态各异,每一处细节都显现出古人的巧思与匠心。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宏村独特的古建筑景观,让人在漫步间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艺术魅力。
南湖书院静立于湖边,建筑群宏伟壮丽,气势恢宏。它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和祗园六处建筑群组成,每一处都是文化底蕴的沉淀,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
村中的古建筑群犹如珍宝般璀璨,汪氏宗祠、德义堂、乐叙堂、敦厚堂、敬德堂、敬修堂、承志堂、树人堂、桃园居等,每一座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始建于明代的汪氏宗祠,采用“凸”字形布局,七间大厅,天井居中,前方围以廊道,古朴典雅,彰显着岁月的韵味。而德义堂,建于清嘉庆年间,二楼三开间,堂前十六扇半莲花门,面对着一池碧水,东西两侧花园景致宜人,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
而宏村,不仅以山水胜景著称,更以辈出的名医而闻名。历史上,汪佳一、汪荣贵、汪荃、汪香、汪兴昱、汪济甫等医术高明的大医,用他们的医术和医德,守护着宏村村民的健康,赢得了深厚的尊敬与赞誉。
宏村的古朴民居,宛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千年的故事。其中,建于咸丰十年的桃园居,如同一位历史的长者,静静地守护着时光的流转。冬瓜梁上的元宝图案,寄托了古人对家道兴旺、财富丰盈的美好愿望。窗栏板上,喜鹊与麒麟的雕刻栩栩如生,四喜六顺的图案,寓意着生活的吉祥与和谐。而挂络中奔腾的飞马,奔腾不息,则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飞黄腾达的美好未来。
书房内,四扇门腰板上细腻地刻画着岳飞刺字、孔融让梨等流传千古的佳话。这些典故不仅是一段段历史的传承,更是忠孝节义精神的彰显,代表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典范。这些民居,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所,它们更是文化的宝库,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味到岁月的沉淀,感受到文化的深邃与广博。
四
宏村那一座座高耸的墙体,不仅是建筑的外衣,更是家庭故事的见证。在这些建筑的背后,隐藏着无数动人的历史篇章与古老传说。
宏村的高墙,最初并非以美观或装饰为目的,而是源于一种切实的防御需求。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徽商巨贾,他们深知财富的聚集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高墙成了他们庇护安宁的选择。这些建筑墙体,巍峨数米,坚如磐石,构筑起了一道道自然的防线。它们不仅抵御外患,也守护着家园免受火灾的威胁。每当夜色降临,大门紧闭,这里便成了安全的避风港。
高墙之内,生活的节奏与外界截然不同。墙外是喧嚣的市集,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而墙内,则是一片宁静的天地。在这里,每一个庭院都洋溢着和平与宁静,每一片竹林都轻轻摇曳着安详而舒缓的旋律。村民们在此闲聊、品茗、对弈,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高墙围起的不仅是物理的空间,更是一方心灵的净土,让人在尘世的喧嚣中,寻得片刻的宁静与淡泊。
宏村,这片充满智慧的土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六百年前,先祖们巧妙地构建了一套灵动的水系,将自然之水与人文居住和谐地融为一体。月沼宛如明镜,倒映着天空的霞光与云影;南湖的碧波轻拂,荡漾着时光的宁静与悠长。每家每户门前,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洗去了尘世的喧嚣,滋养了心灵的安宁。
在这智慧水系的背后,两位杰出的人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汪思齐,那位发现泉眼、开凿水系的先驱者,唤醒了沉睡的水源,让它润泽了这片土地。胡重,这位水系的设计师,她的智慧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宏村的未来。她独具匠心,打造出这片独特的水系环境,让宏村居民生活在纯净、优美、和谐的水韵之中。
在庄重的汪氏祠堂中,除了供奉着历代汪氏先祖的画像,左侧那幅标注着“巾帼英雄”字样的画卷,描绘的正是胡重的英姿。她不仅设计了宏村的水系,更被宏村人尊奉为心中的女英雄。她的智慧与贡献,如同清泉一般,永远流淌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无声地诉说着那段不朽的传奇。
五
宏村的历史根植于南宋时期,历经数百年的风雨磨砺,这个古老的村落汇聚了丰富的文化瑰宝。每一条街巷,每一条窄道,似乎都在默默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与岁月的变迁。村中那些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是徽派建筑艺术魅力的生动展现。粉墙上斑驳的黛瓦,马头墙挺拔的身姿,以及那些精致的砖雕、木雕、石雕,无不映射出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也让我们窥见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
宏村的文化艺术,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上,还在其多彩的民俗风情中有所体现。每当佳节来临,村民们便会举办各种传统活动,如舞龙、舞狮、庙会等,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为村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为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徽州文化的窗口。村里的长者们,依然坚守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技艺,他们手中的竹篾编织、土布制作,都是对古老手工艺的传承,为现代生活带来了一抹怀旧的温情。
宏村的每一砖一瓦,无不透露出深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痕迹。这个古老的村落,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艺术的圣地。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与艺术家的脚步,成为他们心中向往的净土,灵感的不竭之源。
画境宏村,不仅承载着时间的沉淀,更是灵魂寻得安宁的港湾。这片静谧的土地上,人们得以暂时逃离尘世的喧嚣,沉浸于片刻的宁静之中,它犹如一方净土,在尘世纷扰之外,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归宿,让诗意的生活在此成为可能。
2024年6月23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