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青春】乔家大院(散文)
乔家大院,就像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珍珠,几百年来一直熠熠生辉,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又名在中堂,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1755年,兴盛于清朝和民国年间,没落于解放战争之后。时至今日,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座巨大的古老宅院,供后人拜谒瞻仰。
乔家大院占地面积8724平方米,呈双“喜”字造型,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是一座汇集了宋、元、明、清民居建筑精华的民居建筑群,也是一部做人与经商相结合的艰辛奋斗史。乔家大院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家族的史诗。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乔家人,书写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记录着他们命运的兴衰沉浮,书写着乔家人的励志奋斗和辉煌传奇。乔家大院,从开始到兴盛再到没落,经历了十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为什么到最后人去楼空,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常常以悲剧的结局告终,为什么当年车水马龙繁华气派,最终却只剩下了如今的空无一人?我想起了朝代更替,我想起了四大家族,我想起了《红楼梦》,我想起了秦朝的残酷暴虐,我想起了元朝的无情杀戮,我想起了明朝的东厂西厂,我想起了清朝的大兴文字狱,我想起了当年日本侵略中国,也想起了当年俄罗斯对中国的野蛮掠夺和无情杀戮,更想到了文革期间人整人的野蛮愚昧......面对历史的长河,面对这巨大的乔家大院,我相信,每一个来到乔家大院的人都会百感交集、浮想联翩,有所感悟,有所沉思。历史是一面镜子,既可以映照过去,也可以反映现实,既可以记录家族命运的兴衰沉浮,也可以给后人以教训和启迪。
今年五月,我怀着十分憧憬的心情,拜谒了神往已久的乔家大院。站在乔家大院的大门前,我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走进了这座古老而且神秘的大庄园。古老的建筑风格,严谨的布局,无不展现出古人的智慧与精湛技艺。乔家大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昔日的繁华。
来乔家大院拜谒的人熙熙攘攘,他们都急急匆匆而来,急急匆匆而去,我不知道他们在这里取到真经没有,是否他们也会像我一样情思绵绵,久久不愿离去。
乔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端庄而精美,古朴而典雅。无论是精致的房屋还是高高的围墙,不管是文雅的书房还是厚重的家具,无论是前庭后院还是亭台楼阁,处处都有精致的雕花门窗,栩栩如生的图案,端庄大气的设计,精心构思的楹联,既彰显了中国人的敬业精神,也代表了中国人的工匠之心,既体现了中国人的精打细算,也彰显了中国人的教育理念和做人情操。院落层层叠叠,布局严谨而又精巧。青石铺就的地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温润,每一步踏上去,都仿佛能感受到前人留下的足迹。抬头望去,高大的院墙挡住了外界的喧嚣,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那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不展现着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审美。走进一间间屋子,里面陈列着的古旧家具、书画古玩,仿佛还残留着主人生活的气息。那雕花的床榻、精美的屏风、典雅的桌椅,无不彰显着昔日的奢华与精致。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一切都停留在了那个遥远的年代。穿过庭院,来到后花园。这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假山、池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过去的故事。走过状元桥,池塘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弋着,它们或许不知道,这座大院曾经经历过怎样的风雨。走在大院的石板路上,感受着岁月的沉淀。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搏上,能听到过去的声音。院子里的花草树木,也在岁月的洗礼中,见证了乔家的兴衰与荣辱。
很多人在游览乔家大院,总会把重点放在它的豪华建筑和昔日曾经的辉煌上面,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我却十分留心乔家大院的内在精神和心里诉求。为什么乔家人从一家平凡农民、小商小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富可敌国?为什么乔家的生意可以迅速扩大到可以拥有钱庄和汇票?为什么当年慈溪太后还要从乔家借来十万两白银?是什么使得乔家的生意跨越大洋做到了国外?我想了很久很久,不仅有向往,有惋惜,也有感悟和启迪。
乔家大院也是乔家人的奋斗、乔家人的智慧的见证。没有大胸怀大气魄,成就不了乔家大院的辉煌;没有大情怀大智慧大目标,也无法实现乔家大院创造和积累的财富。乔家大院的辉煌,不仅仅在于其建筑的宏伟与奢华,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家族精神和商业智慧。乔氏家族以诚信为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创造了一个商业传奇。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让我们明白了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坚守。
乔家大院的兴衰的原因很多,比如一个安定的时代,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一个适宜做大做强的社会环境,最主要的还需要乔氏家族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奋斗,乔家大院的辉煌成功的背后,始终源源不断充满活力的是他们的家族家风和文化精神。
乔家第一代创始人是乔贵发。乔贵发是一个贫苦的农民,父母离世早,生活在外公家,早年曾经帮人拉骆驼、卖豆芽、卖豆腐养活自己,经常遭人侮辱。乔贵发在艰苦的日子里发愤一定要多赚钱。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随着乔贵发生意越来越兴旺发达,业务不断扩大,行业涉及到粮食、布匹、棉花、皮毛、绸缎、烟酒、蔬菜等不同领域,钱也越赚越多。在乾隆年间,他凭借犀利的经济眼光和踏实的经商步伐逐渐成为了祁县排名第一的富豪,因此还获得了“晋商第一乔”的美誉。乔贵发共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
乔家第二代传人是乔贵发的第三个儿子乔全美。第三代传人是乔全美的大儿子乔致广,第四代传人是乔致庸。乔致庸的理想是通过读书走入仕途,由于兄长乔致广因病去世,不得不弃文从商。成为乔家的当家。乔致庸成为乔家掌门人之后,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商业才能和领导能力。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胸怀广阔,不仅以诚信为本,而且足智多谋,不仅广开财路,而且能力超群。面对家族生意的种种危机和挑战,他化险为夷,因祸得福,成功挽救了家族的命运,并进一步拓展了乔家开创的事业,把乔家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闻名全国。
乔家生意越做越大,乔家人的家规和家风非常严格。他们祖祖辈辈始终没有忘记耕读传家的家规,严抓教育,重视品德。不论哪一辈人,始终要求后人不嫖娼、不赌博。既能识人,又会用人,既有智谋,又善于管理。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仓皇出逃,路过山西。乔致庸慷慨解囊,拿出10万两白银献给慈禧。等到慈禧回到北京稳定政权之后,她问乔家人是要做官还是要钱。乔家人说既不要官也不要钱,只要慈禧的墨宝即可。慈禧太后大笔一挥,写下了“福在琅嬛”四个大字,意思是乔家是福气聚集之地。
在发生饥荒之时,许多官府坑害百姓。乔家总是深明大义,拿出自己家的粮食和钱粮,救助灾民。
在义和团杀害外国无辜传教士的时候,乔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外国友人。并且因此得到意大利人赠送的一面意大利国旗。后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侵略中国,在日本鬼子准备洗劫乔家大院的时候,乔家人把这面意大利国旗悬挂起来,才幸免遇难,逃过一劫。
乔家从最开始发迹,就开始建造乔家大院。每一代掌门人,都会带领整个家族,为乔家大院增砖添瓦,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扩大规模。到了商业奇才的乔致庸时期,乔家的生意已经遍布全国,乔致庸带领家族在原来的基础上,请了一批能工巧匠,将原来的乔家大院扩大一倍,形成了现如今的“双喜”字的建筑风格。不仅设计精妙绝伦,风格独特,而且建造得恢弘大气,富丽堂皇。当时就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乔家大院的风光达到巅峰,财富不可估量,建筑端庄气派,古董名画更是数不胜数,而且既古朴又典雅,既实用又精致,并且寓意吉祥,坚固耐用。乔家大院在乔致庸的手里,积聚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但是乔致庸的六个儿子的命运却都不是很顺利。最终他将家业传给了孙子辈中最有才华的乔映霞。由于时局的动荡,乔映霞没能完成心中的理想抱负,为了保护富可敌国的财产不落入日本人手里,也是为了保护乔家上下一大家子,他开始悄然无声的转移万贯家财。转移了财产之后,他有安顿所有的乔家人,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隐姓埋名的生活起来。即使在战火四起,狼烟纷飞的年代,乔映霞也一直恪守祖父遗训,恪守乔家的家风,重视教育,重视品德,开放包容,诚信做人,爱国爱家。
解放战争之后,乔家人深知乔家大院是经过祖祖辈辈十几代人的辛苦努力才建造起来的,每一块砖瓦每一件家具每一所房屋都凝聚着乔家人的心血和智慧,为了将这座历史和文化宝藏长期保存下来,乔家人深明大义,做出了全部奉献给国家的决定。
从此,乔家人隐姓埋名,安然生活在民间各地。
在我心里,乔家大院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不仅是一座建筑宝库,不仅是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一部艰辛创业史,也是一部家族命运的传奇。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