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后河梦回庐陵——跨越千年之旅(散文)

精品 【东篱】后河梦回庐陵——跨越千年之旅(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38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6发表时间:2024-06-28 05:20:19
摘要:吉安后河梦回庐陵,水波潋滟映古韵。古桥横卧,石径幽深,时光倒流。青砖黛瓦间,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漫步河畔,听风吟唱,感受那份宁静与悠然,与古人共赏这美景。

【东篱】后河梦回庐陵——跨越千年之旅(散文)
   吉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古称庐陵,自元初始名吉安,寓意着吉泰平安的美好愿景。这里,有一条静静流淌的后河,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串联起吉安的历史与未来。
   后河,地处吉安市中心,全长二十四公里,是连通赣江的城市内河。在古代,它并没有“后河”这一雅致的称谓,人们只知它是“习溪水”和“长涝水”的化身。只因流经城区段的习溪水位于赣江西岸之后,人们便亲切地称之为后河。
   据清道光《庐陵县志》记载,那时的习溪水,发源于天华山西麓的焦岗岭,宛如一条清澈的溪流,穿城而过。然而,历史的洪流中,禾河洪水暴发,禾水经习溪水故道入赣江,后河因此成为了赣江的一条支流,静静地守护着吉安这座古城。
   唐天祐元年,吉州刺史彭轩对吉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城市的繁荣局面由此开启。工商业沿着后河两岸蓬勃发展,南街与西街因河而兴,商贾云集,百货纷呈。人们沿河而居,生活与水紧密相连。同时,书院林立,书声琅琅,教育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古代,水运是主要的交通方式。后河作为连接城区与赣江的重要通道,见证了吉安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宋朝时期,吉安城的造船业达到了鼎盛,商船如梭,络绎不绝。后河两岸,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
   如今,后河依旧静静地流淌在吉安的土地上,见证了这座古城的沧桑巨变。它不仅是吉安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吉安人民心中永远的乡愁与回忆。
  
   二
   踏入后河景区,牌坊上的“唐风宋韵”四字映入眼帘,字体刚劲有力,乃中国书协会员冯为民题字。走进牌坊像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雅颂歌的时代。夜幕低垂,我乘一叶扁舟,缓缓游弋于“后河·梦回庐陵景区”。河水悠悠,两岸灯火辉煌,犹如繁星落入凡间。船行其间,灯光璀璨,如梦似幻。
   庐陵水畔,光影流转。2000年动人故事,映于波间。乘船游览单程需要45分钟,5.5公里的水景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丽,像穿越千年。古韵今风,交织如梦。璀璨光影间,听历史低语,赏水乡风情。庐陵,以船为笔,以水为墨,绘就动人画卷。
   船在河中缓缓前行,沿途的景色不断变换,从山水诗境到十八状元,每一处都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水上光影的变幻,让人置身于一个流动的画廊,每一帧都美不胜收。
   九鲤化龙的传说就在这一片静谧中缓缓展开。水幕电影将古老的神话与现代科技融合,九条金鲤跃出水面,宛如活生生的生命在水中游弋。忽然间,金鲤化龙,巨大的龙身在水幕上翱翔,光影变幻中,宛如身临其境,我们置身于奇幻的龙宫之中。
   船行至半程,迎来的是“大唐歌飞”的表演。灯火璀璨的河岸边,唐代舞者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身影在水面上倒映,形成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乐声悠扬,古琴、箫声与水幕电影中的唐诗宋词交相辉映。舞者们身着华丽的唐装,步伐轻盈,舞姿优美,让人联想到那个文化灿烂、经济繁荣的大唐盛世。
   水幕电影,这一现代科技的奇迹,将庐陵的历史片段投射在水面上。苏东坡的诗句在水幕上闪现,他的豪放与婉约在光影中交融。观众在船上,仿佛能听见他在吟诵“此地风光半苏州”。这种体验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
   游船的终点是《凤舞庐陵》机甲秀,游客需下船观看凤凰机甲表演。这座重达38.5吨的庞然大物,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庄严肃穆。其臂展21米,昂首挺立,高达12.5米,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随着音乐的起伏,它低头、抬头、展翅、煽动翅膀,每一个动作都如此流畅,如此生动。当高潮来临,翅膀间喷薄而出的水雾与模拟的火焰交织,凤凰涅槃重生在这后河梦回庐陵的九龙灯旁,寓意着龙凤呈祥,祥瑞满园。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画面非常震撼。
   “山水诗境”通过灯光与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景象。灯光在水面上跳跃,像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山水画。游船经过,水波荡漾,仿佛置身于诗境之中。十八状元的故事则通过一组组雕塑和灯光秀,展示了庐陵对教育的重视和文人辈出的历史。
   乘船游后河梦回庐陵景区,虽没有南京秦淮河名气大,但这里的风景同样美,河两岸的灯光更璀璨,文化底蕴一样深厚。
  
   三
   后河上曾经屹立着九座桥梁,它们像锁链一般,将南、西两片街市紧密相连,被美誉为“九桥锁金洲”。
   它们或重修,或新修,迴龙桥、太平桥、铁佛桥、半苏桥、王家桥、小桥、盐桥、南湖桥、习溪桥,每一座桥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九桥锁金洲”不仅是古城的脉络,更是连接南、西两片街市的纽带。九桥锁金洲,不仅锁住了古城的繁华,更锁住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河的名字,或许源自庐陵先人的谦逊之心。他们将赣江视为城市的门面,而门后的这条小河,便谦称之为“后河”。这“后”字,在庐陵的习俗中,不仅代表了地理位置,更蕴含了一种内敛和谦逊的品性。
   后河,这条吉安的母亲河,见证了无数的故事与传说。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三个人与三座桥的故事。
   苏轼,这位千古文豪,在贬谪途中曾驻足吉州。他漫步在后河畔,被这里的美景吸引,赞叹不已,称之为“半苏州”。于是,后河上便有了一座名为“半苏桥”的桥梁,它直通那名为“半苏巷”的小巷,仿佛将苏轼的诗意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文天祥,这位忠贞不屈的民族英雄,也曾与后河上的一座桥梁紧密相连。他高中状元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一盛事,便在庐陵县学旁建了一座“状元桥”。每当有状元回乡,都会经过这座桥梁,前往县学孔圣殿谒拜孔子,接受官民的热烈欢迎。
   还有那位永新籍的商贾汤信叔,他的善举让习溪桥得以重修。每当洪水肆虐,桥梁受损,汤信叔的后裔都会铭记着他的嘱咐,筹资修缮桥梁,让这座桥梁成为了吉安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后河,一条承载着千年文化的河流,见证了无数历史名人的风采。颜真卿的刚正不阿、杜审言的文采飞扬、黄庭坚的书法造诣,以及江万里、王阳明、徐霞客等先贤的智慧与勇气,都曾在此留下深刻的足迹。欧阳修、文天祥、周必大、杨万里、解缙等庐陵先贤,他们的诗文更是让后河两岸熠熠生辉。
  
   四
   吉安市的后河曾被戏称为吉安的“龙须沟”,曾几何时,淤泥堆积,环境恶化,臭气四溢。漫步在河岸,曾经的居民无不掩鼻而行,避之不及。水体污染、垃圾漂浮,河中生态系统几近崩溃,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后河的昔日荣光不复存在,成为了城市的痛点和居民心中的隐痛。
   然而,岁月不会让一切沉沦,吉安市从2002年开始,启动了后河改造的宏大工程。一场场风雨洗礼,一次次辛勤疏浚,后河旧貌换新颜。如今的它,水质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仿佛一条翡翠丝带穿城而过。清晨,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傍晚,夕阳斜照,河面金黄一片,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后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更是吉安城市的“绿肺”,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沿河而建的小道,曲径通幽,让人流连忘返;河边的公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是人们散步、健身的绝佳场所。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人们便纷纷来到这里,或漫步于绿荫之下,或静坐于河边垂钓,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惬意。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吉安市政府依照“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理念,在城南打造了一个“小桥流水、江南园林”的古后河绿廊。这里,小桥流水人家,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市民们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到江南园林的精致与秀美,又可以领略到吉安文化的深厚底蕴。
   梦回庐陵,似一幅流动的画卷,更是一首隽永的诗篇。书院研墨,科举薪传,文人墨客留下千古佳句。崇文重教,忠信笃敬,庐陵之风,代代相传。
   “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梦回庐陵,我感受到了那份沉淀千年的繁华与厚重。
  
   2024年6月28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31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首先题目就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从古代游玩到现代,又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感觉。吉安古时候称庐陵,自元初始名吉安,寓意吉泰民安。后河,是吉安的母亲河,曾经被人戏称“龙须河”,环境恶劣臭气四溢。2002年开始,政府依据“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理念,打造成了一个“小桥流水,江南园林”的古后河绿廊,人们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到江南园林的精致与秀美,又可以领略到吉安文化的深厚底蕴。作者乘一叶扁舟,游弋于后河,以船为笔,以水为墨,梦回了一次庐陵景区,千年之旅彷佛在几个小时完成。让人惊叹这水幕电影的视觉效果,九鲤化龙的传说在一片静谧中展开,“大唐歌飞”的表演让人联想到大唐的荣耀,苏东坡的诗句在水幕上闪现。最后游船的终点是《凤舞庐陵》机甲秀,这里视觉盛宴更是震撼。后河上曾经屹立着被誉为“九桥锁金洲”的九座桥梁,以及三个人与三座桥,等等一些故事,作者对后河的历史文化是跃然纸上。从文章不难看出,后河串联起了吉安的历史与未来,它不仅是吉安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吉安人民心中永远的乡愁和回忆。作者笔下的后河如仙境一般,夜晚的灯光效应更是如梦如幻,令人心旷神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美丽而立体,文章条理清晰,语句协调,对后河的描写诗意盎然,引人入胜,唤起读者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对大自然的喜爱。美文佳作,超赞。欢迎各文友前来欣赏。问候老师,祝老师工作愉快,开心快乐每一天!【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8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28 05:44:56
  后河如梦境一般,画面生动而富有立体感,让人心旷神怡。美文佳作,很喜欢老师文字,希望老师佳作多多,篇篇精彩。祝老师工作愉快,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8 08:35:16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心编按和润色,辛苦你了,后河梦回庐陵比南京秦淮河更漂亮,只是他名气大点!有机会欢迎来游玩,祝你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8 08:38:32
  写吉安的后河,文笔精彩!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后河的“后”字的地理形胜和人文色彩的深度而贴切的挖掘,这才是散文要做的事情。让一条河流光溢彩,这是现代人的精神,一条河穿起那么多的古人足迹,足见人文的厚度。苏轼所创造的文化,留给了吉安,真羡慕。那个“半苏”,只两个字,就诗意横溢,词采耀光。作者抓取的非常好,我发现苏轼在每个地方都留下足迹,不知苏轼在吉安这段,还有什么故事,我喜欢苏轼,所以期待有文章写出。大赞本文!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8 09:20:52
  谢谢怀才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高度解读,建设后河景区,就是打造庐陵文化特色,游船在河中央,你能深切感受庐陵文化,有机会一定来逛逛。祝你身体健康!
3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6-28 09:24:23
  好文章,这里小桥流水,风景迷人。还有古人足迹,这么好的历史文化老师还要出去外面旅游吗?你身边那么多历史,每个位置写一篇文章,多美呀。祝好写作愉快,夏安!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8 09:42:39
  谢谢蓝色老师的留评,你出去一趟韩国,期待你的佳作。我身边的风景慢慢欣赏,还是要先去外面见世面,祝你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8 09:53:27
  后河,一条普通的河流,曾被誉为吉安的龙须沟,如今变化,天翻地覆。老师用生花妙笔,将其前世今生,勾勒得如梦似幻,美轮美奂。意境深远,文采灼灼,美文一篇,必须大赞!祝老师夏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8 10:59:39
  谢谢韩格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给我留评,后河是我们吉安城区的一条纽带,穿城而过,到晚上两边的灯光美极了。祝你开心愉快!
5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6-28 10:35:59
  韩国太穷了,我都没欣赏什么东西,整天带我们去购物。就去了一个叫青瓦台的地方。认识了一个韩国的象征,韩国人象征是凤凰标志,去看了中韩游泳友谊赛渡汉江比赛,哈哈你就待呗!
回复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8 11:00:43
  韩国应该比较有钱呀,你是报购物团吧。
6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6-28 11:47:13
  是去北朝鲜战争的地方,那里的交通和各方面都跟不上,反正就很穷还没开发到位!
7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8 13:24:24
  美丽于心,是自然流露的美才是美!吉安的美化亮化工作,让古城焕发了青春。这时候怎么不让人感慨万千呢?那条“龙须沟”的疏浚工作,落实到实处,让这里的山山水水更是绚烂多彩。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7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8 13:42:20
  谢谢枫桦老师抽空留评,祝你一切顺利!
8 楼        文友:简柔        2024-06-28 15:58:52
  一条后河,承载了一个吉安的美丽和厚重,当真不容凡响。吉安先贤辈出,地灵人杰,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河,被滴善斋老师写得古朴,写得超凡脱俗,美不胜收。老师的文笔就像后河一样的优美。拜读佳作,点赞。
回复8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8 16:35:42
  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评论,后河是吉安的一条彩带,穿城而过!祝你一切顺利!
9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28 23:05:00
  读了老师的美文,感觉只有读和学,不敢再说了,学习中∽∽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8 23:55:25
  谢谢矿老师的精彩评论,祝你生活愉快!
回复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9 11:41:09
  谢谢矿老师的美评,祝你一切顺利!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