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给外孙讲故事(散文)
一
午睡后,我对两岁五个月的小外孙说:“咱们开始认字吧?”小外孙高兴地拿床边认字卡盒子,抽出来三张认字卡说:“好啊,就这三个吧!”“行,就这三个字。咱们先看这一个。哇,看这个字长着俩大口,口就是嘴,脸上还滴答滴答着泪水,墩墩,你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啊?又是什么字呢?”墩墩疑惑地看着我张大嘴巴、咧着嘴,手指还在眼睛下抹着泪痕,他很滑稽,小手在眼睛下面涂抹着说“哭了?哭的时候流眼泪。”我高兴地竖起拇指:“对,真棒!墩墩想得这么快。这个字就是哭,中间的这一个点就是掉下来的眼泪,上面两个口就是哭的时候裂开的大嘴。”
在孩子面前,这样“说文解字”,实在是乐趣无穷,我也像个孩子。
接着,我们又认识“头”字,图案是一个带着小丑尖顶大帽子,墩墩每次外出都要带帽子,所以我说:墩墩出门时帽子戴在哪里啊?他抬着小手指指头顶:“墩墩在头上戴帽子啊。”对,这就是“头”字,你看,大头上长着头发,也可以说有俩大眼睛,你看这俩点点就是头发或者眼睛。这一横一撇一个长点还是哭字中的大,不过变化了,好像迈出去一条腿一样。墩墩看着卡片,小嘴里重复着“迈出去一条腿,长头发的头,戴帽帽的头”。在启蒙中,墩墩进入了认字的顺利状态,兴奋不已。
“再看这个弯弯的黄色像香蕉的图,这是什么啊?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就是月亮,旁边的就是月字,月字也是瘦瘦长长有点弯的哈。”我一边指着图一边又重复这两句歌谣——“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孩子也嘟嘟囔囔地重复着。
有时候,我不自觉地进入我们那时跟着小学一年级老师认字的经历,那时我们直接进入拼音,然后就是写写背背,不是老师没有才学,不是老师不耐心,那时的我们,那么多的同学,老师还要讲教学进度,怎么会为两个字教上一节课呢。
我怕他认字累了无趣,赶紧顺着月字给他讲故事:墩墩,你看,晚上下楼玩的时候,有了月亮就会明晃晃的挺亮堂,亮堂堂,要是没月亮就会感觉很黑,就是有电灯,也不觉得明亮。我给你说一个故事吧,有一天,小猴子玩得累了,就到井边找水喝,低头一看,(我提高声音)“诶呀,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啦!他这么一喊,其他猴子也跑来了,低头一看,(我皱着眉,声音变粗)都一起大喊起来:诶呀,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了!以后,晚上黑糊糊的,怎么玩啊?”小猴子说:“咱们把它捞起来吧?”于是,老猴子拉着大猴子的尾巴,大猴子拉着小猴子的尾巴,他们倒挂着让小猴子去捞月亮。讲到这里时,我右手顺手把手边的小猴子玩偶拿过来,左手托着小猴子的脖颈部分,告诉墩墩,头朝下就是倒挂,并且把小猴子从床边往下顺送下去,晃动着说:“小猴子,倒挂着你捞月亮哈!”(放下玩具,双手在胸前划拉)小猴子的手一挨着水,哗啦啦,月亮不见了,于是小猴子又担心地喊起来,我拖着长腔皱着眉描述中,听得入迷的小墩墩竟然张嘴就说:“糟啦,糟啦!”我高兴地冲他一竖大拇指,对,小猴子就是看到不好的事就喊“糟啦,糟啦!”他告诉大猴子、老猴子说:“糟啦,糟啦,我把月亮打坏了,捞不起来了!”这样倒挂了半天,累得老猴子一头汗水,他一抬头惊醒一般地说:“诶呀,别捞了,月亮这不是好好地挂在天上吗?”说着,我右手把小猴子玩具慢慢提了上来。
墩墩,你拿着小猴子让它倒挂着捞月亮,让姥姥看看。我开始重复描述,他居然重复着那句“月亮挂在天上”,多么像一句诗。
二
“走,咱们换一身衣服,去客厅喝水玩一会儿哈。”
喝了水,我拿出新买的红、蓝、绿三个泡沫飞镖,示范他怎么玩,然后,在客厅里甩着玩起了起来。碰巧,有两个飞镖飞到了沙发后背和窗台之间留着窗帘来回滑动的一尺宽空隙里,墩墩大喊:“诶呀,糟啦,糟啦,掉到井里了!”我心里惊喜地也跟着他喊:“诶呀,糟啦糟啦,飞镖掉到井里了!怎么办啊?”墩墩立在沙发上,扒着沙发靠背说:“让我捞起来吧!”我说:“好的,倒挂着捞起来吧!”我双臂抱着他的两条小腿,倒挂着,看着他慢慢下去,一只小手抓住一个飞镖,我夸着他:“真棒,墩墩把飞镖捞起来了!”小墩墩可能以前没这么玩过,感觉很新鲜,所以,他随即又把飞镖直接扔到缝隙里,还说:“姥姥,糟了,糟了!飞镖掉到井里了!”我配合他:“那怎么办啊?”“姥姥倒挂着我,让我捞起来吧!”于是,我们一老一少反复重复了好几次倒挂着“捞”飞镖的互动。
五点时,女儿从单位加班回到家,墩墩兴奋地将飞镖扔进沙发和窗台之间喊着“糟啦,糟啦!姥姥快点,妈妈不知道呢。”我明白他想让我女儿看他的“表演”,于是,我也配合他又重复着“捞”的互动和猴子捞月的故事,女儿还表扬他并用拇指在他额头上点赞。五点半,他爸爸回家了,他又拉着我:“姥姥,姥姥,我爸爸还没见过呢!”女婿纳闷地问我怎么回事,女儿告诉他经过,女婿惊奇地说:“妈妈,我们给他讲故事,他根本都不听。”我说,你当观众,看墩墩表现啊。我和墩墩用简短的语言重复着故事,兴致特别浓厚,要不是女婿还有事做,墩墩一定缠住他。
吃着晚饭,小墩墩还重复着这几句,一放下碗,就又跑到沙发那里要玩“捞”的互动,我赶紧说,可不行,刚吃饱肚肚,可不能倒挂哈,一倒挂肚肚里的饭菜就会跑出来了。咱们坐沙发坐一会儿哈!
晚上,我一直在琢磨女婿说他们讲故事孩子根本不听的事,而我一个下午和孩子一直在乐此不疲地重复故事里的话语和动作。我想与幼儿讲故事绝对不是搬着书本读文字就可以了,因为幼儿的理解力和注意力问题还没有形成,既要注意故事的趣味性、语言的简短生动形象性和情景的虚拟性,再加上肢体语言和面部的表情动作的夸张表现,以及和幼儿多进行故事情节的互动表演和简单语言的重复使用,一定会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幼儿沉浸在故事中,产生角色代入的作用,他可能就会乐听乐讲乐演了。
我想起大侄女小时候听我讲《老虎拔牙》故事情形,我当时也是绘声绘色地指着她的牙分别学狐狸、老虎等的不同腔调、和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动作,逗得孩子一边咯咯笑着,一边记住了故事主题“不能过多吃甜食!”“不能光听好听话”。可能因为印象深刻,十几年后大侄女在大学幼教技艺大比拼“讲故事环节”中,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讲课本上的现成故事,而是用《老虎拔牙》故事获得了第一名并且深受老师好评,还被老师当作教学案例。听我讲故事长大的侄子家两个女儿每次见到我,总是一边一个抱住我的胳膊央求“姑奶奶,讲个故事呗!再讲一个呗!”
我讲故事受欢迎,大概就是因为我注意这几点的原因吧。愿每个幼儿都能在充满童趣的优美故事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