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心语 回复本帖
靳军

靳军 举人

  • 69

    主题

  • 272

    帖子

  • 4632

    积分

关于古体诗创作的文化沙龙续

2014-04-29 08:54:27

         “平水韵”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它大体上统一了全国文字的声(平仄)韵,对诗的发展和科举考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按现在普通话读音来看,这部韵书的韵部设置就很不合理了。单就平声韵部来说问题就不少。   一是把同韵字分散在不同的韵部里,如“东”和“冬” ,“鱼”和“虞”,“江”和“阳”,“真”和“文”都分设两个韵部;“萧”、“肴”和“豪”,“庚”、“青”和“蒸”都分设三个韵部; 而“元”、“寒”、“删”、“先”、“覃”、“盐”、“咸”竟分设七个韵部里。这样,现在看可以押韵的字,按古韵要求就不行了。有一部严格按古韵选诗的《近四百年五百家诗选》,选载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后面编者注:“江:江韵。”意思是说,全诗用的是“阳” 韵,“江”,失韵了。要不是毛泽东的诗,可能不会选。   二是同一韵部的字,现在看来并不全押韵。如“四支”韵部的“枝、吹、奇、儿”,“六鱼”部中的“鱼、锄”, “九佳”韵部的“鞋、柴、蜗、佳”,“十三元”部的“元、痕”等,很多不同韵字都编在一起了。如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首诗的韵脚“雷”、“堆”、“灾”、“埃”、“ 来” ,均押平水韵“灰”韵,现在读起来就不太押韵了。这样的情形有很多。

         因此,现在主张用新韵写诗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符合社会潮流和诗歌发展方向的。   尽管如此,诗友们还是应该熟悉古韵,即“平水韵”。理由有二:一是古人的诗,都是按旧诗韵写的,不懂得旧诗韵,就不能很好地阅读和欣赏。二是国内还有许多人熟悉“平水韵”就像熟悉繁体汉字一样,用“平水韵”轻车熟路,特别是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作诗都是以“平水韵”为准则的。因此,中华诗词学会提倡“倡今知古”,“双轨并行”,是从实际出发的。   现在再来说新韵。  ??? 新韵就是依照普通话用韵,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为准的声韵体系。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是中华书局1965年编辑的《诗韵新编》,分十八个韵部,比北方地方戏用的十三辙严一些。2006年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赵京战的《诗词韵律合编》,将十八个韵部中的“波、歌”,“ 鱼、齐、儿” 和“东、庚”分别合并,编成《中华新韵》韵部表,即:麻(a、ia、ua)波(o、e、uo)皆(ie、ue)开(ai、uai)微(ei、ui)豪(ao、iao)尤(ou、iu)寒(an、ian、uan、üan)文(en、in、un、ün)唐(ang、iang、uang)庚(eng、ing、ong、iong)齐(i、er、ü)支(-i(零韵母))姑(u)十四韵,比较宽松,适宜初学者和当代作者用韵。如果手上没有专门的韵书,只要查《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即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一种意见认为“儿(er)”韵,应该归入“支(-i)”韵,而不应该归入“齐(i)”韵。

        其实,古韵和新韵有很大部分押韵的字是相同的,字的声调也相同,现在有些作品既合新声,也合古韵。也有很多彼此绝然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发生了变化。如我们熟知的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用普通话读,回、衰、来,很不和谐,但古读肯定押韵。常见的还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新韵读“皆”韵,古韵则属“麻”韵。如果我们写诗不与时俱进,那么是给今人看还是给古人看?另外古音有入声字,现在入声字分化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去了。所以,“平水韵”与新韵相比,也就不完全适于今天作律诗。虽然新韵与”平水韵”“双轨并行”,但随着时间推移,“平水韵”的阵地肯定越来越小。

最后讲近体诗的韵律,即律诗押韵的规则

         一,律诗只押平声韵。律诗押韵与词曲不同,词曲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可以平仄韵转换。古代的律诗则不同,以押平声韵为多,押仄声韵的极少。因为仄声字发音短促低沉,平声字发音响亮悠长,而二者相比,平声韵更优美动听。所以不论律诗绝句,不论五言七言,都要押平声韵。一首诗可以都押阴平韵,也可以都押阳平韵,还可以阴平、阳平交错押韵。同调押韵具有和谐美,交错押韵具有变化美。

        二,律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律诗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奇数句),第二句叫对句(偶数句)。律诗包括绝句、八句的律诗、十句及十句以上的长律(排律)。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但五绝、五律和五言排律首句不入律,七绝、七律和七言排律首句入韵,被视为正格,而偶数句末必须押韵,即对句押韵。出句除第一句可用平声结尾必须押韵外,其余的出句都是仄声结尾,不押韵,即使结尾的字与对句押韵的字同韵,也不是押韵。具体地说,绝句第二句、第四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八句律诗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长律也是这样,除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外,其余各对句必须押韵。   押韵,就是押韵句的句末要用同一韵部的字,除首句衬韵外,不可用邻韵(新韵不存在此问题)。同韵部的字,有同韵字或近韵字之分。同韵字即韵母完全相同的,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的难(nán)、闲(xián)、丸(wán)、寒(hán)、颜(yán),这五个字都押“an”韵,且声调都是第二声,和谐动听。近韵字即韵母不完全相同但相近的字,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荣、生、城、情四个韵脚 ,韵母分别用了ong、eng、ing三个韵母,虽不同,但相近,古韵、新韵都同属“庚”韵,所以也是押韵的。

        三,不得重韵。一首律诗中,一般说来是不得有重字的,这已经包含了不得重韵的意思。在一首律诗中不得重韵,即在一首律诗中押韵的字不得重复。这是一条规则,也是一条常识,是万万不能违背的。古代的律诗没有一首是重韵的。我们的诗刊上曾发过一首七律《失足》:“人生孰料几穷通,失足只缘一念中。学艺岂知身趔趄,取经那顾老龙钟。金鸡独立难行步,困鸟思飞徒望中。杂念消除蒲垫坐,期修正果过隆冬”(2003年第1期)。诗中第二句、第六句的韵脚都是“中”字,重韵。如果把第六句的“中”改成“空”,就避免了重韵的毛病。这首诗违背了律诗不得重韵的规则。可见,我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初学作律诗的诗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因重韵而造成败笔。  ??? 押平声韵、对句押韵、不得重韵,这三点十二字,即为律诗押韵规则,务须严格遵守。 平水韵和现代普通话韵的比较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平水韵有入声韵,而现代普通话就不保留入声了。

心契相依

心契相依 举人

  • 260

    主题

  • 2007

    帖子

  • 3286

    积分

2014-04-30 08:46:10
                          
心契相依

心契相依 举人

  • 260

    主题

  • 2007

    帖子

  • 3286

    积分

2014-04-30 08:52:36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