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花心一瓣2011.02评论

2011-02-16 23:53:32

投稿栏目/社团:【散文随笔】文章标题:看电影作者:夏冰授权级别:B
http://vsread.com/article.php?aID=137039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2-1623:47:37
评论内容:
夏冰老师不单单是在写自己的故事,分明也是在写我切身的经历啊!感谢夏冰老师,用激情演绎的心底间流淌的清澈的文字润泽了我的心田,唤醒了我几欲冬眠了的记忆,在震撼着我心灵的同时也引起了我情感上的共鸣。
走进了夏冰老师的《看电影》,有幸享受到了新春后第一道绝美的精神盛宴,倍觉余味无穷。跟着夏冰老师的感觉,让我再次重温那清晰而又真切的记忆,我甚至能感觉得到那字里行间涌动的作者滔滔的激情,仍然能触摸得到记忆中看电影时那份温馨而又甜蜜的感觉。
在那一票难求的年代,我曾渴望有一天,影票任我买,电影随我看。可这一天真来了,我却又有几分惆怅与失落,因为我再也找不到往昔迫切的心境和一睹为快的感觉了。
说到电影这个话题,不由得也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因为跟夏冰老师一样,自小我也是一个超级影迷。在我少年的时候,县城百货商店的门朝哪开,我真的不知道,但你如果问我县城的电影院的所在地,我闭着眼都能找对门儿。
如果说《南争北战》、《智取华山》、《烈火金刚》、《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决裂》、《春苗》、《龙江颂》,则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那个动荡年代里的风云变幻。《智取威海山》里杨子荣的风采依然历历在目、《沙家浜》里阿庆嫂美丽依然动心,耳边仿佛还回荡着《红灯记》里“磨剪子来,炝菜刀”的一声吆喝;而《宝莲灯》、《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则让我走进了童话的王国。忆往昔,许多记忆都已经被岁月风化,但一幕幕电影场景却让我如数家珍。年少的我对电影的执着近乎于如醉如痴。那时,“冰棍冰棍,一毛钱三根,还余一分儿”,而买一张儿童电影票五分钱,我就把零花钱都换成了电影票,看我喜欢的电影。
读中学时,为了能看上一场心怡的电影,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排队挤票。“短缺”时期的排队挤东西可不是滋味,常常要挤的大汗淋漓丢盔卸甲。记得有一回挤电影票,好不容易挤到售票的小窗口,交了钱,可还没拿到票就被人挤了下来,但并没被挤出人群,还夹在中间,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开锅翻花般的蠕动,差点把我挤得背过气去。
八十年代末和老公处对象时,记得第一次忐忑不安地跟他走进了电影院,黑暗中任他轻轻地拉着手,也第一次品味着心跳脸红触电的感觉。看着《卖花姑娘》,在一片哭泣声里和老公一起悲叹着卖花姑娘的遭遇。
不知从何时起,电影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价格不菲的票价和看不懂的剧情让电影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耗费巨资、甚至生态环境拍出来的片子遭来一片抨击声并屡被国际影奖拒之门外。
第30届中国电影百花奖《建国大业》力拔头筹正是民众的呼声;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洋和田华荣获终身成就奖,可知电影在国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位置;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国际影展中张娜因在影片《天空与海洋》中成功地主演了一个在数字和音乐方面有着惊人天赋的智障少女,而荣获“最受欢迎女演员奖”成当晚人气之星,看来艺术的返朴归真是全人类的共识。老影院留给人们许多经典的记忆。
如今想看电影,可以足不出户,只需打开电视,或是电脑,电影频道一天24小时不停播放,想看什么片子只需按动摇空器或点击鼠标就可以随心如意,但是我还是宁愿戴着一顶“影迷”的帽子,走进网上家庭影院,去翻看那些百看不厌经典的老片,并在细嚼慢咽中来唤醒渐渐淡远了的记忆。

[此帖子由 江山评论部 在 2011-02-22 19:32:26 编辑过]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2-19 19:33:16

投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38273稿栏目/社团:【众神殿堂】文章标题:【小说】牙齿作者:胡学文授权级别:B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2-1919:31:37
评论内容:
胡学文老师的小说《牙齿》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罗小社、周枫和杜刚之间的感情纠葛。小文章从罗小社与周枫桥下二次相见定终身开始:当时已有孕在身的周枫为了给将要出生的孩子找一个父亲的替身,下嫁给了老实巴交的罗小社。孩子小刚出生,小社和母亲心中了然,痛苦之后视若己出,疼爱有加。周枫为杜刚一个承诺苦苦相迫,直至跳水自杀,与小社离婚。杜刚之妻重病,后辞世。杜刚践诺给周枫一个婚姻。小说以婚礼上周枫的出逃而结束。小说中,作者以凝炼沉重犀利的笔锋再现了社会不同层次的人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和坚守,对命运的艰辛辗转的抗争。走进了胡学文老师的《牙齿》,深深地为小说的思想内涵所震撼,为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的吸引,为作者所塑造的一群血肉丰满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所打动。
一、震撼于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牙齿》这篇小说能够让我们用心灵的触觉去感知锋利的爱情牙齿噬啮下的心灵的伤痛,让人们在这酸涩痛苦的反刍回味中去思考爱情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我想当罗小刚为罗小社和周枫取下他感兴趣的牙齿时,也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因为爱而带来的铭心刻骨的痛楚,并用这种看似冷酷的手段帮他们剔除了病灶,唤醒他们因长期的爱情的煎熬而濒于亡逝的灵魂。让人真切的觉得:人世间的爱情并非幻想中的美丽童话,而是像锋利的牙齿,一旦被紧紧咬住,便不能自拔。不是吗?你瞧作者笔下,周枫为自己树起的这个人生的目标:
“周枫的目标很明确,虽然被岁月磨得粗粝,千疮百孔,但面貌犹存。她犹豫过,也怀疑过,但没有冷静下来认真思索。此时,周枫检索往事,也冷静地检索着往事的意义。就像她一直借住,也许她一直没找见真正的门,也许她从来没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她自问。找不出确定答案,周枫因此满怀忧伤。”
周枫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杜刚曾经给过她开的一张爱情的空头支票,一个虚构在一个病弱女人生命尽头的空中楼阁。一个她心怡着的男人曾经空口对他许下的承诺。周枫是一个为了爱情撞到南墙不回头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都在苦苦求索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伊甸园,为此她时时地在叩问着生活,也叩问着自己的灵魂。她的生命的底色涂就了悲剧色彩。然而这悲剧单单是她个人的悲剧吗?绝非如此,她对生命对爱情的拷问也不仅仅关系着她个人。也许正是鉴于此,胡学文老师才没有从道德角度去审判她,也没有站在底层立场给予她些许的同情和怜悯,而是平静地勾勒出了她的在爱河里的艰辛跋涉和苦苦挣扎,再现了她与不公平命运带着绝望的抗争,让她在见不得阳光的感情的折磨中死去活来,让她面对杜刚的虚与委蛇的敷衍而倍感伤心与无奈,也让她在面对小社的以德报怨而无地自容,让她十几年不得不背负着小社母亲之死的阴影,让她不得不对伤感于小刚与生父的情感的隔膜,背负沉重的心灵十字架让她无时无刻不接受着良心的鞭笞。
走近了作品中的一个个人物,总感觉我所熟悉的周际的人中总也生活着这么一类人,他们不安于平淡安宁的生活状态的,满怀热望地想追求自己希望得到的一切,甚至为此而不择一切手段,却又注定一次次碰壁,并且被碰得头破血流让心底一次次凭添落寞和失意。人又总会为情所困,沉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当一个人被情感冲昏了头脑,往往无法分辩哪些是真心哪些是假意,疗救的唯一希望,便是由牙医决绝地帮着拔掉病牙,在经受一番锥心的疼痛后幡然醒悟,或是任由痛苦的折磨而自甘沉沦。而这些被疼痛折磨着的人,往往只记得他人所给自己造成的伤害,也只会记得那些让他们痛过的人。爱是一切黑暗的灯盏,是一切偏执的终点。
《牙齿》以朴素传统的形式铺陈开了故事情节,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善良人性的本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和享受,让人们透过那一颗颗躺在牙医盒子被拔节的牙齿去感知不同层次的人们在心理上的、生理上、情感上、灵魂上对情欲的渴望和对人生目标的执著追求。
单就《牙齿》中的女主人公周枫而言,二十年来,她归根结底于对一句“承诺”的如饥似渴的追求。周枫为了对兑限杜刚许给她的一张空头支票同,一直苦苦追寻了整整二十年,当她终于得到这个承诺后,周枫已经唾手可得的一切冷却了热情,失去了兴趣,当她踏上婚姻红地毯的那一刻,面对司仪的一句“你愿意嫁给杜刚先生,并一生一世爱他吗?”周枫却不知如何做答,“而是扭着头,扫过大厅,仿佛寻找什么,但目光空洞,没有内容。”也许她真的蓦然悟得了爱情的真谛,勇敢地抛弃了二十年的冥思苦想盼来的切,来了一个漂亮的转身,开始踏实的人生之旅。这个时候心如止水的她,对爱定然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理解。
回望周枫艰辛走过来的这二十年来,她事事处处一直在咬紧牙关追逐着她预设的目标期许,她咬紧牙关设下了一个圈套套住一个老实巴交的可怜的好人,她咬紧牙关生下一个没有丈夫血脉的儿子,她咬紧牙关让自己去执著着对情人杜刚那份忠贞不渝的爱,她咬紧牙关去争取杜刚给他一个家庭。——可以说,二十年来,她从来不曾心平气和过,因为她心中有太多的无奈和不甘。怀揣着杜刚许给他的一张空头爱情支票,让她不得不在心里反反复复揣摸、掂量、纠结,在利用他人的同时也被别人利用,在被人伤害着的同时也在伤害着一个她最不该伤害的有恩于她的人。
这个人就是罗小社。因为罗小社是那么善良,对她的感情又是那么执着!
改革开放在给中国发展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在无情地颠覆着我们的金钱观、价值观、伦理观。但生活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形形色色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强者的呼风唤雨,弱者的俯首臣服,胜者的张扬得意,败者的孤寂落寞……但只有当我们永久地触摸到善良的本真时,内心深处才会升腾出一种实实在在的希望和信念!
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已经让我们在生活的这个大染缸里变得鱼目混珠,良莠难辨,人类纯朴善良的本性在众人眼里被视为另类。能够在罗小社身上捕捉到这弥足珍贵的美德善行,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借这一形象来呼唤人类久违了的道德与良智。小说的结局应该说也是作者的一种内心的渴望与期盼:如愿以偿的周枫喜宴上逃婚,作为牙医的他们的儿子拒绝了杜刚金钱的诱惑;为了一生坚守的一份矢志不渝的执著,罗小社做出了巨大的付出、沉重的牺牲,但人类文明的延续,永远都需要像罗小社这样一根筋式人的顽强抗争。
二、感动于小说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1、小说构思巧妙。写了周枫这个普通女子为一个承诺,从青春韶华等到人过中年的坎坷的人生之旅,叙事沿着周枫和小社的婚姻生活,周枫和杜刚的见不得阳光的恋情,小刚这个牙医在牙的碰撞中的内心独白三条线索纠结交织着向前推进。其中最容易触动人思绪的时间感却并不强,小说因此更迫近人物存在的内在时间,也就是封闭的生命流逝感。这种向内拉长人生视线的叙事,给出了现实主义之外的抽象的意识流的味道。因此,小说没有单纯停留在批判和挖掘上,而是以一种诚恳的思考和体恤为质地,这一切水乳交融在一个女人过分固执的寻找之路中。
2、小说以典型的环境烘托氛围。
“北方的春天依然臃肿,干涸的河床裸露着粗糙的皮肤。风硬飕飕的,空中飞舞着塑料袋、枯叶。周枫看看表,竟然提前半个小时。绝对是个错误。犹豫了一下,她还是决定等。那只风筝滑进周枫视线,受了伤似的,摇摇欲坠。但并没有掉下,就那么在灰蓝的天空中挣扎。”
凄凉的环境,凄清的心境,一个不适宜的约会地点,一次不相宜的约会,把一只风筝将心境不同的两个人的目光聚焦,也为故事情节的铺陈埋下了伏笔。
其实岂止周枫提前半个钟头赶往约会地点是个错误,这约会本身又何尝不是一个错误?那只滑进周枫视线的风筝本身也飘摇着周枫摇摇欲坠的命运,在不甘中拼命的挣扎,希望能拽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就是在这特殊的场合,特殊的时间段,《牙齿》中的主人公罗小社跃然出现在读者的视野:
“桥这一侧没有台阶,罗小社扛着自行车上桥,跑到对岸。站到周枫身边,额头水洗了一样。罗小社喘息着检讨,我迟到了。周枫说,我也刚到。罗小社偷偷溜周枫一眼,立刻移开,顺着她的目光,看见一只摇摇晃晃的风筝。罗小社想提议到个暖和点儿的地方,但他不敢。罗小社往后撤撤,替周枫挡些风。”
3、巧设悬念,为故事推波助澜。
“那一幕没半点风月味道。过程简短,但目标明确,像谈判。没有开花的艰难,果实突然就悬挂在枝头,罗小社如坠梦中。”
寥寥数语概括了周枫与罗小社的第二次桥下之约。仅仅两次约会之后,美女周枫就跟罗小社谈婚论嫁,世人费尽猜测的情况下,周枫不顾家人的反对匆匆嫁给了老实巴交的罗小社。这本身也是作者有意下的一个悬念。憨厚纯朴的罗小社哪里知道周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真的以为自己推上了一桩天上掉下美女的美事。他怎么也不曾想到婚礼背后那深不可测的陷井——周枫怀上了情人杜刚的孩子,而杜刚还有一个病恹恹的妻子,这是周枫不能跨越的障碍。她的屈身下嫁实际是为自己未婚先孕尽块找一块遮羞布,为了将来杜刚的明媒正娶,她不得不为自己先寻一条伺机待进的退路。
当罗小社把美女周枫娶进了家门,就不明不白戴上老板杜甩给他的一顶不伦不类的绿帽子,含辛茹苦地为周枫撑起一把保护的伞,帮她抚养杜刚的孩子,为周枫搭起一架通往理想爱情殿堂的跳板,去实现她与杜刚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夙愿。在爱情的夹缝里,在物欲横流的世态里,他始终保持着人性的本真,“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但为了心中那份执著的爱恋,罗小社只能忍辱负重。
这就是罗小社对爱情的理解和坚守的方式。罗小社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在用委屈的泪水书写着一个善良的“人”字,用他的矢志不渝的执著诠释着爱情的真谛。在罗小社面对老板杜刚为周枫讨公道的正义的呐喊里,我们分明听得见他为爱咬牙憋劲执著坚守的无声誓言。
4、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罗小社又说,她有了。母亲问,她说的?罗小社点头。母亲眼睛奇怪地一闪,说,好。声调是冷的。罗小社说,。母亲欲言又止,罗小社觉出来了,盯住母亲。”
母亲为什么一因此而欣喜万分,而声调是冷的?她让罗小社提醒罗小社“以后得让她注意了”注意什么?注意周枫的身体,还是注意检点自己的行动?
老人一语双关的话语点明了罗小社。尽管被蒙在鼓里的罗小社的母亲根本无从知道周枫的感情纠葛,她压根也不想知道,她只知道,儿子把她娶进了家门,她就是罗家的媳妇,就不得不掉掉了牙往肚子里咽,跟儿子一起去面对周枫未婚先孕的事实。心存佛念的老人掏出一颗佛心善待儿媳,生怕有一丁点的不周之处。为了维护一个苦心经营起来的家庭,老人只能推聋装瞎;
“痛苦原本是一张纸,红姐一捅,突然就稀烂了。罗小社叫声红姐,号啕大哭……罗小社央求,红姐,你千万别去,我想通了,谁能不犯错误,我不能揪住她的错不放。罗小社对自己的冷静吃惊。他明白了,意识深处,他早已做了选择,只是他憋着一股劲儿。红姐让他释放掉了。
男儿有泪也轻弹,只是未到挥洒时。不是圣人,他并非痴傻,对妻子的不端他早已了然于心。只是他更多了一份忍耐和包容。罗小社,一个受尽了委屈的男人,面对着知心的朋友,他的感情的堤坝坍塌了。他无惮地挥洒着他委屈的泪水。当泪水稀释了满腹的委屈,他还得去默默地忍受一个男人最不堪忍受的她深爱着的妻子强加给他的心灵深处的伤痛。
“罗小社无暇捕捉周枫的眼神,他忙得很,和母亲争抢着洗尿布,制作玩具,如拨浪鼓、弹弓、风葫芦、木头手枪。这些玩具没一样用上,周枫买回的玩具样样比他制作的精巧。关于孩子的名字,三人都动了脑筋。母亲提议用平安或安安平平;罗小社则想到爱桥,具有纪念意义;周枫起的是小刚。自然,还是周枫说了算。顺着罗小社的名字,也蛮有趣。”
对周枫的不端行为,罗小社的母亲仍然以一个母亲的胸怀宽容和接纳了她。罗小社是一个善良得有些憋屈有些窝囊的男人,戴着别人强行按在他头上的绿帽子也是在一味地强颜欢笑委曲求全。
罗小社的母亲病故,尸骨未寒,周枫就毅然宣布跟罗小社离婚。面对从天而降的打击,罗小社将打掉了的牙再一次咽到了肚子里,提出离婚可以,但
“罗小社说,我今天就和你去办,不过,我有两个条件……你得答应。
……
罗小社说,你住在这儿,不要搬走。
周枫断然道,不可能!又补充,那怎么行?
……
罗小社说,你没懂我的意思,你和小刚住这儿,我搬出去,这儿离小刚学校近,你也住惯了。”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罗小社,他在周枫决然弃他而去时依然在用他的无私无怨无悔书写着大写的善良。
这又何尝不是一计长鞭狠狠地鞭笞着周枫的灵魂,让她的良心倍受煎熬!可是良心不等于爱情,爱可以使一个人头脑发昏,可以让一个人失去理智,丧失伦理失去人性。她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可是,仅存的一点良知还是让她又把罗小社请了回了家——为了减轻罗小社因下岗而额外背负的经济负担。离婚不离门,这个奇特的“三人组合”,让罗小社这一人物形象更加趋向了完美。罗小社乐此不疲地照顾周枫母子,承担了接送小刚上学的义务,让周枫心无旁贷地谋求自己的爱情。罗小社与周枫由夫妻而成为患难与共惺惺相惜的朋友。罗小社快乐着周枫的快乐,痛苦着周枫的痛苦,在她爱情进展不利时,罗小社为他出谋划策,甚而至于背着周枫去找杜刚替周枫讨公道,斥责他的背信弃义。
5、周枫与杜刚爱情的结局给人以深思。
“周枫慢慢转过头,看杜刚一眼——不知那是什么眼神。突然跳下台阶,往门口奔去。所有的人都被她弄愣,呆若木鸡。桌子挨着桌子,周枫遇到了障碍,她拼力往外冲。桌子倒了,椅子倒了,糖果、烟卷、瓜子、杯盘相继落地,场面顿时混乱。周枫奔到门口,夺路而逃。“
二十载花开花落,杜刚为妻子完成了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将妻子送上了天堂,此时,他与周枫的爱情障碍已不复存在,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结为连俚。可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当二人携手走上红地毯,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时,面对司仪一句“你愿意嫁给杜刚先生,并一生一世爱他吗?”的质询,“周枫没有回答,而是扭过头,扫过大厅,仿佛寻找什么……”周枫选择了逃离了,因为不敢面对心灵的拷问。此时她才意识到逾期而至的所谓的名分对她而言已没有丝毫价值和任何意义。因为病牙被拔掉了,就不会再重新长出。这时候她也彻底明白,她需要的不是富丽堂潢的空中楼阁,而是一种脚踏实平淡真实的生活。
三、感念于作品中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牙齿》最成功的部分就是人物刻画。在小说《牙齿》中,作者胡学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经典的“一根筋”形象。说心里话,历来对文学作品的“一根筋”类的人物大都心存介蒂,每每厌恶其固执和偏激,但是对小说中的罗小社,我却不得不心存敬畏。因为在他身上让我真真切切寻觅到了久违了的弥足珍贵的人性的本真流露,感动于他的正义与良智,感念于他的包容与兼爱。在胡学文笔下站立起来的罗小社,留给读者的也是深沉的思索和无穷的回味。
罗小社是一个被伤害的男主人公。他背负的伦理阴影不言而喻。不过,他用爱超越了。显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他对周枫和小刚的执着守护,不仅仅是底层的善良,也不仅仅只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在这个人物和他的命运里,胡学文老师投入了一种很独特的东西,面对生活的一再伤害,这种力量没有锋芒,也算不上坚韧,他把对自己的同情,对生活的顺应,对周枫的理解,对母亲的依从,对小刚的倾情,对红姐的体贴,对杜刚的原宽恕谅,都放在生命里慢慢历练磨合,然后成为一种束束穿透现实迷雾的强烈的阳光,在这耀眼的光芒中,周枫最终找到了曾经一度迷失了二十年的自我。
即便是妻子如周枫般行为不端,他们也是一如既往地忍耐、忍耐、再忍耐,化怨为德,以时光的宽容和自身的善良默默地换取一种坚守。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已经把我们淘洗得面目全非,质朴的本性几近丧尽的时候,能够在罗小社身上看到这些可贵品质的留存,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整个社会的幸运。
走近了作者笔下的罗小社,感知着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爱恨情仇,总觉得他就是我身边小人物中的一员:在我身处的这个穷乡僻壤,确实也生活着这样的人物,他们容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为了维系一个名存实亡的婚姻,为了给儿女一个完整的家,为了给子女一份完整的受,他们默默承受着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他们在最为平实的泥土上默默耕耘着一种生活的向往,即便是妻子比周枫还要心猿意马还要放荡不羁,他们也是一如既往地生活中,我经常与罗小社们摩肩接踵,他们总是在忍耐、忍耐、再忍耐中,以德报怨,以无边的宽容和自身的善良默默地忍受着人生强加给他们的羞辱和难堪。苦笑着面对和承受着自己遭遇的尴尬,任凭落在心灵里的锐利的牙齿将他们淳朴善良的心底啮噬得鲜血淋漓,只为求得他苦心经营的爱巢能够保持表象上的风平浪静,我每每感动于他们罗小社一般的包容、耐性与执著,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写满疲惫与艰辛,写着一种原本的善良与道义。
就身份地位而言,与杜刚之流相比,罗小社无疑是低微的,然而他却并不卑贱,因为他有着善良的心底和高尚的灵魂。为了周枫追求的幸福,他可以心酸而又毫不迟疑离婚,为她和别人的孩子在周末的情人相约准备食品;为了周枫,罗小社与母亲甚至可以放弃尊严,直到去世母亲也没有捅破孩子的身世;在周枫自杀未遂后,罗小社在医院给予周枫兄长般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呵护,出于道义,他一次次地寻上门找杜刚理论,并在周枫步入婚姻红地毯时为她托人奉上祝福的鲜花。在爱情与婚姻面前,罗小社一直扮演着一个替身的演员,但是他自始至终扮演得却一一丝不苟竭心尽力,在杜刚和周枫眼中,他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配角。然而,在罗小社默默坚守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男人用他特有的方式表达着他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爱上一个人,就要让他(她)快乐让他幸福。就因为周枫已成为罗小社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所以他对周枫的爱就会如此的纯洁和无私。
小说中与罗小杜唇齿相依的应当是周枫。也许在周枫的字典里,杜刚才是她以身相许也应该可以以生命相托付的男人,正因为如此,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周枫才会那么执著那么坚定那么执著,在朝思暮想中,为了一份虚无缥缈的爱恋一等就是二十年!直等得鬓角爬满了皱纹,日渐暗淡了心境,甚至几乎都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
然而当梦寐以求的爱情真的到来之时,却动摇了她一直以来对爱情坚守的信念。小说的结尾,胡先生给了读者一个婚礼上突兀的一笔,给小说画上了一个并不太圆满的句号。但故事的结局却是一种潜在的必然的,当爱情已经被岁月的浪花磨去的椤角,心存的爱意也必然由往日的如饥似渴的企盼剥蚀成麻木与淡漠,拥有的婚姻的躯壳其实并无多少实质性的意义。
小说中罗小社的母亲、红姐憨态可掬的率真表现,不能不让我在心生怜爱的同时扼腕叹服!
《牙齿》这部小说,独辟蹊径,突破了一般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时非正即反的既定的模式。作者笔一所塑造的人物更贴近了原汁原味的现实生活,让读者更容易从身边去捕捉到作品所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影子,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脉动的跳动。生活罗小社无疑是一个正面人物,但他绝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他的骨子里滋生着拥有娇妻的渴望和虚荣,哪怕这只是徒有虚名。
而杜刚呢?在周枫一心一意爱的奉献面前,却让我非但对他恨不起来,反倒对他心生几分同情和怜悯。不容置疑,他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很健全的男人,他渴望得到一个正常男人所应该享有的正常男人的生活。他渴望得到女人的温情和体贴,不容置疑,他对周枫的情感是真挚的,在情感上,他既渴望着得到周枫所给予他的激情和浪漫,但是在道义上他又不忍舍弃与他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尽管她已病入膏肓,但道德与良心让他不得不维护这一形同虚设的夫妻关系。应该说他的内心是纠结的,是杂乱的。应该说在情感与道义之间,杜刚何尝不是在咬牙憋气中坚守着他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因此对这个人也很难用一个“好人”或是“坏人”的概念来界定。只能说他是生活中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在作者笔下,小说中的杜刚悲哀的,也是幸运的。作为达官贵人,他在追赶着当代有权有势者“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流行的时尚,享受着周枫这个痴心女子的以身相许,得益于爱情的润润,他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为博情人欢心,为弥补自己周枫因自己所受的委屈,他甚至专门为周枫买了一套住房,准备金屋藏娇。可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周枫要的不是锦衣玉食,她要的是一个名份,杜刚信誓旦旦的那个承诺的兑现。可是杜刚却不忍心抛弃重病在身的结发妻子。他为爱疯狂,但还不至于失去理智,他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为了这个底线,他宁愿委屈着痴情于自己的周枫,让周枫苦苦等了他二十个春秋,也让罗小社替他扮演着他的亲生儿子小刚的父亲。
杜刚是小社的对照。比起小社表面的游移和内心的坚定,杜刚是一个看起来可以主宰生活的达官贵人,其实他依然也是机械被动地跟着时代的大潮在一味地随波逐流。这个看似风光体面的男人为了满足对下属职员肉体的占有,却差一点成为可歌可泣的爱情经典,在病妻和情人之间的两难,貌似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其实还是以镜像的方式透视着周枫和罗小社的现实境遇和人生抉择。作品中作者对其善良一面的有意夸大,也在不知不觉间削弱了对其道德良心谴责的的力度,也刻意减轻了他本刻承受的因造成两个女人悲剧的负罪感。
只是我有些不明白,这个特殊环境中长大的牙医迷恋拔牙,是沉迷于别人的痛苦,是因为他有着强烈的破坏完整的隐秘欲望,还是在盒子里那些牙齿的深夜对话里,明白生命的真相和脆弱?牙齿在小说中显然有着它特定的象征意义。通常意义上,牙齿象征年龄,或者生命。在这篇小说中,牙齿或许还隐喻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生存动力。对此,我却不敢妄加揣度。也许,在作者的意念中,拔牙,也意味着强行祛除某种病态的偏执。牙齿和主人公的命运似乎并没有直接关联,属于作者刻意而为的叙事要素,一篇小说眼见读完,我甚至认为作品那个对拔牙有着特殊嗜好的牙医怎么看都是一个画蛇添足的人物。可是当小说进入了尾声,叙述人直接现身发表对人生的看法,元叙事和隐喻终于合二为一时,才觉得这个牙医的不可或缺!因为他身份特殊:他与罗小社、杜刚、周枫都有着唇齿相依的联系,作为周枫与杜刚爱情的结合体,他既是维系着周枫与杜刚情感的纽带,也是促成罗小刚与周枫婚姻的媒体。作为一个袖手冷眼的旁观者,在风霜雨雪中他一路走来,亲眼目睹着罗小社、周枫与杜刚之间的情感纠葛,见证了他们的悲欢离欢。小说中“我”的讲述带来了叙事视角的转换和现实深度的反证。只是作品中作“牙医”着墨太少,与其相关的情节更是不多。
从胡学文老师的《牙齿》中走出,心里仍留有酸甜苦辣无穷的回味,在为故事的结局感到些许失落的同时,也为世间尚存的一丝善良感到些许欣慰,那一刻,我明白,自己心灵触摸到的,是一颗用善良滋养的人性本真的种子。也让我对作者笔下的罗小社、罗母、红姐等人物油然而生敬意。
一篇《牙齿》向世人道出生命的脆弱、无助和爱的不可摧毁。人性本真的善良就是要咬紧牙关活着,放下恩怨去爱!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2-23 16:21:59

投稿栏目/社团:【散文随笔】文章标题:我是你的小外孙作者:烟霭江南授权级别:A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4374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2-2316:16:05
评论内容:
愿跟“小外孙”一起,为天堂的外公祈福
许多年前,往事如烟,春江花月夜。泥炉微红,你微醉。暂解戎甲,手持小书一卷,你说:“外孙啊,我要给你读诗了。”
“咔嚓咔嚓,是谁家的姑娘,一大早起来——就织布纺纱?”
走进了暮霭江南老师的美文,仿佛正跟童年的你一道迷离着一双陶醉了的双眼,侧耳聆听着外公浅吟低唱的婉约诗篇,就是这外公心瓣上舞蹈的诗行,把诗意的种子根植在了他至爱的小外孙纯真的心田,并让这粒粒用外公心浸润的种子,在小外孙幼小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烂漫成了今日江山里鲜艳的奇葩,亮丽成了暮霭江南老师生命中的一道夺目的风景线。
走进了你诗意的文字,让我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周身弥散着文人意绪的军人。
极尽想象,以水田为镜子,倒映着蓝天,负载着白云青山绿树,插秧机在水田上迤逦穿行,一行行碧绿的秧苗插上了蓝天上,染绿了白云,锦绣了青山,绿树上。
机织绿锦秀稻田,低头但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退后却是为向前。
外公颇具匠心的有关播种机的比喻情不自禁让我生发了诸多的联想:
当插种机将绿秧一行行插下,我们低下头见到的可不就是水田里点缀着绿色锦绣的天空?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插秧机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它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艰辛播种的向前展进。
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人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是啊,我们凡事如果能虚怀若谷低下头,才能更清楚的看清自己,悟透世人世事。有一位禅师曾有一个绝妙的譬喻:“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我们看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人生的旅途上,有时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古人云:“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从事事业,把稳正确的方向,不能一味蛮干下去,也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在外公的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气魄和风范!
因为他能从艰辛的插秧劳动中觅得一种田园的乐趣,拾取一种恬淡的心境。让他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宠辱不惊的心境:动荡年代里即使在台上挨整陪斗被扒掉军装,被人摔断爱人的纪念钢笔,也不吭声。被放狗咬也从无怨嗟。
祖父对他当年用过的半自动化的插秧机的礼赞,我也我听到了祖父带着泥土气息的生命的咏叹!今天,当我跟随作者一起再来重温这劳动的咏叹调时,也凭添了对军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奋斗精神的敬意。
世界上谁是我们最敬爱的人?作者笔下的外公,世界上谁是最和蔼可亲人?还是作者难以忘怀的外公!
他醉意的抒情之指,拨动了也不单单是他疼爱的小外孙的心弦,也撩拨起每一个走进你文字的人心中的情感琴弦,跟随你的感觉去回忆那峥嵘的岁月,去体会劳动的乐趣。
伴随着插种机插秧的琴韵的律动,小外孙一天天长大成人。外公诗意的熏陶对他的小外孙爱上诗歌成就美妙的诗文无疑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正是得益于外公润物无声的启迪引领,才有了作者生花妙笔下流淌着的清泉般美妙的文字!
不是吗?许多年以后,外公重病住院,仍然不忘给小外孙送上切切地鞭策和叮咛,甘为人梯为小外孙通往文学的宫殿默默地铺路搭桥!
当外公不指着那篇“豆腐干”无得意地炫耀:那是我的小外孙写的……他内心是何等的骄傲与自豪!因为他的文学梦正在外孙的妙笔下延伸!这就是爱啊,人间至真至纯用血缘亲情编织的大写的真爱啊!爱得那么炽热而又深沉!
记得作者说过:“外公,你是我的童话。”其实我想说,外公是将他的童话秧苗播洒进了他至爱的小外孙的心田,并让小外孙沐浴着阳光和风细雨,延续着外公烂漫的诗情与画意。
有幸跟作者一起品尝外公当年一双鞋未能变成两双鞋的失落,也感悟着故事本身所给予我们的人生启迪。当外公让我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梦幻中醒来,却也在小外孙的心中树起了一位纯正无私军人的丰碑,让小外孙懂得,一个人可以失去像过眼烟云一样的名利,但不可以失却人格和自尊。尽管外祖父没有利用职权帮小外孙圆上翱翔蓝天的美梦,但却让他的小外成了一位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让他能够步入社会,去独立书写人生的答卷,让他懂得了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和应该肩负道义与责任,并且也让小外孙从外公的一声“实在太瘦了。”感叹中参悟出外公对自己拳拳的爱意。
风雨中,可亲可敬的外公就是这要一路扶着领着推着他的小外孙从春走到夏,从夏走到秋,从秋走到冬。几十载花开花落,几十年斗转星移,终于不得不陪伴外公笑看夕阳落山,忍看外公一天天走向了暮年,一步步走向了垂老。
“从医院回来,我在家中的阳台上替母亲穿针引线,母亲在为你的新军装钉缝领章帽徽,那是为你的遗体准备的衣裳。”读着这揪心的文字,我不禁泪雨滂沱。我多想跟作者一起拽住那冉冉落山的夕阳,多么希望能留住那温情冬日的阳光让老人永远跟我们在一起!然而千呼万唤,外公还是隐于冥间,永别了他的小外孙,给活着的留下了深切的缅怀而升入了天堂!但一位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真英难,一位在烈火洗礼下获得了永生的大丈夫却永远活在了你的心里,也活在了我的心里,并且也活了在我们大家的心里。
天堂如果有路,我想外公此时此刻已踏着天梯步入了天堂,与他的长辫子的瘦弱的爱妻一起相约天国,安享天伦了。
愿时时为外公祈福,因为他一位世上难得的好人!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2-25 14:10:13

投稿栏目/社团:【飞珠溅玉】文章标题:【蓝玉散文】永远的家门作者:伊暮暮授权级别:A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38629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2-2514:04:40
评论内容:
花草有自由生长的泥土/鸟儿有展翅翱翔的蓝天/当婴孩呱呱坠地/便拥有了心灵归依的家园/寒风刺骨时/可以在那里得到一分温暖/困惑无助的时候/那里有能够依靠的双肩/父母用爱心搭建起的巢穴/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在那里扬帆启航/人生的旅途不再孤单/前行的路上/携上母亲的惦念/心中多了一份坦然/风雨路上/触摸着拽在父母手中风筝的长线/情感上多了一份眷恋/铭记母亲切切的叮咛/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日子有冷有暖/累时,莫忘将心靠岸/家是永恒的起点也是唯一的终点
《永远的家门》,暖暖的文字,暖暖的诗意,暖暖的画面,暖暖的情愫,让心灵的触觉触摸到暖暖的感动:感动于母爱的细腻,感动于母爱的温馨,感动于母爱的细密,感动于母爱的绵长,感动于母爱的体贴。当圣洁的母爱在举手投足间悄无声息中慢慢的浸润开来时,不禁让心灵一颤:人生的路无论有多远,儿女们永远也走不出慈母迷离着的双眼,走不出她温情的心门。“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家门口,那双凝望的眼睛,凝结成一缕悠悠的长绳,牢牢地牵系着她风筝般的孩子。

江山评论部

江山评论部 布衣

  • 81

    主题

  • 559

    帖子

  • 247

    积分

2011-03-01 08:26:52

★:花心一瓣2011.02评论4篇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