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流年编者按9月』

2018-10-05 14:18:27

1、【流年·岸】窗户内外(征文·散文)

【编者按】躺在窗户内的病床上,年逾花甲的作者一边调养身体,一边欣赏着窗外优美的自然风景,感受着秋季自然画卷的空灵,清净与诗意,品味着天地间之大美带来的愉悦,思考着人生的真谛。病房里,人到中年的刘医生对着年轻的医生分析病情,侃侃而谈,谆谆教诲,将宝贵的经验无私地传授;年轻的医生们用心聆听,孜孜以求,虚心好学;病床上的作者思考三代人的人生状态,感慨万千。作者巧妙截取一段生活场景,将人生的三个时期的状貌与自然界的四季更替相类比,呼吁人们过好人生的每一个季节,拥抱生活,享受美好,精彩人生,无愧自己。文章文字诗意,蕴含丰厚,借境抒情,立意积极,展示了作者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值得品读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18:59

2【流年】那些补作业的日子(散文)

【编者按】读完此文,一丝无奈的情绪爬上心坎。文中的老师无疑是称职的,在学生复习考试开始慵懒的时候鞭策他们,激励他们,希望他们在最好的年华做该做的事,不辜负青春与生命。然而,处于青春年少的孩子们,缺乏自律,任时间白白溜走。作者截出一个课堂上补作业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学生的顽皮与活泼、老师的敬业与尽责。文中的人物对话很有生活气息,真实反映了学生青春期时期叛逆心理以及教与学的矛盾冲突。老师的谆谆教导,学生的厌学情绪尽显无遗。可以说,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极具责任感的老师,在学生懈怠不写作业时倾尽智慧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将爱国主义教育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且和学生平等相待,当学生要求老师也写补作业的场景时,爽快应承,以此激励学生。文章尽管篇幅短小,但是矛盾冲突迭出不穷,生动鲜活地描绘出复习阶段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人物性格鲜明,对话很有特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文章以小见大,深刻反映了面对青春叛逆时期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不尽的艰辛与无奈。开篇数次“慵懒”语句的反复烘托,结尾关于“慵懒”的反问设置,郑重地叩问着人们的思绪,在反映着作者深深的忧虑的同时,也暗含着不尽的希冀。愿这些青春年少的孩子能早日从慵懒的梦中觉醒,勤奋自律,战胜自我,强我祖国。很有现实意义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19:39

3【流年】怀念家乡的新米节(散文)

【编者按】文章以“新米节”为线索,记叙了这一节日的来历,反映了家乡今昔的巨变。作者满怀深情回忆起当年过新米节时母亲的慈爱,父亲的期盼。尽管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但是,作者一直念念不忘少年时期经历的“新米节”的场景,母亲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时的微笑,沉默寡言很少在“新米节”在场的父亲要“我”读高中上大学的坚定,这饱含深情的亲人的神态,真实鲜活,烙入记忆,是激励作者走出落后的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往昔的“新米节”,是贫穷年代父母和乡亲想改变命运的祈盼;今天举办的“新米节”是故乡探索助推精准脱贫新路子的举措,反映了当地政府要改变哈尼族贫穷的决心。文章文短旨远,情感深挚,推荐赏阅!【编辑:风逝】9901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0:06

4【流年】秦峰情思(散文)

【编者按】一段情思,和一位家在秦峰的阿姨有关,因着阿姨是秦峰人,于是,作者对秦峰有了别样的情愫。这位阿姨,被请到“我”家做保姆,她干净,勤劳,做事认真麻利,脾气温和,说话得体,而且做的饭菜好吃,为“我”一家人喜欢,可惜干了一年因故离开了。作者详尽记叙了数次与阿姨谈话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阿姨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期盼,并且作者更是运用细节生动展示了阿姨在“我”家的工作状态,为“我”对她的思念奠定了有力基础。文章以“情”为线,既写出了阿姨的淳朴厚道与勤劳能干,表达了“我”深切的思念,又侧面反映了“我”具有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懂得感恩与尊老。文章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笔淡清浓,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1:44

5【流年·扶】绣娘(征文·小说)

【编者按】小说选出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反映基层的党组织以及善良的企业家帮助贫困家庭脱困致富的故事,小说从小处着眼,借一个残疾人马芹的经历,去反映国家形势,紧紧扣住国家实施“中国梦”的大主题,立意十分高远。小说先从一个摔残疾的女人面对干旱,菜园子里的菜都卷叶痛苦无奈又不甘的心理描写起笔,引出了这个家庭面临的窘迫困境,女儿渴望升入美院,但家庭负债累累却又收入微薄,这为下文妇女主任香子热情鼓励马芹加入满绣坊重拾自己擅长的技艺埋下伏笔。当马芹在满绣坊工作得如鱼得水,矛盾再次突起,丈夫大壮对女儿画画理想进行了蛮横阻止。最终,在马芹的忍让说服下,矛盾得以化解。好事接二连三,马芹因精妙的技艺被满绣总部老总授予光荣称号还颁发奖金,资助其女儿上美院的学费,聘用马芹老公做产品推售。小说文笔生动,语言质朴,主人公马芹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她坚强,乐观,善良,面对困境,不肯服输;她又心灵手巧,贤惠隐忍,理解丈夫,在女儿面前给丈夫面子,又竭力支持女儿圆梦。可以说,这是我们身边很多优秀劳动妇女的代表。作者很是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凸显人物性情。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如是,如妇女主任香子的豪爽热情,如大壮的大男子主义,春妮的善解人意……总之,作者笔下的人物无不活灵活现,跃然纸面。小说借一个家庭通过传承满绣工艺,实现孩子的升学梦来反映我们的民族对梦想的追求,以小见大,很有现实意义!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2:27

6、【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因一只蜻蜓而起(征文·文)

【编者按】由一只蜻蜓引发出作者对老宅的思念,对童年的记忆。今日的残缺破败,曾经的生机勃勃,在老宅的今昔对比中,作者一一数念着老宅曾经的风物:木门,门楼,居住的屋子,厨房,柴房,圈棚……还有引颈高歌的鸡们、充满生机的椿树,那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无不暗含着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文章借物抒怀,一只记忆中没有“我”的蜻蜓,引发的却是“我”对老宅满满的记忆。文章以诗意的语言,舒缓的语调,带着淡淡的伤感,倾诉着满腹的真情与愁绪,令人读之,为之动容。文风清丽、情感浓郁的佳作,文字很有质感,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3:10

7、【流年·岸】岸(征文小说)

【编者按】作者一直不疾不徐地叙述着故事,文中的女主角杨一心与男主角雷军的故事似乎波澜不兴,平淡无奇,但是作者却步步为营,处处埋设伏笔,设下悬念。譬如说杨一心看电影《后来的我们》,起初的冷血平静,却在看到一些字幕上的语句时红了眼;譬如说雷军的咄咄逼人的追问——近十年前杨一心扔下他的缘由;再譬如,雷军离开家乡跑到杨一心所在城市开辟新市场,还有杨一心问及缘由时听到雷军起初回答的表现;雷军看完电影为杨一心抓她喜爱的娃娃的自信,还有开篇杨一心收到雷军寄来的红豆的喜爱与珍藏……明明两个人之间很有故事,并且有着深厚的情感,却没能走到一起。这一切,都让读者心生怀疑。但是作者一直让故事叙述得波澜不惊,倒是次要人物肖婷的爱情故事反而有些惊心动魄,令人唏嘘。并且文弱的杨一心勇猛鞭打那些虐打“小三”的妇女的泼辣,不要命与强烈愤慨,也超出常规,令人疑窦顿生。杨一心的再次在雷军世界彻底失踪,是男女主人公平淡故事的一次波澜突起,雷军痛彻心扉的心理描写,也进一步反映出两者间的情感深挚,也让小说的悬念再次设下,杨一心到底怎么了?为何如此对待深爱着她的雷军?一切悬念皆由女主角的闺蜜肖婷揭晓。当包袱抖开,杨一心与雷军间的悲剧爱情让读者心痛不已。也让读者顿时明了,为何杨一心面对肖婷遭遇虐打,她会如此愤慨,因为对于难以被上天成全而又无能为力的爱情,她是深受其苦的,只不过肖婷是因为家庭,因着亲人的病痛,而杨则是因为自己的病疼,她很能体味肖婷心中的疼痛的。十年前,因病不愿拖累恋人,十年后想与爱的人厮守到病终,又不忍破坏他的家庭(尽管是误解),杨一心的隐忍与无私,坚强与孤苦,令人心生怜惜,潸然泪下。雷军一直不懈地追寻,杨一心则一直躲藏退缩,让二者之间永远隔着浩瀚的心海,难以抵达彼此的岸。小说以“红豆”为明线,以“岸”为暗线串起了一段阴阳两隔的爱的绝唱。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令人锥心,惋惜,难过,悲泣。静水流深,作者开篇设兵布阵貌似无奇,却匠心独运,平静的水波之下,暗潮汹涌,让读者在历经平静如明镜般的水面之后,突遭狂风巨浪,其打击之大,难以言述,悲剧的色彩也更为惨烈。值得细细品读的爱情悲剧,倾情荐阅!【编辑:风逝】7441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3:54

8、【流年】肠道蠕动(小说)

【编者按】看完小说,为鲁希希感到深深的不值。这个女子只因着想找一个有文化的大学生,竟然婚姻内出轨,但是毁掉家庭后嫁到了黄金钟,才发现,黄是一个自私小气不负责任而又好色的人,她悔不当初却又无可奈何。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鲁希希的原配杨大伟曾经那么疼爱她,甚至因着她怕疼替她结扎,可惜她生在福中不自知。小说借一个“屁”为线索,开篇由一场会议中间“放屁”引发鲁希希与车间主任黄金钟之间的矛盾开端,引出两者之间的纠结故事,当两人之间发生了暧昧关系被鲁希希丈夫抓奸在家,故事再起波澜。鲁希希丈夫与她离婚,她以死相逼让黄娶她,但婚后生活苦不堪言。小说结尾以生病中的黄金钟期待放屁而最终放了一个如以前开会时声响类似的屁结束,照应前文,释解前疑,进一步突出了黄金钟虚伪、没有担当的丑陋品质。小说叙述了一个女人出轨后的经历,她的不幸福告诫世人,应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否则只会喝下自己酿的苦酒。很有警戒意义的小说,借一个人们平常的生理现象反映社会中比比皆是的婚姻问题,寓意深刻,余味深长,值得品读。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5:21

9、 【流年】家乡有个不周山(散文)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作者巧妙地对家乡的名山进行了多方位的介绍,用儿子充足的证词证明露骨山就是大名鼎鼎的不周山。从历史地理中的疆域地形的契合,到神话传说的有力佐证,儿子言之凿凿确信露骨山即是不周山。作者也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的看法,对故乡拥有不周山的自豪之情浸润着文章中的每一个字符。作者说古道今,露骨山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风土人情尽显文中。作者不仅知识渊博,旁引博证,各种传说或史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精当,而且语言洗练,用词生动精准,一些场景描写语言灵动,拟人比喻生动精妙,富有情趣,且极具画面感。在作者热情洋溢的介绍下,笔者也不禁对作者家乡的名山有了长足的了解,甚至心生向往。试想,这样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山,有着神话传说的无穷魅力,有着花儿会的热闹浪漫,更有着当今城市不再拥有的明净清宁,怎能教人不热切向往?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不着一字,而对故乡的热爱之深尽显其中。十分优美的散文,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6:31

10【流年·岸】远去的蝉鸣(征文·散文)

【编者按】“垂蕊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蝉,千百年来为许多的文人墨客所歌咏。夏秋季节,蝉鸣声声,增加了季节的诗意,也给孩童添加了诸多的乐趣。作者以《远去的蝉鸣》为题,带着淡淡的惆怅,让人感到了面对蝉鸣远去的现状,作者心中的那份深切的留恋与不舍。文章开篇就直抒胸臆,写出了夏季听不到蝉鸣的失落之情,之后追述了二十几年前蝉鸣声声的夏季曾经带给孩童时代的儿子的快乐。童真的儿子享受公园绿树林茂盛,蝉鸣声声时捉蝉的快乐;刚直的公爹阻止公园大兴土木无果,绿树惨遭砍伐,蝉鸣渐渐减少;退休后的“我”见证了大搞建设后公园日渐狭窄,绿树稀疏,蝉鸣不再的恶果。作者以三代人的真实经历,深刻反映了公园蝉鸣远去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公园的领导急功近利,砍伐树木,大兴土木,导致蝉们丧失了生存的依托,才让蝉鸣声消失的。令人欣慰的是,在习主席干预下,政府强拆违章建筑,公园树木葱茏、蝉鸣声声的景象指日可待。文章借蝉鸣声的存在与否这一话题来反映社会现实,含蓄地鞭笞了一些违背百姓意愿,违章乱建现象。结尾作者笔锋一转,给因蝉鸣消失而变得心情灰暗的读者心境,填抹上了亮丽的一笔,让人们看到了美好的希望。文章脉络清晰,立意积极,紧紧扣住文题去着墨,语言生动简练,极具场景感的描写很能引发读者共鸣。值得称道的是,本文以小见大,映射着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目光短浅而导致人为因素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很有警示作用。试想,若政府不再干预,我们还会消失些什么?数十年后,我们的儿孙辈恐怕再听不到自然界更多的动物鸣唱了!很有质感的佳作,发人深思。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7:04

11【流年】盼归(散文)

【编者按】文章开篇真实反映了游子身在异乡,其亲人在家盼归的心境。作者用第三人称叙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充满真情,感激着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借由自己的经历奉劝大家,不管自己与父母间有何隔阂,都应回家看看。作者文中还提到了流年人敬佩的副社长山地(也就是文中的朱老师)同名小说改变的微电影《中秋节的守望》的巨大感染力,可以说这部微电影撼人心肺,令诸多人反思。作者回忆自己曾经对父母的疏离,以及通过姐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牵挂,来现身说法,再联系《中秋节的守望》中老人对儿女的盼归之苦,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文中数次用反复的手法,强调父母对儿女回归的期盼之殷切,突出了文题。愿天下儿女皆能体味父母的思念与牵挂,想尽办法回家团聚,不要让老人们盼望太久,更不要让他们在盼望中失望。很有现实意义的文章,推荐赏阅!【编辑:风逝】3622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7:35

12【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旧味有毒(征文·散文)

【编者按】文章以味道为线索,串起了“我”与表哥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作者开篇由雪天熟悉的气味入笔,自然引出童年时代表哥为“我”烧烤出的种种独特的美味。“我”面对表哥烧的土豆、大豆大朵快颐、满面黑灰的场景,那么逗人开怀。然而为“我”制造了那么多美味的表哥却英年早逝,被胃癌夺去了生命,留给他的亲人是不尽的悲痛。那些表哥制作的香喷喷的美味,历经数十年,已经深深烙进了“我”的记忆,永不消失。而被表哥宠坏味蕾的“我”在悲伤中怀念着表哥捉麻雀烤麻雀的快乐时光,痛心不已。作者很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如开篇雪景的描写,突出了“我”对表哥经久难忘的深挚情感。文中的细节描写也十分生动精彩,使得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表哥捉麻雀的那些娴熟的动作,再如表哥病重时那痛苦的表情……这些细节,无不动人心弦。作者谋篇布局手法可谓高超娴熟,在倒叙中运用插叙,眼前景,心中情,交错记叙,互无补充,为读者烹制出了一道亲情浓郁香气四溢的情感大餐。表哥为我制作美味的一幕幕场景,我痛失表哥的锥心之痛,穿插,交织,融合,汇集出一曲情感真挚的思念之歌,唱给了天堂中的表哥。作者借“旧味”巧妙地展示了表哥为“我”所做种种,藉此倾诉“我”深切的怀念。一个“有毒”道出了“我”思之深,痛之切。好一篇“旧味有毒”!曾经表哥制作的美味让我唇齿留香,留恋不舍,经年难忘;而每每念起那些美味就会想起表哥已不在人世,就会痛切肺腑。文章文字清丽诗意,笔调淡雅忧伤,很好地抒发了作者对表哥满腹的真情和深切的思念。情感丰沛的美文,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8:14

13【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月半弯(征文小说)

【编者按】小说记叙了一个名字叫安萍女人的情感悲剧,因着她拒绝了不爱的邵成龙,遭受报复。邵成龙不仅毁掉她的丈夫陈正国,让他陷入高利贷的深渊,还害得安萍不能正常生活,和儿子整天得偷偷摸摸躲避着要债者。小说开篇就将安萍的窘迫困苦的境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在这个遭遇不幸女子身上,让人看到了隐忍,坚强,善良、自尊与勤苦能干,曾经她嫁给了帅小伙陈正国,他在邵成龙求爱不成欲对安萍用强时救了她,不承想,这个父母中意的男子却陷入了赌博的泥淖。小说倒叙着安萍的情感经历,让人为她的遭遇唏嘘不已。小说揭露了社会中一些阴暗的东西,如赌博与高利贷的害人匪浅,如邵成龙的阴险狡诈与狠毒,更展现了人性之美。如安萍父母对犯错女婿的宽容,甚至拿出一辈子的汗水钱帮他还债,让家人出主意,给危难时的正国活路;再如安萍面对犯下大错跑路的丈夫的牵挂,尽管失望透顶,仍与其保持婚姻;再如安萍同学在她困窘不堪时的慷慨解囊,甚至帮她找工作;再如读高中的儿子对母亲的体贴……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陈正国有正义感,但意志薄弱,陷入赌博深渊不能自拔,害了妻子与儿子,但在妻子生日时,他冒着危险回家,拿出自己历经辛苦攒下的钱;在面临歹徒威胁到安萍生命时,他勇敢冲上去。小说以一首《月半弯》为线索串起全文,歌词的浪漫温馨更突出了安萍爱情故事的悲剧意味。作者很善于谋篇布局,倒叙插叙运用自如,使得故事波澜起伏,动人心弦,结尾戛然而止,余音袅袅,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语言的功力,不管是刻画人物还是渲染气氛无不摇曳多姿,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6

    积分

2018-10-05 14:28:45

14、【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守秋(征文·组诗)

【编者按】诗人选取了诸多典型的秋的意象,渲染出霜染叶红、雁啼星稀、秋雨绵绵、枯荷静默……的浓郁秋味。诗人很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来生动地表辞达意,如“荷坐默成禅 ”一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秋日之荷的情态;如“玫瑰般的手指”将秋之寒凉形象具体地展现……作者炼字的精准也比比皆是,如,“丰腴便坠满了筐”,将“丰腴”一词词类活用,形容词做了名词,生动写出了秋季收获之丰硕,而“坠满”更写出了收获之沉甸与繁多。再如“剜出了脉络里的红”,一个“剜”字将红的惊心动魄淋漓尽致表现了出来。深秋时节,诗人的思绪更具深意,岁月更替,时光流逝,人生之秋,无可辜负。诗人的一组《守秋》,意味深厚,那个“守”字甚是耐人品味,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