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家园论坛 回复本帖
关中赤子

关中赤子 秀才

  • 40

    主题

  • 105

    帖子

  • 1358

    积分

水莲史家

2013-05-29 18:19:48

水莲史家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许水莲里,有着史家远去的世界,也有着史家绵延的根脉。

————题记

赵老八娶过五房姨太太的靖国军混成旅旅长弟弟赵老九,每当坐在纵目自家宏伟气派的院子里,依然会想起第一次经过水莲村史家大院门口的那个飘着小雨的下午。

那天下午,他带着他最得力的“铁算盘和“葫芦瓢”,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军用马靴,扎着军用皮带,挎着盒子炮,气宇轩昂地专程从北乾绕道水莲村,去拜望“铁算盘”经常在他耳边叨叨咕咕了不知道多少回的史家大院,想一睹层窑叠院的水莲村独领百年风骚的史家大门楼的动人风采。

这种感觉与近百十年后,游人踏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见着赵家门楼的神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刻赵老九想也不会想到,在他过世不到五十年,他的后辈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将他日鬼掏蛋倒腾到手建成的门楼拆卖给了省城来的民俗文化保护使者王勇超先生。当然,王先生的这个身份是他以后应该得到的。刚开始收集收购关中古建筑物时节的王勇超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文物贩子”,起码在乡间的人们看来是这样。在踢踏家当这一点上,赵老九与后辈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三匹健硕的战马跨过水莲村西的水磨坊的时候,铁算盘抬手指着背靠土崖,面向南山的一处高大门楼说,赵旅长,前面就是史家大院了。

马在雨中走着,雨却不知不觉中下得有点紧火起来。赵旅长随着铁算盘端戳戳的食指望过去,雨帘笼罩着的史家大门楼似一个成熟的少妇,端庄温润地伫立在他挑剔的目光之下。一霎间,全身所有的血液似听到紧急集合号令的士兵,急匆匆地向着他神经的指挥中枢奔涌而来……只这粗略的一眼,史家门楼已是改名换姓无疑了;只这一眼,严卓李乡绅和小河西财东百灵老汉家的大房门楼亦如昔日黄花了;只这一眼,史家门楼已似贵妃再现,六宫粉黛无颜色了……

在关中铁镰山以北,黄龙山以南的渭北高塬间,坡、峁、梁、谷纵横,河滩流水云集,沟沟叉叉、峁峁洼洼,好似诸葛亮布下的迷魂阵一样。源出陕北定边县白于山的洛河,宛若一条流动在高塬沟壑地带的丝巾,分外引人注目。她经吴旗县、甘泉县、黄陵县、宜君县,从白水县西北的王家河入渭南境内,流经白水县、澄城县、蒲城县、大荔县等县,在潼关县的渭北滩地注入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毫无疑问渭河就是关中、渭北大地的母亲河,如若有了前面两位母亲河,洛河就理所当然、当仁不让地成为水莲脚下这片土地的亲娘。

水莲村的历史如若追溯起来,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与战国秦汉紧密相连的。历史的起点总似大江大河的源头一样,云遮雾罩,朦朦胧胧。据《澄城县志》记载,水莲村在清代咸丰元年(1851)前就确有记述,她包括史家河、李家沟、圪塔上、洞子崖四个自然村。而这四个自然村实则是古称西水驿的四个古寨点,经马村河一串,仿佛盛开的莲花。此西水驿非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棹歌》“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中的西水驿,却与战国当年吴起屯兵的西水驿相辅相佐。据史载,周威烈王十七年(前409),吴起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合阳(今合阳东南),尽占秦之河西地(今黄河北洛河南段间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吴起治军严明,与士卒同劳共苦,衣食与俱,文治与武备并行,整顿吏治,重视蓄积,使百姓亲附,故拒秦、韩颇有成效。他趁魏武侯视察西河时,谏其以德政治国。后遭魏大夫王错的谗害,被迫离魏。至今水莲洞子崖仍是吴姓的天下,因为水莲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在西河郡辖区。

水莲村的史姓有两种来源。一是水莲村距仓颉故里仅十几故里,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二是西汉京兆杜陵史家,这是史姓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历史记载的史家,现存的史氏家谱差不多都是把杜陵侯作为自己的先祖。杜陵侯史恭为凉州刺史,当时的凉州包括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战国秦汉时期,水莲村明显地也属于西河郡辖区。

康熙元年(1662),陕西、甘肃分设,澄城属陕西省潼商道同州府。同州府府治在今渭南市大荔县,大荔老县城城门楼子上的楹联“二华关渭水,三城朝合阳”即是明证。

嘉庆十八年(1813)西社村耆民李文彦等募金修建永庆桥。当时李文彦老人亲自找到水莲村的知名乡绅史大敬和邻村石上诊两位商议建桥事宜,二位老人各自捐银一千两囊助。为了建好桥,几位老人顾不上料理家事,一心扑在建桥上。期间,曾发生地震,又下大雨,河水不断上涨,尚未竣工的石桥岌岌可危,老人们躺在桥上誓与桥共存亡。就这样夜以继日地辛勤操劳,历经三载建成长100米、宽4米、高24米的石拱桥。同治三年(公元1864)修补该桥时,请知县胡彬撰写碑文,胡念其“一时之功,实万世之利”,遂命桥名为“永庆桥”。时人李大麟曾撰《创修永庆石桥记》一文评论:“是举也,经始于嘉庆十有八年,落成于二十一年。非西社耆老李文彦等倡之于前,众善士襄之于后,乌能创兹大役,而使卑者高、缺者完、坡且曲者直,荡荡平平,普美利于无穷也。名曰:永庆,不其然乎。”足见永庆桥的建成在当时影响之大、意义之非凡。1985年,永庆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物局文物鉴定组长知名专家呼林贵对该桥如此评价:在黄土高原,该桥年代之久远,跨度之大,建势之高为北方少有,可与著名的河北赵州桥媲美。

水莲古村目前尚存的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与金元时期的大量历史遗存提示人们,其村史非常久远。

水莲村史家的史家大院数百年间一直在当地很有声望。史家河建村始于清顺治初年,经过史家几代艰苦创业,乾隆年间其家业达到黄金鼎点时期。此时史家拥有骡马60多匹,耕牛40多头,绵羊1000多只,耕地1000余亩,客栈窑洞20余孔,粮仓窑洞15孔,戏台三座,大房7座,厦房14座,常年雇工上百人,拥有磨坊、染坊、私塾、马坊、布坊还有专业戏班……可以说史家自给自足的农耕日子,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了。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