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舞飞扬 论坛 回复本帖
失落的草帽

失落的草帽 进士

  • 29

    主题

  • 392

    帖子

  • 7588

    积分

【轻舞】微诗的介绍与本人一组微诗的解读

2016-09-02 22:24:23

微型诗是内容比较精短而又含义深刻的诗歌,特点是语言精炼、诗味浓郁、内涵丰富、回味无穷,难点是难于在精短的文字中涵盖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容,需要较好的语言把控能力。一首好的微型诗歌,要能具备情、景、音、转、韵、嚼等特点,实属不易(情:作者的情感因素;景:自然祸人文景观;音:诗歌要有声音感;转:在字数少的前提下生活的哲理和内容的丰厚都需要通过转来实现;嚼:要说的就是诗歌的韵味,要有嚼头、有韵味、回味无穷。当然,很多微诗由于受内容等限制只能具有其中的几项。

微诗是学习和构思诗歌的第一阶段,是锻炼自己在生活中发现诗意和美的视角的一种基本训练,也是提高自己诗歌语言凝练程度的基本训练,是理解诗歌中的诗意和韵味的基础。一手好的微诗,基本上就相当于一首诗的内核。所以微诗值得平时多练习、多关注。

中国微型诗古已有之,现代微型诗也随着现代小诗的产生应运而生。现代小诗诞生于五四前后,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迎来了中国小诗创作第三次高潮(第一次为五四时期,第二次为抗日战争时期),诗人们纷纷致力于现代小诗的创作,这是时代变革与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信息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们需要在短、频、快的信息中获取物质发展机遇,而其密不可分的精神食粮,即文学、艺术等,理所当然地不能去占用其宝贵时间和精力。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而来的精神疲劳,使人们产生紧张、压抑之感。这个时候,如果有瞬间的精神愉悦,必然会使人们的紧张和疲劳得到松弛,焕发新的激情。小诗以其篇幅、语言短小精悍,意味隽永深长满足了这一需要,所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小诗中的微型诗创作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独立的创作群体。以上微型诗只单一从微诗的狭义角度而论,从广义上来说,微型诗,应该还包括3段以内,100字左右的微型散文诗.

 

微诗解读:

1.大雁
   你一路向南,把秋天的拉锁
   一节节拉严
   却不小心把身后冬天的拉锁
   拉开了
   解读:大雁南飞,常识。其中的诗意在于把南飞的大雁比喻成拉链,把秋天拉紧,却不小心把冬天的拉链拉开了。
   2.红烛
   小小的红舌头一遍又一遍地
   舔着黑夜的焦糖
   毛边的黑玻璃被舔出了洞
   你吓得急忙把自己
   隐进洞中
   解读:诗意在于把烛光比喻成红色的舌头,把黑夜比喻成焦糖和毛玻璃。比喻成焦糖,是舌头舔来舔去的原因。比喻成毛玻璃,是说黑夜的模糊,为烛光的躲藏做铺垫。诗中虽然没说,但你可以感觉到烛光就像一条小狗的形象,把玻璃舔破了,自己就吓得藏了起来。其实不是藏起来了,而是蜡烛燃尽了。
   3.蝌蚪
   在水中,你不知疲倦地用黑色的
   笔尖,书写着谁也看不懂的
   书法,过不了多久
   你就写出了一个池塘的
   蛙声
   解读:蝌蚪总是笨拙地在河水和池塘中游来游去,其中的诗意在于把它比喻成毛笔的笔尖,像一条黑线划来划去。乱乱的,谁也看不懂写的是什么。如果到这里停止,只是一个比喻。在这里一个转折,就产生了一种割裂感和想象,把诗歌中的声音加入进来。而且是用笔写出的蛙声。你就会产生夏天雨后蛙声的画面。一个转折,也省略了蝌蚪不断长大变成青蛙的过程。
   4.镜子
   被你收藏的,都是我的亲人
   和我喜欢的古代美人
   有时候,我甚至能听到
   她们的话语和笑声
   可你却从来不肯把冰冷的门
   向我打开
   解读:镜子是漂亮的女人最爱照的,在镜子中有过失去的亲人,也可以想象历史上古往今来的美人都照过镜子的,镜子中会留下他们的形象。有时照着镜子,我们会想象她们的模样和声音。诗歌到这里,没有什么意义。而后面的转折,我希望镜子中的影响和声音能变成真的,能和她们有交流的机会,而冰冷的镜子却不放我进去。这就产生了诗意,你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人在镜子前面痛苦而又沮丧的样子。同时,在画面中又加入了声音,女人的话语和笑声。
   5.刺槐叶
   我看到一个老人,在虔诚地
   数一柄刺槐叶
   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
   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
   叶片越来越少
   少得像他口中仅剩的几颗牙齿
   接着,他又费力地
   想把拽下的叶子还原回去
   我不知道他还有多少时光和故事
   被风吹走了
   解读:刺槐叶是一个叶柄上对称生者十多个叶片的。我们小时候常玩,童谣最后一个字所在的叶片要被扯掉。一个老人在数叶片玩,一个是在回忆童年,另一个是追怀失去的时光和故事。其中的诗意在于把剩下的一两个叶片和他快掉没了的牙齿连在一起,老人也发现了叶片都被扯掉了,自己的一生就像这一柄刺槐叶,很快就要落叶归根了。所以他在后悔扯掉叶子,也在后悔自己虚度的时光。但扯掉的叶子已经被风吹跑了,就像他一生所发生过的故事。所以注定是一场徒劳。
   6.风筝
   飞到空中之前,你身上还散发着
   乡间少女的味道
   回来时,你浑身却被另一处的风尘
   所沾染,但在你残存的乡音中
   却有了别人
   梦不到的故事
   解读:这里的风筝是指远离家乡、到外地打拼的乡村少女,走的时候还是纯洁的小姑娘,在外面逛荡一圈后,满脸风尘之色。这里用风尘代替了色情业。可能有过失去和痛苦,但是她们由此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了自己的故事。如果没有这番经历,她们可能致死也就被困在乡村里相夫教子。其实命运都是自己选择,无所谓好与不好,只是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里得势意在于以风筝飞上天比喻大城市,以风筝上沾染的风尘比喻人生的经历。景是少女的变化及神色,声是残存的乡音。你可以现象得到风筝上的风尘和归来的少女自豪地介绍外面的世界的样子。
   7.乡村矮墙
   多少老人和你一样,习惯于
   佝偻着身子晒太阳
   他们吹牛骂人,甚至说村西寡妇的
   坏话,你都一声不吭地听着
   最后,他们都累得在村外的墓地里
   躺下了
   而你却仍然佝偻在那里
   等待着什么
   解读:这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农村的老人们爱晒墙根。诗意在于矮墙像老人一样佝偻着身子的样子。声音是老人们在一起吹牛骂人说闲话。回味住处在于老人们早晚都会累得躺到墓地里,只有矮墙还在等着仅存的老人,说明了老人们越来越孤寂。矮墙能等来什么,就是留给读者想象的,也就成了诗歌的余味。
   8.致爱人
   我帮你搬运走了鲜嫩的花朵
   搬运了优美的身姿
   只是搬不走你身体里
   时不时涌出的水
   一根刺
   毕竟是太细了
   解读:生活中,所有的矛盾都是夫妻之间的。两个人在一起撑起一个家,自然会有过无数次流泪的时候。青春不在了,美丽不在了,苗条的身材不在了,现在的爱人什么样,你就能想象的出来。到这里,只是很直白的一种表达。一根刺在诗中指什么,是指生活的艰难和所有让女人流泪的事情,男人的性格,男人的伤害等。这根刺太细了,所以会有尖锐感,让爱人痛苦;因为爱,不想让这种伤害变大,所以这根刺就会变细。但是因为生活的艰难,这根刺又会一直存在。也正因为这根刺太细了,所以也就堵不住爱人流泪、流汗的窟窿。诗歌的余味就在这里。
   9.打水漂
   一块片状的石头
   被我用力,扔向河面的时候
   石头站在岸上
   我在水面上,一上一下地跳着
   一块石头
   甚至听到了岸边的喝彩声
   而我,还是喜欢
   被抱紧的感觉
   解读:打水漂,是男孩子小时候常玩的游戏。单纯描写打水漂,也有声音、有形象、有对童年的回忆,但没有新意,不能算是一首好诗。在这里,就利用角色转换的方式,把自己变成了被扔出去的石头,而把石头,转换成了岸上的自己。这种角色转换,在诗歌中被叫做通感。这样,石头就为跳跃的人发出了喝彩声,而人,也对自己在水上的跳跃感到很惬意。同时也为下面一句话做了铺垫。喜欢被抱紧的感觉,表面上是人最终落人了水中,被水所抱紧。其实也是人在寻找童年,被童年、被亲情所抱紧。这种感觉,就让人产生了想象,就有了诗意。
   10.紫砂壶
   其实茶的香味和喝茶人的
   惬意,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块泥巴
   被一双灵巧的手,揉搓成艺术品
   然后被一阵恰到好处的窑火
   烧灼的过程
   解读:紫砂壶是珍贵的艺术品,人们一般都会珍藏起来,不舍得拿它去喝茶。能够拿它去喝茶的,一是真正享受生活的人,他们会在茶中喝出人生的况味。一是爱炫耀的人,用一把紫砂壶炫耀自己的品味和生活状况。再有就是用很一般的紫砂壶喝茶,只是让自己找到一种感觉。所以拿紫砂壶喝茶,人不是主角,好茶不是必须,人们的关注点,都在这一把壶上,都在这一把壶所预示的人生上。
   11.掌纹
   这些从父母身上蔓延开的路
   看似简单,却从来没有人知道
   走在这些路上会碰到谁
   最后跌落在那一处
   断崖,或者不起眼的坑里
   解读:掌纹很简单,但很少有人把它比喻成来自父母生上得人生之路。这是诗歌中的诗意和韵味。同时,既然是路,由于性格遗传使然,我们就可能重复父母所走过的路。但我们毕竟不知道下一个刻,自己的人生会遇到什么事情。父母所给的这条路能都多远,能遇到什么状况,都是未知数,由此引出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和无力感。
   12.圈套
   生命里的圈套
   就像水面上的一圈圈,涟漪
   只有无根的浮萍和
   贪食诱饵的鱼儿,才会到漩涡处
   捞取稻草,然后被看不见的圈套
   牢牢套死
   解读:圈套和涟漪,在形象上有相似之处。只是圈套越收越紧,涟漪越荡越大。而人们明知道圈套下面就是漩涡,可总是有人像鱼一样经不住鱼饵的诱惑,从而陷入旋涡中难以自拔。这样的形象也就能浮现在你的面前。这也就是这首诗的诗意和韵味。
   13.窗帘
   替我遮着,所谓的羞耻
   也把另一个世界,挡在身后
   其实我在人前所有的光鲜
   不过是把昨夜的窗帘
   披在了身上
   解读:窗帘的功能,其实和人的华丽的服装是一样的,就是遮挡住自己的羞耻,露出光鲜的一面。同时,窗帘和服装也就阻挡了我们和外面世界的交流。只有把窗帘扯下来披在身上,你才能走到外面的世界中来,和外面的世界产生交流。其中的诗意在于窗帘和服装的联想。封闭和敞开的联想。
   14.雕塑
   你最美的地方,总是被某些
   猥亵的目光或者手掌
   摸来摸去,摩擦得光可照人
   有时候你也想摸摸
   自己的那个地方
   看看那里,到底怎么了
   解读:女性的雕塑,往往胸部和脸被摸的频率最高。每一个摸的人,在摸的同时可能都会产生极其丰富的想象。其实,作为一个雕塑,她身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是一样的材质,没有任何不同。可人就是这样有一种意淫的心理,虽也没有办法。所以就连雕塑都会奇怪自己被反复摸的地方到底是怎么了。其中的诗意在于雕塑对人们的做法的不懂。
   15.想象
   一个人见人烦的老光棍
   可以在一个新近寡居的小媳妇家
   院外的暗影里
   每天想象婚姻的整个过程
   甚至是自己的一生
   深夜,只有躯壳轻飘飘地
   回家了

解读: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们越是会对其无数次的想象。特别是农村的老光棍,更是爱对小媳妇和寡妇言语挑逗,甚至动手动脚,来缓解他们的性饥渴,所以他们就会有些心里的变态。就像诗中,老光棍虽然得不到寡居的小媳妇,但它可以在想象中完成这个过程。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搭在这种想象中。在想象中,他的灵魂已经进入了寡居的小媳妇的家中,每天回家的,只有他的躯壳。其中的诗意,在于他的想象的丰富和回家的感觉,就像一副轻飘飘的空壳。

后面的内容,有时间就看一看,没时间就不看。是从网上摘抄的,仅供参考。

 

 

 

 

微型诗发展

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变革,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上世纪末尾,在维新运动的直接促助下,就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就包括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与俗的诗界革命。虽然由于当时的条件尚未成熟,这一系列由社会变革的热情所煽动的文学革新尝试只开花,未见其果。但是,其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和关注社会变革的使命感,其向传统文学观念与手法挑战的激进精神,都为后起的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1917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论》,他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自身的再生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进行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此文的发表适逢其时,毫无疑问是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在同年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严厉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走文学革命之路的立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立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文的社会文学。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的形式上解放入手。梁启超曾努力在诗歌上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他提倡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但最终因三者存在着实际上的矛盾,改革就此流产。胡适在纲领性的《谈新诗》里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胡适无疑是中国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转变到新诗的艰难历程。那一时期,比较活跃的白话诗人还有刘半农、周作人等,他们的诗集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学灯》等刊物,这些刊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1923年对于中国微型诗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冰心同时出版了《繁星》《春水》以及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引起了人们对小诗体的关注与兴趣。毫无疑问,冰心是中国微型诗之母。小诗体来源于外国,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和郑振译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它的主要作者除了上述所提到了二位外,还有徐玉诺、何植三等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努力和探索,另一方面从外部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与感受的努力。小诗体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受、感觉的表现,句法与章法趋于简约化。一般要求在三行以内,以巧以小制胜,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

我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基本上依两条线索发展。一条以儒家哲学为基础,强调诗歌的济世化人的功利作用,重诗的兴观群怨,带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一条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强调诗人审美体验的深化和诗的审美境界的开拓,重内心观照,带有浓浓的出世色彩。然而,以上两条线索的发展既非同步,亦非平行。禅属宗教,诗属艺术;两者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但宗教与艺术之间往往有着趋同性,或有着形式上的异质同构。因而,二者是可以互相渗透的。而禅宗与诗歌的联系就更为密切了。

禅宗以梵我合一为其世界观理论,在它看来,我心即佛,佛即我心,客观世界中的万物均为我心幻化而已。据说有一天,印宗和尚问众人,风吹幡动,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众人或说风动,或说幡动。而慧能说:风也不动,幡也不动,而是人心自动。慧能后来成为禅宗的奠基人。故禅宗认为,既然人人皆有佛性——本心,那么只要能发掘出本心,就人人皆可成佛。而发掘本心的方法就是顿悟是指直接当下即妙悟。顿悟就是直指人心,见性见佛,它强调在直觉体验中直接当下地领悟佛教真谛。如果揭开禅宗神秘主义的宗教外衣,我们会发现,顿悟其实与艺术思维中的灵感十分相像。这是一种非分析又非综合、非片断又非系统的飞跃性的直觉灵感。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钱学森把人类的思维分为三种形式,即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顿悟和艺术创造中的灵感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

佛教倡导摄心静坐,潜神内观,息虑静缘简单为真理,微型诗的创作主旨便是以小取胜,以巧取胜,那三行小诗正是佛的真实写照,也正是非功利化的象征。

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灵感思维主要发生在潜意识,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交融的结果。它的发生一般分为准备、松弛、爆发、验证四个阶段。对艺术创造主体而言,准备阶段实际是一个长期观察、不断积累的过程,观察时间越长,所积淀的形象形式也就越丰富,并最终形成某一定势的直觉力。松弛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理性思维加工停止,而非理性思维开始运转,即显意识活动处于停顿状态,而潜意识活动渐趋活跃。因为灵感主要发生在潜意识,故这是灵感爆发的重要前提。禅悟是由欲界到禅界,主张对境观心,即往往借取客观事物作暗示,促使联想的飞跃,从而获得顿悟,达到佛我同一、物我双忘的境界。而诗悟是由客观到主观,即从对外物的静心观照中获得物我双遗的审美愉悦。因此,两者均不离欲界,又超越欲界,而这一超越又建立在不以功利为目的和静心观照的基础上,最终又都获得了心灵的净化。这是禅悟与诗悟相通的又一个方面。这实质上就是艺术思维的超越性。只有超越了功利,审美主体才能在审美时获得最大程度的审美愉悦。费歇尔在《美学》中说: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更是明确指出,距离是美感的一种显著特点。禅僧与诗人的这种超越功利性的顿悟正与这种心理距离说相符。一切文学的创作,根本便是静其心。禅宗发展了他们的言不尽意说,把不立文字作为其根本宗旨之一。所谓不立文字,就是不借助文字解释禅法大意。在他们看来,每一个语言符号均有明确的规定性,而这种规定性会使被表达事物固定化。禅理是丰富的、多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语言文字远远代替不了禅理真义,而只能是帮助人们通向禅理真义的工具。禅理真义只能靠内心自悟。

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而是超越文字,将语言文字从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可言说毕竟又要言说,不可表达却还要表达;既不能落入平常的思辨、理性和语言,又得传达、表示某种意蕴。这就不但把日常语言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含混性作了充分的展开和运用,而且也使得禅宗的语言和传道非常主观任意,完全不符合日常的逻辑和一般的规范。微型诗将短小的诗歌进行了进一步的再加工,缩之为精华,字里行前透着天地,言不尽意。四川大学的张弢教授曾提出过无我相的概念: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征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宣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微型诗歌创作的根本精神。微型诗追求诗的意境,拘以体物而取之象外,张文勋先生在《从佛学的六根六境说看艺术境界的审美心理因素》一文中,曾就佛学的境界说与艺术创造的意境说的关系,作过深入系统的论述,证明了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微型诗创作方式

时下微型作品几为时代主流,盖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然,人们对长篇大论失去了耐心,这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浮躁特征,但既然存在了就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对此不欢呼也不踏贬,由着它去便了。简单更让人接受,简单中也能出真理。

说到微型诗的创作,可以从以下两点谈起:

1、微型诗的随意性。随意不是随便,更不是东拈西拿的拼凑。诗歌是文学作品,人之所以称为高级动物就是因为人有思想。人对所见事物有所感想,便是文学的起始。

微型诗没有古典诗歌格律的要求,所以就有了它的随意性。你可以寓意,你可以抒情,你也可以边随意边抒情。在写作微型诗之前,你应当在脑海里明确两点:一、我要写什么;二、我要怎么写。一份内心的感情,你要用微型诗表现出来,你在脑海里有了一个写作的轮廓,你可以先把它用普通散文的形式写出来;有了成型的散文框架后,你就要开始缩文了,把华丽的辞藻扔了,把主干留下来,再进行加工,便可以成为一篇微型诗了。当然,在微型诗的实际创作中,并没有特定的程序,当代诗歌形式已经趋于松散的自由体。

2、微型诗的立意

微型诗创作应当遵循先因风起皱而后扬波的道理。也就是说,在动笔之前,先对某一个有了感觉的事物进行提炼,找出其中最闪亮的东西,从中挖掘出其内涵,确定自己的表达方向,然后再对其本身进行剪裁,使其情节完全符合自己的表达方向,如果不够,还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一些情节来为主题服务。这其中有一个提炼加工的过程,说得再通俗些就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比生活更高。

微型诗"四字"章法

对于微诗,各家说法不一,定义一直较为模糊,经过这几年的接触,给我总的感觉;微诗是一种现代化的,超时速的,跨空间的,取长诗及古诗之精华,去传统文艺之沉长和糟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髓的,明朗的,让现代人容易接受的文学体裁, 对于诗歌,它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也应该有包容之关系,因此对于文学来说,可以说它是一种独立的体裁.在我国微型诗并不是当今才涎生的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初,微型诗就流行诗坛.说代表作家数冰心,她出版的《繁星》《春水》都是微型诗的前期代表作品.另外还有宗白华的《流云小诗》,也是中国现代诗坛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微型诗作品集.根据微诗(包括微型散文诗)的特点,笔者以为写好微诗应该从"\\\"四字入手.

微诗的""

A.微诗,顾名思义,微者短小也.从其名,便也明确微诗要以短小为基本要求.

B.从诗作者的创作来看,微诗一般为100字以内,以三行为限的短体诗歌(微型散文诗则一般为三段,被除数不超过300).可以这样说,这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文化日新月异,经济生活突飞猛进,人人都在赶时间,人人都在向时间要绩效,空闲的时间和空间实在太少了,他们也就要求闲暇时能够有一些短小,精华,有劲的精神粮食补充他们疲乏和劳累的精神世界,调节强烈的高节奏的现代生活,因此,许多短小精悍的文学艺术作品便应运而生,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微诗.

微诗的""即时效性

A.微诗要生存,首先要适应社会的""节奏.这也在".B"谈了.

B.任何文学作品都有褒善抑恶的作用,微诗也不另外.更何况微诗是顺应潮流的产物,因此,""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中国微诗论坛上唐淑婷诗友所作之<<跪行路>>堪称时效性的典范:

微型诗范例

《追求》(组诗)

/跪行路

(题记:贵州乡村残疾教师陆永康36年如一日地跪在讲台上讲课。

(一)

动地的木鞋声

禅语

折而不曲的师魂

(二)

山路

撕咬 每一

(三)

讲台上的曲膝

教学生做 直立的

(四)

三十六载跪行路

(五)

身躯跪下

许多人看到一座山

微诗的""

A.微诗的结构美,诗文的结构之美,这里的结构之美包含对汉语文字的解析。这类作品不仅能让读者感觉到赏心悦目,体现现代人结构生活的需求,体现人类的本能之唯美心理,更能体现汉语言文字的那种精神精致完美的结构。如韩振球的《春》《夏》《秋》《冬》以及非马的《砖》:

《春》

日子

被几个可怜的人牵制着

在,生生世世中轮回

《夏》

目光阴郁

文章虚伪

火热的诗情——反反复复的回忆

《秋》

曾经生意昂然的生命

被这无形之火

锻铸成这,漫天憔悴的风景

《冬》

谁的文字

水一样的在水上

徘徊?澎湃?

《砖》作者:非马

叠罗汉

看墙外面

是什么

B.微诗的音乐美,古往今来诗歌的音乐美是众多诗者最终追求,在微诗创作上也有许多追求和创作者音乐美的诗者,:

《蜻蜓》

蜻蜓飞呀

秋色

把妹妹的心事炫成一副画

笑》

放开眼神的长线

把春天

飘在奶奶的脸上

《阳光》

阳光象美丽的麻花辫

缠着游子的身体

石头开花,一地纯真的童年

赖杨刚的这几首,就很好的体现了微诗的"节奏,韵味"等诗的音乐美.

C.微诗的想象美,但凡文学类作品都存在着想象美,微诗中的想象美更具经典性,短短的两三行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想象,何其美哉,在中微论坛上这样的诗作,随处可见,并且不泛有佳作,:

《孵化》

/张步伐

夜色是蛋清

我是蛋黄

梦正孵化着我

《梅》

--张明昭

一声 冷艳的笑

惊栗了寒冬

D.微诗的意境美,意境是诗的灵魂,没有好的意境,就可以说无所谓好诗,微型诗如何体现自身的意境美,也是创作微诗创作的一大难题,试看以下几首:

《如果我死去》

/自由鸟

请你继续绽放生命的美丽

不要在我们相约的旧桥 淌下

晶莹的忧伤

《夜行》

/唐淑婷

月华拍肩,归家的步履

如磬 惊起乡路上

虫鸣四溅

<早春的原野>

--傅月心

是谁,把原野洁白的面纱悄悄撤去,潮润的面庞上,蒸腾起缕缕匀畅的呼吸。

你看,阳光被原野一节一节含在口中,甜美的滋味,一波一波渗透心底;这一刻,曾是一冬的希冀。

笑声掠过身边,小女孩手中的丝线,擎着一叶飞扬的绿。原野的心意,就这样被蓝天轻轻拾取……

E.微诗的情感美,文学艺术因情而生,为情而存,没有情感的文学艺术作品犹如"行尸走肉,形同空骸",作为微诗笔者信奉这样一句话,好诗让情更真,好情让诗更浓.例举几首,以飨诗友:

《悼屈原》

/傅月心

一路行吟而来,奈何蛇蝎当道!搁浅的梦,在风中飘摇。

陆离剑,淬火于一腔热血,剑光过处,淌出汨罗江深蓝的泪,浇不息战火熊熊。

一声玉碎,惊醒千年浪涛;不沉的文字,凝成龙的脊柱!澄澈滚滚浊流,忠魂莲蕊般芬芳,诗魂莲芯般清苦。

《鸦片战争》

/新绿

一把烧鸦片的烈火

烧出了清朝王国的腐败

烧起了一场激愤

《父》

/奥冬

默默注视着我的成长

犹如

注视地里的庄稼

微诗的""

《夕阳西下》

/周末有约

——摘自组诗《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染病
  像潦倒的诗人
  醉落西湖

A.从微诗的内容而论,微诗具有广泛性,即空旷性,它不仅是"言志""抒情""明理",还可以写物写景写人写天写地写世间万物写一切的所有,所有的一切,其所写内容说有多宽就多宽,说有多广就有多广.

B.从微诗的意义而言,微诗可以写好的,也可以写坏的,并无所专指,实为空也.

C.从微诗的时间和空间而言,可以上书五千年,下写五千年,可以写宇宙的广博,可以写人间万物.

微型诗形式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像《左传》所记的宋国筑城民夫们讽刺华元的诗,就是口头创作,那些民夫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当然,这还不是最早的诗歌,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西汉时代的典籍《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的记载: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许多人一起抬大木头,用喊号子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号子很有节奏。如果在号子中加进一些有内容和有趣的话,那就是原始诗歌了。鲁迅曾把这种喊着杭育杭育声音的劳动号子称作最早的诗歌,并风趣地说这就是杭育杭育派。此外,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有玄鸟生商的说法,商民族奉玄鸟”(燕子)为图腾,这里的玄鸟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草木五谷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从当前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诗歌,就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中国诗歌虽然已经突破了格律的束缚,但我认为诗歌若完全将格律抛弃,诗歌将乱成一团。诗歌需要自由,诗歌也同样需要格律。当然,这里的格律并非岿然不动。微型诗是诗歌的组成部分,微型诗也应当同音乐站在同一战线上,不断创新。

诗是分行的艺术,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把微型诗限定在三行以内是否必要呢?微型诗是诗体的创新。所谓诗体,即是诗的格式,一般包括句式、句法,篇章结构,声韵等因素,这些因素,用不同的方式组合所形成的格式,丰富多样,无限精彩,而微型诗只是其中之一。微型诗从其勃兴的客观环境来看,是变革时代的快餐文化,是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而蓬勃发展的微型文学大潮的一条支流;从创作主体来看,体现了诗人对精致化艺术的自觉追求;从诗体发展本身来看,微型诗是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诗体。所以,微型诗是客观现实需要、主观自觉追求和诗歌发展规律交互作用下兴盛的一种崭新诗体。虽,但却承载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折射着诗人灵魂的颤动,也承负着探索新诗发展的使命。不成规矩无以成,限制微型诗的行数是有的放矢。闻一多先生就曾把诗歌创作中追求格律形象地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但他说: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镣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得障碍;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得利器。所以,有限制必有反限制。正如歌德所说的在限制中才显示出能手,只有规律能给我们自由。明王夫之《姜斋诗话》云: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字宜若眼。若不能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方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微型诗虽三行之内,却能孕蓄无限于有限,以有限体现无限,如同在一幅不足盈尺的画面,渲染出浩瀚无际、绵邈不尽的景象和情意,激发出读者丰富的联想、杳渺的遐思。这正是微型诗限制无限的艺术辩证法。当然,若是创作者把三行以内抓住牢牢不放,你将可能陷入一个创作的误区。微型诗并不将三行以上的诗拒之门外,三行以上的诗仍可以冠上微型诗这个响亮的名字。诗,应该是生命个体精神世界的自由抒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不削足适履,该多少行就多少行。只不过多于三行,就是小诗、短诗甚或长诗了。

中国古代诗歌从逐渐摆脱儒家传统诗教的束缚,走向唐代的多元与辉煌,禅宗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禅宗的顿悟思维方式改变了诗人的艺术思维模式。由于顿悟思维与灵感思维十分相似,所以,禅悟的非功利化、非逻辑化和非客观化特征使诗歌创作在内容上由重再现客体转向重表现主体,风格上由温柔敦厚转向空灵幽远,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开辟了一个不同于儒家传统诗教的崭新天地,大大增强了诗的美感。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从总体看,我国诗歌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在这一时期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内容上,从重再现客体转向重表现主体;风格上,从温柔敦厚转向空灵幽远。这种转变自魏晋始,到盛唐达到高峰。造成我国诗风这一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佛教的影响是主要原因之一。

微型诗微型诗家代表作品

编辑

陈志岁微型诗八首

(作者简介:当代诗人楹联艺术家

人生

烛!

梅花

为鼓励与严寒抗搏之俦侪坚持,

便把春消息透露给人。

人们高举我,

是为了让我照得更广。

世上最勤奋的人,

永不忘大地的恩。

水井

只缘深入和虚心,

故能不断充实自己、施益于人。

但使主人喜欢,

不捉鼠也照样得宠

精避人以暗,

巧为猫遗(weì)鱼,

惯逍遥于粮仓横取。

窗门

可迎来光明,

也掩蔽丑陋。

 

王煜微型诗七首

(作者简介:王煜,山东临沂青年作家)

哈巴狗

为主人忠尽一生

最后仍落了个

千古骂名

炮弹

外表冷漠内心狂热

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

不惜焚烧自我

香烟

吞云吐雾间

炫耀着一段又一段

虚无的人生

胡杨

刚毅的站姿

藐视一切

定要活出个崭新的自我

彩虹

生命虽短暂

却将美丽永远定格在人间

蜡烛

将痛苦默默下咽

将光明和欢笑留给人间

灯塔

黑暗中

一处微弱的灯光

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1] 

 

卫斯理

卫斯理 进士

  • 56

    主题

  • 654

    帖子

  • 6167

    积分

2016-09-02 22:46:52

这样详细诠释诗句对初学者很有帮助 。赞一个。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