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眉户戏(散文)
一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城市的中心广场,一阵悠扬的旋律已悄然响起,如清泉般流过耳畔:“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慰劳军属把呀么菜剜,样样事我要走在前面。人家英雄上了前线,为保卫咱的好田园。金子光荣匾,功臣门上悬,把他们的美名儿天下传……”这是眉户戏《梁秋燕》的一段优美唱腔,让人久久回味,也唤起了我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深刻记忆。
父亲唱眉户戏的场景,是我童年中最温馨的片段。每当夜幕降临,那熟悉的旋律便在院子里回荡:“今夜晚火炉一夜一夜红,咱夫妻双双齐呀齐动工。我把风箱动,我把铁锤抡。煽得火儿烘烘烘,打得锤儿叮当叮。烘烘烘,叮当叮,十二把镰刀快完成。哎嗨哎嗨咿儿吆,完成任务好光荣咿儿吆……”看着父亲唱戏着迷的样子,我也不忍心打扰,就静静地在边上听着,有时也学着父亲的样哼唱几句。长时间的耳闻目染,我也渐渐喜欢上这种既像秦腔又类似于民歌的曲调,闲余时也会唱上一两段,感觉心情特别舒畅。
我初次看眉户戏,是我上中学时,在村里忙罢会上的一场偶然演出中。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眉户戏表演开始了。我被那悠扬的乐音深深吸引,深深陶醉,母亲在一旁喊我回家吃晚饭我都没听见。自那一刻起,眉户戏便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夏夜清凉,场院中简单的戏台与摇曳的灯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草木的芳香与泥土的湿润交织在空气中,观众们或坐或立,等待着情感的洗礼。随着乐队的一阵拉弹和一声清亮的锣鼓,剧情徐徐展开,每个音节都直击人心,虽然无华丽舞台和繁复道具,演员们却以真挚的情感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人物多是平凡而朴实的农民形象,无论是青年男女间淳朴的爱情,婆媳之间的日常矛盾,还是草根英雄的传奇遭遇,皆如山间清泉般,流淌在这片黄土地,滋养着一代代的人们。特别是那位农家女子在月光下吟唱的情景,她的声音穿越千年,呼唤着远方情郎,每一个字,每一个调,都充满了无尽的牵挂和等待,感动了无数观众,许多人悄然拭泪。
这样的场景,在眉户戏的舞台上屡见不鲜。演员们通过一曲曲悠扬的旋律,一段段质朴的念白,将人性中的善良与纯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复杂的舞姿,只有最朴素的装扮和最真挚的情感,却能深深触动人心;他们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过分的渲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真切。每个观众都能在戏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份朴实无华而又深刻的情感。
夜深了,戏也落幕了,人们依依不舍地散去,动人的旋律回荡在夜空中。当我离开那个温暖的场院,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依旧回响着眉户戏的旋律。现在想想,能够有这样一段宁静的时光,感受眉户戏的细腻情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眉户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音乐的独特性。音乐是眉户戏的灵魂,它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又不失细腻柔和,能够精准地表达出戏剧人物复杂的情感变化。锣鼓的激昂与弦乐的柔美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古朴素雅而又不失激情的艺术氛围。在这样的音乐伴奏下,每一个戏剧场景都显得格外引人入胜。
眉户戏的表演艺术也令我印象深刻。演员们的身段、手势、眼神、步伐,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戏剧表现力。他们的表演既自然又夸张,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意味,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充满个性。尤其是在表演一些古装戏时,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戴着精致的面具,一举一动间,仿佛真的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历史时代。
二
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对眉户戏渐渐有了深入了解,也知道了每一部戏背后的故事。
眉户戏,顾名思义,起源于陕西省的眉县和户县一带,是一种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传统戏曲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融合了地秧歌、民间小调及所谓的“清曲调”,起初,眉户戏只是在农村地区由农民自编自演的娱乐形式,内容多为反映农民生活、表达农民情感的小戏。
到了民国,眉户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剧目和较为固定的表演团体。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传统文化艺术给予了重视和支持,眉户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这一时期,眉户戏的剧目也得到了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小戏曲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后来成为固定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的戏曲剧种。眉户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关中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这一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再次接触眉户戏,我已经走出校门,在一次古庙会的演出中,我才对眉户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眉户戏的唱腔,既有西北汉子的豪迈,又有江南女子的柔情。如《秦香莲》《杨家将》《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曲目。它的旋律时而激昂,时而婉转,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力,每一个字句都饱含着深情。它不仅是一种听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眉户戏的表演,既有传统戏曲的庄重,又有民间艺术的活泼。演员们或唱或舞,或悲或喜,将一个个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那些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改编的剧目,是眉户戏中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
故事中,祝英台与梁山伯的爱情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祝英台的父亲为了家族利益,将她许配给富家子弟马文才,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婚姻自由的限制。
尽管故事以悲剧收场,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仍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的爱情故事激励着人们去追求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经典剧目,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观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花木兰》在眉户戏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演出频率极高。它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也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的孝道文化。花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上战场,毅然决然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展现了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对长辈的孝顺。虽然在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于男性,但花木兰的故事挑战了这一传统观念。它不仅证明女性同样可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而且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领导的赏识。花木兰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潜力。不论性别、身份,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能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杨家将》和《穆桂英挂帅》,是眉户戏中最经典曲目,它们分别讲述了北宋时期,杨家将忠勇报国,穆桂英挂帅出征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体现了家族荣誉感和责任感,也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相互支持,展现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是,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他们传达出了身后的爱国情感,鼓励人们在国家需要时,无论男女老少,都应挺身而出,保卫国家。这些剧目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眉户戏的表演形式多样,唱腔优美动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眉户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
在一次与眉户戏演员的交流中,我被他们对于这门艺术形式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告诉我,尽管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但他们依然坚持每天的排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艺,只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眉户戏。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令人敬佩。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传统艺术面临着被边缘化甚至消失的风险。然而,眉户戏依然坚守着它原有的魅力,不忘初心,继续在民间传播着。每一次观看眉户戏的表演,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那股来自黄土高原的淳朴与坚韧,以及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和执着。
眉户戏对于当地的文化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丰富了关中地区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在节日庆典、庙会集市等场合,眉户戏的表演常常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一代代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递着乡土情怀与地域文化的精髓。
在快速的现代生活节奏中,眉户戏如同一股清流,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情感,那些深植于我们骨髓中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是陕西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去传承。
如今,当我再次聆听那熟悉的旋律,心中涌动的不仅是对童年的怀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意。眉户戏,这门古老的艺术,它如同一位智者,用它那悠扬的歌声,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眉户戏,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而且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