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流年】千年古郡平原县(散文)
我的家乡在鲁西北,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平原县。这里无高山之险,放眼远望,一马平川,万里无垠,就像一面镜子平铺在地面上,取名平原,的确名副其实。平原是个有内涵的名县,别看表面平淡无奇,但腹有丘壑,文化底蕴深厚,是座盛产“故事”的宝地。
平原县土地肥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尚学之风盛行,是人文荟萃之地。清朝康熙年间探花董讷、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国学大师任继愈、著名作家邓友梅等都是平原县人士。
平原的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交通动脉,京沪铁路穿城而过,双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比翼齐飞,带动了平原经济的发展。如今,作为京冀津地区的门户,平原县已发展成为京津蔬菜园。
作为铁路沿线的百年老站,平原火车站已走过了110多年的历程。它始建于1910年,是平原县的地标性建筑。站房采用“一高二低”的传统建筑格局,红色的房顶、浅黄的墙体,透着岁月的沧桑和古典的美感,是德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过硬的建筑质量,至今依然在发挥作用,书写了一部“老兵新传”的历史传奇,这在文物界算是比较罕见的。
平原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当地,至今流传着秦皇渡津的故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平原津而归,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也许出自这个原因,平原县就此诞生。
自设县以来,历经风云变幻,平原之名一直璀璨在历史的星空。作为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平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以其博大的胸怀、迷人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敬重。它就像一个不老的传说,守望着岁月的本真,初心不改,成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说到传说,平原自然不会缺席。传说上古时代,平原县为有窮氏居住地,其首领叫后羿,娶妻嫦娥。后来嫦娥吞食昆仑灵芝,飞升月宫,从此夫妇二人天地分离。耐不住相思之苦,嫦娥差玉兔下凡传书,言八月十五夜子时相会。不料消息走漏,嫦娥被玉皇囚禁。在家苦等的后羿不见嫦娥踪影,误以为其已变心。一怒之下,怒掷铜镜、铜盆于窗外,砸出一大一小两个大坑,这就是平原景观琵琶湾的由来。
传说自然不可信,但历史是真实的。平原的历史就像一部留声机,忠实地记录了发生的过往。在岁月的长河中,平原县闯过了无数的激流和险滩,浪花朵朵,书写了一部传奇的神话。其中,刘备坐平原的故事家喻户晓,成了当地人心中的骄傲。
东汉末年,刘备曾“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在平原任上,他一面招兵买马,扩充势力;一面广施仁政,深得百姓爱戴。后因弟张飞鞭笞督邮,被官兵围城,兄弟三人遂从城东南的水门出逃。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在此建“水门”以示纪念。因刘备“真龙天子”的身份,此水门又被称为“龙门”,后遗迹消失。2008年琵琶湾公园改造,龙门楼得以重现。平原现有馆藏古石碑一块,上书“龙门”二字,字迹龙飞凤舞,遒劲有力,据说是张飞亲笔所书。
传说三唐乡的桃园村,就是当年刘、关、张三兄弟的结义之所,唐初就出现了三义祠和三义亭。后有人作诗《霞衬桃园》,成为平原著名的八景之一。诗中写道:“三义高踪俗共夸,庙前犹自种桃花。相看底事徒增慨,好向春风醉暮霞。”
平原与三国,似乎有割舍不断的情缘,除刘备外,曹魏对平原似乎也青睐有加。曹操称魏王后,把儿子曹植封为“平原候”;曹丕称帝后,其子曹睿被封“平原王”,由此可见平原特殊的政治地位。
现在,平原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元素,积极打造“刘备坐平原、三国文化城”这一历史名片,建设了三国文化广场,以“刘、关、张”三兄弟的京剧脸谱为主题,辅以八处刘备坐平原典故传说的石刻,让三国时期的文化和民风得以复活,让世人重新领略到那段古老的历史。
顺着时光的脉络,到了清朝,皇家文化和平原的联系依然千丝万缕。在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历次南巡中,分别4次驻跸平原,期间召见了当地官员和乡贤,留下了许多的故事。康熙帝在首次驻跸平原时,即兴挥毫:“冬晴柳叶未落,潦尽寒潭初清。龙镳千骑万骑,雁队一声两声。”
1762年(乾隆27年),乾隆南巡至平原,驻跸曲陆店村,题御诗《平原行》:“驱车度平原,因作平原行。平原公子喜宾客,一时豪士列坐盈。美人笑躄者,请头太不情。造门自谢客复至,至今难论伪与诚……”作为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乾隆一生作诗有42613首,过平原而写《平原行》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传说乾隆行至平原城南的太平庄时,人困马乏,遂在此歇脚,取水饮马。据此,沾了皇家喜气的村民以此为荣,便将村名改为“饮马店”,以显示皇恩浩荡,至今依然沿用。
平原是一座英雄的县城,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业,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公元742年(唐天宝15年),安禄山举兵叛乱。在河北诸郡望风而降之际,唯有平原太守颜真卿率兵抵抗,独自撑起了河北的半壁江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1279年(祥兴二年)被元军押往元大都燕京(今北京)。途经平原时,有感而作《过平原》一诗,歌颂颜真卿兄弟的忠贞壮节,表明了自己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勇气。
到了晚清,政府腐败,八国联军入侵,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危难之际,不屈的平原人民揭竿而起。公元1899年(光绪15年)秋,平原县义和拳在朱红灯、李长水的带领下,率先聚众起义。
10月上旬,在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拳冲击教堂,知县蒋锴率兵镇压,被多次击退。到了10月18日,朱红灯率众转战大芝坊村,在森罗殿大败清军,战绩辉煌。
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渐成燎原之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义和团运动。作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平原已载入史册,成为平原人民的骄傲。
到了后来,历史进入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原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们同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斗,同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斗,同祸国殃民的国民党反动派斗,书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943年1月17日,日伪军实行“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将我抗日部队围困在张士府(乡)一带。一番激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170余名将士牺牲,200多名无辜群众罹难。1996年,在80多名烈士埋葬地胡家尧村北,建起了无名烈士纪念碑,英烈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1946年,平原彻底解放,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从此,平原的天亮了,大地焕发出生机,一个崭新而充满活力的平原呈现于世人面前。
回首千年,平原就是一部史书、一首童话、一个不老的传奇。它的文化精髓深深扎根于平原这片土地上,带着泥土的芬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平原从历史中走来,沉淀了岁月的精华,以一曲不朽的赞歌,惊艳了世人的目光。
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上天所赐,身为平原人,我骄傲!
感谢赐稿流年,祝写作愉快。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