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走进杨虎城将军故居(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走进杨虎城将军故居(散文)


作者:梦在何处 举人,358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2发表时间:2024-07-28 15:11:45

听说杨虎城将军故居不久前重新开放,趁着女儿放暑假,想着母亲也没有去过,于是,我带着她们,开车前往蒲城县孙镇甘北村参观杨虎城将军故居。当我们驾车逐渐靠近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村落,期待之情在心底蔓延开来。
   来到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大门,大门虽然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透露出庄严的气息。女儿好奇地问:“妈妈,杨虎城将军当年是不是在这里做出了伟大的事情?”我微笑着对女儿解释道:“是啊!杨虎城将军曾在这片土地上为了正义而奋斗,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女儿懂事地点了点头,她睁大好奇的眼睛继续观察着。我们穿过大门,眼前是一个宽敞的大广场,广场伫立着一尊杨虎城将军的铜像,周围还挺立着杨虎城和战士们一起握拳立誓的铜像。望着这些铜像,女儿一脸疑惑地问我:“妈妈,杨虎城看起来好威武,他一定很勇敢吧?”我看着女儿的眼睛认真地回答:“杨虎城将军是非常勇敢的,他为了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和女儿一起静静地凝视着铜像,仿佛能听到他们激昂的誓言在耳畔回响,能感受到他们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那紧攥的拳头,那坚毅的眼神,似乎在诉说着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甘愿赴汤蹈火的壮志豪情。我不仅联想到那个动荡年代,杨虎城将军和他的战士们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在艰难险阻中奋勇前行。他们的身影或许曾在这片土地上穿梭,他们的热血或许曾在这里沸腾。然而如今,这些铜像静静地矗立着,依然传递出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忘历史,勇往直前。
   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继续前行,走进杨虎城将军居住的地方,一间宽敞的大房,中间还隔着一个屏风,为房间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跨过高高的门槛时,女儿赶忙扶住外婆,小小心翼翼跨过门槛。一抬眼,便能看到两边规整排列的流水砖瓦房,其中一间是杨虎城妻子的卧室。房间的陈设简单朴素,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却散发着家的温馨。在这并不宽敞的空间里,仿佛能触摸到他们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还有几间分别是杨虎城将军孩子们的房间,依此往里延伸,岁月的痕迹深深地烙印在斑驳的墙壁上。
   行至正厅,这里的空间在整个居所中显得较为宽敞。一则是杨虎城老母亲的房间,其布置简约质朴,却自有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母慈子孝的亲情。另一侧则是厨房,那老旧的灶台似乎还在诉说着往昔的烟火故事。
   而在这众多房间中,有一间较大的房间,那是杨虎城专门办公之所。屋内一张陈旧的书桌,几把木椅,书桌上摆放着一些文件和笔墨,仿佛还残留着他伏案工作时的温度。他的帽子静静放置在桌案上,那部老旧的电话仿佛还在等待着下一次紧急联络。在不远处,杨虎城的军装威风凛凛地挂在墙上,显示出主人的高大威武之气。在他办公室的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床,是他临时休息的角落,布置极为简洁,床上的被褥并不华丽,却整齐干净。仿佛能看到将军在疲惫一天后,于此安然入眠,心中怀揣的仍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从杨虎城的办公之所,不难想象他的日夜操劳,而这一切还要从他早年经历说起。杨虎城将军1893年出生于陕西蒲城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幼年时家境极度贫困,常常食不裹腹,衣不遮体,只上过两年私塾。他曾经给地主家放过羊、打过短工,缺衣少食的生活让他早早饱尝了人间的艰辛。然而命运多舛,他的父亲因杀人被清政府绞杀。他悲愤交加,决心为父报仇,这一遭遇更加坚定了他改变黑暗世道的决心。他组织了“孝义会”“中秋会”,劫富济贫,成为“关中刀客”。武昌起义后参加革命。他历经诸多战事,经历过“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战役,凭着自身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一名令人敬仰的将领。
   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感慨万千。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杨虎城将军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日夜操劳。他心怀天下,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与懈怠。他的坚守和付出,让我深刻的体会了何为家国情怀,何为民族大义。
   在简陋的环境中,杨虎城将军谋划着救国救民的大计,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令人动容。然而不幸的是,西安事变后,他被迫出洋,回国后即被逮捕囚禁12年。1936年12月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为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事变后,中共促成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抗日主张。此事件成为扭转时局关键,为国共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1949年9月6日遭杀害。毛泽东赞其以身殉职,周恩来称其有大功于抗日,王震认为他是爱国民主将领和中共真挚朋友。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
   深知知识重要性的杨虎城将军大力重视教育,他出资修建了培民小学,随后又创办了孙镇中学和尧山中学等,为无数孩子点亮了求知的明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不仅如此,他极具远见,鼓励并出资让优秀的学生们出国深造,希望他们能汲取国外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杨虎城的这一系列举动,充分展现出他对培养人才,振兴国家的深切期望和不懈努力。同时,他还积极致力于地方建设。为了改善民生,杨虎城大力兴修水利,使得农田得以灌溉,百姓不再受干旱之苦,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漫步在后花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光影斑斑驳驳。一尊杨虎城将军和他母亲的铜像静静地竖立在那里。铜像中的杨虎城将军紧紧依偎在母亲身旁,目光中流露出无尽的敬爱与关怀。那姿态,那神情,生动地诠释了他的孝道。这尊铜像让我看到了杨虎城将军铁骨铮铮背后的柔情,他不仅是战场上的英勇将领,更是家庭中孝顺的儿子。他对母亲的敬爱,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深厚内涵。
   母亲和我正准备在这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女儿笑着说:“妈妈,让我来给你们拍照,我也要把这美好的一刻记录下来。”于是,在女儿的帮助下,我们留下了这难忘的瞬间。母亲帮我和女儿也留下了温馨的合影。看着照片中我们幸福的笑容,此刻,我不禁想到,或许当年杨虎城将军也曾在这里享受过片刻的宁静,思考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杨虎城的故居,如今跟原来的培民小学合并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这一融合,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进这里,了解那段历史,感受杨虎城将军的伟大精神。
   那间曾经用于办学的教室,简陋却充满希望。当年的桌椅整齐地排列,女儿兴奋地指着那些桌椅说道:“妈妈,这和我们学校的桌椅好像呀,只是这些桌椅有点破旧,感觉就像在上课一样。”而眼前的场景,仿佛刚刚结束一趟生动的课程。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栩栩如生的教师蜡像,他们或手执课本,或在黑板上书写,神情专注而认真。站在这间教室里,仿佛穿越回了过去,还能感受到当时浓厚的上课气氛,学生们专注的眼神,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似乎都在耳边和眼前重现,想象着当年的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知识的洗礼,在杨虎城将军的关怀下茁壮成长,心中不禁感慨万千。那些保存完整的桌椅、逼真的教师蜡像,无不诉说着过去的岁月。正是因为杨虎城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才有了他这种高瞻远瞩的举措。他对教育事业的付出让我深深折服。
   杨虎城将军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付出令人钦佩,他的功绩远不止如此。杨虎城将军,他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英雄。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尊严,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每逢假期,众多学生纷至沓来,在这里追寻先烈的足迹,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据说这里还会再现杨虎城将军的往昔场景,专业的演员通过精彩的表演,生动再现将军的风姿和那段峥嵘岁月,让人们更深入了解杨虎城将军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杨虎城将军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我们如今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又怎能不努力奋进?他的精神,如同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追求真理,为了正义和公平而不懈奋斗。
   此次甘北村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激励着我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杨虎城将军为榜样,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离开甘北村时,我频频回头,那座故居在夕阳的余晖中愈发庄严肃穆。我知道,杨虎城将军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也将永远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共 34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参观杨虎城故居为题材的精彩散文。文章以参观的顺序,在移步换景中,以自己一家的所见所思,共同展示了作者一家对杨虎城将军的无限敬仰。杨虎城将军,生前始终心怀家国,关心教育,情系人民。在民族大义面前,公而忘私,侠肝义胆。在参观故居的过程中,作者通过母女对话,孙女与外婆的对话,让读者从中也了解了杨虎城身上所发生的西安事变。因为这一事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随着参现深入,作者借景抒情,穿插了杨虎坚持抗日,反对内战。拒绝妥协,维护革命人格的英雄事迹。展现了其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爱国情怀。‌尤其是他坚持信仰,深明大义。也在参观学习中,向孩子们传承了红色精神和革命精神,也深化了参观所悟。对孩子们来说,暑期这样的参观,就是一种精神洗礼,对作者来说,更铸就承了红色精神的传承。文章中心明确,主线分明,表现手法多样,感情真挚,是一篇难得的推介佳作。欣赏佳作,期许无限!祝梦在何处老师创作快乐,佳作连连!【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8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4-07-28 15:15:08
  跟着老师红色游,不忘学习和传承。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4-07-28 15:18:20
  拜读佳作,向老师致意。为这样的家长,为这样的举措,为这样的育人点赞。传播红色故事,庚续革命精神,功在千秋!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8 20:26:34
  再次感谢华为老师的鼓励,老师的留评总是那么暖心,让人如沐春风÷辛苦了,敬茶!祝老师永远开心快乐!
3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8 20:24:15
  感谢华为老师的精心编按,编按很精彩,能很好地诠释文章的主旨,辛苦老师了,敬茶!祝老师创编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4 楼        文友:乡笛        2024-07-28 21:29:02
  杨虎城将军在抗战期间,曾关在息烽玄天洞长达八年之久,是了之不起的爱国将领,值得崇拜和敬仰。文章主题明确,情感丰富。好文章,拜读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9 08:52:11
  感谢乡笛老师的精彩留评。是啊!老师说得很对,杨虎城将军是一位令人敬仰的爱国将领。再次感谢老师,辛苦了,敬茶!祝老师创编愉快!生活开心!好运常伴!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31 22:40:33
  参观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历史意义深厚,学习杨虎城将军爱国精神,让人深受感染和启发。文章主题深刻,情感自然动人,感悟颇深,让人身临其境,回味不断。好文章拜读学习,祝梦老师佳作不断,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8-01 10:20:42
  感谢云彩老师百忙之中品读文字并作精彩点评,辛苦老师了,敬茶!祝老师创编愉快!生活开心!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31 22:41:41
  恭贺梦在何处老师佳作获得精品!老师征文篇篇几篇,让人惊叹,向老师学习。
淡淡的云彩
回复6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8-01 10:21:55
  再次感谢云彩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与支持,辛苦了,敬茶!祝老师永远开心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