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浅谈杜甫在草堂写的野花诗句(随笔)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许多诗人写过乡间的野花。但要说写野花最多的诗人,还得数唐代大诗人杜甫了,他在成都草堂隐居时写了2400多首诗歌,其中有多首诗中的诗句写到了野花,诗中的佳句和名句,至今仍然成为人们阅读时的香勃勃。
说到杜甫与他在草堂所写的野花诗,还得从唐朝安史之乱后说起。那时的国内混乱,民不聊生。面对百姓遭受长达八年之久的苦难,面对百姓遭受贪官污吏的重重剥削,诗人杜甫在朝内也屡遭排挤和诬陷,他深感无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在失望中愤而离职。离职后的杜甫与家人曾一度四处漂泊,生活极其困苦。后来有幸得到友人帮助,在成都奉节附近的一处地方,建起了一座草堂,草堂所处的地方,旁边就是一棵高大的楠树,东边有清澈见底的浣花溪,南边有红莲绽放悠香的百花潭,西边可以远眺山颠终年积雪的西岭。是一处充满原生态的风景很好的地方。
可以这么说,草堂的建设过程,也是杜甫与自然亲近的过程。为了把草堂打扮一下,他决定在草堂周围种植花草果木。于是他向朋友要了桃树苗、绵竹等植物栽植,形成了一道美丽的花径。这个过程不仅让他与周边环境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更是唤起了他的创作热情。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后,草堂终于在暮春时节正式落成,从此他不再流离失所,过起了属于他的隐居生活。
据记载,他在草堂居住的四年时间里,草堂也就成为了他的创作之地。他经常拄着一根藤杖,捧着一卷书,每天除了在树阴下吟诗和写诗,又会趁着兴致,走到附近的溪边江畔,不仅喜欢看那些出水的红莲,还爱看逐浪的白鸥。当他在路旁观赏野花的时候,他还喜欢看张翅躲在野花上的色彩斑斓的蝴蝶。记录下了一幅幅自然美景,尤其是盛开的美不胜收的野花,触动了他的诗心,创作的灵感顿生。每每这时,他就会在草堂写下明快、流利的诗歌,其中优美的野花诗句十人看了九人赞。
杜甫写的野花诗,带着欣赏和赞美的目光,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尤其是通过描写野花,貌似三言两语,但在内涵深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笔者在阅读他写的野花诗中还发现,草堂附近的野花都被浸润在他写的诗中,历经漫长岁月而不朽。现略举几首有关的野花中的诗句共赏。
杜甫在《绝句二首》中写道:“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人以独特的慧眼识景,大手笔地描绘了一幅江畔的春光图。把满山遍布的盛开的野花写得鲜艳无比。比喻野花开得红红火火,像是燃烧着的一团火时,还通过一个“欲”字,拟人化地表现了野花的美和生机盎然,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蓬勃活力。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而且又增添了诗的韵味。使得春天的花开景色跃然纸上,引人入胜。阅读此诗句,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引起共鸣。似走进了一幅春光无限美的图画之中。
杜甫在《遣意二首》中写道:“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这是诗人在描绘的一条幽静的小路上,野花正在纷纷落下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花开花落的自然生机,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轮回,赋予了诗的意境。而“孤村春水生”则是描绘了一场春雨过后,孤立的山村旁边的小河里都涨满了春水。这是山村孤独中的宁静,也是一道春色中的山村独特美景。诗人抓住春日雨后的野花和水,逼真地展现了春天山村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在当时境遇中的心情。阅读此诗句,忽如眼前出现了一幅古代的山村野花图景。这句诗在文学艺术表现上也颇具特色。通过“一径”与“孤村”、“野花落”与“春水生”作比较,就会看到由近到远营造出的层次的美感。阅读时不仅会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感悟到诗人对新生活的热爱。这是诗人在诗中闪亮的和美佳句。
杜甫在《晴二首》中写道:“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说的是由于长时间下雨后,诗人在担心已经枯萎了的野花将要随干落下,这是诗人描绘的傍晚村子雨后天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爱怜之情,同时也触景生情,流露出了他对漂泊生活的那份忧伤、悲哀和抑郁。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以及自己漂泊的那一份忧伤。通过阅读这句诗,我们可以窥见杜甫对于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将个人情感如何融入到自然景观中的诗歌写作艺术和方法。
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其一》中写道: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这是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第一首写野花的诗句。诗句表达了杜甫在定居成都草堂后,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时的情感体验。杜甫用“恼”字来形容自己面对春花的情感。这里的“恼”,是一种深爱所引起的内心涌动,表明了杜甫对春花的热爱已经到达了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境界。诗句从作者为何独自寻花开始,描述了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的生活和对花的喜爱。通过对春花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美的热爱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复杂情感。这不仅是对春花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中衍生的美的赞美。此诗句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被誉为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当之无愧。
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其三》中写道: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诗人描绘了在深竹丛中有野花盛开的静谧景象,展现了春光的美丽与宁静。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请看:在深邃的江边,竹林静谧,两三户人家隐约可见,而红花与白色的野花在相互映衬着,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追求。这句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诗人通过精确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展示了他对生活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杠甫在《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中写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通过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和春天的活力。诗句中的“花满蹊”意味着花朵很多,几乎遮盖了行走的小路。“千朵万朵压枝低”则进一步强调了花的数量和绽放程度,以至于树枝都被压得低垂。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景观,也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花朵的重量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展示了花的美丽和娇艳。从而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诗人写诗的独特艺术风格。杜甫在写的这首诗中,这句诗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句是当之无愧。
杜甫在《琴台》中写道:“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这句诗是诗人在晚年去成都时,在凭吊司马相如遗迹琴台后写的。诗人看到琴台边的野花时,自然想起了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在年老多病时,仍像当初一样爱恋卓文君的故事。诗人把琴台旁的野花比作卓文君当年脸颊上的笑脸;一丛丛嫩绿的蔓草,又仿佛就是昔日卓文君所穿着的碧罗裙。通过写琴台野花,不仅赞美了卓文君,也间接表明了司马相如对她的深厚情感。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卓文君美好形象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真挚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透过杜甫的诗句,看到了他在写野花生命的同时,又表达出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可见诗人脑海中的历史人文知识丰厚,他在了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同时,又发出千古知音永相爱的慨叹。令读者感受到花朵的重量和极强的生命力。此诗句在人物描写、典故运用方面很是成功;语言朴素,自然而然,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所以《琴台》被誉为是古代诗人中写野花中最优美的诗。
总之,杜甫在草堂期间的生活状态和所处的自然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使得他能够写出许多有关野花的诗歌和含义深长的美句,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通过写野花而表达出对于人生、爱情、友情等多方面的众多思考和感悟。野花,成为大诗人杜甫一生写作自然美景中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大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深刻理解,表达了大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这些诗歌和他的为人一样流芳百世!
阅读野花诗句,领悟诗意佳句。细细品味,描写细腻;野花绽放,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