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清廉之风,吹暖一江春水(赏析)
打开《人民文学》杂志2024年第八期。这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春江水很暖》,猛一看,还以为是一篇写“出轨”与“反出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丹梅,与自己的丈夫陈德一起,完成了很多漆画作品。赚了一些小钱过日子。就是在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自己丈夫手机里有个女人珊珊的电话。而且有点奇怪的是,一连好几天了,有时候一晚上会响起几次。而且丈夫陈德对这个手机号好像故意隐瞒什么,比如,没有把对方存在通讯录,比如,有时候正在洗澡,外面茶几上的手机响,丹梅正要往里递,陈德已经裹着浴巾忙不迭冲出来。她心目中陈德是个本分的中学老师。“既没有病也没有灾,这辈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可是现在这种表现不能不让她往别处想。
她拨通了珊珊电话,约了见面。第一次见面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只知道珊珊是自己曾经的妹夫庄明的下属,已经结婚了。再后来的联系中,丹梅从珊珊的电话里知道了,目前已是教育局主要领导的庄明,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庄明。庄明是丹梅的妹夫,也是陈德的同学。就是在妹妹丹桃与庄明的婚礼上,丹梅认识了陈德。是庄明和丹桃缔造了丹梅与陈德的婚姻。所以丹梅、丹桃、陈德、庄明四人关系非常好。遗憾的是,庄明与丹桃结婚以后,丹桃病逝,庄明再娶。庄明与后任妻子,有个孩子,心脏出了问题,做大手术,需要一大笔钱。以后,有一次见面的时候,故事的情节在这里发生了突转:珊珊并不是陈德的情人,只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是陈德与建筑商余峰虫关于一组漆画“春江图”买卖的中间人,余峰虫是个从庄明手里拿到一所小学和两所中学的扩建工程。陈德以每平方尺一万的价格,卖个珊珊,珊珊又以每平方尺九万的价格,转手卖给建筑商余峰虫。小说是这样叙述这宗交易的:每平尺九万,十二张画一百零八平尺,陈德拿走一百零八万,珊珊分得十万,余下的八百五十四万都归庄明……。
表面上看是一宗艺术品的买卖,实质上是余峰虫在向庄明行贿。明白了事情真相的丹梅,做出的决定很果断。她回到家,进门就直接拿起钨钢斜头刀,一刀下去,再两刀三刀四刀下去,十二张画,十二个春江的美丽瞬间,很快就在刀下出现一道道横七竖八的刮痕和凹陷。
一套精美的艺术品,被毁掉了。但是一宗行贿受贿的腐败行为也从根本上得到了遏制。
很佩服丹梅那种自觉的反腐精神。为了遏制别人的犯罪行为,她做出的牺牲自然不小。为了这组春江图的笔画,她用心细致,每一个程序都非常细致,每一次用料都非常讲究。她恪守一分钱一分货做事。但是当腐败行为即将发生的时候,她不惜牺牲一切努力还将自己私人的钱二十万转给庄明,以帮助他度过暂时的困难。所有这一切,是对庄明的救赎,也遏制住余峰虫与庄明行贿受贿行为的发生。
小说的结尾“做完这些,她长吁一口气,立即关掉手机,然后转身出门,她走到江边,坐在码头的台阶上,脱了鞋,又脱了袜,把脚慢慢往下伸,并拢,绷直脚尖,脚弓高高拱起,两座跨在水面的小桥,被太阳晒了大半天,水是暖的。这一刻她对江水和自己的脚都很满意。”结尾与小说的标题遥相呼应。很好的点明题旨。
小说是短篇,但是其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能够引人思考,给人以启迪。读这篇小说,就感觉到春风扑面,清廉之风动人。
难得丹梅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启示人们,虽然腐败之害猛如虎,但如果人人自觉做到清正廉洁,贪腐行为也就没有了藏身之地。
由此引申开去,社会要风清气正,我们必须挺起纪律和规矩。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时时要将纪律和规矩烙在脑海,联系实际、时时对照,在思想上划出红线、筑牢底线。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知敬畏,视为“带电的高压线”,时刻紧绷纪律规矩这根弦,守住慎独慎初慎微的关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常省察,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坚持“时时勤拂拭”,认真自查思想行为,及时修枝剪叶、涤荡心灵。要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行为准则,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其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行为自觉。丹梅的所作所为成就了小说《春江水很暖》优美的意境。虽然小说并没有刻意描绘春江的美丽景色。但是因为有了丹梅,我们心中的春江春水荡漾,清澈透底,如诗似画,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