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语言里的“衣食住行”(散文)

精品 【流年】语言里的“衣食住行”(散文)


作者:秋蒿 童生,66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5发表时间:2024-08-25 16:42:44

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衣食住行,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语言,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我非要“拉郎配”,硬说它们之间有联系,你信吗?不信,你就听我逐项解剖、分类晾晒,且看语言包装下藏着的奥秘。
  
   衣
   巴尔扎克说:“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开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装饰着羽毛的女帽一样。”人靠衣服马靠鞍,幽默诙谐的谈吐,犹如人际交往的华丽服饰。文明社会,注重的是形象,语言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说话到位与衣服得体一样,必然会给你的形象增色加分。
   说话随便的人,犹如穿衣不修边幅。一个衣着邋遢、浑身酸臭的懒汉,难免会招人反感。满嘴污言秽语、不积口德的俗人,想必形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做人三观要正,既要自律,也要不逾越底线。追求所谓的时尚,以丑为美,穿着恶心,语言哗众取宠,不过自恋而已。
   奇装异服不穿,出格另类的语言不讲,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谦谦君子举止得体,谈吐有品位、仪表有风度,这是素质、修养的表现。“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对人有利的话多说,伤害人的话不讲,这是语言上的修行。
   修行也论门道,讲什么样的话要视对象而定。有句话叫“量体裁衣”,一个好的裁缝会根据顾客的体型、气质、肤色等,做出与之匹配的衣服。什么样的服装最美,没有统一的标准,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们说对牛弹琴,一方面说明你缺乏认知,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你搞错了对象。
   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甭管讲什么样的话,只要你抓住对方心理,那代表的就是水平。魅力的语言犹如华丽的服装,俘获了你的眼,也就臣服了你的心。
   女为悦己者容,语言也是如此。一般来讲,隆重的场合,人们对穿着比较在意。假若像沙特王储那样,穿着拖鞋会见美国总统,那就间接亮明了态度。后生见到长者,如果一口一个“您老人家”,说明他是心存敬重的。反之,一句不礼貌的“老头”,证明他根本没把你放在心上。如果“老不死的”出口,那就代表他要撕衣服开干了。
  
   食
   《管子·牧民》中有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食乃民生之本,解决了温饱,你才有发言的权力。一个丧失了说话功能的人,就如绝食的饿殍,只能做一个禁言的哑巴。
   中国是一个美食文化大国,追求的是舌尖上的味道,既要吃饱,也要吃好。一个好的厨师,可以做出满桌子的美味,最大限度地满足食客的胃口。好的演说家也一样,经过“煎炒烹炸”的深加工,将语言凝练成精华,紧紧抓住听众的“味蕾”,那也是需要掌握“火候”的。
   语言也有五味,如何调剂,就看你这个厨师的手段了。一般来讲,人都喜甜,话语中适当增添些“糖分”,想必不会得到差评。甜美的语言犹如甜美的长相,这是人际交往的金字招牌,也是舌尖上一道最佳的美味。
   调料虽好,但不可乱放,否则,就影响了口感。生活中,偏偏有这么一些人不懂得这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见不得别人好。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便会醋意大发,说话酸溜溜,极尽挖苦之能事。到头来,他们自己心里苦,搞得别人也没胃口。饭菜酸了馊了,还可以喂猪喂狗,人若“口臭”,讲出的话只能是一堆垃圾。
   有些话是穿肠的毒药,还是不说为妙,毒舌妇当引以为戒。话能伤人,切勿“食物投毒”。众口难调,虽说每个人喜欢的口味不同,但毒辣的语言,想必不会得到人们青睐。
   说话是一门厨艺,要讲究火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要及时熄火。否则,就会“引火烧身”。须知一句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三国时期,杨修自命才高,屡次妄言,犯了曹操大忌,最终招致杀身大祸。
   有句话叫“看人下菜碟”,说话之前一定要搞清对象。有人口重、有人口轻,你的语“盐”一定要把握分寸,千篇一律是大忌。有这么一个笑话,说从前有个傻子花钱学说话。路见一母猪被卡,秀才吟道:“老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傻子觉得很好。后来相亲,恰见准岳母被卡座椅,傻子突来灵感,把这句话照搬过来,结局可想而知。
   说话不当,犹如调味失衡,食之无语,弃之可惜,语言中也是有鸡肋的。
  
   住
   家是心灵的慰籍,在外漂泊累了,终要找个歇脚的住处。哪怕是飞鸟,也不可能总在天空,寻一棵大树落脚,风雨到来,才不致于遭受淋漓之苦。语言也一样,孤独落魄时,最需要避风的港湾。“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有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像炉火烧热的炕头,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安慰。一句话一片瓦,撑起的是爱,留住的是情,心语铸就的驿站,那是人生天空下最美的风景。
   语言也会求住(求助)。小孩子之所以爱撒娇,哭闹也好,撒泼也罢,目的无非是想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因为他知道,父母的怀抱是最安全的乐土,无论何时,总有一扇门为他而开。
   有时候,要解决住宿,还真的需要语言敲门。鬼谷子说过:“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乌尔里希·贝克也说:“学习一门新语言,等于给自己增添了一个新的窗户。”话不说不透,理不辨不明。欲达目的,你得拥有律师般的雄辩之才,属于你的东西,一分也不能丢。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不如此,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你的容身之地。
   说话是门学问,当讲必讲,不该说的,就要坚决禁言。话多有失,无节制的话痨,往往会埋下隐患。常言道“祸从口出”,口无遮拦,如屋无门窗,风雨不趁虚而入才怪。有句话叫“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人在外,话不能随便说,因为到处都是陷阱,危险无处不在。所以,开口还需为嘴巴找个把门的,人心叵测,关起门来说话才安全。金屋藏娇,重要的话要走保险,还是存到屋子里最放心。
   住房与说话,安全第一,形象也不可忽视。漂亮的房子和美丽的语言,都是人们心中的追求。房子顺眼住起来才舒心,话讲出来顺耳才听起来舒服。说话就像盖房,话未出口,先要精心设计,语言风格和建筑风格一样,要根据对象因人而异。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装(装修),一件心仪的作品就成功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语言的设计师,至于水平如何,那就要看他的身份、地位、学识了。什么学识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什么身份的人住什么档次的房子,仅此而已。文化修养高的人,腹有丘壑,说出的话语境唯美、富有哲理,金玉良言频出,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一听就是“大户人家”出身。不学无术者,出口成“脏”,污言秽语不断,形象邋遢,缺乏教养。甭问,这一定是居无定所的“流浪乞丐”。
  
   行
   德莫克利特说过:言辞是行动的影子。人无信不立,言而有信,这是做人的底线。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老祖宗给我们定下的规矩。有些承诺,要么不说,说了就要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未曾开言,先要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那种能力。
   前路坎坷,崎岖不平,话说出口,你得做好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并不一定是诗和远方。所以,说话千万不要把弓拉满,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圆滑变通不见得是坏事。前方明明是一条断头路,你非要一条道走到黑,能不碰壁吗?
   还是那句话: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做人不可城府太深,但也不能裸体示人,不设防的城池最容易攻陷。行路难,讲话喜欢直来直去的人,往往容易撞墙,得罪人在所难免。背后不长眼,就可能遭其黑手,跌跟头是可以预见的。
   前行的路上,挖坑者大有人在,陷阱随时都会出现,你得时刻保持警惕。如何规避陷阱,就看你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拥有一颗睿智的头脑,给语言加装一层防护之盾,这是一种高超的应变手段。
   在这方面,周总理可谓典范。一次外事活动,总理刚签完文件,顺手将钢笔放在旁边的茶几上,被眼尖的美国记者发现。刁钻的他给总理挖坑:“请问总理阁下,我注意到您刚刚把一支用来签字的钢笔放在了桌子上,而那正是我们美国所生产的派克牌钢笔。因此,我很想请问您身为中国的总理,为什么不用贵国的钢笔,而偏偏要用我们国家生产的钢笔呢?”语言尖锐,如何回答,考验的就是智慧了。
   面对美记的挑衅,周总理从容淡定:“说起这支钢笔啊,可是有一段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起初我是十分不想白收他的礼物的。但是朝鲜朋友说,这支钢笔是他们在战场上的抗美战利品,因此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极力劝我收下做个纪念。我知道钢笔的由来后,就觉得这支钢笔非常的有纪念意义,所以就留着这支代表着胜利的钢笔,一直用到今天。”几句话化解了尴尬。
   伤人不成反害己,面对打出的回旋镖,美国记者无地自容,只好找个借口,灰溜溜地离开,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德国席勒说:“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要你拥有足够的智慧,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当纵横捭阖,睥睨天下。孔子讲学,周游列国,走一路讲一路,传播了儒家学说。他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也被尊为“圣人”,人称“万世师表”。由此可见,学说是学问和说教的组合体,在行动中得以推广。
   说话是一场修行,唯持之以恒,方得韵味无穷。凡事讲究个善始善终,说话切忌说半截留半截,神龙见首不见尾,让人不知所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那段路,才最接近我们的目的地。会说不会说,最后一锤子买卖是关键,因为那才是你语言要表达的效果。说话如演戏,语言要出彩儿,当效仿“三句半”,最后半句才是点睛之笔,我们追求的语言效果正是如此。
   有时候精心设计,好话说了一箩筐,前期做足了铺垫,最后因一句“烂尾楼”而砸了场子。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无论你前程多么努力,最后一公里才是看点,冲刺无力,前功尽弃。
   言而总之,说话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它就像人的第二张面孔,折射着内心的精神世界。美的语言是身上的锦衣华服,是舌尖上的美味,是富丽的殿堂,也是人生闯关的通行证。一个会说话的人,万事顺遂,衣食无忧,乐业安居,畅行无碍。
   只要生理健全,似乎人人都会说话,但真正能把握语言精髓的人,怕是没有多少。我们虽非哑巴,严格意义上讲,仍属于“不会说话”的行列。为了一张“生花的金口”,还是回到“托儿所”重新学习为妙。

共 40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衣食住行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缺一不可。作者将语言与衣食住行联系在一起,角度巧妙而新鲜。衣服是用来蔽体的,实用性观赏性兼具,在人和人交往过程中,衣服是第一语言,先给人直观的第一印象,而说话是第二语言,幽默恰切的话语能让人如沐春风。好的谈吐便如同得体的穿着。而说话和吃的关系,用“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几个字既能概括。人们对美食没有抵抗力,同样,对良言也乐于听取和吸收,相反,恶言恶语相当于语言垃圾甚至有毒食品,对自己、对他人都百害而无一利。家是温暖的港湾,每个人都需要停靠,语言也一样。语言的房子也需要我们精心构筑和维护,让它时刻保持窗明几净,结实敞亮,若主人放松了对它的管护,它就会日益颓败萧条。德莫克利特说:言辞是行动的影子。言必行行必果才是做人的根本,若只说不做那就是空谈家,言行合一,无往不利。语言是一门艺术,更是行走世界的一张名片,好好说话,认真修炼,它必将带你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抽丝剥茧,解析语言的奥妙,精彩精当,佳作,流年力荐赏阅。【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6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4-08-25 16:46:09
  语言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未必学得会。“好好说话”,看着简单,其实不不简单。
   感谢分享佳作,祝写作愉快。
闲云落雪
回复1 楼        文友:秋蒿        2024-08-27 10:06:12
  会说话不一定“会说话”,说的多不一定说得好,活到老说到老,做一个会白话的人不容易。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8-26 21:41:1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8-29 20:49:4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