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村小,永远的乡愁(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村小,永远的乡愁(散文)


作者:山雨歇 举人,479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39发表时间:2024-09-03 16:15:43

9月2号,全国多地的中小学生开学了。
   可在这个本该是开学季的时候,许多村小却再也开不了学。这些曾经的乡村小学,见证了许多孩子,甚至是几代人的成长;而如今,它们正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回忆。
   曾经倾洒着我和我的同学们无数欢声笑语,以及交织着我们无数泪水汗水的西周小学就是这样一所消失的村小。
   西周小学,你的消失已经有5年了呀!
   我曾经所在的村小景致是美丽的。它没有青山依附,没有郁郁葱葱的植被环绕,甚至在我上学时连个校门都没有;可大院子前面那湾叫“姜家沟”的沟水却也曾经是我们的乐园。春天,遍植沟沿的棉槐开始抽出嫩条。夏秋季节,一穗穗妖娆的紫穗花序花开不断。初冬,北风阵阵,沟之阳浅水区偶尔还会看到一种叫“刀蛤喇”的大蛤喇在水里吐出“白舌”晒太阳;更有从沟里掏出来的黑黑的沟泥被拌进碎煤做成“泥饼子”,进而填进火炉温暖着师生们的身心……
   当然,更不用说那几间简陋、陈旧,却成了我们开始茁壮成长的教室;那阔大,可供我们疯跑、游戏的大院子,那里的风景尤其美丽!
   在西周村小,我和我的同学们曾经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放学。我们上早自习,也上过晚自习;在夏日的中午还曾经合衣躺在桌子上、凳子上午睡。那些朴实无华的岁月,成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更应该永远忘不了:我们班的绍军同学还有代峰同学,他们在每个太阳还未露头的冬天的清晨早早去生好了火炉;我调皮的同桌在晚自习时“颠簸”着小油灯唱着“我骑着小毛驴乐悠悠”差点烧着了手指,惹得恰好进门的班主任先是紧张后是笑骂……
   在西周村小,我的班主任克训老师开始教我们时还只是一个刚刚毕业、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我们这些乡村的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在简陋的教室里,他坚守着教育的信仰,成为了我们这些乡村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都是由他一个人教授我们所学的所有科目——语文、数学、自然、政治,甚至还有音乐和美术,五年级时才额外增加了一名语文老师)。
   然而,我的小学——西周小学,它早已在2019年之后就永久地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永远只能留在了我的记忆里,留在我和同学、老师们的记忆里。
   今天,有心人将有关“城头镇东大坊小学”的一段视频放到了网上,标题就是“本该是开学的季节,好多村小却再也开不了学”;背景音乐放着郭峰《让世界充满爱》的歌词“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可那没有唱出来的又何尝不是这首歌里的另一句歌词——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东大坊村的东大坊小学,是一所有着红瓦白墙的乡村小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沽河街道办事处的西周小学,是一所青砖青瓦的乡村小学;西周村小是早在5年前就“寿终正寝”了,东大坊村小现在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一个村子,或者附近的几个村子中,适龄儿童的人数本来就在减少,更有许多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离开了家乡,去往城市寻求更好的教育机会,也因此越来越多的村小面临着关闭的命运,进而将逐渐被人遗忘,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
   村小的消失,诚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今天一次次地播放着东大坊小学的这个视频,我的心中却不由得升起了一个硕大的问号:当这些村小消失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什么?
   也许,我们失去了一种淳朴的精神。在村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简单而纯粹的,那是一种没有功利心的真诚和善良。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品质是不是越来越罕见呢?
   也许,我们失去了一种对家乡的情怀。村小是家乡的象征,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温暖的记忆。而当村小消失的时候,我们仿佛失去了与家乡最后的联系,成为了无处寄托的游子。
   也许,我们失去的还更多……
   村小的消失,带走了一个时代,也带走了我们心中的某些东西。但它留下的,却是一份永恒的记忆,一种无法割舍的乡愁。
   在这个开学季,让我们向那些消失的村小致敬,向那些曾经的师生们致敬,向那个虽然朴素却充满欢乐的时代致敬。
   村小,我们心中永远的乡愁。

共 17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开学季,本应该是欢欢喜喜的里子,实际上却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本文就是反映本应该是热热闹闹开学季的校园却淹没在了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中,宣告着一所学校的彻底关闭。作者在文中深情回忆了当年上学的情景,怀念之情溢于言表,那是几代人共同的回忆啊,可如今随着适龄儿童的减少,却不得不关闭,这是现实,却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这种现象还不是个例,作者援引网上看到的一段关于其它省市同样情况的一段视频,就说明好多地方都是这样了。从温暖的记忆到无法割舍的乡愁,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转换,又承载着一份多么厚重的情感啊。一篇感人的文字,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4-09-03 16:16:42
  谢谢老师赐稿,祝秋安。
回复1 楼        文友:山雨歇        2024-09-04 07:31:11
  非常感谢社长的迅疾编发和深情解读。一所又一所乡村小学、中学被撤销,我们村的初中于1984年撤销,校园给了周围几个村子合并后的西周小学;我曾经就读的初中于2013年撤销,校园给了山后小学;2019年,西周小学和山后小学同时撤销,从那以后,我们所在的乡镇只有镇驻地一所小学、一所初中。而现在,我所在的这个县级市,每个乡镇或街道办事处都只保留了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孩子每天上下学只能坐校车,再也不可能与小伙伴一起背着书包勾肩搭背聊着天、或者跑跑跳跳嬉闹着上学、放学了。
2 楼        文友:秋鹏飞        2024-09-04 14:36:03
  非常优秀的一篇散文。作者饱含眷恋之情,记叙了在已经消失了的童年时代的小学里发生的感人之事。作品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重在叙:写学校的环境,写同学,写老师。后一部分重在议。叙为议作了铺垫,议使作品的主题得以升华。是一篇值得欣赏的经典佳作。
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回复2 楼        文友:山雨歇        2024-09-05 08:27:37
  谢谢秋老师好评!其实,我的小学阶段还没有专门的小学教室,我上学时前后一共有三处教室:第一处是在大队院子里,是一处朝北的房子。那年冬天,克训老师在门口用玉米秸做了一个“挡风”——西面和背面是厚厚的玉米秸,东面留进出口。第二年我们搬到了大队院子东南边——就是我文中描述的那里。在这里,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不过,在我们背诵《荷花》那一课的那个早自习(完全免费,老师有时候会去看看,大多数时候是我们班干部主持),房子塌了!随后,我们搬到“青年屋”直到小学毕业。小时候上学的条件不可谓不艰苦,可那时候真的感觉非常快乐。非常怀念小学时光。
3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4-09-13 18:16:15
  2024年下半年纸媒发表作品
   36、听舅爷爷讲鸦片战争中的家族故事《现代作家》64期7月刊
   37、故乡在召唤(10300字符小说)《奔流》2024年第七期
   38、致天国的父母《青年文学家》2024年9期(上)121页
   39、我爱烟台植物园《青年文学家》2024年9月(中)38页
   40、杂谈边界感《当代文学海外版》56期
   41、身在他乡思故乡《烟台晚报》2024年7月14
   42、记忆深处的野蔷薇《烟台晚报》2024年7月25日星期四
   43、祖传的一方石砚;《烟台晚报》2024年8月7日周四同发表在《新时代》月刊2024.8
  
   45、槐树庄的童年时代《齐鲁晚报——芝罘文艺》2024年8月9日星期五
   46、老狼和它的女儿《香江文藝》2024年第一期
   47、阳台上的君子兰(小说)《苏州文学》总21期2024年第八期封面人物
   48、沉默的父爱《烟台晚报》2024年8月20日星期二
   49、致王亚南先生的一封信《北海文学》2024年秋季刊
   50、走进内蒙古草原的秋天《西北文艺》2024年秋季刊
   51、祖国供养我上大学《海河文学》2024年10月
太行飞剑
回复3 楼        文友:山雨歇        2024-09-14 09:22:12
  老师太厉害了!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9-14 21:21:52
  一篇怀念村小的文字,那些小学,是多少人的回忆。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5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4-15 11:05:59
  山雨歇老师的这篇散文,回忆了自己在西周小学的经历,表达出对西周小学消失后的无比惆怅和对它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令人感动,写得好!
回复5 楼        文友:山雨歇        2025-04-16 09:50:40
  非常感谢老师留言、共鸣!您精准地捕捉到了文中默默流淌的深沉情感,这种对逝去校园的怀念确实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我童年的校园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