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说牛(散文)
牛是一支歌,真的,从小,我从牛的身上汲取不少营养。
牛脾气、牛的顽强、牛的斗角打架。
牛的打架,惯用的是用角顶,也就是斗角,两只牛若斗起角来,你顶我撞,霍霍有声,角尖相撬,力大如牛,真是过瘾。
牛绝对是农耕的主力,农闲的时候,我们就要远牧群山,悠悠转转,让它把草吃得饱饱的,也把它的身体,养得壮壮的,所以我们本地常有一句话来形容人:“身壮如牛”就是说人如牛,又强又壮,蓄满神力。
“身壮如牛、力大如牛。”真的是这样。
牛不仅力气大,而且非常听话,这又是另外的一道风景。
春牧和秋牧,牛就是交通工具了,我们骑在牛背上,手抓住牛的颈部,双脚夹紧牛肚上,我们就可以随着牛悠悠去远方,牛要寻草吃,我们则在草地上玩。
当然,我们腰里也别着割刀或柴刀,也还有一支驯牛的竹鞭,俗称:“牛吹梳仔”,这有时可以防蛇,山上的野蛇往往也深匿在草地中,会猝不及防攻击人的。
“牛高马大”又是一句经典台词,牛的身体,块头很大,行走起来很笨的,因此我们又有一句俗话:“笨得像一头牛。”呵呵!
比喻牛、象征牛的美语有很多,但牛是很听话的,相形于猎狗而言,牛高大,猎狗小巧,这可是两道山里的风景。
猎狗乖巧,富有攻击性,在家里还是一个合格的“保安”,遇到陌生人进村,还会狂吠不止,若是有小偷来偷鸡摸狗,它还会去咬他、攻击他。
所以牛和狗,是山里人的两件宝。
但相形于牛而言,猎狗是比较灵巧的,富有速度,比牛跑得快。
过去的时候,我们一年播种两季水稻,早稻叫春播,牛就得派上场,犁田耙田,牛就被套上犁耙,使尽力气,这就是我们闲时养足它养壮它的缘故:“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养牛百日,也用在一时。”
牛平时是很安分守己、很听人话的,一般我们放牧归来,就把它安置在牛栏里,稍微绑扎,所以牛从来是不会偷跑的。
可是猎狗不同,遇到猎物,就会偷跑,就会去攻击它。
牛的耕耙有两季,秋播的时候,牛又要赶上大驾,出上神力,这就不在话下、也不辞辛苦了!
放牧,是童年我的一种生活、也是一段旅程:“牧童远牧在群山,悠悠逝进迷雾间。春雾七七四十九,牧笛轻唱快乐仙。”就是这样的生活,熏陶了我的童年,也锐意出我从牛身上锻来的品格。
“春雾七七四十九,隐匿高山乃仙求。山道腻滑多有险,一脚不慎坠渊幽。”这都是我童年写的诗。
虽然说,故乡现在都改种蜜柚了,不种水稻了,牛也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牛的精神、牛的忠诚,是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写的诗,虽然我现在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常常幽居山中,幽居我的:“横路下学校”,而且经常用二胡演奏我自己构思作曲的《童年》,这是描写我童年放牧生活的,二胡曲的结束是用大臂揉弦奏响鸟叫的,但牛的坚强和忠厚朴实的品格,勤耕细啄的精神,本来就是山里人的象征,是永远雕刻进日月星辰当中的,与我们同在,一同去步履人生,去踏平坎坷,去劈开大道!
往事悠悠:“牛魁牛背是温床,载着牧童去远方。两脚夹紧牛肚子,如马驰骋到疆场。”是啊!牛!伟大!朴实!忠厚!善良!永远都是我们的好伙伴!
2024.9.6.
写于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