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说说谦卦(随笔)
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开始提市场经济了,但还不是市场经济,日子还没开始加速,人们缺钱但加班只是偶然的事。喜欢读书,有时间读书,主要是也开始有好多书可以读。这样子接触到了《周易》,当然那时感兴趣的不是“君子易”,而是被称为“小人易”的算命。以现在的标准来看,那时的水平就算是算命也还没怎么掌握。但就像热衷于某件事的孩子,水平不高,热情却十足。并且常常为某件事占的卦不好而不甘心,一次接一次地去“算”。后来听一个很早就开始喜欢《周易》的同事说:“《周易》除了一个谦卦外,没好卦。”翻了翻《周易》,似乎还真是。尽管那时的他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但还是觉得他“深刻”。
日子像疯了似地快了起来,工作越来越忙,需要出差的事情越来越多,再加上结婚、带孩子。“命”到底如何之类的问题就不再出现在生活中,也算是明白了好多矫情的事,真的是闲出来的。最近几年,孩子大了,工作节奏又逐渐开始慢了下来,不太想刷视频时,找出尘封多年的一些书,其中当然有《周易》,无聊时翻翻。当然,算命的心思是早就没有了,有的是看看那些系在卦爻上的词句,有能理解的,笑笑;有不能理解的,翻过去。看过几次后,才发现真的一本《周易》,只有“谦”卦的卦辞确实没有不好的意思,其余的几乎都有不好的爻辞。当然现在的我早已经知道,你进了医院,碰到的当然都是病人。“卜”、“卦”之类的本来就是有了问题后才去做的事,那它怎么可能有什么“好”辞呢?
现在我的不再算命,除了已经知道各种各样的因果关系外,也是由于我知道了《周易》的用于占卦,是有身份的。在很古的古代,国君再次一些也要大夫之类的人才有“大事”,也只有他们才配“占卦(算命)”。后来在普通人中流行,甚至连丢个鸡蛋都要去算,多少有点庸俗化文化的意味。
谦卦是“下艮上坤”,这样的卦,按照古人的习惯,可以说成是“山在地下”,但这句《大象传》给出的判词是:“地中有山”。这种文字表达得细微处,以前是不注意的,现在当然能体会到它的一些用意。“地中有山”是所谓的“象”,年轻的王弼说“存象忘意”,以前我的理解是:能直接明白的道理就不要再去看什么教授学者的解释,他们最厉害也不过说的和“象”一样,而多数情况下,他们往往都是歪嘴和尚。现在我的理解是:对于一个道理,你能明白当然最好;要是当下不能明白,那也不要着急,不要想走捷径,不能寄希望于别人能给你解释清楚。别人解释得越详细,你觉得自己明白了,其实你明白的只不过是那个别人的意思,它并不属于你。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当然还是禅宗。有个和尚辗转了好多地方,拜访了好多禅师就是不开悟,却终于在一次劳动中,扔掉一块碎砖头,听到砖头落地的声音时开悟了。当时的他非常感激那些没有给自己说破的禅师。一般的道理需要人教,而真正契合人生的道理是别人教不会的,需要自己去体悟。比如这个谦卦的象,翻开古往今来的各种解释,每个人都说的头头是道。其实只有极个别的人是在根据他的人生体验在说,而其他的人自身没什么体验,他们只是习惯于啥事都愿意胡说八道,也敢胡说八道,再加上他们有钱也有闲,因此就无聊地堆砌了一大堆词句而已。你要是仅仅把它当成学问,那可以去看,甚至可以用它们写出一本很厚很厚的学术著作。但要是想真正体会高深的道理,那所有的那些解释都可以忽略,而仅仅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许你的经历很浅,但那是真属于你的,是真正值得信赖的)去看。那这个“象”“外坤内艮”,在我是什么呢?尽管自己内涵很丰富,但并不因此就觉得自己该高人一等,而是让自己表现得很温和,可以忍受别人说一些和自己观点差别很大的话。简单些说就是自己明明是山,却表现得像地。
下面来说一下我读谦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吧。
该卦的初六,爻辞通常的句读是;“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谦君子”现在是成语,一般地解释是: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这个解释是根据一些的古人解释演化来而的,基本符合那些古人对这句爻辞的认知。一般说来,在《周易》系统中,初爻,是一件事的起点,一个人的少年等等。比如这卦,我就把他按成长历程来看。初爻就是刚开始准备做事的时候。可这句在我的理解中却是:“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我的理解是第一个“谦”的意思是:该谦虚的时候。也就是有家业需要继承的人,在还没继承、自己也没表现出应有能力的时候;第二个“谦”就是真“谦”了。那前两个字的意思就是:该谦虚的时候你要是谦虚了。“君子用”,“君子”是“君之子”,是有可能成为“君”的人;“用”,要是这么做了。“川”,河流;“大川”,大河。在今天,连旱地都有很多桥,比如那首歌《北京的桥》唱的就几乎都是旱桥;更不要说河流上的桥了。所以过河没人太在意。可在古人,过一次大河就好像一次冒险活动,俗语说的“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不是真的说我过了很多的桥,几乎生活在桥上,是桥梁维护工;而是说我经历过的人生风险太多了。“涉大川,吉”,过大河不会遇到危险。这爻辞,我的理解就是:该谦虚的时候,你也确实谦虚了,那你就能度过任何风险。
六二的爻辞,我的句读是:“鸣,谦贞;吉”,“鸣”,本意是鸟叫声,说出是“鸟叫声”,本身也就说明已经被人听到了。也就是你的言行能被周围的人知道或者说能影响他们时,还能“谦”。这句里的“贞”是很关键的一个词,它在补充说明“谦”的状态,要能一直坚持不变;“吉”,结果会很好。“初生牛犊不怕虎”,好多人,会在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时看不起别人,而这就让他以后的路走起来格外的艰难,那些他看不起或者他本来也没有看不起,但人家觉得他看不起的人只要有机会就会给他设置各种障碍。
九三的爻辞是“劳,谦;君子有终,吉”。说实话看到这句,我马上对说出这句话的古人生出了敬畏心。“劳”,自己很辛苦,但也因此惠及到很多人。这很多人,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家的大多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总会有些人付出了很多,也让其它更多的人过上了相对轻松的生活。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就是“劳”。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谦”。“君子有终”,看上去很简单的表达,“有终”,不过两个字,但即便是很大的大人物,其实也很难做到。所以我们的古人才在《诗经》里面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新鲜感在的时候,谁都能做,可有几个人能一直保持住那种新鲜感呢?有始有终,谁都可以“有始”,却很少有人能“有终”。这爻辞就是在说,你真正“有终”的时候,才是“吉”的。
六四的爻辞是“无不利,撝谦”,按前面的语序就是“撝谦,无不利”。“撝”,前人解释说这里读“wei”,是“辅佐”的意思。看他们的意思应该是和前面联系了起来。我不是太认可,我觉得这里还读“hui”,就是“指挥”的意思。意思是在指挥别人做事时,也能“谦”就“无不利”。一个只需要动嘴的领导,在指挥需要动手的部下时,由于级别或者别的什么,能真正“谦”的人确实很少。现实中,外行领导内行就不说了,好多领导其实是内行,并且是很优秀的内行,他们知道做事的整个过程,也掌握那些过程。因此在指挥别人做时,总觉得别人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事却这么长时间还搞不清楚。说到这,我就有些“汗”,年轻时我是一个技术领导,一次在看到一个老同事一次又一次地试却总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我好几次告诉他该如何做,他却总不按我说的做,而是继续按他的思路在找问题。终于我所有的耐心被他耗光了,就直接把他从计算机前赶下来,亲自去操作。工作是完成了,但那个老同志气得好多天不理我。这就是“撝”的时候不“谦”的表现。好在我只是技术工作,要是在更为关键的岗位上呢?《左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两国交战,在交战前,一方的主帅请战士们吃肉,不知道什么原因,忘记了自己的车夫(他当然也是士),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第二天战斗一开始,车夫直接把主帅拉到了敌方阵中,让主帅成了两军交战的第一个俘虏。
六五的爻辞没有“谦”字,但是“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却表达出了“谦”的意思。第五是每个卦最重要的位置,用地位来比就相当于国君之类,用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就是他这一生最高光的时候。但这一爻却是阴爻,有“自卑”于周围爻的意思。也就是处于这个位置的领导,“不富以其邻”,不靠财物比如发工资就能动员起民众,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这个领导用“谦恭”的态度赢得了民众的信任。这就是曹刿论战中“上下同欲”的意思。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就算是最危险的战争,也没有失败的。“上下同欲”,和所有美好的词一样,在现实中真正出现的可能性极小。当然,这一爻,我还能有另外的解读:“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什么意思呢?自己没什么财物,但能团结周围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把财物都给了他们(这就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意思);这种时候,和其它国家发生战争,是没什么大损失的。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很多,比如那个以纸上谈兵出名的赵括,在被赵王任命为大将时,他妈专门上书赵王,说自家儿子不适合当大将。原因当然不是她也知道儿子的“纸上谈兵”,而是他对照了儿子和老公赵奢的做事方式。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她说老公每次打仗收到国君的赏赐,从来没带回家过,每次都把国君赏赐的钱财分给部下。而赵括却把所有的赏赐物都带回了家。所以赵奢尽管在现在没有赵括有名,但当时的他却实在是难得的名将。和他一样的还有吴起、李广等。他们散了财,他们也得到了部下的心。所以他们的军队都非常具有战斗力。当然,我还可以读出另外的解释,这里就不再罗列了。从这可以看出,理解这玩意,必须有你自己的经历才行。
“谦”卦上六的爻辞:“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还是“鸣谦”,是不是和六二一样呢?我们还是先看看它后面的意思:“师”,军队;按照古人的礼仪,国与国之间相互出动军队才对等;而这里用本国的军队去对付“邑国”,自己的附属国,这是在说明“谦”的本意:就算对方地位明显低于自己,也要把他当成和自己同样地位的人。这样才会出现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当然,我对这句更感兴趣的是,它告诉我,在写这句爻辞时,已经有了封臣背叛自己君主的事;并且好多时候,有些封臣还能打败自己曾经的君主而上位为真正意义上的君主。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不停变化,而其中的人性却鲜有改变。
《周易》的每个卦除了爻辞外,还有彖辞和象辞。以前很热衷于读,现在不是太喜欢,总觉得这些玩意读起来很美,但其实没什么意思。谦卦当然也有这两种辞。彖这么说:“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现在解释这句词的人都说好,我却觉得无聊。“天道下济”还能和“谦”有联系,“地道卑而上行”,和“谦”有什么关系呢?底层的人朝上爬,是人性。这没问题,但他就算想“谦”,他有那个资格吗?当然,考虑到这“彖”也不过是一个像我一样的人,尽管他是古人。这些话也可能是他在无聊时发的一些感慨,就像我无聊时会写写文章一样。我也就不再纠缠他了。至于那个所谓的象辞,“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把“谦”理解成平均主义,总能闻到一些无聊书呆子的酸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