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秋日话秋霜(散文)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就会到来。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期。霜降节气的特点就是早晚天气较冷,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较大。
秋霜的出现通常在晚上或清晨,这时,随着秋晚地面散热,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分较少,水汽就会凝结成冰晶形成霜。秋霜就是这一种自然现象。秋霜一旦来临,一夜之间就会万物披霜,旷野一片银装素裹,如同童话中白雪公主布置的天然舞台。
这时,俯看地面或植物,就可以看到凝结成的细微的冰晶状,有的还成为了似雪花状的六角形,就像是一朵朵银白色的小花挤在一起,形态很美。当阳光升起的时候,就会呈现出晶莹的光泽,有时还会呈现出淡淡的银灰色,用手摸摸有疏松的感觉。秋霜中的世界是静谧和宁静的。
一般来说,在秋季出现第一次霜的时候被称为“早霜”或“初霜”,具体来说,在我国的东北的北部一般在9月上旬就会出现初霜,而东北南部及华北地区则在九月中旬后才出现。随着北方地区昼夜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东北许多地区就会出现初霜。这时,千里沃野上就会出现一片片白霜,在早晨的阳光下就会出现一片银色的熠熠闪光的白霜,有时耀得人还睁不开眼睛。北方地区的霜期持续约3个月左右。霜降一到,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始忙于收割水稻等农作物,抓紧时间播种三麦等作物。
在南方,由于季节变化的特点,秋季通常从9月开始持续到11月。这段时间内,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开始凝结成霜,形成了秋霜的景象。因此,秋霜在南方一般出现在秋季的后半阶段,即从9月下旬到11月。在这段时间内,随着秋霜的出现,南方的自然景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在南方少数地区,霜期普遍还不足两个月。比如在四川盆地,全年只有10天时间左右有霜期,而云南的西双版纳、海南岛等地区则基本无霜。
小时候在乡村生活,每到在深秋霜降时节,一旦清晨起床后,开门放眼四周,只见村子周围的农田上洁白一片。出门仔细看,原来是一地满地的白霜,仿佛瞬间就让这季节变得冷静了。这样的情景仿佛只有在乡下才能看得到,因为城市里的街道地面温度较暖,除了公园和绿地外,看不到霜的存在。
在乡村,人们还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就叫“菊花霜”,因为此时正是乡村家家户户院子里菊花盛开的时候。那时,我还会和村子里的伙伴们喜欢去看在霜冻下的公路两旁的野菊花,公路两旁的野菊花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还释放着香气,它们东一堆西一堆的挤在一起,品种特别多,有金黄色的,紫红色和双重色彩的,在早晨阳光升起的时候,秋霜中的野菊花朵朵傲霜吐艳,在深秋的公路两边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为了秋霜下的一道长卷画。
踏上这条长达近五公里长的用煤屑铺成路面的公路,我们不仅观赏,还提着小篮走近秋霜下一堆又一堆盛开的野菊花,用手采摘。因为这些野菊花不仅外观美,而且在秋天经霜后还是一种上好的药材,据老人们介绍,用它们采摘的野菊花放在太阳下面晒干后泡茶喝,能明目、利肝、降血压、清热解毒等,是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好药材。因此,到了霜降后,乡村中的一些老年人就会合群到公路两边采摘,然后把采集的野菊花在家晒干,留下一些后,其余的就卖给附近小镇上的中药收购站。
所以那时候,在采集野菊花的队伍中,也就有了我和小伙伴的身影。常常是这样,我们利用星期天时间,大家一起来到公路两边争相采摘野菊花,晒干后用所卖野菊花的钱购买自己所要的日常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和薄本等。再后来,这条公路扩建成四车道水泥路,野菊花从此不再看到。所以采摘野菊花的这段往事也成为了每年秋霜到来时的一段儿时回忆。
秋霜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被誉为是大地的容颜、万物的素装,秋霜是季节转换的符号。秋霜在历史文化和文学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秋霜不仅是大自然的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价值。自古以来,秋霜就被视为一种高洁、坚韧的象征,它代表着历经风雨后的成熟和稳重。在古代诗人写的诗文中,秋霜还常与月光、菊花等元素一起出现,形成了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美丽画卷,寄托了诗人们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如,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文学家曹丕在《大墙上蒿行》中写道:“白如积雪,利若秋霜。”诗人所写的“白如积雪”是形容宝剑的洁白无瑕,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象征着宝剑的纯净和高贵。而“利若秋霜”则是强调了宝剑的锋利,秋霜给人的感觉是冷冽而犀利,宝剑的锋利能够轻易地切割任何阻碍。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意境,使得诗句的意象更加鲜明。这句诗同时也反映了曹丕对于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运用得恰到好处。
唐代诗人李白在《秋浦歌十七首》中写道:“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句是组诗中的精华。诗人在诗中写到的秋霜代表了诗人的忧愁和岁月走过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的“不知”并非真的不知道,而是通过采用反问的形式,深刻表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的“秋霜”二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生愁白发的特征,还蕴含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二首•其二》中写道:“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这句诗通过描绘霜降时节的山水景色,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美丽景色、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明净和色彩变化,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山明水净”不仅描绘了霜降时节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澄明和清明。而“数树深红出浅黄”则通过霜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变化,既明净清白,又有红有黄的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诗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但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感受。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空闺怨》中写道:“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寒冷与孤寂。首先,诗句通过“秋霜欲下”的预示,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寒冷,而“手先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寒意的真实感,把秋霜在古诗中承载的丰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描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人物内心感受的传达,让读者感受到女主角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的恐惧,以及对征战在前线丈夫的深深担忧。
其次,通过“灯底裁缝剪刀冷”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女主角在昏暗的灯光下,手持冰冷的剪刀,正在一针一线地缝制冬衣的情景。这种情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一位妻子在深秋时节,在为远征的丈夫赶制冬衣的情景,而且也展现了她的内心孤独与哀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时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
明代抗倭英雄、诗人戚继光在《望阙台》中写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是一句充满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诗句,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深情的描绘出了一幅悲壮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为了理想不惜牺牲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诗人的心血如同繁霜,洒向千峰万壑,使得秋叶被染成红色。这里的“繁霜”和“秋叶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沉情感,也反映了战斗的艰辛和牺牲。这句诗蕴含了戚继光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斗的执着。将自己比作繁霜,洒向千峰秋叶,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战斗的坚定信念。是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综上所述,秋霜在古诗中不仅是一个季节的标志,更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着他们的理想。它既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是人物情感和品质的隐喻,展现了诗句的丰富象征力和具有深远的意境。
是的,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即将开始。经测算,从霜降到秋天的结束大约15天时间。从霜降开始,百草和树叶都渐渐开始变黄、干枯并凋落。而“明月空中挂,白霜盖满地”的日子就会随即出现,所以只要每天天气好,在清晨就可以看到霜在草木土石上的情景。这个时间段,在民间俗称打霜期。
在秋天打霜之后,到我国秋霜最美的景点去走走看看,就是进入了诗情画意的境地。特别是在创导旅游健身活动的今天,用相机摄下那些美景,实在是人生中的希冀。走进黑龙江省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就是观赏秋霜中的风景之一。伊春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因有广袤的森林和丰富的各种树种闻名。每到10月上旬左右,伊春的森林经过银白色的秋霜洗礼后,树木的叶子就开始变色,呈现出绿、白、黄、红、紫、橙等颜色,形成了一幅层林尽染的色彩斑斓的风光画卷。给人带来美好的心情,带来快乐中的浪漫,这是一个被誉为“五花山色”的城市,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美感。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国内外游客前来伊春观赏也成为了一道风景,给游客带来一生难忘的记忆。
走进新疆喀纳斯的秋天,观赏在秋霜后形成的五彩斑斓的风景,也是值得前往的景地。在秋霜的作用下,可以在湖畔眺望喀纳斯周围的山林,只见各种树林色彩斑斓,有红似火的、有黄如金的、有绿像玉的,还有像咖啡色染在树丛间的,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这种自然现象不仅为喀纳斯增添了色彩和美感,也让世界各地游客在这里享受到独特的视觉体验。骑一匹马儿在草地上行走,看看湖中的倒影风景,会被自然的风光所陶醉。所以,喀纳斯的秋霜被《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十大秋色之一,真是实至名归。
走进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亚丁,这里是被誉为全世界最美秋天之一。当稻城亚丁进入秋霜的天气后,渐黄的草地和青杨林就开始争奇斗艳,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一天一个景色。抬头是蓝天白云,四周是金色草甸、红枫映白桦林、秋水绕山间,幽静的小径融合了感性的色彩和理性的沉静,这里既有成熟的风韵,又有洒脱的禅境。山水之间呈现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的长卷画。是团队游、个性化自助游、自驾游的好去处,在观赏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愉悦。
这里有一种季节性很强的植物,秋霜过后会变成红色,草甸由养眼的绿色向迷人的金色过渡,而彩林则呈现出红、黄、橙等多种颜色,构成了油画家所用的绚丽多彩的调色盘。稻城亚丁的秋天是大自然的调色杰作,每一处景观都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这里有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分别象征着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它们在秋色显得更加雄伟神圣,山谷的湖泊中还有它们的倒影,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魅力的和生命活力的世界中。
走进8月下旬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乌兰布统的草原上,就会看到经过秋霜的洗礼后的绚丽多彩的风景,草原上的颜色发生了层次性的变化,由浅绿、深绿、墨绿起伏伸延。草原上的阔叶林,在秋霜的作用下也被染成了金黄色,这时的乌兰布统草原上层林尽染,一片色彩斑斓的风光在阳光下美的无法形容,其中的功劳应该归功于秋霜,它是形成草原美景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国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在秋霜后同样展现出地域特色的独特美丽,如额济纳旗胡杨林、九寨沟等等,以其各自的特色,共同构成了秋霜后的多姿多彩的美景。
是的。当霜降临大地时,就会被一层薄薄的白霜覆盖,这是自然界的一种轮回现象,也是秋天中的自然元素。但秋霜对农作物来说,它的作用是既有利也有弊。不利的是:随着气温降低至0℃以下时,植株体内的细胞就会脱水而遭受霜冻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当秋霜首次发生在夜晚时,秋霜对喜欢暖式天气下生长的农作物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危害,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尤其是当还尚未成熟的秋收作物和露地的一些蔬菜有一些影响。但只要按照气象台报告的消息,一旦了解到秋霜来临的情况后,只要采取相应的现代化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秋霜对农作物所造成的损害。
有利的是:霜降期间的低温对农作物也有好处,它可以杀灭躲藏和伏在农作物株叶上的害虫,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袭,因为低温环境对害虫的生长和活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从而间接地帮助了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在农作物上打农药,确保环保无污染。
在乡村,乡人们在经过忙碌碌的秋收和麦子播种后,总希望秋霜早点降临到种植的蔬菜上。这些蔬菜包括青菜、塔菜、罗卜、包菜、甘蓝菜、菠菜等。因为经过秋霜后的蔬菜会赶走菜内所含的一种叫芥子油苷类的苦味物质,青菜经过光合作用后,在植株内淀粉酶的作用下,经水解作用变成麦芽糖酶后又转化成葡萄糖,于是霜降后的青菜就有了甜味。洗净后生火在锅中一炒,既省时间又成熟得快,而且吃起来美味可口。所以在乡村,人们都喜欢吃经过下霜后的各种蔬菜。因为这样的蔬菜的口感既鲜美又美味。霜打的青菜受人欢迎。
在乡村,霜降这天也是人们开心的一天,乡人们会从院子里的柿子树上摘下已经成熟的像红灯笼的柿子,围在桌前一起美美品尝。据说在霜降时节吃红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迎接冬天到来的一种果品。
多年来,每到霜降到来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油然升起一股乡愁,仿佛此时秋霜在告诉我们离开故乡多年的游子,应抽个时间回到家乡看看,看看乡村如今的变化,还有被秋霜染美的令人陶醉的乡村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