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家园·相约秋天】红柿映金秋 乡情满骑岸(赏析)

编辑推荐 【家园·相约秋天】红柿映金秋 乡情满骑岸(赏析) ——评丁晓梅散文《骑岸大方柿》


作者:田冲 进士,684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03发表时间:2024-10-14 19:31:18

红柿映金秋乡情满骑岸
   ——评丁晓梅散文《骑岸大方柿》
   田冲
  
   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一篇优秀的散文往往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能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空,感受其中的风土人情、人文情怀。丁晓梅的《骑岸大方柿》便是这样一篇佳作,它以深情的笔触、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江海平原骑岸镇大方柿的独特魅力,以及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主题鲜明,情感真挚
   文章以骑岸大方柿为主题,通过对柿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骑岸镇的大方柿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家乡的象征。作者从小生长在骑岸镇,柿子是儿时一季的期盼,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乡情。
   文章开篇即点明主题:“江海平原上具有百年历史的通州骑岸镇这一方水土,也孕育出自己特有的物产——骑岸镇大方柿。”接着,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对柿子的期盼,以及柿子树给家人带来的清凉和快乐。这种对柿子的喜爱之情,不仅仅是因为柿子的美味,更是因为它承载着作者的童年回忆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再次强调了柿子的重要性:“金秋十月,又是一季柿子红。累累果实已缀弯了枝桠,这是家乡水土宕开的活色生香的一笔,是盛大季节的慷慨馈赠。”轻啜一口凉滑甘甜的骑岸大方柿,作者感受到了先人和今人的口腹之乐,也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底蕴。这种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描写细腻,生动形象
   文章对骑岸大方柿的描写细腻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作者用“色泽鲜艳如红玛瑙,果形硕大,呈方形,口感黏滑甜软”来形容大方柿的外观和口感,让人垂涎欲滴。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柿子树的描写,展现了柿子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
   “春季,我常常仰头去查看枝上无数的青绿色的小柿子,象一张张戴着荷叶边帽子的娃娃的脸,一天天长大,丰满,成熟,心里满溢的快乐也与日俱增。”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小柿子比作戴着荷叶边帽子的娃娃的脸,形象地表现了小柿子的可爱和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酷暑盛夏,柿子树枝虬叶茂,浓荫蔽日,一家人在树下吃饭、午睡、纳凉。老柿树,给了我们一夏的清凉。”作者通过对柿子树在盛夏时节的描写,展现了柿子树的茂盛和它给人们带来的清凉。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柿子树的重要性。
   “初秋,柿子刚刚泛黄,我们姐弟四个就缠着大人摘柿子。父亲取来一根长长的竹竿,一端绑着一个用铁丝撑成圆口的小布袋,铁丝圈套住柿子,一拽就是一个,一会儿就采摘了一篮子。”作者通过对摘柿子的描写,展现了一家人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这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质朴和美好。
   “仲秋时节,树叶在一阵阵秋风里辞别枝柯,柿子,被一场场秋霜染红,玲珑剔透,像一盏盏精巧可爱的小灯笼,在秋风中摇摆,照得人心里暖暖的。”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柿子比作小灯笼,形象地表现了柿子在秋天的美丽和温暖。这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丰收和喜悦。
  
   文化底蕴深厚,引人深思
   文章不仅描写了骑岸大方柿的美味和美丽,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引用家乡先贤的诗“骑岸‘金盆月’,江淮众口夸。方平戴翡翠,通体浆朱砂。滋燥润肠胃,甘醇溅齿牙。中秋有此物,何必觅其它?”来赞美大方柿的美味和价值,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底蕴。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奶奶留柿子给喜鹊和小鸟吃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和对万物的怜悯之情。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关爱,使文章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感慨道:“轻啜一口凉滑甘甜的骑岸大方柿,先人、今人的口腹之乐,在历史的濡染中,造就了一方灿烂的风物,也积淀成一方纯朴又别具韵味的文化。”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也让读者思考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开篇点明主题,接着分别从春季、盛夏、初秋、仲秋和秋末五个季节描写了柿子树的生长变化和柿子的美味,最后在结尾处再次强调了柿子的重要性和家乡文化的底蕴。这种结构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分明。
   总之,丁晓梅的《骑岸大方柿》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它以深情的笔触、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江海平原骑岸镇大方柿的独特魅力,以及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文章主题鲜明,描写细腻,文化底蕴深厚,结构严谨,是一篇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田冲,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第三届签约作家、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西安商报》副总编,陕西省楹联学会、陕西省少儿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为西安市新城区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师。198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陕西日报》《中华辞赋》《四川文学》《延河》《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并被评为“西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获西安市文联第三届“双新奖”。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第三届山泉文艺创作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获首届国际东方散文奖、首届中国丝路文化奖、第二届丝路散文奖;出版诗集《守望家园》。)
  
  

共 21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赏析文章全面且深入地剖析了丁晓梅的散文《骑岸大方柿》,令人印象深刻。文章从主题、描写、文化底蕴和结构四个方面展开,条理清晰。对主题的解读精准,点明了散文中大方柿与乡情、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在描写方面的分析细腻生动,通过引用原文中的精彩语句,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了大方柿的外观、口感以及生长环境的魅力。对文化底蕴的挖掘深刻,引用先贤诗句并阐述对自然的感恩之情,引人深思。结构分析简洁明了,呈现出散文层次分明的特点。赏析文章语言专业且富有感染力,既展现了原作的精彩之处,又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散文的视角,是一篇高质量的赏析佳作,有助于更多人领略到《骑岸大方柿》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建议加精!【编辑:王即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即之        2024-10-14 19:31:47
  这篇赏析文章对《骑岸大方柿》的解读十分到位。它紧扣散文的特色,深入挖掘主题内涵,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在描写分析中,以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原文的细腻笔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对文化底蕴的阐释丰富了作品的层次。简短的结构分析也清晰地呈现了散文的脉络。总之,该赏析文章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 楼        文友:秋觅        2024-10-14 19:35:32
  精彩的赏析文章,感谢发文分享,推荐加精!
秋觅
3 楼        文友:田冲        2024-10-14 19:38:08
  丁晓梅散文《骑岸大方柿》 原文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1005223.html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4 楼        文友:田冲        2024-10-17 16:22:15
  衷心感谢王即之老师的悉心编辑与宝贵点评!在您的百忙之中仍抽空指导,实属难得,万分感激!您的鼓励、肯定与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愿您秋日安康,敬上一杯热茶,聊表心意!再次感谢,祝好!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5 楼        文友:创作修行僧        2024-10-18 08:31:49
  感谢田冲老师的编辑和编者按语,您的编者按语总是提醒我加强文章的浓度,我会忍不住做些完善和修改,这才是编辑和作者的互动。谢谢您的 帮助和指导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