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今夜无人共,卧看星河明(散文)

精品 【流年】今夜无人共,卧看星河明(散文)


作者:李金松 布衣,22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3发表时间:2024-10-29 10:35:34

昨夜一直在梦里,待我醒来时,从云层里窜出来的几缕阳光已经照到了客厅的书桌上。一夜的梦,也记不清太多的事体,只是,身心疲惫。今天是要出门的。简单洗漱后,整理了几件衣服和生活用品。
   佛教圣地普陀山,就在大桥那一头。因朋友介绍,准备去一个寺院“闭关”七日。闭关语出佛教,“闭居修养道业”“闭关守寂”,或“闭关学道”,是闭门专心修禅、学经、忏悔、写作。
   普陀山因为悬在海里,所以,也叫岛。这里是观音道场,钟灵毓秀,奇石玲珑,金沙逐浪,海涌金辉,一寺一院,一石一木,皆可入心。拿起笔,可写山海风光,心中慈悲,也可写修禅养神,心境意趣。
   从宁波汽车南站坐大巴车,两个小时到达舟山市普陀区中心汽车站,打车到达轮船码头。因是夏季,来海岛的人是多的,一个个急匆匆的样子。码头去岛上的船票需要预约。我也是前一天预约好的。人多,船也多。排队是需要的,只是,不用太久的等待。客船悠然飘离于大海间,穿过波光映照的莲花洋,20分钟即可靠岸。
   普陀山现有开放的寺院40多家。海天佛国之福泉禅林,近客运码头,步行也就一刻钟的光景,与普陀山西天景区遥遥相望。创立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年间重修名福泉庵。当代著名佛学大师,中国首位博士“比丘”印顺长老早年出家于此,为原普陀山佛学院所在地。
   深山藏古刹,僧众聚禅林。进入福泉禅林正门,迎面可见两棵樟树,树龄分别为260年和210年,两棵樟树前后相差50年,樟树枝杆庞大,其空洞被水泥而封。天王殿正对面照壁上书有“南无观世音菩萨”,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寺院现有殿宇163间,住僧20余众,朝暮礼诵,学修精进,养道之妙地,祈福之宝所。
   寺院是清净之地,和尚师傅们每天4点半打钟起床,晚饭后稍作休息,8点就打鼓关闭大门,寺院进入静休。进入寺院的第一天,有师傅对我说,素食吃不习惯,可以到门口的餐馆改善一下。至于吃素,我也是喜欢的。寺院大门不到百米处的村子,家家户户开了民宿,到了傍晚,那些空旷的屋前摆开了海鲜排当,劳累了一天的游客自然要坐下来的。我会在每天晚饭后,来这里走一走,看看人,看看世事。相距百米,寺院的宁静与此处的喧闹,这是完全不同的。
   海岛的夜晚总是充满凉意的。一日,我走过村子,进入了一处公园,这里便是西山景区的一部分。穿过公园就可见到一处水库,水库是小型的。在舟山这个海岛,缺的是淡水,许多山岙里都会建小型的水库,大小不论,能装水就行。水库堤坝处有一荷池。荷池不大,只是,足够我驻足的。
   我是喜爱荷的。眼前的荷,盛开的花只有几朵,大多是羞答答待放的花蕾。时光已近傍晚,山里的游客都在往外走,看到这样的荷池,都在拍照,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妇人,穿着鲜艳,随身带几条丝巾,脸上的笑容,美丽的身影,都让人感到满满的幸福。“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红楼梦里的香菱说:“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
   欣赏荷,我喜欢停下急促的脚步,去寻找美。暗淡的天色下,依然能看见尘间的莲花清幽绽放,出污泥而不染,守着自己的风骨。
   张开的荷叶,微风吹过,随风舞动的身子需要慢慢看的,大多似未出阁女孩般含羞。有时候,叶子里会有水珠,那实在是很有趣的。水珠在荷叶间滚来滚去,既不被叶子粘水,又不会掉落。荷花的开放,那花瓣间雄蕊和雌蕊一片又一片的绽开,似世间相爱的少男少女,那是不多见的。荷花的颜色大有不同,浅白色的,浅红色的,也有粉色的。那一天,我在一枝大大的荷叶间发现一朵特别大的荷花,那完全是紫红色的。我欣喜若狂,心头都会笑声而出。我随即打开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好友。分享的快乐,从未有过的激动。那些没有张开的花蕾,大小不同,长长的枝杆伸出水面,像是在说,“守着我,就会看见我艳丽的身姿。”荷的清丽,可感知生命的宽宏与恩慈;莲的纯洁,可感知灵魂的禅意,足可众生倾慕。蓦然所思,原来世间的寂寞,亦可如此美好端然的模样。有人说,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
   七月的时光始终深情,透过树林的阳光,承载着无量的恩泽,涌漾出生命淡淡的色彩。流水记忆的笑靥,回眸无涯的眷念,生命里追寻的那个主角,似乎一直就在眼前,常常让我暗自庆幸,甚至嘴含笑容,美美地享受世间带来的福报。
   荷池的尽头,只是几步路的地方,有一凉亭。亭子不在路边,藏在山边的树林间,很少有人上去。天色有些晚了,山里下来的人,挤满了两边的道路。我不喜欢在这样的人群里。我直接上了亭子。亭子里是安静的。坐在这里,凉风习习,完全没有夏日的感觉。
   树林外的灯光已经射进来了,我倚靠在亭子的柱子上,不觉间我进入迷糊之中,自己红扑扑跳动的心似乎窜出胸膛游荡而去。
   生命常常不被自己所控,小时候,睡在稻草上也会在梦里笑出声来。所以,总是被妈说,这孩子怪怪的。记得在部队时,一个班的大寝室会被我的笑声吵醒。所以,我认定,我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
   普陀山充满灵气,充满佛性,充满莲花的馨香。也许,我可以在这样的树林里,在这样的野山里,在这样的静谧之地,那怕是一场梦,也是倾心。
   眼睛正在不由自主地打斗,身心正在毫无顾虑地放松。生命的旅途总会有始料不及的惊喜。只见一道佛光闪出,亮出一位仙子。仙子从莲花洋渡飘然而来。正在此时,我猛然想起,今晚有约一位仙子到访。
   夜晚的码头,进岛的客是少的。我似乎站在码头出口处,等候,守望。
   船靠岸后,出口的正门就会被打开。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我思想之时,仙子已在我身边落定。仙子言而不语,妩媚纤弱,粉红色长裙,舞动着水袖,身上带着阵阵香气。
   也许,今夜的我,犹似聊斋故事《香玉》里,坐在崂山清宫里读书的黄书生,或是故事《娇娜》里性情文雅仁厚的书生孔雪笠。
   念念之中,不知不觉间我已立于一处礁石上,只听得仙子在说:“醒来。”正在此时,海浪翻过礁石,冲上岸来,一阵凉意,我也被惊醒。只见时,鸟惊庭树,影度回廊,犹似太虚幻境,再看时,又见仙子冰清玉润,纤腰楚楚,笑似春桃,唇齿含香,莲步似舞,仙子的容貌,确与常人不同。
   随后,我听得脚下发出轰轰雷鸣声响,仙子伸手指着说:“脚下便是潮音洞。”我只听说潮音洞,未曾到访。潮音洞半浸于海水深处,洞内通明,潮涨潮落,海水冲击如蛟龙搏杀,声如雷鸣。传说有一僧人来潮音洞朝拜,蜡烛用尽,即撕破棉衣,将布缠指,沾上烛油,燃指做功课,祈求观音显灵,因疼痛难忍翻入潮音洞,众人以为被淹死。不料,三日后,僧人奇迹般被莲花托出,自此,信徒以为潮音洞有观音化身,争相效仿,跳入洞中朝拜酿出悲剧,此举有违佛家慈悲为怀理念,立碑禁止。至清代,地方官亲书《舍身戒》。现碑尚存。仙子说道,一个人对自己都不慈悲,何以慈悲他人。心怀慈悲,天下有爱。
   潮音洞转身向后便是紫竹林,仙子领我前去。只见康有为题写“紫竹林”匾额悬挂在此,这才想起康有为“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仙山涌普陀。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的诗句。紫竹林因其竹身为紫色而出名。青石板路两边茂密的竹林,在苍穹的亮光映衬下,绿叶萋萋,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随风徐徐动,似舞动的少女一样秀丽。
   不远处便是南海观音露天大佛,只见大门紧闭,难以进入,忽见仙子手一挥说:“进”,我随仙子同行来到了观音佛像前。仙人轻声细语,说了许多话,我只是点头应声。安静的夜色下,只是看见,观音立于莲花座上,面容慈善含笑,虽不见白天的佛香缭绕,仍可感知观音的佛光,在淡黄色的灯光映衬下,更显慈悲庄严的意境。仙子说,当你跪拜之时,菩萨早已透过你的眼神和心灵细细思量。无论你心求何事,菩萨不为所动,动的是你自己的心。
   拜谒南海观音后,在仙子的指引下,来到了普济寺,不经意间,我看到寺前竖着一方巨石,上书“来了就好”四字,我想,这就够了。不等我想,似乎已来到了山顶,顿感海风不像山下那样温柔,一身凉意。意念中,这里我是来过几次的。便问仙子,此地我是熟悉的,不来也罢。仙人对我说了几句。
   仙子引我走进幽深的香道。仙子说,这里便是佛顶山慧济寺,“佛顶顶佛”即是此地。此为普陀山最高处,许多香客从山脚起,三步一叩首,其虔诚之心,日月可鉴。
   来便是来了,你可知,四方香客,众生所求,跪拜菩萨,菩萨每天施舍,从何而来。救赎自己,永远是自己。你看那契此和尚,露着大大的肚皮,无论你是欢喜而来,还是悲伤而到,总是开怀大笑。那是说弥勒菩萨没心没肺,还是没慈悲心肠。我听着这些,一时没悟出其道,难以作答,心生愧疚。
   你怎知天庭为仙,历经千年修炼,怎是一朝一夕可成之。人间烟火之人区区百年,没完没了,皆为功名利禄所累,怎能安度一生。菩萨静坐观众生所求,为官之人贪而不自知,得财之人无施舍之意心,儿孙之念似永无尽头,你看那菩萨一手置身于自己的心,一手掌心向外已是空空,菩萨虽慈悲,亦不能成众生所愿。
   “佛顶顶山”,你已来到最高处,修行向善去吧。没等我细想,仙子已轻轻挥动衣袖,引我腾空飞去,心生害怕,便念叨着:救我,救我。仙子说着伸出玉手。只是,我心想这仙子并不熟悉,怎可触摸玉体。正想着,仙子早已远去,不见了仙子的身影。我惊叫起来“仙子救我,仙子救我”,此时,才知自己在梦里,似乎胸腔被重物压着,几乎喘不过气来。
   头顶三尺有神明,同梦随缘。生命似一缕海风,感知曾是来过,又不见了踪影。“淡看人间三千事,闲来轻笑两三声”,人皆具佛性,洞察宇宙人生,慈悲,智慧,善良,足矣。我挣扎着醒来,才慢慢想起这一夜的梦。原来,昨夜就在这亭子里,想起那仙子归去,不觉心酸起来。
   我精神恍惚,来到荷池边,回忆着昨夜的梦,揉了揉眼睛,寻找自己满心欢喜的那一朵大红色荷花,“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共 39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给人启示的感悟文字。到佛教圣地普陀山修身养性,住驻观音道场,沐钟灵毓秀,观奇石玲珑,听金沙逐浪,看海涌金辉,原来,一寺一院,一石一木,皆可入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间烟火之人区区百年,短暂一瞬,宇宙一尘埃,如皆为功名利禄所累,怎能安度一生?倒不如像仙子暗示那样,尽心尽力即可,不是自己的,不要勉强,不要贪念,慈悲,智慧,真诚,善良,救赎自己,方得永年。给人思考,值得一品,倾情荐阅。【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30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4-10-29 10:37:13
  读这样的文字让人心静!
   人生一世,努力就行。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0-30 22:56:0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