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魔幻现实主义派小说的技巧创新(赏析) ——魔幻现实主义派小说的技巧创新
魔幻现实主义派小说的技巧创新
卜奎老人(编著辑录)
魔幻手法,是这一流派的主要贡献。这些作家把现实与魔幻结合起来,即现实生活的魔幻化,魔幻情景的现实化,造成了强烈的表现效果。此外,在结构、时空处理、夸张、变形等等方面,这一流派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于这一流派的研究,林一安、刘习良、许铎、吴晓东等先生的文献较为深入,现归纳如下:
(一)整体构思的魔幻模式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整体构思,有许多都是建立在魔幻情境的基础之上的。他们书中所写的骨干情节,并非现实生活中所有,而是类似神话传说、灵异故事的虚拟世界。
《百年孤独》在小说结构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明显的线索,这就是布恩蒂亚家族害怕近亲结婚会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这种深深的恐惧,代代相传,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总统先生》的构思,也是具有魔幻色彩的。小说中的总统,与现实生活的首脑不同,他是一种神人、超人。他代替了原始社会中部落酋长的职能,具有某种神力,像神一般肉眼凡胎看不见。就是说作品的立意不是一般地控诉某一独裁者个人的罪行,而是把人道主义的批判同社会分析相结合,着意塑造了一位拉美专制暴君的文学典型。此外为了突出作品的主旨,作家颇费了一番匠心。小说以黄昏时分有如咒语般不祥的教堂钟声开始,渲染出浓重的宗教气氛,灾难就随着夜幕降临。
小说中的另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是卡拉·德·安赫尔,他的名字意译是“天使的面孔”,作者每每写到他总要提示“他像撒旦一样,外貌漂亮,内心险恶”,暗示安赫尔具有双重性格,如圣经中那个对“上帝”不忠的“魔王”。
(二)魔幻化的表现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在运用表现手法时,根据内容的需要,都把它们魔幻化了。这些表现手法的魔幻化,不单涉及超常的手法,如夸张、变形、荒诞、隐喻、象征、神话、典故等;而且它把正常的叙述、描写也魔幻化了。
1,象征的魔幻化
象征手法是象征主义乃至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魔幻现实主义使用得最多、最得心应手的表现方法。
例如:《百年孤独》中写马孔多的居民们在失眠病毒蔓延之后都失眠了,不久又患上了健忘症,连日常的生活用品的名字都忘了;于是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贴上标签,注明名称、用途等。这个情节的象征寓意是耐人寻味的,它在告诫拉丁美洲人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正在被人遗忘,这是何等危险啊!而且,这个经历了许多沧桑变化的马孔多小镇,不正是—百多年来孤独而又多灾多难的拉丁美洲大陆的象征吗!
再如:作品中黄色是不幸和死亡的象征。实际上,黄色是当地产品香蕉的颜色,这种象征的寓意是十分明显的。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象征,则用的是虚拟的、怪异的事物作为象征体。魔幻的色彩,就由此而生。
2,荒诞的魔幻化
荒诞手法是贯穿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重要表现手法。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主要也是借用这种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荒诞手法。
例如:《百年孤独》中,描写霍·阿卡蒂奥被枪杀后他流出的血从门下溢出的情景:“穿过客厅,爬上街沿,顺着土耳其人大街奔驰,往右—拐,然后朝左一拐,径直踅向布恩蒂亚的房子。在关着的房门下面挤了进去,绕过客厅,贴着墙壁(免得弄脏地毯),在饭厅的食桌旁边画了条曲线,沿着秋诲棠长廊婉蜒行进”。为了说明独裁者的残忍,那辆装着被杀害的罢工者的列车被写成为200节车厢,前、中、后有三个车头牵引。现实生活中,决不会有这样长的列车。
又如《佩德罗·帕拉莫》中所虚构的魍魉世界科马拉村,以及鬼魂胡安寻父的经历,以及《家长的没落》中描述帝国主义势力对拉丁美洲国家奇特的抢掠方式,都充满着荒诞不经、不可理喻的色彩,从中不难看到西方现代主义荒诞手法的深刻影响。
3,叙述与描写的魔幻化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把现实魔幻化,又把魔幻现实化,这样在艺术表现上,把写实与夸张、真实与荒诞、人与鬼魂等巧妙结合,在神话气氛中叙述历史事实,从而产生了一种似真似幻的独特风格。在《百年孤独》中有许多“真假难辨”的描写:人死后,鬼魂依然活在人间,跟人对话;吉卜赛人摩尔基阿德斯死后又复活了,还提前百年预言了马孔多的毁灭;吉卜赛人来到后,牵着磁铁穿过马孔多,各家各户的锅碗瓢盆等铁制器具,都叮叮当当地跳起来跟着他走,甚至已经钉好的铁钉也从木板上跳出来跟上这支奇怪的队伍,等等。
在《玉米人》中,阿斯图里亚斯就描写了一个似梦非梦、亦梦亦真的场面,一下子把读者带进一片迷离恍惚的气氛中。接下来,作者采用虚实交错的笔法,把现实、梦境、神话、幻觉……熔为一炉,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或实实在在或离奇古怪的故事。在结尾处,作者一方面感情真挚地叙述戈约·伊克历尽艰辛,终于合家团聚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另一方面又插入尼丘忽而是人、忽而是狼的荒唐情节。这样,首尾呼应,通体和谐,全书笼罩着一片或隐或现的“魔幻”迷雾。这套写法看来相当怪诞。有的地方神神鬼鬼,显然是虚构;有的地方扑朔迷离,晦涩难解。
4,具有魔幻色彩的时空处理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由于魔幻的神力,时间、空间处理也得到了大大的方便。在这里,无须作任何交代与解释,就可以把时间延长、缩短、停滞、加速、中断、组接、倒置等等;也可以把空间跳动、交叉、拼接、重叠、收拢、扩展等等。
在《百年孤独》中,为了表现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的现实,还特意创造了新的时间观念和表现方法。在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里,要表现一百年的社会生活,在时空处理上确实是有很大难度的。为此,作者想了许多特殊的方式方法。
其次,作者用一个贯串性人物,在时间上牵制全篇。这个人物是女主人公乌苏拉,她活了122岁,可谓是家族历史与拉丁美洲历史的见证人。有了一位年过百岁的主人公,概况百年历史该是多么方便啊!其间,绝大部分事件,她可以亲历,参与其中;它的意识流动,可以上溯,又可以预想――这样,扩展开来,获得了无限的时空。
又次,为了灵活地驾驭时空,作者又使用了时间显示的模糊方式。在行文中,他并不标明具体时间,而是笼统地略作交代。试看第一章里的时间提示:“多年以后”、“三月间”、“这时”、“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从前”、“建村的时候”、“最初几天”、“探险回来以后”等等。这样,不写明哪年、哪月、哪时,可以是任何的年、月、日,随意而又方便。在模糊的时空中,时间的跳动、扩展、紧缩、倒置等等,是可以轻易实现的。
在空间上,作者也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在这一点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借鉴了意识流小说、新小说等流派的技巧。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创造,具体情况是:
(1)环境的象征性
这类小说的环境也是魔幻化的,例如《百年孤独》中的马孔村,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村落,而是一个象征性的空间。它是哥伦比亚乃至全拉丁美洲的一个缩影,一个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虚拟空间。
20世纪初期,哥伦比亚内战停止,经济恢复,但近在咫尺的美国新殖民主义势力又涌进了哥伦比亚。火车、电灯、电话、电影、留声机等出现在马孔多。紧接着,美国人又建立了很多香蕉园,各种人像潮水一样涌进马孔多,他们喧宾夺主,控制了马孔多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从表面上看,好像给马孔多带来了繁荣,但实质上却是外国资本家更加残酷剥削和掠夺的开始,而且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帝国主义者用野蛮暴力镇压人民的反抗。
(2)虚化的空间环境
同所有的现代派小说一样,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对环境并不作刻意的描写,而是信笔由之,略加勾勒。就以《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为例,这么重要的环境,却不见多少过细的笔墨。
(3)环境随着人物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遵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原则,一般都先写环境,然后再使人物活动于其中。巴尔扎克笔下的“伏盖公寓”,是此类描写的经典。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则不在意环境的预先渲染,常常是“环境随着人物”。人物到了哪里,环境就在哪里;人物在,环境也就在――哪怕对环境并没作什么描写。到了非交代环境特点的时候,才略作点染,勾勒几笔。
(三)动物――人物对应
在动物身上找出特点,以象征的手法隐喻特定的人物形象,这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独创。吴晓东先生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一书中,对此有了独特的发现。他认为,《百年孤独》建立了动物与人物的互喻体系。据哥伦比亚的一位研究者统计,小说中写了104种动物,而且都与各种性格的人物相对应。如:“牛”,象征勤劳和魁梧;“小牛”,象征力量;“非洲野牛”,象征活力和生气;“蜗牛”,象征肮脏和色情;“蝎子”,象征性爱;“鹭鸶”,象征异国情调;“鲸鱼”,象征欺骗;“猪”,象征异常的情感;“兔子”,象征色情、困扰和迫害;“蝴蝶”,象征火热的爱情和欺骗;“蚯蚓”,象征色相和肮脏;“蚊子”,象征落后和不发达;“螃蟹”,象征独特等等。
就书中人物看,也有突出的对应的例子: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蒂亚像“公牛”;奥雷连诺第二,“曾有一张安详的乌龟脸,最后这张天真纯朴、胖墩墩的乌龟脸变成了蜥蜴脸。”;而卡米拉·萨加斯杜梅的外号叫“母象”,等等。这里,动物好似人物的脸谱,显示他们各自的性格。
本节参考文献
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文澜在线》工作室:《西方文艺思潮》,杭州图书馆(网络)。
罗泽凤:《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广东电大导学中心(网络)。
林一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资源库(网络)。
刘习艮:《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资源库》(网络)。
许铎:《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资源库》(网络)。
陈建华:《外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精品课程网(网络)。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生活·读书·新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