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星】被火烧掉的遗憾(随笔)

编辑推荐 【星星】被火烧掉的遗憾(随笔)


作者:东风有力 童生,566.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7发表时间:2024-11-05 16:06:24
摘要:原创首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人为制造了几场大火,这火烧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间红火,这火烧掉了文人墨客们的梦想,这火让伟大外科医术失传,这火让女词人断肠。
  
   (一)两把官家之火
   1、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00多年,中国出了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他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一统中原的大业。登基后,在政治上,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社会文化上,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以首都洛阳为中心修筑通往各地的道路,规定以法为教,以史为师;军事上,北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修筑万里长城;南征百越,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千古一帝,却也犯糊涂,他听从李斯之言,一把火烧掉金典古籍无数,那就是至今都让国人唏嘘不已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那么秦始皇都焚烧了那些书籍呢?首先是儒家经典:如《尚书》、《诗经》等。其次是诸子百家的著作,包括《孟子》、《论语》、《墨子》、《周易》、《老子》等。还有历史书籍如《春秋》以及针砭时弊的文学作品、其他国家的史书。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愚化人民,加强统治。他的这一行径直接让许多珍贵文献资料被销毁,对中国的文化传承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使得历史记忆和知识传承受到了极大破坏,直接导致了古代文化的断裂。同时也钳制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直接导致秦朝以前的历史记载中断,可以想象,如果秦朝以前的史书都流传下来,那么炎黄时期和夏商的历史会更清晰记录,那么就不需要现在人费时费力去探索夏商的首都,夏商周断代等问题。
   2、清朝文字狱毁书
   从古至今评价皇帝的标准是文治武功。文治就包括治理国家的各种善政,以及对文化书籍的整理归纳,也就是盛世修书。比方说明朝皇帝朱棣命人编纂《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清朝入关后,康熙编撰《康熙字典》,乾隆超越康熙,组织编纂《四库全书》。然而就在清朝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凡是统治者不满意的图书,统统毁掉。据统计《四库全书》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八亿字。然而焚书却达15万册,销毁版片170多种、8万多块,可谓是来了一只鸡,却走了一头象。除了禁毁,他们还篡改,导致好多书籍都面目全非。怪不得就连鲁迅都说,雍乾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吴晗也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这场以修《四库全书》为名的毁书运动,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不仅无数的典籍被付之一炬,更是造成了知识界的恐惧气氛。不管是写诗作词,还是写小说传奇,每个文人都讳莫如深,深恐莫名遭受“文字狱”之灾。清朝的焚书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销毁破坏的书籍量尤其巨大,尤其还没有备份,因而造成的损失特别大。
   这些触目惊心的大肆焚毁书籍,让我们好多先人的智慧和灵魂不能得以流传,我在此好想惊呼,世间可以无我,但世间不能无书,一个皇帝连祖国的文化都不能容忍和保护又何能成为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而犯下了人神共愤的蠢事,使我中华文化蒙受重大损失。可人算不如天算,秦朝只持续了几十年,清朝也不过只有几百年。
   (二)两把普通人之火
   1、恩人之妻焚毁《青囊书》
   华佗(约145年-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在医术方面,尤其擅长外科。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他平生所著医书有《青囊书》、《中藏经》、《华佗神方》等。其中《青囊书》已佚。据史料记载,《青囊书》被焚毁的原因竟然是这样的:华佗在狱,有一狱卒,姓吴,人皆称为“吴押狱”。此人每日以酒食供奉华佗。佗感其恩,便将《青囊书》赠与吴押狱为报。后来华佗死于狱中。吴押狱买棺殡殓讫,脱了差役服回家,欲取《青囊书》看习,只见其妻正将书在那里焚烧。吴押狱大惊,连忙抢夺,全卷已被焚毁,只剩得一两页。吴押狱怒骂其妻。妻曰:“纵然学得跟华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于牢中,要他何用?”此妻就以一己之私而让神书死于非命,其何其小?情何其悲哉!
   《青囊书》是医学界的瑰宝,据说里面记载了用麻沸散手术等秘方,是开膛手术的最早记载,可惜妇人一炬,便使其魂归西天,万劫不复。
   2、亲父母焚毁《断肠》诗稿
   朱淑真(约1135年-约1180年),号幽栖居士,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和诗人。她生于钱塘,祖籍歙州,出生仕宦之家,自幼聪慧,善于读书。朱淑真的生平经历充满了坎坷和不幸。她自幼家境优渥,但婚姻生活却并不幸福。她的丈夫是一个文法小吏,两人志趣不合,婚姻生活并不和谐。嗜情如命的她在婚姻中感到压抑和痛苦,最终因抑郁早逝。朱淑真的创作以诗词为主。她的诗词情感真挚,多写内心深处的孤独、痛苦和对爱情的渴望,有诗为证“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朱淑真的此行为在无情人眼里那就是无病呻吟,但是在有情人眼里那就是满眼的心酸与泪水,也就正应了那句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就是所谓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外行会说她提不起放不下,内行却会为她抹眼泪。
   朱淑真笔下的作品情感细腻,语言婉丽,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李清照齐名。据说她写的诗词成千上万,可流传于世的却不多,原因说来也是蹊跷。那就是朱淑真的父母因为老年丧女,老年人送白发人,于是心里眼里便不能释怀,总觉得女儿的死都跟她平日里鼓捣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文字有关。在她们眼里觉得一个女人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才是王道。正是因为长期缠绵于那虚无缥缈的文字游戏里才导致爱女英年早逝,于是也就一把火直将那是非根源(朱淑真的诗稿)尽皆焚烧。在女儿的墓前,他们啼哭,并让那用血泪凝成的文字成为纸灰永远飘扬在女儿坟头的上空。后世的遗憾也就此诞生,至于那仅留存下来的三百多首还是通过坊间传唱整理而成。火啊火,我怨你恨你,骂你八辈子子孙……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这句话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我辨识不清,说是好事,整个草原都被烧光了,期间不知死了多少植物、动物,带来的污染暂且不说,光那好多魂魄就找不到归宿。好在原上草可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那些文化典籍呢?在熊熊大火中丧生它们还有生还的可能吗?人大都自私自利,目光短浅,没有长远的打算。这一点就连皇帝(秦始皇、乾隆)都是如此,更不用说是普通凡人了。文化讲求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如果一个政治家只会用手中的权力打压文化人,焚毁文化人笔下的书稿,那么他就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们犯下了对不起子孙后代的忤逆之事。这祸事岂能用遗憾两个字了结?呜呼,面对历史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何话说呢?还有那个押狱的老婆、淑真的父母,他们就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看不到前面巴掌远的地方,他们违背作者的遗志自行了断一部书籍的生死,天理虽理解,天理却难容。人生不过三万天,在你临死的时候你可以不留下什么,但你绝对不能销毁些什么,尤其是文物典籍那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东西。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反而肆意虐杀那他们又跟强盗有何区别呢?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火,也有两面性,用得好可以烧饭取暖,用不好可以杀人毁物,制造冤狱无数,所以我还是想奉劝乡邻们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共 31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由四个故事组成的随笔,字里行间透露作者关注历史,关爱文物典籍。焚书坑儒事件告诉我们,极端的思想控制和暴力手段虽然短期内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来看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它警示我们,在维护统治的同时,必须尊重文化和思想多样性,避免过度集权和暴力手段。历史上的教训提醒我们,开放的思想环境和多元的文化交流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清朝的文字狱通过查禁和焚毁大量书籍,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种文化专制政策不仅限制了知识分子的创作自由,也导致了大量珍贵文献的损失,对后世的文化研究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狱卒之妻恐因此书招惹是非,私自将其焚毁,以致于集华佗毕生心血的《青囊书》从此失传。实实在在是我国医学界的大损失。朱淑真的父母在她去世后焚毁了她的诗稿,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才华的忽视和偏见。朱淑真的诗词不仅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追求,还反映了她对婚姻的不满和内心的痛苦。她的词作常常流露出深深的哀愁和怨恨,这与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密切相关。‌她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以上四个的焚毁事件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护自己的文化和财富不受侵犯。今天的我们应当铭记,努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正如作者所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火,也有两面性,用得好可以烧饭取暖,用不好可以杀人毁物,制造冤狱无数,所以我还是想奉劝乡邻们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好文值得一读,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4-11-05 16:07:06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佳作。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