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星】又闻“苕”香韵悠长(散文)

精品 【柳岸·星】又闻“苕”香韵悠长(散文)


作者:江亲莲 秀才,295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2发表时间:2024-11-15 14:12:58
摘要:又是一年挖红苕的季节,看着看着地里的红苕就长老了,是该搬回家收藏了。应该说,它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记忆,也是根植于骨血的家乡的那份甜蜜味道。

有言道,秋风过处,五谷飘香,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转眼,又是一年挖红苕的季节,看着看着地里的红苕就长老了,是该搬回家收藏了。应该说,红苕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记忆,也是根植于骨血的家乡的那份甜蜜味道。
  
   一、红苕是劳动的颜色
   一日晚间,我正在办公室奋笔疾书,突然手机电话铃声响了,拿起一接是父亲打来的:“周末要加班不呢,得空的话,就一起回老家挖红苕哈!”我又一口答应着,不知道为什么,每每父亲对我提的要求,我总是尽量满足,或许是因为能在一件件小事中多陪陪孤独的他,也或许是因为内心从未远离过那片生养我的土地。
   周末的大早上,我还没有睡醒,似乎还在梦境中贪恋着,父亲的呼叫声一下就把我从意犹未尽的梦境中拉了出来。我们匆匆吃过早饭收拾好碗筷,带上锄头和镰刀后,便一人挑箩筐一人背着背篓往地里去了。站在土地边坎上,看着漫天的红苕藤,根茎杂乱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大张绿意葱葱的厚毯覆盖在土地上。土地一块接连着另一块,绵延着伸向远方,如梦如幻,散发着熟悉而亲切的气息。
   由于我已经不干体力活好多年了,实在是拿不动锄头,就和父亲简单做了下分工,由他负责挖,而我负责割红苕藤和剥红苕。他站在边上,我先一脚踏进土里,扒开一拢浓密的红苕藤,拿起镰刀就开始咔咔割起,还顺带用一根红苕藤将其一小把一小把的分别绑好。本来若是图个省事,我可以直接从红苕藤根部将其全部割掉,不用整齐地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而像这样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样子,主要是方便后续切宰的时候能随意拿取。不一会儿,我身后红色的泥土里便露出了很多红苕藤桩。
   挖红苕就是开盲盒。父亲依着我留下的每个藤桩的位置,轻轻一锄锄下去,再慢慢翻开泥土,一串串饱满的红苕就露出了红彤彤的脸蛋。他轻轻一拔,整串红苕便跟着都敞开了胸膛,迎接着主人的欣赏。看样子,有的红苕个头比我的头都要大,一串红苕应该有好几斤重。他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拿起一串就直接放在脚踝旁,便继续挖下一个藤桩了。
   我也在旁边鼓掌着,待红苕藤割得差不多后,眼看着父亲应该是追不上我了,便去路边拿上箩筐走到他之前扔红苕的位置,卖力地捡红苕、剔除掉红苕上包裹着的泥土和头顶上的“牛鼻子”,然后将一个个还算干净的红苕整齐地装在背篓里、箩筐里,方便晚点挑回去和背回去。
   我们一边劳作一边谈论着今年的收成。父亲说,因为这些年家中只是偶尔回去,人力和精力都太有限,土地就挑选了一部分耕种,所以今年的红苕产量并不是很多,大概有四五百斤的样子。看着他挖着,我继续卖力地捡着,在感受着满满农趣的同时,也欣赏着辛苦付出后获得的成就。
   回归自然可以释放天性。我干活一直是比较迅速的,像极了有些急躁的性格,一个人的挑拣和清理速度完全可以跟上父亲挖红苕的速度。偶尔,我还客串一下搬运工,当然,有些小小身弱的我,就只能背一小背篓的红苕先回家了。一天下来,满手的泥土,满身的泥土,满鞋的泥土。
   当红苕藤上的白色汁水粘在手上时,等它干掉后,是极难洗净的,而且还会留下一条一条的黑色印记,得需要很多天的不断劳动浸润才能慢慢去除。可闻一闻身上留下的泥土的芬芳,体味着只属于这个时节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一切就都值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满载红苕的箩筐上、背篓上,仿佛一幅温暖舒心的画卷。这简单而又充实的一天就要过去了,而这些辛劳更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祝愿。
  
   二、红苕是成长的记忆
   查阅资料显示:红苕,有的地方又叫红薯、番薯、白薯、甜薯、地瓜等,适应性很强,可以在很多种类型的土质里生长,是一种易于保收的粮食作物,因此受到多地省份农人们的喜爱。父亲还告诉我,红苕本有很多个品种,但我们村里最常见的就是良种苕和两季苕,颜色有红皮白心的,还有黄皮橘红心的。
   说起红苕,其实还得感谢一个人。听说400多年前,明朝有个叫陈振龙的福建人,当时他正在菲律宾经商,发现当地的红薯好吃产量又高,而且又好种,一根藤下去可以结好多的红薯,刚好福建正在闹饥荒,他就发誓,一定要将菲律宾的红薯带回国。当时菲律宾的红薯是不允许出口的,所以他想了很多办法,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冒死将一根红薯藤从国外带回来了,也拯救了当时中国3亿多人口。
   红苕,拯救了他们,也拯救了我们。印象中,打我记事起,日常生活中便从未离开过红苕,从年初到年尾,从早餐到晚餐,似乎红苕才是我家的主食,而我也算是地道吃着红苕长大的。听父亲讲,那个时候,我家的粮食稻谷因田地掉散位置偏僻产量偏低,再加上小麦、高粱、胡豆、豌豆等杂粮也都产量不高,他便选择多种点红苕,一来可以自家人吃点,二来可以喂些鸡鸭鹅和猪仔。
   在我家,红苕就接近于主粮的地位,是每年土地上必种的项目,所以,家里多半的土地,都被父亲拿来摘红苕藤了。刚开始摘的红苕藤,是很小一根的,而且还要将土地分成一垄一垄的。盼星星盼月亮,经过几个月的雨露滋养后,红苕藤相互交织着,在藤子下方便长出了一串串的小红苕。又盼呀盼呀,小红苕终于长老了,就可以开挖了。
   小时候,我总觉得挖红苕就是一个噩梦,因为挖又挖不动,背又背不动。然,每到挖红苕时,我家都是全家总动员,有父母亲、爷爷奶奶还有弟弟和我。因我们家种了六份田地,父亲估算着可能有一两千斤红苕,靠自己的劳力,一家人也得挖上好多天呢。每天一大早,父母亲就早早起床做好饭菜,叫爷爷奶奶、弟弟和我吃饭,又一起安顿好喂养的鸡鸭鹅和猪仔的吃食,过后便一人换上一双军绿色的解放鞋,拿上锄头、镰刀、箩筐和背篓等东西就下地开启沉浸式挖红苕了。
   挖红苕的第一步得先把红苕藤割掉,但要从根部的位置起保留一小截,方便后续挖出红苕。一般情况下,爷爷奶奶主要负责捡红苕,我和弟弟主要负责割红苕藤,父母亲就主要负责挖红苕。因为挖红苕前,得先把地里交织在一起的红苕藤清理干净,但要在每一根红苕藤根部的位置留一小段茎出来,方便挖时确认红苕的位置。
   可别小看了我,那时候我也是打主力的。看着父母亲挖得起劲,我也想去凑热闹,拿起锄头就开始挖。结果,由于我是新手,很多红苕都被我挖烂、破皮了。本来有一个个完整好看的红苕,硬生生被我用锄头挖成几块了。没办法,锄头太重,我也使不上多少劲,又觉得锄头太难挖,便直接上手,免得又把它们挖坏了。我用手指慢慢地把红苕周围的泥土全部抠掉,看着露出了一大半截的红苕,就提着一拢红苕的“牛鼻子”,用力一扯,一大坨红苕就整个从土里蹦出来了。
   看我挖得气喘吁吁的,红苕还没几个好的,有些吃力还没讨好的委屈样。母亲轻声对我说到,挖红苕不能像个绣花姑娘,得讲究方法干,要先从它的四周开始挖土,再慢慢一点一点地靠近红苕,在直到看到它大部分红脸蛋开始露出来后,再用锄头上最宽的铁铲将它们撬出来,或者直接上手抠。我试着拨弄了几下,也还是算了,不给他们添乱了,就继续割我的红苕藤。
   有时,我还会边割红苕藤边用红苕叶的梗子折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样子,当作项链戴在脖子上,再折点又戴在头上,作为装饰品。站在蓝天白云下,对着温热的阳光,还自我感觉蛮好看的。时不时,我还回头看看父母亲挖出的红苕。红苕长得极不均匀,有大有小,有方有圆还有扁,甚至还有能把人丑哭的。不过,只要结得饱满就很好。就这样,他们挖呀挖呀,好像怎么也挖不完。
   累了的时候,父亲便将锄头放下来,一屁股坐在锄头靶子上,身旁还带了一瓶浓茶,刚好可以将就喝几口,解解渴润润嗓子,然后又从裤腰包中拿出一包纸烟抽上一根,好像就能减掉不少疲惫。而母亲则看到地里正好还有柑橘,差不多也该成熟了,索性就多摘几个,分给爷爷奶奶、弟弟和我,一同坐在土坑边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清清凉凉,酸酸甜甜,很是舒爽。
   看,那片红苕地里,我们和泥土亲密接触着,一阵阵欢笑声在土地间不停回荡。
  
   三、红苕是家庭的希望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农人忙。在人生的道路上,父母亲选择了红苕,便是选择了艰辛和生存。由于红苕藤很耐活,摘在哪里都容易结出红苕,勤劳的他们便捡了村里的一些边角土地来耕种,说是这样可以增加一点产量。
   由于那时村里还没有通公路,也没有小车,挖好的红苕只能靠人工一点点的或背或挑或扛带回家。沉甸甸的红苕在父亲的肩上,也在母亲的背上。每走一步,都觉得身上有块偌大的石头,压着自己喘不过气来,但还是要继续往前走,因为只有到家了,红苕才能算是这一季真正的收成。
   父母亲会将带回家的红苕,拿一些用绳子绑起来,一小捆一小捆地挂在堂屋门前的两根横梁柱上,能装扮一下简单的家。从远处看,红红火火的样子,有了逢年过节时的喜庆。又拿一些个头比较大的,长相比较好的,口感比较酥脆香甜的,直接放在堂屋角落里,说是等到赶场天的时候拿去街上卖,可以多少换点零用钱。最后剩下的那些普通红苕就全部堆到厨房的一个小角落里,分一些作为我们日常的主食,剩余的就作为鸡鸭鹅和猪仔的吃食,又能吃到开春时候去了。如果担心红苕会被老鼠吃掉,有条件的,还可以在院子里挖个红苕窖,这样保存起来的红苕干燥更不易腐烂变质。
   而那些割回来的红苕藤,家里的猪仔一时也吃不完,那就全部切宰成一小节一小节的,然后再找个超级大的结实塑料透明口袋,将切宰好的红苕藤全部放进去,用扁担压紧实后,又拿绳子系好封口,还可以在上面封口的地方,找点湿的泥巴覆盖着。随着岁月的沉淀,口袋里的红苕藤就会像被腌制过一样,慢慢地从红绿色变成黑褐色。要知道,这可是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到处都不好找猪食的季节里,喂猪的最好食材了。等一头一头的生猪长大出栏卖到集市上,就成了家中脱贫致富的生意金了。
   其实,当农村家家户户都能种上红苕的时候,红苕并不值钱,市面上的价格也就几毛钱到一块钱一斤不等,还不够人工费,更别提从摘种、锄草、割藤、开挖、搬运、挑拣等各个繁琐的程序。可是,母亲一直念叨,农村人就要多种地,地就是个宝藏,只要人勤快一点,吃的穿的住的都会有的。红苕虽然不值钱,但多少能卖点钱,不是吗?若是你不种地,哪里来红苕,又拿什么去换钱呢?
   父亲也曾说过,生为农村人,就要对得起这份土地,汗水湿透了衣裳没关系,脊背弯了也没关系,因为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丰收。就像现在这样,虽然汗水和泥巴混杂在身上和手上,但孩子们读书的学费又能多攒一点了,他们紧皱的额头也终于舒展开了,露出平静和欣慰的神情。
   寒来暑往,村口的泥巴小路已经变成了水泥公路,一座座泥土房也变成了两层高的小洋房。时间在变,条件在变,但村里的人儿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着红苕,种着红苕,吃着红苕,卖着红苕,幸福和满足的滋味写满一张张质朴又纯净的脸庞。
  
   四、红苕是美味的餐食
   听母亲说,本来红苕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蒸着吃、烤着吃、煮着吃、炒着吃。而红苕藤最上面的新鲜红苕藤尖,也可以做成一道特别好吃的小炒菜,只需要加点干辣椒、蒜末、花椒,少许油盐就行了,绿色生态又美味。
   但是,我们家吃得最多的还是红苕饭,不管是红苕稀饭还是红苕干饭,亦或者是孔(kong,谐音)红苕饭。只是因其淀粉含量比较高,吃多了容易胃胀,可能会导致半夜起来吐酸水,所以,在吃红苕的时候,切不可因为好吃就多吃,得注意节制。
   我呢,就比较喜欢吃母亲做的孔红苕饭。当我一边坐着烧柴火时,一边看着她将洗净的红苕一个个去皮后,一小坨一小坨的切好,然后放入铁锅里炒一下,再放点毛毛盐,翻炒均匀下,便加入几勺上一顿吃剩下的白米饭,把它捏细一点,碎碎地铺盖在红苕上面,最后在锅边走一圈淋上半碗井水,盖上锅盖,差不多半个小时后,等红苕全部耙软就可以吃了,真是简单又好吃。
   其实,在那个没有零食吃的年代,我们还经常在红苕还没有拳头大的时候,就背着父母亲偷偷地从土里拔出来吃了。偶尔还会直接在路边用泥土搭个小灶,砍点竹子做成竹筒,将一些红苕和腊肉香肠放在筒里烧,要不了多大一会,浓郁的肉香和苕香便扑鼻而来,馋得人直流口水。
   另外,在挖红苕过程中,当我们看到有特别可爱诱人的小红苕时,也偶尔会现挖现吃。因为最新鲜的红苕,是可以洗了就直接生吃的,而生吃要吃那种小个头的,吃起来口感比较清脆,味道也比较甜。所以,我们将挖出来的小红苕,就近在田边的水里洗洗,就直接开吃了,也没那么多讲究,连皮带心一起吃掉。当然,地是自家的,可以随便挖,实现红苕自由、玩泥自由,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且,到冬天特别寒冷的时候,我和母亲会将搬回家后已经干掉泥巴的红苕,背一些到老屋门前的鱼塘边上,用背篓装着红苕,全部放进水中,用锄头使劲搅拌,一一淘洗干净,然后捞出等水滴干后,又背着它们原路返回。回到家,我们会将洗净的红苕,全部切宰成特别小的块状,倒入大铁锅中,加入宰好的红苕藤,以及细米糠等,一起混合煮熟后,作为一顿的猪食,让它们好好美餐一次。

共 63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红苕的甜蜜回忆。又到了一年一季的红苕收获季节,笔者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让她周末回家挖红苕;到了周末,笔者和父亲一大早来到红苕地里,和父亲一起在地里挖起红苕;父亲负责挖,笔者负责割红苕藤和剥红苕。虽然因为多年坐办公室的缘故,体力跟不上老父亲,可干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和父亲在一起边干活边聊家常,虽然很脏很累,但一天下来很舒心快乐;笔者又谈起关于红苕来历的传说,回忆起小时候以红苕为主食,一家人的艰难岁月;那时候,生活虽然艰苦,挖红苕的日子却是一家人最开心的日子,一家老少齐上阵,忙碌在红苕地里,欢声笑语中收获着挖红苕带来的喜悦;那时候,红苕也是一家人生存的希望,带回家的红苕在父母小心翼翼地储存下,成了一家人一年的主食;红苕藤也成了喂猪的好食材;从母亲口中,笔者还知道了红苕的多种吃法,不过,笔者最喜欢吃的还是母亲做的红苕饭,还有红苕和腊肉放在一起烧成的零食,地里刚挖出来的小红苕孩子们直接生吃,又甜又脆特别好吃;红苕和红苕藤混合在一起煮,成了猪的美餐;红苕烤出来香喷喷的,一家人在一起吃的特别开心;如今的红苕已经成了高级餐厅餐桌上的点缀,人们还把红苕加工成各种食品,吃法多种多样,但从心底,笔者还是喜欢母亲做的红苕饭;也时刻牢记着挖红苕的岁月,不忘记自己是山里人,因为那里才是自己的根……散文通过叙述挖红苕岁月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在过去的岁月,人们对美好岁月的憧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散文感情真挚,情感动人,回忆往昔,借物抒情,抒发情愫,情节生动,故事贴近生活,感人肺腑!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116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11-15 14:14:50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1-15 16:35:56
  又是一年挖红苕的季节,看着看着地里的红苕就长老了,是该搬回家收藏了。应该说,它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记忆,也是根植于骨血的家乡的那份甜蜜味道。谢谢老师,谢谢江山。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11-15 14:15:20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1-15 16:37:25
  回望走出村子的这些年,当有人在好奇地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我生于山村,又长于山村。感谢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赐予我力量与勇气,教会我坚守与担当。谢谢编辑老师,谢谢江山
3 楼        文友:老百        2024-11-15 14:52:50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1-15 16:38:15
  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会用心写作,继续加油的。谢谢江山提供的平台。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16 19:24:28
  佳作欣赏!向作者问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5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1-16 19:24:53
  恭喜佳作摘精,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花明”社团,展示您的风采!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