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母亲的纳鞋底(散文)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逐着时尚与潮流,却忽略了那些承载着深厚情感和传统技艺的美好事物。而母亲的纳鞋底,便是这样一份珍贵的礼物,它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传承着无尽的爱。
今年十一,我回到久违的老家。刚吃完一顿热乎乎香喷喷的大锅菜,母亲看我穿着的厚重的劳保鞋,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柜橱,拿出好几捆没上过脚的崭新布鞋。这是母亲早些年亲手为家人们准备的,有单鞋,有棉鞋,有浅口的,有深口的,但几乎都是一水的黑平绒布鞋面。看着这些充满岁月痕迹的鞋子,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在如今这个时代,纯正的家做布鞋似乎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渐渐被人们遗忘,尤其是在繁华的城市里。说实话,我不太想要,因为相对于买来的那些做工良好、质量不错的鞋来说,这些“千层底”的确显得有些“土”气,再说,走在粗砺的混滋土路上,摩擦力大,鞋底很容易被磨损,是穿不太着了。然而,当我看到母亲那期盼的眼神和几近请求的试问语气时,我的心瞬间被触动了。那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期待啊。
为了让母亲高兴,我略带夸张地说:“太好了,现在都买不上这样纯粹的千层底布鞋了。”听我这样说,母亲的眼睛里顿时亮起欢喜的光,打开一捆,又打一捆,更加起劲儿地让我试穿,生怕有遗漏。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如春风拂面,温暖而细腻。
最后,我每样挑出一双,母亲心满意足地把挑剩下的鞋,重新打捆,再次放进柜橱里。看着眼前母亲做的这几双布鞋,我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我常常看着母亲做鞋的样子。纳鞋底,做鞋子,跟纺线织布一样,一般都选择在冬闲时节。坐着热乎乎的热炕头,晒着透窗而入的阳光里,母亲的脸上便洋溢出喜悦而祥和的光芒,让我觉着,那时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好看的人。
纳鞋底,必须先备好袼褙。袼褙是鞋底子最关键的原材料。打袼褙时,母亲伸出粗糙却无比灵巧的双手,把仔细挑选出的旧布头,轻柔地铺在旧案板上然后,用刷子,有时图快会直接上手,蘸上用白面熬制的糨糊,均匀地涂抹在布头上,接着,母亲铺上一层碎布,再刷一层糨糊,反复五六层。母亲每一层都涂抹得特别仔细,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精心创作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让我觉出了每一层所倾注着的她的耐心与爱意。为粘结瓷实,等糨糊干了,母亲又拿起木锤,沉稳而有节奏地敲打,那声音仿佛古老的钟声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母亲小心翼翼地揭下袼褙,拿到太阳底下晒干,那硬挺的袼褙成为了鞋底的坯子。这些鞋底坯子,无不承载着母亲的希望。
母亲从她特制的万宝囊里取出鞋底样儿,放在晒干的袼褙上,剪成鞋底,用新布包严粘牢,再用裁好的白色斜布条仔细包边儿,上下用线绷住。这时候的鞋底,既厚实又美观,如同母亲用心雕琢的工艺品。为了省布,母亲一般只会给长辈做鞋时包边,父母和我们几个孩子的,常常是不包边儿的,若是包了边儿,那肯定是为走亲串友或过年时才可以穿的。
将几层剪成同样样式的袼褙撂在一起,先简单固定,这时,整个做鞋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纳鞋底就可以正常开始了。纳鞋底时,母亲常常坐在热炕头或小板凳上,从面前装满了做鞋的工具和材料的藤编笸箩里,拿出长长的线绳,眯着眼捻细线头,熟练地穿好针。这时,母亲会微微弯着腰,用大拇指和食指捏针,先在鞋底边上沿轮廓纳上两圈,针脚细密而整齐,像排列有序的士兵守护着家园。母亲纳时,把针扎上鞋底,再用中指上的顶针一顶,针就扎透鞋底,再用大拇指和食指一夹一揪,用力一拽,线绳便紧紧地穿过鞋底,发着轻微的“嘶”声,就像一条小尾巴,被针拖出来。每纳一针,母亲都会先将针高高扬起,那针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是她手中的魔法棒。为了结实,每穿过一针,母亲还会用尺侧压住鞋底,使劲再揪一揪线绳,感受着鞋底的厚度与坚韧。母亲纳鞋底时,还会时不时地拿针往头发里扒拉几下,那动作自然而熟练,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她的头发微微飘动,仿佛在与针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缝好第一针,而后一次又一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再扎下去第二针、第三针……直到纳完整个鞋底面。
纳鞋底的针法也有讲究,除纳花型外,针法分为普通的平针针法与疙瘩(圆疙瘩、鸡爪、枣核、水车链)针法。为了省线,母亲在前脚掌和脚后跟部位纳得格外密实,像一排排紧密列队的士兵,守护着家人的双脚;而在足弓部位,则纳得稀一些,纳点棱形块之类的图案,既美观舒适,又节省线绳。
我跟母亲学过纳鞋底,母亲告诉我,穿针要用力,绳子要拽紧;针脚要排均匀、紧密,不能稀稀落落,那样鞋底子不结实,过不了几天就会磨坏了。我记得上大学时,父亲为了让我省鞋底子,竟用自行车旧轮胎割下两条,用小铁钉钉在鞋底上,透过的尖头用锤子砸平,贴在鞋底上,以免走公路鞋底子磨损太快。
母亲纳鞋底的花样多,虽然我也跟母亲学会了纳鞋底,但只会最简单的平针。那时,一帮子女孩儿坐在我家暖和和的炕头上,阳光透窗而入,纺线的纺线,缠穗子的缠穗,纳鞋底的纳鞋底,现在想想,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的景象啊。如今,时光流转,那些日子已经远去,但母亲的爱却一直陪伴着我。
母亲的纳鞋底,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爱的传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用她的双手为家人带来了温暖和舒适。每一双布鞋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那密密麻麻的针脚,是母亲对家人无尽的关爱。即使在今天,这些布鞋可能已经不再时尚,但它们所蕴含的那份深情,却是任何昂贵的鞋子都无法比拟的。
我很庆幸自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能拥有母亲亲手做的布鞋。它们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安心。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珍惜这些传统的手艺,珍惜母亲的爱。因为,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布鞋里,蕴含着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母亲的爱,珍惜这份珍贵的礼物,传承这份温暖的情感。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母亲的纳鞋底将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大踏步地走在未来生活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