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雪】修身养性关乎事业规模和家族兴衰(杂谈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雪】修身养性关乎事业规模和家族兴衰(杂谈随笔)


作者:王子华 童生,71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2发表时间:2024-11-28 14:18:58
摘要:摘要:耳不双听谓之聪,目不双视谓不明。生活中,有的人知恩惜缘顾心。有的人,则只顾自己感受。专情等于养性,感恩等于修身。途坦歌悦当直追,荆棘蛇咬宜更勇。人的一生,有时候乌云密布,有时候高照。有时候六月飞雪,有时候冬月暖阳。这里我们就应该处世不惊,尽想化解之法,求胜之道,而不是妄自菲薄。若有师友宜相随,唯恐若鹜相顾迟。谁不想寻随良师益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结益友而惠终生。生命中遇到良师益友,一定要倍加珍惜。自古成就大事业者,必备规模远大和管理细致。万事着眼于上合而私底下又有细节,如同有了远大理想而又细节决定成败。这个世界上最简捷最辛苦的逆袭之法,莫过于读书。读诸子书读圣贤书读科技书读史书皆不可食而不化,亦不可困心积虑郁积思通和急于速效。曾国藩在给他澄沅二弟信中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兄弟和,姊妹亲,虽穷氓小户必兴。反之,世家宦族必败。以上,曾国藩家书所述蕴含的道理,无不深刻道出修身养性对于家庭和睦、事业规模和家族兴衰的重要。

【绿野·雪】修身养性关乎事业规模和家族兴衰(杂谈随笔) 一、聚少离多终无期,耳不双听谓之聪。人之相遇心相喜,携手共进方为功。目而双视称不明,始乱终弃终成空。有人遇见仅一次,一个西来一个东。是啊,有的人知恩惜缘顾心。而有的人,则遇事只一味地顾及自己感受。有的人,一次两次甚至无数次向你伸出援手。而有的人,却理所当然把别人视作服务自己的应该。常言道:父母亲情皆所宜,亲友相助无应理。不是别人不离弃,而是贪得无厌期。为啥不能走到底,却是受伤才转移。人不自知岂自伤,心气相投枝连理。通过人与人相处和慢慢地对这个世界人事的理解,才越来越发现有一些人相处融洽彼此欣赏又相互支持,而有一些人却渐行渐远,彼此再无联系再不愿意有什么瓜葛。
   二、人对人的思念也好,人对人的放手也罢。夏意繁生的枝叶茂盛也好,秋瑟风起的云涌也罢。冬雪飞舞的冷漠也好,春暖花开的悦目也罢。途坦歌悦当直追,荆棘蛇咬宜更勇。不耽屑小看大局,咬腕断臂真英雄。谁人又无愁心事,春夏过后有秋冬。莫用己势比人缺,他山远处更多峰。是啊,我们一生中走过的路不可谓不多,体察的寒凉薄情和雪刺刮骨之痛不可谓不在意料之外。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事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和震惊,但事实上却是当你喂狼吃肉时它会垂涎你自己身上的肉,焐暖受伤的蝮蛇时它却会反过来咬你一口。这也许就是曾国藩在教导子弟整治家风中所说:“家风正助知恩感于怀敬于不明,则天下悠悠栋梁可起事业皆可兴也”。春暖花开终有时,漫山雪舞权当诗。柴米油盐皆生活,人已迷中不自知。感于窗外情于暖,风于歌兮笑我痴。我向冬寒问春柳,来年华发又几枝?
   三、过秋景走街宇,人的一生又多是寻受益而诿失损。打开窗看世界走出门观世态,亦不过探寻开心和幸福。风景美了,街道宽了,人的心情也会随之幸福悠悠。风雪化了,人心暖了,哪有不愿意月影随心的诗情浪漫。是啊,交益友结助亲则会博他途而扩其识。凡则所做之事贵而专,专则博达且多益。凡事贵专则会博他途,交益友则会博爱扩其识。心有专宗皆可夺,下笔如神自来诗。若有师友宜相随,唯恐若鹜相顾迟。天南地北虽相远,心灵感悟挥马指。是啊,仔细想一想,我们从出生到成长,从小家到家外再到家国,其间经历了无数次风雨雪寒,也经历过无数个人事和沧桑变迁。众多历历仍梦中,唯有真挚华意浓。昨昔指点江山事,今宵忆时更相思。求师交友唯用专,专则方炫更铭心。古之大事皆入微,荣损尽在一念间。
   四、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人,规模远大和管理细致二者不可或缺。万事着眼于上合而私底下又有很多细节,就如同人们有了远大理想而又细节决定成败一样。一个集体的纪律和作风也往往体现在三个方面,比如管理的细致、精神状态的好坏和能力的指向,就像古人打仗之前也往往深研取胜之法。首先,以盔甲鲜明刀枪锋利为威慑才是重中之重。其次,则是等级秩序不可混乱做事有条不紊才能长久。最后,则是具体的战法、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而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些单位团建、一些学校军训和一些少年团体军旅体验等,以及围绕诸如此类打基础的重细节之类,还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意志锤炼等,这怎么又不是如同战前备战和万事预而求胜求全之法呢?古人云:“学射具足保养早起尤胜千金”,就是这个道理。风雪漫塑英雄骨,意志坚定不服输。刺骨寒痛熬星月,真到危难生如虎。多少军旌连营号,雄赳气昂踏征途。山高海深花少见,唯有风浪寄家书。
   五、其实,这个世界上最简捷最辛苦的逆袭之法莫过于读书,而读诸子书读圣贤书读科技书读史书皆不可食而不化,亦不能困心积虑郁积思通和急于速效,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事实上,读书要日积月累如愚公移山终将豁然贯通,更在于精进理解和学以致用并化解救世之法,俗话说愈欲速则愈痼蔽就是这个道理。是啊,人不乏许多初心都是发奋直追立志破釜沉舟者,可世界上大凡读书求进又偏偏如此辛苦如此荆棘和劳神,如此漫天雪舞冰寒锥心而又不舍放弃,若徒悠忽因循则近可度日何必远游千里乎?有道是我欲仁则斯仁至,关键是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为孔孟贤人则多读圣贤之书,想成为科技尖兵则多攻技能专学。目标定,则意志坚而路虽远亦不迷失。些小得失不足患,最怕进尺业不精。自不立志初已晚,尧舜枉为不同行。世上哪有捷径法,唯有苦读可攀登。人人都寻逆袭路,荆棘洒满尘和功。
   六、曾国藩在给他澄、沅二弟的信中曾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他还说:“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仪之旗帜也”,可见他对于家风读书好学传承之重视。起初,我亦有不解。比如:读书赚钱养家名楣等,不也是光宗耀祖家族兴旺而终获富贵么?而事实上曾国藩却道出了富贵和读书孰重孰轻的道理。其实,高度重视读书和做学问不但可以保持赚钱能力,还可以在精神层面升华自己的追求和努力。就比如一个要得锋利的宝剑,就得百般地打磨自己手中利器。一个人要想得到一朵闻之芳香见之眼前一亮的冬梅,就得有像冬雪中绽放的梅花一样预先做好勤勉自身的准备。为人勤学戒骄奢,从此奋勉当用功。家族富贵常久法,一旦奢逸全落空。我劝子侄常濯磨,带之六营解维行。不华时光容易逝,世时变移枉曾经。是啊,人与人之间又有什么差异和不同呢?看,这辛劳的每个家长接送孩子时凝神贯注的情形,不也是同一个起跑线上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才逐渐拉开差距的么?
   七、古人云:家和则福自生,气和而燕自来。是啊,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如果能够始终和气圆满,始终能够兄有言而弟无有不从,弟有请而兄无有不应,则和气蒸蒸而家有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又有不败者,亦未知有也。我们说,兄弟和,姊妹亲,虽穷氓小户必兴。反之,虽世家宦族亦必败。这些话,就深刻道出了家庭和睦兄弟团结一心的重要性。平常说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结实似钢绳。还有秋气积攒重了,就会乌云厚重,再经风寒一吹一鼓噪,就容易寒风刺骨和大雪封门,而又一时找不到解决之法。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春暖嫚妙人人喜,夏意蜜酿惹人甜。和气生财福生寿,家有喜来敬如烟。遇事总得有包容,于情于理皆喜欢。其中道理,我们似乎不是不明白,而是实践中,我们需要开放包容和求同存异。谁人在相处中又没有过错和不太周全呢?而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罢了。或明责,或婉劝,或博称,或约指,知无不言,言之凿凿。则大器可成,力量方可聚。
  

共 25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老师的这篇散文随笔思路清晰,文笔娴熟大气,用了七个自然段讲述了人生感悟参透哲理和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和事业与家庭荣辱兴衰的历程。引古论今,博学多才,文学渊源深厚,读来有大彻大悟之感慨万千。这是一篇正能量满满的好文!推荐欣赏阅读!感谢赐稿支持绿野征文!祝写作快乐!(雪落黄河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24-11-28 14:38:28
  一篇正能量满满的好文!谢谢老师支持绿野征文!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回复1 楼        文友:王子华        2024-11-29 11:22:50
  祝领导幸福吉祥,万事如意,谢谢您辛苦的付出和审批。
2 楼        文友:王子华        2024-11-29 11:21:59
  感恩领导和老师的付出,谢谢主,祝幸福安康。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