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赶集(散文)
这个集市在这一带是最大的,已存在四十多年了。几经搬迁,集市落户在小田庄的村北,虽然规模和历史比不上传统的四大名集,却也让周围其它集市望尘莫及。
这里不再呈现出昔日的盛况,却依然背负着赶集人莫大的希望,背负着商贩和淘金人火热的激情。可惜粮油市场和牲口市场早已归入回忆,我们这些年岁大的人对它总有一种莫名的唏嘘感叹。莫说是集市出售驴骡牛马,就是鸡鸭鹅也难觅踪迹。
走进铁丝网围起来的集市,喧嚣的人生,因为缺了那些牲口嘶鸣而觉得单调无聊,这就是现实。现代社会,精致美观的电动车成了我们的代步工具,它的敏捷,轻盈,得心应手,就是再听话的牛马也不可比拟。你可以驾驶它在人行道上穿梭,更可以用它清脆的鸣笛招呼前方的车辆和人群让路。不管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是十几岁的孩子,骑着它都会有意气风发的感觉。
胆子小的人,把车停在院子外边的空地上,也不用担心东西会被人顺手牵羊,只要把商品放在小箱子里,就像上了保险。黄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诱人的五香梨,招你馋虫的红苹果,如今的人们,买东西也不用抠抠搜搜去算计,平常给孩子买的东西,自己也会买来享受一番。谁也不会因为某些大人吃了几块鸡排,几串炸串会耻笑他们不过日子。
黑色的铁丝网,并不会让人恐惧,摆在那里,仿佛是将清冷、衰残的世界隔开。电动车和单排的汽车头朝向那里,集市的商贩,用尽各种招数吸引着来来往往的顾客。这里的香蕉葡萄摆在地摊上,打造的就是接地气,商贩穿着打扮,也摈弃了商场里的那种矜持和优雅。你可以拿起商贩切下一片雪花梨放在嘴里品尝,也可以掰下一瓣橘子品尝是否酸倒了牙。有哪位小朋友因为熬不住馋劲哭出了声,商贩还会摘下一小串葡萄或是几个大枣哄孩子,至于买与不买,商家也不会太计较。当然,家长也是懂道理的人,孩子吃了人家水果,就会慷慨解囊,玫瑰香、巨峰、美人指或青提,挑拣几下,过秤,付款,一气呵成。
如今,集市有规划好的摊位,也有其它散落在各个道口,五花八门,更多的人愿意在出入口的摊位前遴选,在大家的心目中,那里相同品质的商品稍微便宜一点。或许有随大流的心理,我也一样,经常在那里买。
人们喜欢赶集,尤其是年岁大的人,有了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行动起来更方便,因而,集市上常常会出现熟悉的面孔。买点东西作为由头,其实这也是对于集市风情的一种留恋。
我们村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几乎隔三差五到集市上去溜达。有人问他们,你们都这么大年岁了,到人多的地方去不怕被人撞倒吗?那么多人,那么多车,多危险。他们说,自己老了,孩子们上班或是做小工挣钱,哪里会腾出时间来陪自己呀,到了集市,就像到了一个大乐园,那里有自己多年的老朋友,也有刚刚结识的新朋友,这些年龄相仿的人不会因为年龄差异而产生代沟。他们眉飞色舞地讲述,就像幼儿班的孩子回家向爸妈讲述一天遇到的新奇故事。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这一代人在家里的孤独。孩子上学上班挣钱,谁去真正理解老人在那个孤寂世界里的心灵感受呢?
当然,几个老头乘坐一辆电动车开进集市的入口,他们大多数都是老伴离去或是光棍了大半辈子的人。与其在家面对空无一人的墙壁,冷风嗖嗖的街道,不如到在集市上寻找感受一种新的生活气息。
买几根葱,抱两棵白菜,提一壶小酒,尽管家里有白菜,有大葱,他们还是心甘情愿凑近地摊去倾听那如沐春风般的话语。去感知那份人间的特殊情怀,尽管这种情怀有点虚假,他们宁愿把那种虚假当做真实,生活在虚幻的世界有时比真实更美好。
集市上商品繁多超乎想象,蔬菜市场,小商品市场,锤子,斧头镰刀甚至各种炊具,一应俱全,家里各种用品,几乎都是在集市上采购的。来到这里,犹如到了琳琅满目的七彩世界。因为畜禽市场的消失,我们感到遗憾,真想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时我们赶着牛车去卖牛犊,或者骑着自行车驮着两只装小猪去集市。来到集市,能看到那些精明的经纪人聚精会神打量一个牲口,又能见到他们诡魅的笑容和油腔滑调的挑剔。这些人是集市特殊的群体,自古以来,靠着独到的眼力和精明的算计,穿梭于买主与卖主之间捞好处。其实他们并不是光耍嘴,那特别的眼神相当精准,一头牲口从他们面前走过,他们就能根据品相,精准计算出出肉量。
其中纵横在经纪场上的一对父子,就是这一代的传奇,当我们套着车去卖小牛犊,几乎都是经过他们的手。犹如一场秋雨,打落了秋日的繁华,也打落了他们展示人生辉煌的舞台。不知老爷子什么时候故去了,儿子后来也得了脑血栓,后来在集市上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的身影。那个停靠牛车马车、鸡鸭等特殊商品的场所,却堆满了破旧的木材……这就是时代的日新月异,我们欣喜若狂享受时代发展变化,同时,又丢失了很值得留恋的东西。
人,是这个市场的主体,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熟悉中跨过了成熟走向衰老,那么多的面孔就在二十几岁时就曾见到过,他们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而今,五六十,甚至七十多了还在坚持。那个批发糕点的老头,那个卖点心的汉子,那个卖鱼的女人,那个买肉为生的驼背的男人,走过他们,殊不知自己也已是鬓发如霜。
那个卖大葱的老人坐在板凳上,眼睛落在枯萎的葱叶上,时而望向两边;卖菜的老头吆喝几声,五块钱一堆,绿色的菜叶安静地等待着顾客的光临。卖菜的老头老太太都是那么熟悉,都是自己二十几岁出道卖菜时的伙伴,被岁月侵蚀,被阳光暴晒,消磨不掉的,是他们持之以恒自己更生的精神。不知道他们能有多少顾客光临,也不知道这次出摊能卖多少钱,渐渐地,两排摊位前的顾客寥寥无几。
风,又似乎吹得更猛了,吹起了他们的衣襟,吹乱了额头的乱发。一个男人的帽子被吹跑了,露出了光秃秃的脑袋,他起身和风赛跑,去追自己的帽子,惹得旁边的人哄堂大笑。我看他的腿有点僵硬,腰部弯曲,走起路来像个滑稽的小丑。我没有笑,因为自己也像他一样带着病在慢慢前行。几个伙伴走出摊位,捡起帽子戴在他头上,又坐在一起卖菜,零零星星经过的人却是一个个过客。他们相互聊着开心的话题,欢笑的波浪一波连着一波,仿佛卖东西成了陪衬,在这样的意境中寻找欢乐才是人生最美的意境。
穿过肉市,徘徊在衣帽市场,再经过卖肉卖鱼的摊贩,我领略不同境遇的同时,也体味出了人生诸般况味,体味着不同层次的人们感悟出的不同的集市生活。
我走出摊位的包围圈,回头张望,看到地摊上卖菜的人依旧坐在蔬菜后面,坚守着。空荡荡的人行道,只留下冷风和他们响亮的话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