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11周年】我和我家的收音机(散文)
在没接触收音机之前,我们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广播,广播里的节目,从早上五点开始播音,一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才休息。那个时候,广播的造型很简单,只通一根广播线,按上一个酷似牵牛花状的喇叭,每天一到广播时间,广播里便传出人发出的声音。由于孩子们的心是比较好奇的,经常用板凳垫脚,用双眼紧紧盯着广播看,真想看到广播里会有小人人出来,可无论怎么看,广播里除了有振动的声音,其它什么也看不见,时间久了,广播里能出声音,也就不觉得奇怪了。那时候,广播里的节目还是很丰富的,早上五点起,便播出当地的新闻报道,新闻播完后,便是每周一歌,唱完歌后,便是每日播出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岳飞传》评书播完后,便又是新闻报道,其中还插播寻人启事,或公益讲座,让一天的节目在广播里精彩纷呈,其乐无穷。
广播里的新闻报道,都是当天的奇人趣事,有的是做了好人好事报道,有的是工厂里的生产业绩,有的是政府为人民做出的民生问题等等各种报道。只要是当地发生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通过广播让全县人民都能知道和了解,通过新闻报道,就可以让全县人民脚不出户,就能知道天下各种大事。当新闻报道听完了,每天的《每周一歌》便以悠扬悦耳的歌声,传递到人们的耳朵里,直抵人的心灵,让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记得那时的每周一歌,每一首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什么《在希望的田野上》《乌苏里船歌》《我的祖国》《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等曲目,都以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曲调,让人们赏欣悦目,陶冶情操。要知道,那时生活贫困,根本没有什么可娱乐的节目,能吃饱穿暖就已不错了,压根就没有奢望去追求什么精神娱乐的事儿。最多也就是一年里难得看几次露天电影。对于听广播看露天电影,就是那个时代最奢侈的事情了。有一年冬天,天空正下着大雪,父亲不知从什么地方回来了,头戴棉帽,身穿一件军大衣,肩上挑着一对箩筐回来的,棉帽上,大衣上,都下了一层雪花。父亲落下扁担,用鸡毛掸拍打着身上的雪花,并用力跺着脚上的积雪,地上顿时落下一层雪花,当时,我的姐弟几个都围在火炉旁取暖,看到父亲挑着两只箩筐,我们也好奇地围了上去,就看到一只箩筐里,用一条红围巾盖着什么东西,那东西正在播出着京剧《沙家浜》选段,尽管我们几个还小,不懂得京剧里唱得是什么词,但能听出曲调和唱腔,特别悦耳动听,让人心情格外愉快。此时,我们才知道,父亲是从集镇上回来的,箩筐里是父亲花十一元买回家的收音机,还是红灯牌的。我们掀开了围巾,就看到一台黑色的收音机,我迫不及待取出收音机,放置于桌上,一台长二十几公分,高十公分的收音机呈现在眼前,正面还贴着一只红灯的标志,特别醒目,另一只箩筐里挑着一盒饼干,刚放下担子,我们就闻到屋子里飘满了苹果香。没想到,这饼干的香味和苹果的香味如出一辙,闻到香味,我们都口水直流,急忙打开了盒子,一排排的饼干,排例在铁盒里,我们正要抢夺,父亲却大叫一声:“不准抢,我来分。”我们看到父亲一脸严肃,都停下了手脚,看着父亲把饼干按数量,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份大概有十几片呢,我们大口大口咀嚼起来,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和香味。
自从父亲把收音机买回家后,我们一有时间,便抢起了收音机,仿佛把收音机当作了家庭里的一员,成了我们空闲时的知心朋友。我最爱听收音机里每周一歌,姐姐最爱听收音机里的新闻故事,弟弟却最爱听收音机里的评书。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唱歌能使我心情愉悦,能让我陶冶情操,让我忘记忧愁,忘记了寂寞。有收音机里的歌声陪伴,总是让我精神抖擞,心潮澎湃,一有空闲,我不但爱听收音机里的歌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里面的歌声都很悦耳动听,我就边学边唱,起初,慢慢跟着节拍,发出了五音不全的腔调,姐姐和弟弟都笑话我,说我是鬼哭狼嚎,能把人吓死,别人唱歌要钱,我唱歌要命。我心里却怎么也不服气,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歌唱好,一直唱到家人朋友能够接受。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每晚十一点后,有一档《跟我学唱歌》的节目,特别让我心情激动,我仿佛看到了希望,仿佛找到了窍门,节目中,一位知名的歌唱家,正在通过收音机,向广大听众传授着音乐知识,以及演唱的技法。当时,我比较喜欢唱民歌,那时,流行歌曲很少见,在我们内地还没正式流行起来,所以,在没有接触流行歌曲之前,我一直钟情于民歌唱法。什么《乌苏里船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牡丹》《送战友》等等民歌,以前,没接授过技法之前,只知道打开嗓门大喊大叫。唱到高音处就上不去了,只能唱出破音和走音的结果,让一首完整的歌曲,最后破坏了整首歌的曲调和唱腔。通过唱歌技法学习,我才懂得了真音、假音、咬字、哼鸣等等各种演唱技术。通过我不断的演唱,以及反复推敲和尝试,我终于懂得了一些专业性的知识,也领悟了一首歌的正确唱法和技术处理。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每一首歌,都有真音和假音,都有平缓和高潮,都有高音和低音,只要把歌曲的每一处细节抓住了,也就等于抓住了一首歌的灵魂,所以,对懂得了技术后的演唱,那就是一种格调高雅的欣赏和演译
每天夜里十一点后,我为了不影响家人的睡眠,就抱着收音机,跑到学校的操场上,一边听着专业老师的讲解,一边试唱着歌曲,而且,是大声唱歌,由于在室外,去皎洁的月光下,没有了白天的喧闹和嘈杂,没有了干扰和影响,我便放开了喉咙,运用丹田之气,把一首歌曲,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演唱,唱到字正腔圆,唱到声情并茂,直唱到东边吐出鱼肚白,我才回屋睡觉。当我对唱歌有些入门的时候,我对于歌曲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于是我加大了训练的力度。白天,我会正常去学校读书,晚上,一写完作业,便跑到村边的小河边,抱着收音机,打开到音乐频道,跟着歌唱家的歌声,一遍遍用着学会的技法,融入到歌曲的演唱中,真正把一首完美的歌曲,尽自己最大的情感和技巧演唱出来,渐渐地,我的歌声似乎被家人所接受了。从那时起,我的父母,包括我的姐弟,对我的歌声没有了反感和抵触的表现了。有时,会跟着我的节奏,一起哼唱着我演唱的歌曲。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技法演唱,以及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握理解,每次,我唱到高音处,都会运用技法和唱功,一一迎刃而解,在情感的处理上,我会跟着歌曲的情调和转折,让歌声有了质的飞跃,在节奏的把握上,更是快慢有度,层层推进,让一首歌曲完整而有韵味。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全镇举办了一次小学生歌唱大赛,我父亲为了检验我的演唱水平,特意给我报了名,我知道后,选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练就是半个月。
比赛那天,我特别放松自然,节奏响起后,我以标准的普通话,高低音的把握,以及对王二小的聪明机智和革命气节而称颂,最后,我获得了演唱二等奖,颁奖那刻,我激动不已,仿佛我对王二小的歌颂,也给自己也增加了精神和力量,让我把王二小的革命精神作了一次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