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暖】冬至,一切美好如约而至(散文)
一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记忆中,冬月里的天气格外清冷,寒风呼啸似小刀刮得人脸生疼,有时还会飘起漫天大雪,雪落无声,却把世界变得粉妆玉砌,一片洁白。每一家的屋檐下都不约而同地长出了晶莹剔透的“琉璃冰棒”,上粗下尖,像一把把长长的出鞘利剑,寒光剑影,明晃晃的,看得人心里发凉、发怵。到冬至这一天,是寒冷真正开始发威之日。冬至过后是小寒大寒节气,便要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冰封时光。
在我的故乡,冬至是冬季的大节气,有“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之说。冬至节气有过“小年”的意味。我喜欢过冬至这个节气,因为每年到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让整个村庄都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包饺子是北方人过冬至必不可少的一道节日美食。冬至这天,无论那年的收成如何,不管生活多么艰难,母亲定会忙活一上午,为我们包上一顿鲜香美味的饺子吃。母亲说:“冬至,福至,可不能错过这个节日。”从小到大,年年冬至日吃饺子,这是我们家雷打不动一个规矩。
冬至节,天空不是阴沉沉的,就是大雪纷飞,北风呼呼地吹,冻得小孩子直缩脖子,直跺脚。我小时候,算是耐冻的,虽然脸蛋冻得通红,但一般很少会冻伤,不会像小伙伴春英、梅英似的,脸蛋被寒风吹得红肿,初春结痂的时候还会变得发青,我顶多是脸上因为没有抹雪花糕而皴,皮肤有时粗糙得像树皮似的,用手一摸涩拉拉的。而耳朵就不一样了,我的耳朵也许是长得大而厚的缘故,常常冻得上面起小红硬疙瘩,到了晚上,耳朵痒得不得了,我就会用手抓挠。冬至的到来,预示着数九寒天的开始。母亲说,小孩子不吃冬至饺子会冻掉耳朵的,是真是假,我也说不上来,反正母亲冬至节包的饺子我一定会吃的,省得把我的耳朵给冻掉了,那得有多难看啊!
每逢冬至,家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开始在厨房里叮叮咣咣地开始为包饺子而忙碌起来。最难得的就是过冬至时正好赶到星期天,我们不用去上学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和母亲一起包冬至饺子。有面有菜又有肉,搭配均衡,营养丰富,冬至饺子是我最难忘的一道无与伦比的美食,是刻在生命里的一种不变的传统习俗。母亲曾告诉我们: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意思是过了冬至,白天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冬至是值得庆贺的好日子。每一口饺子,都饱含着母亲对我们满满的深沉的爱,温暖了那寒冷的清瘦岁月,为我的童年生活注入了无限的希望。
小孩子最容易满足,有衣穿,有饭吃,有母亲疼爱,这就是幸福。吃过饺子,我们便走出家门找小伙伴玩耍。三五个小伙伴,每个人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棉袄,像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又说又笑,在雪地里扫出一片干净的地方,跳皮筋,扔沙包,玩得不亦乐乎,头顶直冒汗。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一起吟诵那首古老的《数九歌》顺口溜: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念着念着,仿佛数九寒天一下就过完了似的,似乎一抬头就能看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美景,姹紫嫣红的春天向我们招手问候,心中对明天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二
冬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气之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自古就备受人们重视。
古人认为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蚯蚓结,人们认为蚯蚓是阴屈阳伸的生物。进入冬至,蚯蚓身体像绳子打结一样,蜷缩成一团,以这种方式好过冬。麋角解,麋俗称四不像,“冬至一阳生”,阴气渐退,麋鹿头顶的角开始脱落。水泉动,由于阳气逐渐上升,此时山中的泉水开始上涌,泉水开始流动,不再是完全干涸或冰凝的状态。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进九。”其实,冬至的到来,让我们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千里冰雪,万里雪飘”的数九寒冬。我们天天数着日历过日子,翘首以盼春天的到来。而此时大雪像接力赛似的,一场接着一场,麦田里、树林里、沟渠边,到处白皑皑的,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平时一路向东流的小河,像被封住了似的,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们放学的路上,故意走到河岸边,有的拿土坷垃往冰面上扔,希望能张开河面上的冰,然而,那冰面结实得像石头似的,岿然不动。有的会裂开一道道白色的奇形怪状的冰花。大胆的男孩子喜欢在冰面上滑冰,动作相当丝滑,也有不一小心摔了个屁股蹲的,疼得龇牙咧嘴,不一会儿,便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小心翼翼地走上冰面,继续自己的滑冰游戏。小伙伴们在冰面上追逐、嬉戏,那快乐的场景是童年冬天最美的一帧油墨画。
春秋时期,聪明的中国古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这个时间节点。《周礼春官·神仕》时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消除疫病,减少荒年人们的饥饿与死亡。唐宋时期,冬至时节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称之为“冬至郊天”。在民间,百姓会祭拜祖先,外出谋生的游子要回家过年,年终有归宿,进行家庭聚餐等习俗。北方人家家户户要吃水饺,人们见面相互问候语就是:冬至吃饺子了吗?而南方人喜欢吃年糕、吃汤圆等,图个吉利。一是说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体现冬至节气的重要性。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也是春之先声,是个好日子。冬至日,恰逢腊梅花盛开,暗香浮动,为寒冷的冬至日增添一抹亮色。
古人有“数梅花”度数九寒天的习俗。数梅花,也叫九九消寒图。从冬至这一天开始,人们画九朵梅花。就像小时候撕日历一样,过一天撕掉一页,什么时候撕完一本日历,一年就完完全全地过完了,新的一年就来到了。我们先在纸上画出素梅花九朵,用黑笔勾边,每朵梅花长九片花瓣,每瓣代表一天,共九九八十一瓣。从冬至日算起,每度过一天,便用红笔日染一瓣梅花,等全部染红腊梅花的花瓣,则最寒冷的日子就算是过完了,春天已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人间。
在漫长的冬至夜,一家人围炉夜话,小孩子用红蜡笔认真地涂染着一片梅花花瓣,花瓣散发着幽幽暗暗的香,冬日里想念春天,春天似乎就在眼前。
三
2024年的12月21日,恰逢一年一度的冬至节,难得的大晴天,冬日暖阳照在身上,浑身上下暖洋洋的,让人心情舒畅。
也许是天意,今年的冬至正好赶上星期六,我有空好好地为家人包上一顿可口的饺子吃了。我和爱人邀请家住开封西郊的外甥来我家一起过这个冬至节。
一大早,我开始着手包饺子。首先得和好面,让它先醒着,这样包出来的饺子不容易烂,又筋道好吃。接着,我把准备好的肉馅先倒入一个干净的盆子里,加入鸡蛋、盐、味精、饺子调料、生抽、老抽、香油等,用筷子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放一边备用。我又把一棵大白菜用刀一分为二,一片一片地清洗干净,控干净水分,放在案板上剁成碎沫。再用布把白菜里的水分挤出来,放入肉馅盆里搅拌,这样拌出来的饺子馅子不容易出水,味道鲜美,色泽诱人,包起来也得心应手。
我一个人又是擀面皮,又是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等外甥来到我家时,正好包完饺子。我在厨房里等锅开了,把饺子一个一个推到热水中,再用勺子轻轻地推动一下,防止粘锅底。等饺子滚开了,再点一勺子凉水,这样煮出来的饺子味道更鲜美。姐夫几年前去世,外甥那时年龄尚小,我爱人和姐夫关系很好,他心疼外甥小小年纪没了父亲,每次打电话都嘘寒问暖,待他视同己出。客厅里,外甥和我爱人边吃着饺子,边喝着酒,边唠家常,那场景其乐融融,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别提多温馨了。
冬已至,春不远。冬至,吃着美味的水饺,开心地闲话日常,空气中处处弥漫着人间烟火气。看窗外,三三两两的腊梅向阳而绽,香气馥郁,仿佛在诉说冬日里的浪漫与诗意,这是寒日里最动人的温暖,是对春天最美好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