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爱心】宋月寄情:千年清辉中的诗意栖居(散文)

精品 【丁香·爱心】宋月寄情:千年清辉中的诗意栖居(散文)


作者:剡溪钓鳌 秀才,172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8发表时间:2024-12-25 14:33:32
摘要:当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宋词的时代已经远去,但那亮在宋词里的明月,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辉。它穿越千年的时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世界,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苏轼在密州的中秋之夜,把酒对月,发出这跨越时空的天问时,那轮高悬于宋词天空的明月,便承载了无尽的情思与哲思。在宋词的浩瀚星河中,明月是最为璀璨的意象之一,它以清冷的光辉,照亮了词人的悲欢离合,也照亮了千年以来华夏儿女的心灵世界。
   ◎明月照相思
   明月,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信使,穿梭在时空的幽径,传递着恋人间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柳永,这位北宋词坛的风流才俊,一生辗转于烟花柳巷与漂泊仕途之间。“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在与爱人分别的那个清晨,残月如钩,挂在杨柳梢头,晓风轻拂,更添几分离别的惆怅。那残月仿佛是他破碎的心,随着行舟渐行渐远,离爱人越来越远。
   而晏几道,这位相国公子,虽历经家族兴衰,却始终保有一颗至情至性的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明月曾见证他与小苹的初次相遇,小苹身着两重心字罗衣,怀抱琵琶,弦上倾诉着相思。如今,明月依旧,小苹却如彩云般消逝不见,只留下晏几道在落花微雨之中,独自徘徊,对着明月,追忆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宋词里,明月下的相思,是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翘首期盼。她独倚西楼,望着那满月,心中想着远方的丈夫赵明诚,希望云中能有锦书寄来,传递着彼此的思念。那明月,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她的深情与寂寞。
   ◎明月寄乡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眷恋,而明月,则是连接故乡与游子的情感纽带。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漂泊四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秋佳节,他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弟弟苏辙。此时的明月,跨越了空间的距离,让苏轼相信,尽管兄弟二人天各一方,但都沐浴在这同一轮明月的清辉之下。这明月,不仅是团圆的象征,更是苏轼对亲情的美好期许,希望亲人能够平安喜乐,即便不能相聚,也能共享这明月的温柔。
   范仲淹,这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的政治家,在戍边之时,也借明月抒发乡情。“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当明月高悬,登上高楼的范仲淹,本想借景消愁,却不想那明月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一杯杯浊酒下肚,却无法消解心中的乡愁,反而化作了相思的泪水。在这明月之下,范仲淹的家国情怀与思乡之情相互交织,展现出一位英雄柔情的一面。
   还有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暮春时节,飞花似梦,细雨如愁,而那挂在宝帘上的小银钩般的弯月,更添了他心中的乡愁。他远离家乡,在这细雨飞花的日子里,望着那弯月,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那弯月仿佛是他心中的一道伤口,轻轻触碰,便痛彻心扉。
   ◎明月照兴亡
   明月,还是历史的见证者,目睹了朝代的兴衰更迭,见证了人间的沧海桑田。南唐后主李煜,这位亡国之君,在被囚禁的日子里,对着明月发出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叹。曾经,他在金陵的宫殿中,与群臣宴饮作乐,那明月也曾为他的欢歌笑语增添过几分诗意。而如今,国破家亡,他只能在这小小的楼阁中,看着明月,回忆着故国的繁华。那明月,就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痛了李煜的心,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悲哀。
   辛弃疾,这位南宋的爱国词人,一生渴望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当他登上高楼,望着那轮明月,心中涌起的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明月照耀着这片沦陷的山河,也照耀着辛弃疾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在他的词中,明月成为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让他在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沉重与无奈。
   姜夔,这位南宋的风雅词人,在路过扬州时,面对昔日繁华如今已破败不堪的扬州城,写下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明月依旧照着二十四桥,然而桥下的水波中,只有冷月无声地荡漾。曾经的繁华不再,桥边的红芍药花依旧年年开放,却不知是为谁而生。那冷月,见证了扬州城的兴衰,也见证了南宋王朝的日渐衰落,充满了黍离之悲。
   ◎明月下的旷达
   在宋词的世界里,明月不仅照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家国兴亡,还照出了词人的旷达情怀。苏轼,这位豁达超脱的智者,在经历了“乌台诗案”的磨难后,写下了《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明月之下,苏轼嘲笑宋玉对风的狭隘理解,认为只要心中有一股浩然正气,便能在这天地间快意洒脱。那明月,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苏轼的心灵,让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张孝祥,这位南宋的豪放派词人,在洞庭湖上,面对明月,发出了“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的豪迈之语。他以西江之水为酒,以北斗七星为勺,邀请天地万象为宾客,在明月的映照下,尽情享受这天地间的美妙。此时的明月,让张孝祥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展现出他的豁达与豪迈。
   还有朱敦儒,“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在明月的陪伴下,他每日饮酒赏花,自歌自舞,活得自在洒脱。他看透了历史的兴衰如梦,认为无需过多计较与安排,只需珍惜当下。那明月,是他旷达生活的见证者,也是他心灵的慰藉。
   ◎宋月的永恒魅力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宋词的时代已经远去,但那亮在宋词里的明月,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辉。它穿越千年的时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世界,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智慧。那轮明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今天,当我们仰望夜空,看到那轮明月时,不妨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宋词,想起那些在明月下吟诗作词的词人。让我们在宋月的清辉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汲取前行的力量,让这千年的诗意,在我们的心中永远传承下去。让那亮在宋词里的明月,继续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指引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净而美好的心灵。

共 25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月为题,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中,“宋月”最为突出。 描写相思的有:东坡先生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柳咏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当时,他的词被众人传诵,这句词的流传性更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有相国公子晏几道追忆与心爱之人美好时光的诗句“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有易安居士独倚西楼,望月盼锦书的“月满西楼”词句。 描写乡情的有:苏轼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望着那弯月,心中满满的思乡之情。 有些诗人借明月描写兴亡:有南唐后主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叹;有辛弃疾,这位南宋的爱国词人,“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借明月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心;有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词句,表达自己对南宋王朝日渐衰落的悲叹。 明月亦有最旷达,最为典型的代表是张孝祥,朱敦儒,无论是“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还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都让人读后难忘。 回看历史,但那亮在宋词里的明月,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如今我们再抬头看月,明月依然在,不见旧时人。当我们仰望夜空,看到那轮明月时,不妨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宋词,让那亮在宋词里的明月,继续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精美散文,推荐阅读! 【丁香编辑·小罗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22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4-12-25 14:35:54
  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月为题,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中,“宋月”最为突出。作者老师把描写宋月的诗句以及诗人描写的很详细。欢迎大家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2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4-12-25 14:38:3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写月的诗句很多,作者老师在文中一一描写,叙述,请大家阅读评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3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4-12-25 14:50:01
  感谢老师倾情编辑,问安,致敬!
以三寸鸡毛书写余生的光辉。
4 楼        文友:闰土        2024-12-25 21:15:24
  老师写意深刻,感情饱满,写出了《明月相思》《明月寄乡情》等等,写的真好,字字句句含意深刻,有激情,并结合南宋的名人,挖掘的深,“范仲淹,这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的政治家,在戍边之时,也借明月抒发乡情。“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当明月高悬,登上高楼的范仲淹,本想借景消愁,却不想那明月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写的真好,使读者懂得了历史。
5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12-26 18:35:58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情切戚戚,意境悠远!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29 10:48:00
  欣赏佳作!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