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悲怆的挽歌(散文) ——加州日记之一
在中东那片被历史的烽火反复灼烧的大地之上,加沙,恰似一座被命运的洪流无情抛掷的孤岛,深陷于战争那黏稠如墨、深不见底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2023年10月7日,这个日子被鲜血深深地镌刻进了苦难的史书,成为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宛如困于绝境、遍体鳞伤却仍不屈的猛兽,发出了绝望而又饱含愤怒的嘶吼,毅然决然地对以色列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军事行动。刹那间,一枚枚火箭弹如遮天蔽日的黑色蝗虫,裹挟着死亡的阴霾与呼啸的风声,铺天盖地地朝着以色列的土地倾泻而下。与此同时,武装人员仿若从地狱深渊涌出的幽灵,在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战场上穿梭突进,闯入以色列南部地区。他们所经之处,恐惧如跗骨之蛆,混乱似决堤洪水,如影随形,将这片土地上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宁静击得粉碎,就此拉开了加沙战争那血腥而残酷、令人不忍直视的黑暗帷幕。
以色列的回应,恰似一场席卷而来的狂暴飓风,又似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惊涛骇浪。战机如饥饿的秃鹫,在加沙的上空盘旋、徘徊,投下一颗颗宛如恶魔诅咒的致命炸弹。每一次爆炸,都似恶魔张开血盆大口发出的狰狞咆哮,将无数承载着人们生活与梦想的房屋,在转瞬之间化作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加沙城、贾巴利亚、贝特拉西亚、努塞拉特、马加齐等难民营,以及汗尤尼斯、拉法等地,皆未能逃脱这场灭顶之灾。那些曾经回荡着欢声笑语、充满生活气息的居民区,此刻已沦为一片死寂的荒芜之地;学校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无情地淹没;医院中,伤者痛苦的呻吟声与医护人员焦急的呼喊声,交织成一曲令人心碎的悲歌;难民营里,人们在无尽的绝望中苦苦挣扎,如同在黑暗深海中溺水的人,徒劳地寻找着那一丝生的希望。以色列军队不仅从空中发动凌厉的攻击,还从北面、东北面和西边海上,多路并进,如同一头头凶猛的钢铁巨兽,在炮火的熊熊掩护下,步步紧逼,试图将加沙北部残忍地切断、分割。他们采用“打了就跑”的狡黠战术,以火力小组、侦察兵、装甲车和坦克为先锋,如同一群贪婪的恶狼,不断地挑衅着哈马斯。一旦哈马斯奋起开火反击,无人机便如敏捷的猎鹰,迅速锁定目标,紧接着,精确制导炸弹或钻地弹便如同从天而降的死神镰刀,呼啸着砸向地面,将隐藏在地下的地道和英勇抵抗的军事人员,无情地摧毁、吞噬。
然而,哈马斯并未被以色列这强大到令人窒息的攻势所吓倒、所屈服。他们以钢铁般顽强的意志和视死如归、无畏无惧的勇气,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抵抗。那些看似简陋的火箭弹,却承载着他们对自由的炽热渴望,对侵略者的满腔愤怒,犹如一只只承载着希望与抗争的飞鸟,一次次地向着以色列境内振翅飞去。尽管这些火箭弹在精度上存在局限,难以对以色列的军事设施造成致命性的精准打击,但它们却在以色列的城市中引发了如海啸般汹涌的恐慌,让以色列人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那如影随形的恐惧。而那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地道系统,更是成为了哈马斯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这些地道,宛如一座神秘而深邃的地下迷宫,隐匿在加沙的土地之下,如同大地母亲为她的儿女们提供的最后一处庇护所。哈马斯武装人员在地道中如鱼得水、穿梭自如,他们巧妙地利用地道进行隐蔽、转移,还时常如神兵天降般发动突然袭击,让以军防不胜防,陷入无尽的恐慌与混乱之中。每一次从地道中发起的攻击,都像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狠狠地刺在以军的心脏之上,给以军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亡。
在这场残酷无情、令人发指的战争中,最为悲惨、令人痛心疾首的,莫过于那些无辜的平民。他们手无寸铁,宛如待宰的羔羊,却成为了战争这场人间炼狱最大的受害者。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在2025年1月9日发表的声明,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46,006名巴勒斯坦人在这场战争中永远地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这个冰冷的数字,仍在随着战火的蔓延,如恶魔的脚步般不断攀升。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灵动、充满生机的生命,是一个原本幸福美满、充满欢笑的家庭的破碎。还有109,378人在战争中受伤,他们中的许多人,落下了终身残疾,余生都将在无尽的痛苦与煎熬中度过,每一个日夜都成为了对他们身心的残酷折磨。1月10日,以色列军队的轰炸仍在继续,加沙城沙贾耶地区、布赖杰难民营、努赛赖特难民营、汗尤尼斯多地,又有至少22人在这场毫无怜悯的轰炸中不幸遇难,其中,还有一名怀揣着新闻理想、试图为世界传递真相的记者。他们原本有着自己平凡而美好的生活、五彩斑斓的梦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却在这无情的战火中,被残忍地碾碎,化作随风飘散的尘埃。
加沙的天空,早已被战火无情地染成了暗红色,那是无数鲜血汇聚而成的颜色,是生命消逝的无声呐喊与象征。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的人们,在战争那如乌云般沉重的阴影下,苦苦挣扎,如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他们渴望和平,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灵魂深处的渴望,渴望能在这片祖先留下的土地上,安宁地生活,不再受战争的威胁与折磨。然而,和平的曙光,却在这无尽的战火与仇恨中,显得如此遥不可及,仿若夜空中最遥远的星辰。这场战争,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令人绝望的噩梦,无情地吞噬着无数的生命和希望,只留下一片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的废墟,以及那弥漫在空气中、无尽的悲伤与痛苦。或许,只有当双方都能放下仇恨的枷锁,怀着真诚与善意,坐下来进行平等、公正的对话与协商,这片历经沧桑、饱经苦难的土地,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和平,那一缕久违的曙光,才有可能再次照耀这片伤痕累累的大地。
在加沙的一隅,一座被战火侵蚀得千疮百孔的房屋里,阿米尔蜷缩在角落,身旁是瑟瑟发抖的妹妹和满脸泪痕的母亲。外面的爆炸声渐息,可那恐惧的余音仍在心头回荡。阿米尔想起曾经,阳光洒满庭院,他和伙伴们在巷子里嬉笑追逐,父亲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们,那是多么遥远而美好的时光。
如今,每次听到空袭警报,他都要紧紧捂住妹妹的耳朵,害怕那尖锐的声音刺痛她幼小的心灵。母亲总是在昏暗的烛光下默默祈祷,泪水不停地滑落。阿米尔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痛苦与无奈。他渴望能像从前一样,在和平的阳光下自由玩耍,渴望能背着书包走进那不再被战火威胁的校园。
夜晚,阿米尔望着窗外那片被战火映红的天空,心中默默念道:“和平啊,你究竟何时才能降临?我们不想再躲在黑暗中,不想再失去亲人,不想再看着家园变成废墟。我们只想在这片土地上,安宁地生活,让孩子们能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让大人们能安心地劳作。”他知道,在加沙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无数像他这样的人,在黑暗中等待着和平的曙光。他们或许身份不同,年龄各异,但对和平的渴望却是如此的炽热与坚定。
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和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是无数生命的希望,是那驱散黑暗的温暖阳光,是让这片大地重新焕发生机的唯一力量。希望有一天,枪炮声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鸟儿欢快的歌声;希望有一天,孩子们能在草地上尽情奔跑,不再有恐惧与悲伤;希望有一天,加沙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沐浴在和平的光辉之下,绽放出幸福的花朵。
让我们把目光从加沙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移开,望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非洲的草原,战火同样让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在欧洲的边境,冲突也在撕裂着人们的生活;在亚洲的山峦,战争的阴霾依旧笼罩。加沙的苦难,只是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的伤痛缩影。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共享着这颗蓝色星球。无论肤色、种族、信仰,我们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它只会带来死亡、伤痛与绝望。我们不能再对这些苦难视而不见,不能再让战争的悲剧一次次上演。
此刻,让我们向全世界发出最诚挚的呼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用爱与理解搭建和平的桥梁,用对话与合作替代冲突与战争。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那些在战火中哭泣的孩子,为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为了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创造一个真正和平的未来。因为,只有和平,才能让我们的地球成为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家园,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