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从“零拷”而想到的(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从“零拷”而想到的(随笔)


作者:加朋 布衣,19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5发表时间:2025-01-12 06:24:45

这些天突然想起了“零拷”一事。“零拷”一词是上海人的专属用语,“零拷”在上海话的意思是拆零销售,顾客可以拿着自带的容器,想要多少就买多少。在不少老上海人心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万物皆可“拷”。过去,受限于物质条件,人们常通过“零拷”购买生活必需品,减少浪费并节约成本。零拷即为零售,各地皆有,但就其“零”的程度和种类而言,差异还是很大的,上海的“零拷”不仅包含了零拷的内容的广泛,还体现了一种上海人生活上的精细和简约的情调。
   首先是零售的起点之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可以卖一角钱的猪肉,老酒可以打一两,缝衣针可以买一根,粮票油票有半两的,雪花膏可以用原装小瓶去零打,甚至去菜场买二分三分钱的小葱。这要是放在东北,售货员都不会搭理你,甚至还会嘲笑你太抠门了。其次是一个“拷”字,其中包含了打、买的意思,同时也形象地隐指了所用盛装的物件大多为瓶子罐子。零拷的人群一般以小孩和中老年人为主,小孩体现的是家主吩咐,加上听话爱劳动的道德含义,中老年人体现的则是勤俭仔细的生活品格。当然,中老年人去小店零拷往往还带有一份社会交往的因素在其中,街坊邻里聚到小店问寒问暖,家长里短的聊点闲喀,舒缓一下心情。
   说起零售点低,其实是与北方相对而言的。但零售点低并不意味着缺斤少两。那年与同事在苏州一家小店吃早点,结果两人共用了六两粮票却吃得挺饱,同事得知每人才吃了三两食品惊讶地说这里的粮票是不是大啊,在东北吃这么多怎么也要半斤吧。其实本人也在吃上闹出了笑话,那年回沪探亲,与朋友相约去万体馆看足球,特意提前赶到附近的小店吃饭。下乡几年吃饭大都是四两半斤才能吃饱,食堂的馒头也都是四两一个,感觉吃个半斤自然可以应付,所以看到上海名点馄饨和小笼包子当然毫不客气,于是要了四两馄饨一两小笼。没曾想人家馄饨是一两一大碗,一下子上来四个大碗和一两六只小笼包子,旁人惊讶的目光都集中到我的身上,也让我始料不及,只好将四碗馄饨捞到一只碗里,在众目睽睽之下吃得我大汗淋漓红头涨脸的逃出了饭店。
   零拷是属于上海人特别是上海中老年人的共同回忆,如今说起来有一种怀旧的味道。记得小时候受父母指派去零拷什么,那里肯定是有一点零头给予奖励的,尽管零拷之后剩余的零钱是一分两分,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惊喜,可以就地买上一块糖含着回来,如果剩得多了,回来是要上交的,父母再从上交的零钱中奖励你,所以孩子们是非常愿意去的。小时候零拷的任务大都由我去,因为上有姐学业要紧,下有弟妹不够“成熟”,只有我可以驱使,加之路途可能远一点,大人不愿意就零拷这点小事分心,于是我就是执行零拷的最佳人选。记得家离小卖店要走十多分钟,急的时候来回会一路小跑,缓的时候可以磨蹭,还可以邀个同伴陪着走一趟,到时剩下的零钱也会给同伴买块糖。但是账目总是要报清楚的,差距大了大人不干,把握差距的范围我心里有数,总不会出了力还不讨好。
   到了六十年代末期,大人上班,学校也不上课了,家里买菜烧饭的活我都承担下来,那时手里的零钱可就多了,总会借着采购偷偷地给自己买点什么。但你手里这几个钱大人心中当然有数的,差不多的时候会让你垫付个块八毛的,基本将你积攒的钱花个差不多,你不愿意也不行,我知道这钱从哪来的又是谁说了算。那时手里的钱真的太少了,即使过年大人给的压岁钱也不多,而当你攒的钱多了,就会有人惦记了,这钱也就“危险”了。
   想到零拷这几天上网查了一下,2024年2月,上海一家“千囷百姓家”在闵行开设了第一家零拷服务点,“零拷”上海制皂厂的“扇牌”几款经典产品,均比有包装的产品便宜一半之多。住在附近的阿姨爷叔得到消息,带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来到现场,空瓶先称重,再用机器把皂液灌进去。这种复古的购物方式,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其实从2023年开始,上海的零拷业开始兴起,先后有多个企业在多个区域、多家超市及社区进行零拷模式的试点,中国首个可持续生活方式主题商业体HAI550正式开业,其中入驻的零浪费商店“停停商店”就再次把这种“无包装零售”带入上海主流商业区,零拷的商品包括了宠物粮食、果干、坚果、液体香氛、洗碗液、洗洁精等等,还是那句话“万物皆可零拷”。而零拷的理念也在悄然的变化,Manner咖啡推出了“自带杯减五元”的销售模式,这种超强的性价比使Manner广受好评,让体验者在省钱的同时增进了环保理念的提升。
   看来,零拷不属过去,也不属于中老年人,对于当下和将来的年青人而言,它肯定会有一个触摸和认识的过程。一方面经营者对降低成本出于本能的需要,零拷业的兴起必然带来经营模式的变更;另一方面对于年青人而言,经过对零拷模式的体验和认同,意味着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同时将零拷打上环保低炭的时代烙印,又赋于了零拷全新的时代特点。由此派生出的个人购物袋、菜篮子、以及出行备品的研发,能够带动服务方式的转换与革新,并由一地推往多地,由一业推往多业,进而带来整个社会的服务与消费方式的革命。
   “零拷”不仅是一种怀旧的“老味道”,更代表着一种现代生活的新潮流。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2025年1月9日创作,1月12发表于江山文学
  

共 21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语言,丰富多彩。零拷,是上海方言,是沪上专用语,有自带容器、拆零销售、按需购买的意思。上海的“零拷”不仅包含了零拷的内容的广泛,还体现了一种上海人生活上的精细和简约的腔调。首先是零售起点低,比如老酒可打一两,缝衣针可买一根,甚至去菜场买二分三分钱的小葱等等。但零售点低并不意味着缺斤少两。作者因此回忆了那年回沪探亲吃馄饨的往事。零拷是属于上海人特别是上海中老年人的共同回忆,如今说起来有一种怀旧的味道。比如,小时候去零拷什么,总会从剩下的零钱中获得父母的奖励。现在上海已开设出第一家零拷服务店,零拷“扇牌”几种经典产品。其实,上海零拷业从2023年就已蓬勃兴起,零拷的商品包括了宠物粮食、果干、坚果、液体香氛、洗碗液、洗洁精等等,还是那句话“万物皆可零拷”。如此看来,零拷不属过去,也不属于中老年人,对于当下和将来的年青人而言,它肯定会有一个触摸和认识的过程。“零拷”不仅是一种怀旧的“老味道”,更代表着一种现代生活的新潮流。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作者叙述了上海近些年零拷行业的兴起,入情入理入趣。文章题材新颖,内容丰盈,语言扎实,颇值一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1-12 06:29:27
  “零拷”这个词,七十年代以前生人一般都经历过,只是不这样称呼罢了,提瓶打酱油,很多孩子都做过。现在,这一行业又在上海兴起,而且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其中蕴藏着很多生活的智慧和哲理。感谢老师投稿东篱,顺祝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加朋        2025-01-13 13:50:38
  感谢老师的推荐和点评,说到询问朋友的孩子,能打酱油了也许一个年龄的阶段,虽然现在也在用,但已经没有了实际内涵。但愿将来这个词能真的用上。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1-12 07:21:26
  第一次听到零拷这个词,读一读方才知晓!上海人的生活真精细,也真精致的!这个行业的兴起,也是在应合当今社会的潮流!文章细致,表达方式独特,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加朋        2025-01-13 13:55:10
  感谢文化桦老师的点评。南北方有发展上的不平衡,商服的边缘差距实在很大。如今需要在一地住上一阵子,才能感觉到一方水土与一方人之间的某种联系。祝福安好,欢迎常来小坐。
3 楼        文友:壮壮牛        2025-01-12 09:31:58
  拜读好文,为佳作点赞,独有的文化记忆,风趣的娓娓道来!
回复3 楼        文友:加朋        2025-01-13 14:09:02
  感谢先生的点评,遥祝先生安好。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12 09:33:47
  加朋老师的这个看点抓得很妙,一个“零拷”写出了上海人的特点,精明细腻,惜物如金。我还记得,我曾给母亲去村上的代销点打雪花膏,也属于零拷吧?售货员用木柄在大的坛子里舀一下,称一称,几分钱,最多一角钱多点,我也知家中钱少,也知不能掰成两半花,所以倒觉得是一种情趣了。不过,我吃过上海饭,是在威海,老妻要了一碗馄饨,外加一个春饼,我没有几口就下肚了,不饱。始知上海人的肚子不大,包括我们社团的韩格拉图老师,可能也是小肚子,吃得惯上海的微装饭食,佩服!加朋老师的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时光的摇曳感,且有文化深度。喜欢。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加朋        2025-01-13 14:04:05
  感谢老师点评,如今上海人开的饭店依然菜码不是太大,适合人少小酌,但菜码小可以多点几样。但此风也在改变,有的小店已然趋向东北化了,加上东北人在江南的攻城掠地,也在影响着饮食文化的革新。建议您去实际品品上海本邦菜的浓油赤酱,和上海人的生活理念。
5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1-12 10:16:00
  算是“复古”的生活理念,能够看到“绿色”生活的影子。好文拜读!问好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加朋        2025-01-13 14:06:43
  感谢先生来访点评,复古一词用得准确,体现了生意上的经典。欢迎您常来小坐。
6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1-12 11:05:38
  说起零拷,我想到自己儿时所经历的那些小卖部,其形式大都以零售为主。没成想在大都市的上海又风行起来。我觉得精细没什么不好。零拷的回头说明还是有潜力和市场的。拜读美文。。
回复6 楼        文友:加朋        2025-01-13 14:12:46
  感谢郑先生来访,商贾亦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秀的总会承传下来,发展下去,只是会顺应需求去创新改善。欢迎常来。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