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卤水豆腐(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卤水豆腐(散文)


作者:日照望乡 秀才,1705.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9发表时间:2025-01-27 20:26:57
摘要:家里积攒了许多卤水豆腐,由此引发了对小时候做卤水豆腐、吃卤水豆腐的回忆。那也是乡愁!

年关将近,小舅舅让表弟一家送来了他们亲手做的两方(块)卤水豆腐。卤水豆腐切着硬相,炒着成块,手感劲道,口感很不一般。两方卤水豆腐三两天就几乎吃的差不多了。临近除夕,老公担心豆腐不好买了,让我及早入手。我立马去到商店办货,买来很大一块豆腐。心想吃到过年初五六没问题。谁料我买的这块大豆腐是块热闹豆腐,刚刚入门不久,妹妹家、大姑姐家的卤水豆腐都陆陆续续涌来了。一时间豆腐成山!今年好似约好了似的,都想让我吃到卤水豆腐。过年天天大摆豆腐宴,也一定吃很多日子。
   好在大多是卤水豆腐。卤水豆腐不愁吃。
   卤水豆腐好吃。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做卤水豆腐,我在一边看了一两回,制作流程基本记的。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劳作,唯有过年,吃好的还一连多日清闲无事,受用日子也就过年这一阵。推磨烙煎饼、推磨做豆腐,是忙年的开始。
   老百姓过农历年。腊月二十左右,村里家家户户开始筹备做豆腐的事宜。先是挑选黄豆。要把霉变的黄豆有虫眼的黄豆一一挑拣出来。把挑拣好的黄豆一捧一捧放到秫秸盖顶上横着滚动。粒大饱满的黄豆滚到簸箕里,那些不诚实的干瘪豆粒以及砂砾都留在了盖顶的沟隙里。这样挑选的黄豆颗颗饱满硕大,并且颗粒均均匀匀的,基本一般大小。
   挑选好的黄豆要用清水浸泡一两天。等到黄豆泡开胀个,再对泡好的黄豆进行二次挑拣。把那些稍稍发红一捏就黏的豆子,以及有虫眼有黑点的豆子挑出来扔掉,绝对保证颗颗黄豆健康纯洁。把挑拣好泡发好的黄豆用清水捞两三遍,捞清水了,就可上磨“推(磨)糊子”。
   泡发黄豆也很费劳力费功夫。首先从井里汲水挑回家,把黄豆用清澈的水泡在大三盆(盆的型号)里。如果没有大三盆,就泡在一个一个的小四盆小五盆里。做一包豆腐,十八斤黄豆做出来还不显厚实。一瓢黄豆泡发胀个后是原来的好几倍,容器小了容易塞得满满当当的,不但顶端部分泡发得不够彻底,而且也不容易察觉出水的颜色,还不方便草芥硬梗等混杂物的捞取。最好选用大的容器,多放一些水,没过黄豆一拃高,先把漂浮在上面的混杂物捞取干净。等水发黄发浑同时水面泛起一些泡沫时,就要换一次水。要勤换水保持水的清澈。否则做出的豆腐色泽不十分美观,严重了还会影响豆腐的味道。
   泡好捞好的黄豆要上磨“推糊子”。每次往磨眼填豆,要一勺一勺尽量少填黄豆。尽量把“糊子”磨得细一点。这样出浆多,出豆腐就多。推磨往往要推大半上午,或者大半下午。推好的豆糊子很稀。刷磨的水都要掺在里边。有的回家还会继续添水。石磨推出的豆糊做出的豆腐好吃,也不是没有一点瑕疵。要是石磨的材质不够结实,会掉一些石屑,那样豆渣炒了吃就容易牙碜(硌牙)。石屑碾碎后混进豆浆里点成豆腐,那样的豆腐也不敢细对牙。后来有了磨豆糊的机器,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解决了石屑混入豆腐的问题。但是不止一个人说过,石磨推的豆糊做出的豆腐就是“撑吃”(好吃)。
   豆糊子一桶桶一罐罐提溜到家里,就开始攥浆(压浆或挤浆)。做豆腐要备一个八沿大瓮或者八沿大缸,上边放个“把搭子(音,木架子)”。或者是“八搭子”。我记得那个东西两头呈八字型,中间是一些漏格,大都是木楔做固定,不见一个生锈的铁钉。把豆浆放到豆腐布袋里(布口袋),扎紧袋口,开始挤浆。家里有小磨盘的,压块小磨盘在上边,这样最省事。布口袋里的豆浆就自动哗哗流到瓮里或缸里。没有小磨盘等东西,就用盆盛水压住,或者干脆用手揉搓,类似揉面。等口袋里的豆浆成滴答滴答状态时,再敞开袋口添几瓢凉水,再挤压一遍。尽可能地榨干里边的豆浆。然后把豆渣倒出来。再装第二袋豆糊。如此这般反复,就做到了豆浆与豆渣的完全分离。
   需要注意的是,布口袋不能有洞或者大缝隙。否则豆渣容易混进豆浆,做出来的豆腐不仅不细腻,口感差,而且品相难看,还很容易“散包”。如果石磨压坏豆浆布袋,这叫“漏浆”。当事人会觉得不吉利,预示来年不顺当,遭遇到这种情况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忧心忡忡。
   把瓮里或缸里的豆浆放到八沿(印)大锅里烧煮。豆浆上浮快,得好好看着。做豆腐起码要有两个人在场,一个人负责烧火,一个人负责看锅。豆浆上浮过快要赶紧撤火,但是烧慢了火苗小热度上不去,也容易烧酸豆浆。因此烧火人要掌握好火候。为了遏制那些泡沫障人眼目,往往需要用铁勺“靠(烧)”热大半勺豆油,拌上豆秸燃烧的灰沫,放到锅里,豆浆泡沫就立马减少了许多。这个过程习惯称作“杀沫”。豆腐里添加这些东西,容易看锅,同时豆腐味道也好。烧熟的豆浆放到八沿大瓮或八沿大缸里,再接着烧第二锅。烧好后把豆浆舀到大三盆里,再把第一锅的豆浆回锅烧开。然后两锅豆浆趁热汇拢到大瓮大缸里。把卤水块用水化开,半瓢水,一点一点,点到大瓮或大缸里。不要一次都点上,要分两三次点。卤水点多了豆腐容易老,不鲜嫩,做出的豆腐不好吃;点少了豆腐不结实,且容易散包。点卤水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直到把豆浆拿成块状物,仍旧要不停地搅动。一会儿豆浆凝结物都悬浮在水里,微黄的水不见一点浓稠。“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老话就从此而来。
   如果烧锅跑了豆浆,叫“跑锅”。豆浆浮沫多,不开锅就容易涨溢,开锅更是沸腾不止。有时火苗一窜,豆浆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要冲锅而出。但无论如何不能“跑锅”!否则油水跑了,浮(福)气没了,很不吉利。做出的豆腐因为跑了表层的那层油皮,没有油水了,口感会差很多。所以做豆腐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关着大门。如果敞着大门,恰好来了串门的邻居,知道人家正在烧豆浆,就不要随随便便去人家的锅屋。如果有人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踏进锅屋,正撞上那家烧浆跑了锅,人家会把晦气怨到来人头上。来人寻思起来心里就很不肃静(安稳)。
   烧浆还要注意不要烧糊锅。所以要边烧边不时地搅动豆浆,防止锅底的豆浆粘在锅底烧糊。勺子要轻轻地搅动,注意不要把锅底已经烧焦的少部分沉淀物勾起来。勾起来那叫“鼓网”,糊的味道散到豆腐里,不但豆腐的味道容易会发苦,而且白白的豆腐里,切面上容易出现大小不等的黑点,像苍蝇或者苍蝇屎,叫吃豆腐的感到恶心。
   等着浆水与豆浆凝结物泾渭分明,就把一个大筛子放在瓮上或缸上的把搭子上,筛子里铺上大包袱。让人帮忙提着包袱的四个角,形成一个深兜,把点了卤水的豆浆一股脑儿倒进筛子里的包袱深兜里。然后就把包袱四个角交叉,互相使劲用力拉扯,挤出豆腐水。豆腐水挤得差不多了,体积基本固定的时候,一包豆腐的雏形基本形成。然后松开紧扯的包袱角,让那些还不十分定性的豆腐往筛子的周边均匀地挪动一下,让其自然形成一个大圆。再把四个包袱角聚到中央。筛子上边放个箅子,箅子上压块大磨盘、大石头,或者放盆水压着,慢慢沥干豆腐水分。等一会儿,早已听不见八沿大瓮或八沿大缸里滴水的声音,掀开包袱,一包热气腾腾的豆腐展现在眼前,至此就大功告成!
   把豆腐倒扣在箅子上,用手轻轻一拍,富有弹性。
   吃鲜豆腐的场面很是热闹。大人给小孩们分别弄一块豆腐放碗里,用刀划拉几下,然后淋上一点酱油,或者撒上一些盐粒,小孩来不及上桌就开吃。有的站在大瓮边,有的蹲在锅台前,有的半跪在杌子上,有人靠着门傍,有的干脆坐到磨台上,嘴巴吧嗒吧嗒地吃一阵。孩子多的人家,一拃厚的一包豆腐会干掉许多,空出大片箅子。留下的豆腐就切的四四方方的一块块,晾在箅子上,陆陆续续豆腐炖大白菜、包豆腐大菜包、炸豆腐皮、大年夜包豆腐水饺等。总之,豆腐是过年盘里碗里的主要美食之一,是孩子们舌尖上的满足。
   如果哪家豆子不足阔(不多),可以做“随豆腐”。就是把豆子称一下斤两,交给黄豆多的人家去泡,去推,去做豆腐。然后人家按照比例分给豆腐,留下豆渣。也可以做“合豆腐”。就是三两家合作,分别称出多少斤黄豆豆,一齐拣挑,一起泡发,一块捞水,一同推磨,分工协作做豆腐。然后把豆腐称开,把豆渣分开。无论哪种做法,总之在其乐融融地做豆腐的过程中,妯娌之间邻里之间关系更加融洽。
   后来市面上有了石膏豆腐、石灰豆腐。做豆腐的人施法锁住大量水分,豆腐切着粘刀,炒着糊锅,不成个,手感绵软,嚼着黏黏糊糊的,很不好吃。这些豆腐与卤水豆腐相比,根本不叫豆腐。时过境迁,今日能够吃到这么多的卤水豆腐,感觉心里非常满足。往事如风。不经意间撩动心弦。过往星星点点,最终星罗棋布起来。品尝着卤水豆腐美味的同时,回味往事,那种香香甜甜的味道就是我忘不了的滋味儿!那也是乡愁!
   2025年1月27日星期一

共 33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过年期间与卤水豆腐相关的一系列温馨场景和回忆。文章开篇便点明了卤水豆腐的独特魅力,其口感劲道、不易碎,成为过年期间餐桌上的宠儿。作者通过描述小舅舅送来的卤水豆腐,以及自己购买豆腐的经历,巧妙地引出了对过去做豆腐流程的详细回忆。从挑选黄豆、浸泡黄豆,到推磨、攥浆、烧浆、点卤水,再到最后成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活智慧和劳动的艰辛。这些细节不仅让读者对卤水豆腐的制作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也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和魅力。文章通过回忆小时候家家户户做豆腐的场景,展现了过年期间的热闹与喜庆。推磨、做豆腐不仅是忙年的开始,更是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增进感情的方式。无论是“随豆腐”还是“合豆腐”,都体现了人们在困难时期相互扶持的温暖。在文章最后,作者通过对卤水豆腐的赞美,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情。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作品,卤水豆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文章情感真挚,细节丰富,让读者在品味卤水豆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和对传统生活的向往。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28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1-27 20:31:34
  文章以卤水豆腐为线索,串联起过年期间的温馨记忆与传统习俗。通过回忆邻里合作做豆腐的场景,展现了过年时的热闹与邻里间的和谐。让读者在品味豆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对故乡的眷恋。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1-27 21:15:15
  感谢老师的点评,新年快乐!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1-27 20:40:39
  要想写好此文,不仅需要文笔,更需要懂得卤水豆腐脑的制作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卤水豆腐的制作过程,从选豆、泡豆到推磨、攥浆、烧浆、点卤水,再到最终成型,每一步都细致入微,让读者在阅读时,对传统豆腐制作有了清晰的了解。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文章不仅展现了劳动的智慧和艰辛,还传递了作者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怀念。这种对细节的精准把握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表达,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愁和年味。这正是让我感到惊奇和佩服的根源,为老师大赞,并奉上鲜花无数!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1-27 21:17:53
  赞美最应该献给老师!因为编辑老师一直在做着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祝老师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1-27 21:13:55
  亲亲森老师好速度!编文写编按如此神速,真令人佩服!感谢老师!
4 楼        文友:何叶        2025-01-28 22:43:32
  恭喜精品!除夕快乐!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1-29 09:35:49
  谢谢!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05 08:59:53
  作者对卤水豆腐的描写太绝啦!从年前收豆腐,到详细制作流程,再到儿时吃豆腐的回忆,满是生活烟火气,字里行间的乡愁真挚动人,爱了爱了!
回复5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2-07 20:27:29
  问好汪老师!新春吉祥,蛇年万事顺心!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05 17:11:0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6 楼        文友:日照望乡        2025-02-07 20:28:25
  蛇年吉祥,万事称心!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