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爱心】只眼看AI,搅动方寸间(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爱心】只眼看AI,搅动方寸间(杂文随笔) ————也记我与人工智能的渊源


作者:梧桐树栖凤 白丁,4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8发表时间:2025-02-07 20:44:18
摘要:就在人们欢度春节的时候,Deepseek横空出世,一下子搅乱了人们的节日气氛。

只眼看AI,搅动方寸间
   ——也记我与人工智能的渊源
  
   就在人们欢度春节的时候,Deepseek横空出世,一下子搅乱了人们的节日气氛。
   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没有之一。我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在什么情景下发明了这样一个节日,但今天看来,它深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合势。
   人类文明是从捡摘狩猎、驯化改良、种植畜牧开始的,冬春交替之际,天寒地冻,物华收敛,无论动植物都处于“藏”的时节,就算人们再怎么勤劳,天时也不答应,于是便闲下来。这或许也是造物主的安排,让忙碌一年的人们休整一下,毕竟文武之道张弛有度嘛。有了这样的时空条件,人们再聚集起来庆祝一下,尝一尝美食佳肴,交流一下思想感情,谈一谈理想、人生,议一议家规、族礼,评一评家、国、天下,聊一聊历史、未来……正所谓“仓廪足而知礼仪”嘛。
   就这样,春节伴随着中华文明发生发展,越五千年到而今。
   这些年,人们都在谈论对春节的传承,都在感受着年味儿的变化。“变淡了!”大约是人们的普遍共识。那么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该还是不该?存在便是合理,发生即是必然。因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军事……社会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春节岂能不变化?只不过变化得有些快、有些大,让人们有些适应不过来而已!
   其实,这也赖不得春节本身,要赖就赖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吧!当然,变化的又何止年味儿?这个时代,变化是唯一的不变。可以预见,Deepseek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改变这个世界,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创造全新的世界和全新的现代化!
   几年前ChatGPT问世,世界一片哗然。尔后国产AI推出诸如天工、豆包、文心、星火等,中国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1.0时代。
   抱着尝新的态度,我用它写高考同题作文,写现代诗,速度是秒级的,但质量差强人意。也用它写近体诗,效果很差,几乎不入格。再用它写评论、总结、计划、开题报告什么的,就一个感觉:东拉西扯地找来一大堆类似的网文再东拼西凑而成,根本没有贯穿始终的有机主线,没有温暖可触的情怀情感,更没有可以引人共鸣、发人深省的灵魂或思想。
   “还是太稚嫩了,真正有品质的东西还得靠有内涵的人来写!”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便把它晾在了一边。
   无巧不成书,去年11月,学校派我外出学习,主题是“大数据支持下的个性化教学”。其中很多案例都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得以进一步认识AIGC、GenAi等。
   “当下,这个AIGC到底有啥用?”我问教授。“用来应付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会很爽的!而腾出来的时间精力则可放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年轻的教授回我。“比如?”“比如每学期的计划、总结,比如一些屁不楞腾的会议发言,一些凑数的论文!”在老师的教诲下,上期末,我就用这些工具完成了各种总结,以及几篇教学论文和案例,效果杠杠的——作为交差那叫一个袍子改汗衫——绰绰有余。
   这几天,文友们都在尝试着用Deepseek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我也不例外。
   恰逢立春时节,我便让它以“立春”为题原创一首绝句。得到的作品如下:
   《立春》
   春回大地暖阳生,
   万物复苏气象新。
   柳绿桃红争艳丽,
   莺歌燕舞乐升平。
   它还附赠了赏析,云“色彩鲜明,声韵和谐,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喜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
   当然,稍微认真地品鉴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不过就是大路货。但一是其速度之快绝非人力可比,二这是原创的,超过很多新手,在熟手中也算得上中等水平——某种意义上讲,对于这样的新产品我们确实不能要求得太多。
   我马上又要求其以“立春”为题原创了一首律诗。作品如下:
   《立春》
   东风解冻蛰虫惊,阳气初升万物萌。
   柳眼微开窥绿意,梅腮半吐露红情。
   田家预卜丰年兆,野老先占乐岁声。
   从此阳和频布令,江山满目是春荣。
   照例品味一番,虽然谈不上出彩,但无论从平仄、对仗、韵到意境都中规中矩,至少中等水平。
   兴之所至,我又请其以“立春”为题填一首沁园春。得到如下作品:
   《沁园春·立春》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
   看四野苍茫,蛰虫未振;冰澌溶泄,鱼陟负冰。
   柳岸风回,梅梢雪霁,已觉春心动百城。
   待来日,听莺啼燕语,共醉升平。
   人间岁序匆匆,叹节物相催各自惊。
   念故园桃李,应开旧径;他乡儿女,谁念飘零?
   且尽尊前,莫辞花下,何妨吟啸且徐行。
   春去也,纵千金难买,逝水无情。
   再看其附赠的赏析,曰“上阕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现春天的气息,下阕则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易老的感叹,展现了立春时节的独特魅力”。反复吟咏,不觉意从心生,虽然春来当惊、当喜,但怀春更伤春,这也是人之常情、诗之常例。以己之功力断定为上乘作品,至少我可能写不出这样的意境来。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便再令其请以“春节”为题写一篇三千字的散文,主要反映现代人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的坚守,与身处现代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下的彷徨。三五秒便得到如下作品。
   《春节:在坚守与彷徨之间》
   腊月二十九的清晨,我站在北京西站的候车大厅里,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行李箱的滚轮声、此起彼伏的广播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一首独特的春运交响曲。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归家的急切,仿佛要将一整年的疲惫与思念,统统打包带回那个叫做“家”的地方。
   我的目光被一位老人吸引。他穿着深蓝色的中山装,手里提着一个印着“北京特产”的红色礼盒,正小心翼翼地护着怀里的包裹。那包裹用红布包着,露出一角黄澄澄的油纸——是年糕。在这个高铁飞驰的时代,他依然固执地带着家乡的味道北上,又带着这份味道南下。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祖母总要在除夕夜蒸一笼年糕,说那是“年年高”的寓意。如今,超市里随时都能买到各种口味的年糕,可那份手工制作的温度,却随着祖母的离去而永远消失了。
   除夕夜的饭桌上,父亲执意要亲自写春联。他铺开红纸,研墨执笔,一笔一画都透着庄重。我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发抖,却依然坚持写完“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弟弟在一旁刷着手机,说网上有现成的春联生成器,何必这么麻烦。父亲没有理会,只是专注地写着,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墨香在空气中弥漫,与厨房飘来的饺子香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年味。
   大年初一,家族微信群里的红包雨下个不停。表弟在美国发来视频,画面里是他们用投影仪放的春晚。虽然隔着十二个小时的时差,但那份团圆的喜悦却丝毫不减。姑姑在群里发语音:“现在过年真方便,想见谁都能见到。”可是,当我们真的围坐在客厅里,却各自低头刷着手机,偶尔抬头相视一笑,又迅速低下头去。科技拉近了物理距离,却似乎拉远了心灵的距离。
   走亲访友时,我发现许多人家已经不再贴窗花、挂灯笼,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时尚的装饰品。表姐家的客厅里,一棵圣诞树还未来得及收起,与墙上的中国结形成奇特的对比。她说这是“中西合璧”,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记得小时候,祖母会用红纸剪出各种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阳光透过窗花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那是记忆中最美的光影。
   元宵节的晚上,我带着小侄女去公园看灯会。她指着兔子灯问:“为什么是兔子?不是小猫小狗?”我一时语塞,竟不知从何说起。那些流传千年的传说,那些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智慧,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似乎正在慢慢褪色。公园里,VR体验区排起了长队,而传统的猜灯谜摊位前却门可罗雀。
   夜深人静时,我翻出祖母留下的那本老黄历。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节气习俗。立春要“咬春”,清明要“踏青”,端午要“悬艾”,中秋要“拜月”……这些曾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生活中的仪式,如今大多已成了书本上的文字。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却在不知不觉中,与那些承载着文化记忆的传统渐行渐远。
   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我们既是幸运的,也是迷茫的。幸运的是,我们能够同时拥抱两种文明的精华;迷茫的是,我们常常不知该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就像那个提着年糕的老人,他固执地守护着记忆中的味道,却又不得不融入春运的洪流;就像我的父亲,他坚持手写春联的传统,却又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给远方的亲人拜年。
   春节,这个延续了数千年的节日,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文化传承中的坚守与彷徨。我们渴望留住那些美好的传统,却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或许,真正的传承不在于一成不变地复制过去,而在于在变化中寻找永恒,在创新中守护根本。就像那盏兔子灯,它的外形可以改变,但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却应该永远流传下去。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创新的实践者。我们既要守护那些值得珍惜的传统,也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的文明形态。毕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当我们能够在坚守与彷徨之间找到平衡,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就一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继续温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仔细读来,除后面部分略显重复、拖沓、平淡外,前面大部分在谋篇布局、场景营造、语言表达上都很不错,也属中上等水平。
   耳边传来王菲的新歌《世界赠予我的》,何不以它为蓝本,让它重新填词呢?于是我输入如下指令:“请以王菲的新歌《世界赠予我的》为蓝本,重新填写歌词,要求字数、句式要与原歌词完全一致,要押韵,但韵可以不和原歌词相同。意境上要反映人到中年对自然、人生、爱的感恩与向往。”
   同样,秒秒钟之后,作品便呈现在了面前:
   《岁月赠予我的》
   (原曲:《世界赠予我的》)
   Verse1:
   风吹过山岗,轻轻诉说
   那些年追逐的梦,已悄然结果
   岁月如河流,静静流过
   带走了青春,却留下温柔
   Chorus:
   岁月赠予我的,不只是皱纹
   还有那心底,不灭的星辰
   爱如晨曦,照亮每个清晨
   感恩这一生,有你陪我走过
   Verse2:
   花开又花落,四季轮回
   曾经的迷茫,已化作智慧
   山川与海洋,依旧壮美
   我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方位
   Chorus:
   岁月赠予我的,不只是皱纹
   还有那心底,不灭的星辰
   爱如晨曦,照亮每个清晨
   感恩这一生,有你陪我走过
   Bridge:
   看那远方,夕阳染红天边
   心中的火焰,从未熄灭
   无论多少年,依然相信
   爱与希望,永远在眼前
   Chorus:
   岁月赠予我的,不只是皱纹
   还有那心底,不灭的星辰
   爱如晨曦,照亮每个清晨
   感恩这一生,有你陪我走过
   Outro:
   感恩这一生,有你陪我走过
   岁月静好,愿与你共度更多
   这个作品真的让我跪了——反正让我来写,一不知要用多长的时间,二可能写不出这种轻描淡写却又意韵涵泳的诗歌来。
   我甚至让它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英语翻译出来,要求要体现出原有的诗意,还要押韵。最难以置信的是,它还按我的提纲完成了一篇两万字的小说。
   行文至此,我想大家也应该像我一样被Deepseek深深折服。我还记得外出学习时老师讲的一个结论:未来,人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就是提出一个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来!又想起多年前我还是高中生的时候物理老师讲过的一句话:发现或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真的是大道至简啊。
   曾经孙策遗嘱“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也曾经有事没事问“度娘”。现而今,一切问题只要你想得出来都可以提交给AI,不仅关键词数量不限,且还可以是完整的一句话、一段话,还可塞进去大容量的参考资料。个性化提问,个性化回答,有问必答,问得精准答得精准……这已不再是什么戏谑玩笑之语。
   家有儿子初长成,这要放在过去,是何等值得高兴的事,但在今天这个社区干部、后勤人员、保安等的招聘都动辄以硕士、博士为条件的时代,到哪里去就业、就什么业却成了我的心头之疾。是的,机器、计算机、AI、AI机器人抢走或将抢走我们人类的多少工作岗位?未来人类将拿什么去与它们竞争就业岗位?
   由此而降,伴随着AI及其机器人的飞速发展,一些根本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一,AI及其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在哪里?价值边界在哪里?发展进化边界或极限在哪里?仅仅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能?会不会进化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智能?会不会进化出情绪、情感、意志、欲望、个性等心理现象?二,未来人类存在的价值在哪里?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哪里?还有没有护城河可以护得人类的周全?三,人类与AI及其机器人的关系是什么?怎么相处?是和平共处还是终有一战?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还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是人类控制AI及其机器人,还是人类被AI及其机器人控制?AI及其机器人会不会抢走人类的一切?四,纵然AI及其机器人不会与人类为敌,但在一些人的操纵下会不会与另一些人为敌?未来的战争、斗争会不会发生在这拔AI及其机器人与那拔AI及其机器人之间?……
   这一切不仅仅是科学与技术的问题,更将是涉及人文伦理、社会秩序、人类及其文明的生存与发展,直至宇宙未来的终极问题!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今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正处于一个井喷状态,但其实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漫漫、茫茫的艰难历程。你可知道,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1956年就被提出来了,从打基础、铺路、架桥到立柱、横梁、充实,从量变的不断积累到一朝成名天下知,它已走过近70年的风雨沧桑。是的,世界上从来没有横空出世的物种,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生长发育和进化!我想我们人类能够在此期间逐渐找到应用、驾驭AI及其机器人或与其正确的相处之道!但愿AI及其机器人是为着我们人类的福祉而来的!但愿我们都能把它应用到为着全世界谋光明、为着全人类谋福利的正途上来!

共 55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AI是一个新的时代,AI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带来显著的变革和挑战。就像本文说的那样,的确快跌轻便,写一首诗、填一首词,就是瞬间而已,但呈现的文字,并非精彩。如《立春》这首七绝:“春回大地暖阳生,万物复苏气象新。柳绿桃红争艳丽,莺歌燕舞乐升平。”一是不押韵,二是平仄存在问题,尤其是“万物复苏气象新”这句犯孤平,故无法成为好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AI的应用,还得智者见智哦。正如文中所说“伴随着AI及其机器人的飞速发展,一些根本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一,AI及其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在哪里?价值边界在哪里?发展进化边界或极限在哪里?仅仅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能?会不会进化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智能?会不会进化出情绪、情感、意志、欲望、个性等心理现象?二,未来人类存在的价值在哪里?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哪里?还有没有护城河可以护得人类的周全?三,人类与AI及其机器人的关系是什么?怎么相处?是和平共处还是终有一战?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还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是人类控制AI及其机器人,还是人类被AI及其机器人控制?AI及其机器人会不会抢走人类的一切?四,纵然AI及其机器人不会与人类为敌,但在一些人的操纵下会不会与另一些人为敌?未来的战争、斗争会不会发生在这拔AI及其机器人与那拔AI及其机器人之间?……”。作者这种深刻的思考,更该引起我们在学习使用AI的时候,又该怎样做出选择和判断。该思则思吧,这点或许很重要。佳作推荐赏读。【丁香编辑·金刚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2-07 20:45:00
  作者这种深刻的思考,更该引起我们在学习使用AI的时候,又该怎样做出选择和判断。
回复1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2-08 12:44:45
  感谢老师采稿!辛苦了!
2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2-07 20:45:54
  文章讨论的是属于新型科技的应用,该思则思吧,这点或许很重要。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2-07 21:07:01
  写意深刻,有真情实感,作者也发挥的好,更写出了机器人A1的利弊,让读者回味无穷。
回复3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2-08 12:45:19
  谢谢老师关注!
4 楼        文友:娇娇        2025-02-08 08:32:51
  文章全篇展开了一幅中国春节的画面、现代与传统的画面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春节版的清明上河图!精彩绝伦!
娇娇
回复4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2-08 12:45:40
  谢谢老师!
5 楼        文友:娇娇        2025-02-08 08:35:28
  编辑按语更是亮点,欢迎读者欣赏留评支持!
娇娇
6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2-09 09:46:05
  AI工具的应用势不可挡,如何应用科技工具为人类服务,并能够提高这个族群的认知才是最为迫切的目标和任务!写得好!
回复6 楼        文友:梧桐树栖凤        2025-02-09 11:03:50
  感谢老师的肯定!
7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2-11 23:12:10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8 楼        文友:婉影        2025-02-16 14:56:22
  写意深刻,欣赏佳作!人脑远远比不上机器脑,人类越来越依赖机器,机器越来越感知人类。在DS面前,我感觉整个文科都要废了,我也要歇菜了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