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谈谈“批评”(散文)
批评:pīpíng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文艺~;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她对顾客的傲慢态度。——《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990页
批评,出自元·钱鼒《大雅集》序的汉语词语,意思是评论、评判。解释:1.评论;评判。对事物加以分析比较,评定其是非优劣。2.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3.指出所认为的缺点和错误。4.对缺点和错误所提出的意见。——批评(汉语词语)百度百科
结合上述,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批评”,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出缺点和错误,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我们中国早在奴隶社会就重视批评的积极意义。
《周礼》有言:“掌谏王恶者,此官掌教小学而兼为王之谏官也。”就强调了谏官的重要作用:这个官职不仅负责小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学问,即语言文字的基础学科)教育,还兼任国王的谏官,专门负责劝谏国王的错误行为。
尽管谏官是非常危险的职业,有很多因为没有遇对君主惹来杀身甚至灭门之祸,一如商朝的比干,但也是高尚的职业,有很多留下美谈:如姜尚、晏子、触龙、邹忌、管仲、……
批评本是正能量,闻过则喜自古有,重视谏官成就霸业或盛世景象的帝王也有很多:如鲁庄公重视曹刿以少胜多,刘邦尊重周昌江山稳固、唐太宗重视魏徵贞观盛世……
现代社会自不必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各级人大、政协的作用就是有力的见证!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感到有一种排斥批评的现象很有些反常:
先是在本世纪初,开始有个别问题学生的家长盲目崇拜所谓西方的理念,向老师提出“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到后来出现了所谓的专家主张“不要再批评孩子了”“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现在还有人喊出“我们坚持不批评学生,也能让孩子成长成才”的口号进行招生,……
对此,我只想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没有批评的教育是否是完整的教育?
批评不仅是对错误行为的纠正,更是进行正面教育和启发疏导。批评的主要作用有三:1.纠正错误行为:通过批评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改正错误。2.正面引导:在批评的同时让孩子思考,应该怎样做才不被批评,甚至得到表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3.批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纠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果没有批评,则意味着什么?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如果不能及时批评制止,孩子能自动明辨是非吗?能自觉改正完善健康发展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会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发展成顽固性的错误甚至犯罪?
大文豪苏轼留有一篇短文《邙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shǔn)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niè)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也?”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盗贼要行刑,母亲和他诀别。盗贼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乳头,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母亲答应了,而盗贼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施刑的人说:“你为什么这么狠毒?”盗贼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于是我杀了她。”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从幼儿时就开始”这话不假啊!
文中盗贼自述结局的成因应该引人深思:“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
难道“惯(娇)子如杀子”的古训我们今天真的不用吸取了吗?
第二,没有批评,一路赏识培养的孩子能适应社会吗?他们进入社会一旦受挫会怎样?
老师也好,家长也罢,我们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如果孩子们总是生活在春暖花开、和风细雨中,他们到社会上遇到风霜雪雨能应对吗?会不会惊慌失措恐惧甚至崩溃?
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所应达成的目标应该有客观世界决定,而非个别所谓教育专家的肆意妄为能够改变的。培养孩子更不能只图今天的省事,也不能只图适应孩子们的喜好,而不顾他们以后所要面对的各种要求。
尽管现在批评学生不仅仅有风险,而且越来越高,但越是这样,适当的批评和惩戒就越有价值和意义。
只要大家不带功利之心,没有把批评当作宣泄,只要大家公平公正,一心为了孩子成长成才,即使遇到点风雨也没什么,因为教育就意味着担当,就意味着责任!因为风雨,也可以让我们发展成熟!
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