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在】人生的快乐和追求(赏析)

精品 【浪花·在】人生的快乐和追求(赏析) ————读陶渊明《饮酒》


作者:吴需荣 举人,3827.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7发表时间:2025-02-25 23:37:28

什么样的生活是快乐的生活,人生的追求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追求名利,积极入世;有的人追求清高,远离人丛。其实,这些都片面、刻意了。人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能不择手段无底线无原则;人也可以淡泊名利,但没必要刻意追求隐居故作姿态。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人的内心,内心满足就是幸福,内心坦荡无畏,又何须刻意隐居深山?
   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一代文化符号的人物,就像楚辞时代的屈原、唐朝的李杜、宋朝的苏轼,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他是东晋人,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鼻祖。山水田园诗派,不仅仅是写山水诗,更是把山水田园作为一种人生的态度,作为精神的追求,在山水中追寻自己的生命寄托。这是老庄留下的传统,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一。很多人写过山水诗,像李白的作品中很多都与山水相关,但他没有这种生活态度,就不属于这个诗派。
   陶渊明的《饮酒》诗是一个系列,有二十首,最著名的是第五首,全文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全诗明白如话,充分反映了五斗先生的情趣追求,也就是山水诗派的价值。
   第一句,我就住在人群中,但没有车马的喧哗。陶渊明生活在东晋,东晋是一个崇尚道家风范的朝代,人人以到深山修道为荣,甚至还有山中宰相和终南捷径等故事。按理,作为山水诗人,陶渊明更应该隐居山中,但陶先生开篇就旗帜鲜明的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就是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当时很多人的山中修行,其实是附庸风雅,甚至是沽名钓誉,并非真正像老庄那样追求出世的自由,陶渊明作为一个真正追求精神自由的人,耻于与他们为伍,所以反而住在普通人群中。住在人群中,没有车马的喧哗是不可能的,但陶先生感觉到的却是没有车马暄,原因就是心远地自偏。这是一个真正追求自由的心灵,不在意外物怎么样,而在于自己心灵怎么样。我真正追求自由,人在闹市心在田野;一些终南捷径者,人在深山心在朝廷的名利场中。陶先生用简短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意趣和追求,是山水田园诗人的风范;他更表达了一个生活的哲理,就是一个人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在心不在行。
   作为山水诗人,少不了写景,而写景的最高境界,绝非单纯的风景,一定是情景交融甚至还有哲思。第三句是名句,我在我家的东篱笆下面采菊花,悠然间南山就出现在我面前。陶先生爱菊,大家都知道,他就很随意的在自己家采菊花,这就是他最悠然的生活方式。不经意间,可能累了,或者就是没有理由的抬头随便一看,居然看到南山就这样悠悠然出现了。这里的南山,有人解释为钟南山,我以为未必,应该就是先生居住地方南边的一个小山,也许叫南山,甚至也许都没有名字,陶先生就这样称呼而已。事实上,正像到处都有叫西湖的湖,到处也都有叫南山的山,不必刻意和钟南山画上等号。而且,陶先生本身也不愿意和终南捷径扯上关系。见,理解为出现而不是看见,是说山就这样自己忽然间出现了,是客体的自然体现,而非作者有意去看到,并非主观感受。这样理解,更体现作者的闲适悠然。第四句,山色白天晚上都很漂亮,还有飞鸟一起回家徘徊。李商隐写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感慨,可陶先生却没有这样的感慨,白天晚上风景都很好,有太阳固然好,没有太阳有月亮,即便没有月亮,山还在那里,事实上自己的情怀就在那里,不会为外物所左右,所以他看到的没有遗憾,没有隐忧,只有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美。最后一句,是诗眼,就是我们分析的那些真意,作者说不出来,或者说不必说,懂得自然懂。中国的教育和西方不一样,从老子开始,就鼓励学生自己的领悟,孔子在这方面有老子的作风,完全没有西方下定义形成理论体系的建构,只是通过各种表述让学生理解明白。所以,佛教中的禅宗就是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提倡感悟。陶渊明作为深谙道家思想的文人,自然明白大言希声大象无形的道理。所以,真意,无须言明。实际上,陶先生的真意,就是在他看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美。
   这是标准的山水诗派的作品。这些作品,打动人的,不是山水之美,也不是田园之美,而是生活状态之美。也就是说,是诗人在那种生活状态下,那种思想境界中所看到的山水田园之美。事实上,他们笔下的山水,并不是什么名山大川,没有黄山泰山的险峻秀美;他们的田园生活,也没那么闲适,还是要辛苦劳作的;但他们在心中保有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中美和乐的寻找探究。有了这样的心灵,一切生活都是美的,幸福的,闲适的,无拘无束,想喝酒就喝酒,想赏景就赏景,只要自己心态安然,人生何处不是风景。这是山水诗派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从老庄开始,传承至竹林七贤,传承至陶渊明王维,传承至苏轼等人,直至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流传至今的自由精神。山川田园,其实就在我们心中,无需刻意寻找,快乐其实也就在我们心中,无需刻意追求。记得以前看过一幅对联,后来我视之为座右铭的,叫“读书随处乐土,闭门即是深山”,正是山水诗派的写照。推而广之,山水田园如此,我们所追求的世间万物莫不如此。求名,就一定要名扬天下遍传海内?今天在某个小报某个网站发了一篇文章,有多人关注就不可以?求利,就一定要富甲天下一得万贯?今天得到了应得的工资或者喝酒时扫了十元的红包就不可以?求游玩,就一定要黄山五岳九寨西湖?今天到乡野看看青绿草木就不可以?有所得即快乐,我们哪天没有享受自然的关照,只是要自己善于发现而已。人的一生,内心安定是最大的幸福,可以悠然南山作伴,可以饮酒采花观鸟,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千盅粟低头,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重要的幸福。
   一首五律《宿山间》,致意山水诗派:留居岩壑处,天地寂无声。山自雾中现,树从云里生。乳白多簇簇,青翠总层层。长啸惊飞鸟,呼吸会太清。
   (原创首发)

共 23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探讨了快乐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追求,真正的幸福源自于内心的满足,无需刻意追求隐居或名利,关键在于自己的良好心态。陶渊明的例子说明了如何在尘世中保持心灵的宁静,通过山水田园诗派的精神传达内心的自由以及安宁。在诗文的深度赏析中能够得出:‌精神境界决定生活境界,‌生活的诗意不在逃避劳作,而在赋予日常的仪式感‌。文章结尾以哲理性短句点题全篇,是吴老师的一贯的风格,甚好!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30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2-26 05:42:48
  人生田园意境,快哉!期待老师更多佳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